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建工程学院举行马立峰烈士雕像落成揭幕仪式
7月2日上午,马立峰烈士雕像落成揭幕仪式在福建工程学院旗山北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詹松青、徐子青等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副馆长黄宁,以及师生代表40余人参加仪式。
师生代表为烈士敬献鲜花
参加仪式的全体人员向烈士雕像行鞠躬礼,表达对烈士的敬仰和缅怀
马立峰
马立峰烈士是福建工程学院的杰出校友,是闽东革命先驱,闽东党组织、闽东工农革命武装和闽东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被誉为全国500名著名烈士之一。
1909年1月24日,马立峰出生于溪柄马厝村,原名马泽祥。马立峰年幼时,父母就相继去世,由伯父马三弟抚养。伯父见他聪明伶俐,克勤克俭送他上学。在小学时,他就胸怀大志,品学兼优,赢得师长们的喜爱。毕业时,校长借“马立湖山(龟湖山)第一峰”的诗句,为他改名为马立峰。
1925年,五卅运动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国。1926年,马立峰回到福安,与省内外返乡度假的进步学生频繁接触,阅读了《新青年》等革命进步书刊后,顿觉思想豁然开朗,耳目为之一新,立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7年初,他与国民党左派青年一道筹建国民党福安县党部,发动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避居福州,和一批闽东籍进步学生频繁往来,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28年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
1928年8月,马立峰考入福建工程学院前身福州理工学校公路专修班。这期间,他同革命互济会中的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开始更直接地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参加了发动福州人力车工人罢工的斗争,参与了双十节捣毁国民党闽侯县党部的行动,经常在城市闹市散以传单,张贴标语,上台演讲,举行飞行集会。1929年2月,经过锻炼的马立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7月,马立峰从理工学校毕业,学校因为他书画技艺出众,将他留在教导室专事刻写讲义,绘制教学挂图。暑假期间,他回到福安创办“暑期义务学校”,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开学后他根据市委的指示,以教员身份做掩护,在师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并在校内建立了支部,任党支部书记,成为学校首位教工党支部书记。
1930年起,马立峰离开学校回到福安,他在组织的指挥下,积极投身到革命武装斗争中去。1931年和邓子恢一道开展了“扛麦债”“平粜”斗争,掀起了农民运动的浪潮。1932年和詹如柏等同志建立了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随即夜袭兰田,打响了闽东工农武装暴动的第一枪。他还和叶飞、曾志等同志并肩作战,解放赛岐镇和柘荣县城,胜利开展分田斗争,一道开创了“五百里红色苏区”。期间他曾任中共福安县委书记,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政委,中共福安中心县委书记。
1934年5月,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马立峰被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6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成立,叶飞任书记,马立峰任常委。
1934年10月开始,由于敌人调集重兵进行围剿,反围剿失利后,马立峰带领红三团坚持苏区斗争,牵制敌人,掩护红军主力突围。1935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在敌人突然袭击中,马立峰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马立峰雕像的落成是学校推动红色文化育人的又一有力举措,学校将持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平台,全面构建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