1986年,福州被评为
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
给福州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迹
荟萃了文化遗产的精华
福州市现已形成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老街巷、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体系。
2008年,《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年)》与现行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启动编制,并于2014年10月17日经省政府批复实施。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了《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为名城保护工作提供法定的规划指导依据。
目前,我市正结合《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同步开展新一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以加强两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同时,积极参与《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3年10月1日实施)修订工作,在法规层面与名城保护规划技术成果相辅相成。
《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年)》确定了中心城区3处历史文化街区、8处历史文化风貌区、8处历史建筑群的历史地段保护体系。
现已编制完成专项保护规划并批复实施的有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3处历史文化街区;于山、乌山、烟台山、冶山4处历史文化风貌区;苍霞、马厂街、公园里及跑马场3处历史建筑群。
福建协和大学(旧称)
(屏山镇海楼)
同时南公园、洪塘、西湖、屏山、鼓岭、福建协和大学、泛船浦、禅臣花园、马尾的保护规划均已通过专家评审,进入报批阶段。
(梁厝村)
2019年7月,福州市人民政府新公布了5处历史建筑群,其中梁厝村历史建筑群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其余4处历史建筑群(城南村、厚峰后坂、海屿村、黄山村)正在加紧筹备保护规划编制。
2018年,福州市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为目标,在12个县(市)区打造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做到“五个展示”,即建筑风格的展示、文物古迹的展示、区域文化的展示、地域风情的展示、地方土特产的展示。
(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开街)
2020年1月,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已统一亮相。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采用了“绣花”式修复 ,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召回古城记忆,实现“一街一特色”。
每一条老街巷都是城市的见证者,福州市结合文献典籍梳理出 232条传统老街巷,分三个层次实施保护和整治,延续城市历史风貌和底蕴。
(亭下路)
(鳌峰坊)
(光禄坊)
2019至2020年福州市集中保护96条传统老街巷,今年一月以秘书巷为代表的51条传统老街巷已集中开放。
“现在的福州
保护机制不断完善
历史街区正在恢复
文化基因得到延续
福州正以全新的姿态
焕发出新时代的绚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