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红旗在合山升起
2020-06-1512-13-27来源:连江县委史志室

革命老区基点村合山村是土地革命时期连(江)、罗(源)地方红军的诞生地,是连罗两县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原名“峡山”,位于连江县官坂、长龙等五个乡镇结合部,东抑官坂,西扼长龙,南拱浦口,北控透堡,群峰连绵,沟壑纵横,古木参天,两座主峰鸡鸣山与鼓鸣山相峙鼎立,从山脚向上眺望,好像本来相连的两座山峰慢慢裂开,露出一条通道。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这个荒僻的小山村仅有36户,110多人,全是清一色的贫雇农,靠租种山外地主田地啼饥号寒,艰难度日。贫苦农民不堪忍受国民党和地主豪绅的残酷压迫剥削,向往革命。

1592194582864637.jpg

官坂合山村旧貌

1932年5月,宋遵福、遵茂等5名村民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支部,支书宋遵福,胞弟宋遵茂为支部成员兼中共连江特支地下交通员。当年6月中旬,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军事部部长、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的陶铸在中共连江特支书记杨而菖陪同下到合山巡视。陶铸凭借着黄埔军校毕业,又在南昌、广州起义部队中任过连长的军事家慧眼,相中合山易守难攻的地形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决定开辟合山村为连罗两县第一块红色游击根据地。

1932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闽中游击第一支队(当地群众习惯称作“闽东工农游击十三支队”)在合山莲花峰下护国寺观音亭前成立。陶铸亲自授旗,军旗猎猎,迎风招展。这支游击队在政委杨而菖率领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践行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艰辛之路。星星之火在连罗大地点燃,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穷苦农渔民翻身闹解放,轰轰烈烈的“二三”土地革命,游击队是中流砥柱。

1592194604314809.jpg

中国工农红军闽中游击第一支队成立布告


1592194627919051.jpg

中国工农红军闽中游击第一支队成立场景画(作者:陈德荣)

真金不惧烈焰,好钢淬火锻造。同年9月4日,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一个加强连由连长高时炳带队对合山村游击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妄图将力量弱小的游击队扼杀于襁褓中。我游击队避实就虚,在当地群众掩护下跳出包围圈,转移到长龙山区。高时炳恼羞成怒,下令杀人放火,合山村惨遭劫难,财物被洗劫一空,无辜农民被枪杀14人。全村陷入一片火海,13座房屋被焚毁12座(仅剩的一座因屋主姓高与带兵连长同宗得以幸免)。市委在福州出版的《工农报》上刊登“国民党在连江杀人放火”的报道,揭露军阀暴行。同时以福州市互济会募捐银元、衣物、粮食等由市委代表叶启亨(即叶飞)带往合山慰问受难农民。国民党军队“偷鸡不着蚀把米”,穷苦农民的心和共产党游击队连得更紧了。

1592194655783802.jpg

连罗苏区的红军旗、军号、望远镜、红军票及脚帮刀

游击队在土地革命烽火中成长壮大,创建了方圆五百里连罗苏区,于1934年1月7日正式改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连罗)十三独立团”。同年9月底,红十三团由叶飞带往宁德支提寺与福安红二团会师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中共闽东特委领导下,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1月,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团长叶飞),踏上北上抗日征程,战旗飘扬于大江南北。经过抗日、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红军游击队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劲旅,在新中国成立后朝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目标迈进,在抗美援朝、中印边境反击战、援越抗美中屡立殊勋,在完成战备、训练、施工、生产、抢险救灾艰苦任务中再展雄风,谱写崭新的军魂篇章。历史向人们昭示,由连江合山村诞生的这支人民子弟兵部队不愧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1592194690773552.jpg

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地点—宁德支提寺


6.jpg

中国工农红军闽东(连罗)十三独立团团歌


1592194740648195.jpg

72师发展历程图

合山护国观音寺前的“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成立旧址”纪念碑勒于1984年,系中共连江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连罗苏区成立五十周年而立的。透过八十余载的风烟,合山村早已旧貌换新颜,自2001年开始的造福老区搬迁工程,使这个昔日荒凉破败的山村融入官坂镇核心区,栋栋楼房鳞次栉比,合山村民俨然过上了城里人小康生活。

1592194762164587.jpg

中国工农红军闽中游击第一支队成立旧址——护国观音寺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