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闽非遗纪行丨福州木根雕:化朽木为神奇
新华网福州7月29日电(蒋巧玲 刘丰 陈醉)“中国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闽侯木根雕就传承于福州。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独特的‘上街根艺’风格。”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金宁魁就是闽侯上街人。
金宁魁介绍,福州木雕兴盛于明末清初,逐渐形成了象园、大板、雁塔三种流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福州城市建设推进,三大流派的传承人陆续迁往闽侯上街,大批福州雕刻名家在上街开办木根雕厂和个人工作室,并逐渐在此形成了木根雕市场。
金宁魁自幼喜欢把玩制作竹木玩具,16岁拜师学习木根雕技艺。凭着天分、兴趣和努力,学艺8个月,他就基本掌握了木根雕技艺,作品也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从艺30多年,金宁魁共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
“根雕艺术讲究‘三分雕琢,七分天然’。”金宁魁说,根雕作品重在发现木根的美,依势而造。《步步高升》就是一件天然型根雕作品,是他的得意之作。杉木榴原料经过冲洗、打磨、调整形态,基本不用雕刻,远看像一顶宋代官帽,每一条根须都是天然的,“这是一件难得的‘天作’之品”。
雕刻型根雕更能体现创作者的艺术想象空间。“这件双面达摩像,通常这种形状的材料只能做茶盘,我们发现它自然风化的纹理很像袈裟,就雕刻了头、手、佛珠。”在金宁魁的巧手下,一座达摩像栩栩如生、意境悠远。
金宁魁说,根雕作品还能很好地传递创作者的情感。《风雨同舟》是他和妻子都很喜欢的一件作品,远看像个“舟”字,细看一男一女牵着手,“就像我和我的妻子这么多年携手并进,我们把它挂在墙上勉励自己。”
“根的艺术,是通过创作让枯木逢春,化朽木为神奇。我会一如既往地寻求创作突破,传承福州木根雕艺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带徒办厂至今,金宁魁和妻子先后培养了100多名徒弟,其中大多数成为上街木根雕行业的中坚力量。但在金宁魁看来,如今木根雕艺术的传承,比人才更迫切的是市场。
今年,位于闽侯南通的天泽奥莱启动“中国闽侯·根雕商贸城”招商,金宁魁成为首批入驻的商户。金宁魁坦言,在外地也有招商条件更好的项目向他抛出橄榄枝,但离开了闽侯,就不是闽侯木根雕了,“我们要把木根雕市场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