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长乐高应松祠堂:穿越百年时光 感受古祠魅力
2020-07-0709-33-58来源:学习强国

1594085796308347.jpg

摄影:陈佳雯

在长乐古槐镇洋布村有一座高应松祠堂,也称“锦屿高氏忠烈祠”,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历经百年风雨的古祠,经过两年多的修建,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2.jpg

摄影:陈佳雯

1594085857238797.jpg

摄影:陈佳雯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祠堂,触摸那些看得见的历史,了解背后的故事吧。

总体风貌

1594085878630831.jpg

摄影:陈佳雯

祠堂占地800多平方米,走进祠堂,我们可以看到修缮后的古祠古韵依旧,保留了原有的整体风貌。殿内有原木色的木结构立柱,大梁都被重新修整过,还有一些精美的木雕、牌匾,透过岁月的尘埃,我们依稀可见它曾经的辉煌。

人物故事

5.jpg

高应松画像(摄影:陈佳雯)

高应松的后裔高宇彤告诉记者,祠堂建于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81年,是为纪念民族英雄高应松所建。公元1276年,南宋的首都绍兴被攻破,皇帝被俘,高应松不避生死,随驾护从,大元帝国要任命其为左丞相,他坚决拒绝,不言不语,绝食七天,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以身殉国。后人敬仰他的气节,在其故乡建“锦屿高氏忠烈祠”以志纪念,还修复了故居“枢密第”,保存至今。

6.jpg

摄影:陈佳雯

在祠堂顶上有一条大梁,据高宇彤介绍,这条大梁是铁梨木,是当年修缮祠堂的时候御赐的,全省只有两根,祠堂占一根,保留至今;写有“奉旨谥文忠”的牌匾,是皇帝追悼的圣旨;另一幅牌匾“宋室忠烈”与中柱的对联一道,是明代最后一个知县送给祠堂的,凡此种种,皆是为表彰高应松的功绩。

“纪录前人的故事,追寻他们的脚步,但又绝不只是纪录和学习,更是一种力量的传承和精神的洗礼。我们决心要把这里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高宇彤告诉记者。

古祠记录着历史,承载着乡愁,镌刻着城市的文化基因。

据介绍,高应松后裔聚居地又名“相府里”。其后裔亦以“相府里”人为荣,他们珍爱文物,重视保护,修复一新的这些古建筑和文物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已融入长乐大爱文化氛围之中。

洋布村党支部书记林春告诉记者,从1985年到现在,有部分村民自发捐资修缮,还有近几年各级政府拨款,逐步修缮到目前这种状态。

如今,洋布村借着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和“美丽长乐”大行动的契机,进行新一轮的古祠保护提升,“我们会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做好修缮监督工作,以‘绣花’功夫开展海丝拾古保护工作,逐步推进各种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