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宗耀
蒋光鼐
1932年六七月间,曾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英勇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十九路军被调入福建。7月5日,原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公署的十九路军官佐抵达福州,进驻东街的前清将军署(今省立医院所在地)组建驻闽“绥靖”公署。省会各界纷纷组织起来,采用各种方式欢迎英雄的抗日队伍。当时,负责料理戚公祠与周边的平远台、蓬莱阁、醉石亭及若干摩崖石刻等胜迹日常事务的“于山平远社”,以“十九路军在海上抗日,其勋业可与戚武毅(即戚继光)后先辉映”,义不容辞地参与到欢迎活动中。
“于山平远社”董事黄承潮等人还撰写一篇颂词并弁短序,送入驻闽“绥靖”公署表达敬仰之情。文中写道:“闽濒海毗于倭,明季犯境,戚武毅率师歼之,闽获以全。迩年倭益横,我铁军迎击海上,勋功埒武毅。兹者旗纛南临,为闽造福……薄海感泣,箪食壶浆。”从此,驻闽“绥靖”公署与“于山平远社”建立联系,时常指派与戚继光同姓的军需官戚辅璠出席戚公祠举办的活动。
戚公祠之南数十步的平远台,宋代时始建于第一峰,元代时毁于战火,明代时移筑于此,清代时又遭颓圮,民国时期仅遗留立于该处的“平远台”3字石刻。“于山平远社”从各种渠道积累了部分资金,准备再筹集到一些款项即予以重建。不料,因1932年6月初福州连日淫雨,戚公祠与白塔寺补山精舍之间约有30米长的围墙突然倒塌。他们不得不倾囊应急。在补砌围墙的同时,顺带修葺戚公祠大殿和长方亭、醉石亭等。9月,全部工程完竣,花费500余元,由此重建平远台更成无米之炊。
“于山平远社”众人认为:“平远台为戚武毅继光平倭凯旋饮至劳军之地……以目下寇焰益炽,不予重建,殊无以资民众之观感,而巩抵抗之决心。”他们要乘着十九路军入闽助推福建民众掀起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的时机,向社会募款2000元左右重建平远台,“将原有僧房改筑高台,下为社所,纯用钢筋洋灰,以资永久”。
9月间,“于山平远社”遂撰印募建小引百余份,其中写道:“明史戚武毅公本传,公平倭凯旋饮至于山平远台,则台之名寓荡平远方意更可知也。迩者东风叫啸咄咄迫人……则过斯台者,果作如何感慨耶。嗟夫,铜驼荆棘,南闽之事业已非;戏马蓬蒿,西楚之雄威安在。一台虽小,其关系固有如是之大者。”“外御其侮,尤赖后人……继往开来,恢复旧观,唯当代君子实图利之。”随即,他们将募建小引“分致京沪闽人暨全省各机关中之热忱抗日而又确有能力倾助者,请于函到二月内,汇交福州中国银行,以便着手兴筑”。
蒋光鼐于9月21日在福州就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虽然主要精力放在与坐镇漳州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一道,带领部队迅速掌控福建地域以作为立身之地,但收到“于山平远社”的募建小引后,有感于抗倭名将乃民族英雄,立即通过位于杨桥巷的中国银行福州支行城区办事处汇出捐款100元。此时,驻扎闽北的第五十六师、新编第二师已奉令归属驻闽“绥靖”公署节制,其师长刘和鼎、卢兴邦也随之各捐款100元。
省会一些党政系统的机关或个人虽然也表示支持重建平远台,但大多是光打雷不下雨。还有一些机关,包括公认富得流油的闽海关、盐运使署、烟酒局、统税局等,根本瞧不起“于山平远社”这般民间组织,对戚公祠、平远台也不关心,以“经费支绌实难筹措”“预算已确定”“限定甚严”为由,一毛不拔。
截至12月底,“于山平远社”仅收到捐款535元,“平远台图案已绘悬祠壁,建筑无期”,众人“殊形沮丧”。坊间有人深表同情,撰写《平远台十望曲》见诸报端:“一望党员发天良,闽若无‘戚’闽先亡”;“二望堂堂操政权”,“快筑高台缅‘戚虎’”;“三望握符诸伟人,须认‘戚公’为军神”;“四望农工齐参加”,“高台在望同拜嘉”;“五望商家都起来,鸿恩着记‘戚蓬莱’”;“六望学生表同情”,“建台亟应齐经营”;“七望侨胞奋热忱”,“抗日伟绩应同钦”;“八望当今妇女俦”,“撤簪舍珥复国仇”;“九望社团起帮忙”,“当仁不让莫彷徨”;“十望扶持有报章,一枝秃颖扬国光”。
1933年伊始,日本侵略军突破榆关,接着侵占热河、窥视平津,华北告急。在国难当头之际,已经接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的蒋光鼐与已经兼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的蔡廷锴商议,决定组建十九路军“援热先遣军”北上抗日。同时,他们要以捐建平远台为切入点,弘扬戚继光抗倭精神,来表达十九路军抗日救亡的决心和鼓舞福建军民保家卫国的斗志。
3月19日戚公祠举办春祭,“于山平远社”曾致函邀请省政府及各机关长官届时莅临。省政府恰巧也是定在这一天补开展植树节活动,蒋光鼐将带领省政府各委员及各科室职员前往鼓山植树,并举行他题写“十年生聚”石刻的揭幕仪式。但蒋光鼐以戚继光乃前代平倭伟人,在此加紧抗日之际,出席祭祀极有意义,决定当天先赴戚公祠再上鼓山。
3月19日上午8时,蒋光鼐偕夫人刘慕雨、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李章达乘车来到于山,与事先抵达的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郑贞文会合,由黄承潮引领参观戚公祠。据报载:“八时半开始致祭,由蒋主席行三献爵敬礼,一时钟鼓齐鸣,非常严肃。”祭毕,蒋光鼐等人赶赴鼓山,行前表示,重建平远台“实属不可缓之举”,将择期“妥商赞助办法,藉成壮举”。
3月26日上午10时,蒋光鼐夫妇带领部分政军界长官再次来到戚公祠。了解平远台重建方案和察看现有遗址后,蒋光鼐为重建平远台再捐600元,其夫人亦捐100元。接着,随行的蔡廷锴捐500元,邓世增(驻闽“绥靖”公署参谋长)捐200元,李章达捐200元、其夫人捐100元,孙希文(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捐300元。众人当场合捐2000元。
由于蒋光鼐率先垂范,其余的省政府委员也相继捐了款。其中,林知渊先捐300元后又捐400元,范其务(兼财政厅长)、郑贞文各捐200元,高登艇、陆文澜各捐100元。菲律宾华侨领袖李清泉5月初才来闽宣誓就任省政府委员,以戚继光抗倭有功,“足为民族模范,特捐助五百元,为侨界倡”。蒋光鼐还指示郑贞文“即将捐册向各机关再行劝募”,募捐活动持续进行了两个多月。
黄承潮遵照蒋光鼐提出“即日开工,赶于暑假内落成”的意见,重建平远台工程即于3月28日启动。鉴于收到的捐款大大地超过预先计划,他们对工程方案作了调整,主体建筑加盖一层,添建厨房、厕所和花厅石阶,重砌花厅围墙等,“且于台上高竖旗杆,藉表庄严”。另外增添“平远台”3个逾1米见方的石刻大字,由蒋光鼐和蔡廷锴的老上司、正在福州筹备抗日反蒋运动的陈铭枢题写;还有竖立由蒋光鼐题额、郑贞文撰文的记述有关平远台的石碑。整个工程的建筑时间从预计的两个月延至五个月,总共开支5700元。
8月28日举行平远台落成典礼,蒋光鼐夫妇及部分长官出席。蒋光鼐在揭幕等仪式之后,对自己关心支持的工程能够顺利竣工甚感欣慰,并考虑后续应办两件事。一是嘱咐郑贞文帮助黄承潮管好剩余的捐款,将其作为戚公祠、平远台等胜迹日常维修和大型活动的基金;二是嘱咐孙希文加快将“戚公凯旋纪念林”之地辟为小公园的进度,遍植花木,使戚公祠、平远台等胜迹益形生色。
平远台
(来源:《福州晚报》2020年6月1日A07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