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监察官:抗倭名将张经
2020-08-0504-37-25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林其国

【人物简介】

张经(1492—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 候官洪塘人(今福建福州),明朝中期抗倭将领、民族英雄。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授浙江嘉兴知县。嘉靖十六年(1537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以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未几,与毛伯温定计抚定安南国,进右都御史。后又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琼州黎民起义,再进为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改兵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初一日,张经获王江泾大捷,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因遭诬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被斩于西市,葬于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原厝村黄店山。隆庆初平反,谥襄敏,著有《张半斋稿》。

孝悌忠信知恩图报

明弘治五年(1492年)张经出生在闽江边上的福州郊野洪塘蔡厝坊。其父张海家贫而孤,随母蔡氏回外家;外家无后,因此张经在人生的最初二十几年都姓蔡。

张经自幼勤读经史,具有文才武略。正德十二年,张经进士及第,此后开始进入仕途。1525年,入京任户部、吏部给事中,掌侍从、谏诤、纠察百官等职责。其在任户部、吏部给事中期间其父张海病逝,在其父病逝前,要求张经“尊宗认祖,不忘家乡”,于是张经将蔡姓改回张姓。

按明朝的惯例,张经在他父亲去世时,回到福州丁忧守孝。守孝期间,他碰上始建于唐朝的唐威武军节度使的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建造报恩定光多宝塔被雷火焚毁,只剩砖造塔心,就与状元龚用卿倡议募资重建砖塔,将原有塔芯削低,改为七层八角砖塔,葫芦状塔刹,塔身为遮掩雷火焚烧的黄黑色痕迹,涂以白灰。他们造的这座塔这就是今天依然矗立在福州于山西麓的地标性古迹白塔。

在福州,张经除了留下这个象征孝道的白塔外,还留下了一条石板路。在成为兵部尚书后的张经,为报答幼年舅舅家的教育之恩,方便外婆、舅舅一家外出,用宽56厘米、长2米、厚30厘米的大石板,修了一条从其舅家福州郊区高湖乡口到福州下渡浦尾的石板路,极大地改善了当时高湖通往城里的交通。乡民为感谢张经铺路报答的事迹,唤此路为“张经石板路”,解放后这条路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三高路。

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张经在任吏科给事中,后升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协办都察院事期间,忠于职守,敢于觐见,用今天的网络流行语就是相当“硬核”。

宁夏总兵官钟放为自己升官而到京城行贿,被人告发。此事牵连到兵部尚书金献民,告发人不敢深究。张经知道后联合同僚一同弹劾,逼得金献民只得主动称病辞职离京。河南巡抚潘埙匿灾不报,也被张经弹劾去职。明代锦衣卫和东、西厂利用侦查官民言行的特权,大肆敲诈勒索,搞得官民苦不堪言。张经上疏指出此辈“譬则虎狼蛇虺,遇者无不毒噬”,建议予以撤除,为世宗嘉靖帝所采纳。

护卫黎民万世景仰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张经被任命为南京户部尚书,后改兵部。次年五月,东南倭寇猖獗,给当地的百姓和往来商户带来极大的威胁,朝廷命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专责讨倭,便宜行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倭寇进犯乍浦、海宁,攻破崇德,转掠浙西。张经选将练兵,准备等粮兵齐集后,一举尽歼倭寇。这时,权相严嵩的干儿子、兵部侍郎赵文华巡海督师到浙江,催促张经进兵。赵文华倚恃严嵩威权,对张经颐指气使,又向张经索贿白银两万两,张经不理,因而激怒赵文华。适值倭寇四出劫掠,赵文华督战更急。张经都是以等待大军集结为理由拒绝他,赵文华就觉得张经倚老卖老,故意不给他面子,极为恼怒,便伙同浙江按察使胡宗宪上疏弹劾张经:“经闽人也,虑贼入其乡,故养寇糜财。”

赵文华刚上疏不久,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初一日,倭寇几千人水陆并进侵犯嘉兴。张经率领浙江军队捣毁松江贼巢,继而又指挥部队攻破川沙洼据点,倭寇大败,出海逃走。张经为保嘉兴,与倭寇大战于嘉兴北面王江泾,斩杀倭寇1980余人,烧死溺死的倭贼不计其数,史籍称誉张经“自兵兴以来,天下战功第一”。

王江泾大捷,但严嵩亲信赵文华,为攘夺其功,竟在张经报捷之前秘密上疏,说王江泾之战是他督师出战的结果,同时诬陷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首辅严嵩也禀报世宗,赵文华所言皆为事实。世宗大怒,于五月十六日下诏逮捕张经。捷报传到北京,给事中李用敬、闻望云陈奏:“王师大捷,倭气夺,不宜易帅。请召回锦衣使者。”世宗认为李用敬、闻望云与张经结党回护,将2人廷杖后削职为民,仍把张经逮捕到京下狱。七月二十五日,张经被逮至京,详细奏明进兵经过,请予免罪。世宗不听,将张经下狱论死。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与李天宠、杨继盛一起被斩于西市。张经在江南抗倭期间御将帅,守要害,有功反遭诛戮,一时“京师震骇,谓国家一日杀三贤能臣,罢市者累日”。

隆庆初年,张经之孙张懋爵上疏鸣冤,朝廷乃恢复张经官职,赐祭葬,追谥“襄敏”,并予后代袭封官职。

《明史》里面有一段话:“经(张经)功不赏,而以冤戮,稔倭毒而助之攻,东南涂炭数十年。谗贼之罪,可胜诛哉!”大意是说“张经有功,不但未获封赏,反而被冤杀,那些陷害他的奸贼,真是死有余辜”!

张经是后人公认的抗倭名将和民族英雄,因为正是他保护了东南沿海很多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千年以来,多少人为他的遭遇打抱不平,为他扼腕叹息,在其墓壁题“堪恨阶前无铁相,张坟何异岳家坟”。认为张经的冤案与当年岳飞的冤案一样都是“千古奇冤”。

但是历史还是还了他一个清白,后世一直铭记他的抗倭功绩和高尚品格。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福州人建了一座祭祀明代抗倭名将张经的祠堂,今天仍在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