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立功
1940年3月26日,陈嘉庚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的身份,偕庄西言、李铁民等人从仰光乘飞机抵达重庆,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慰劳之旅。陈嘉庚一行从西南到西北,从西北到东南,足迹遍布国内15个省,行程达1.4万里。陈嘉庚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慰问国内坚持抗战的军民;二是考察战时国内状况,以便继续发动南洋华侨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
1940年是陈嘉庚第6次回国,距离他上次离开祖国已经过去了18年。此次回国期间,陈嘉庚和位于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在1940年8月有过一次“亲密接触”。关于此次西南联大之行,陈嘉庚在其《南侨回忆录》中曾用短短一百余字简单记述:“又有联大学校,为北京各大学,即北京、清华、燕京、南开等移来合办,举代表诚意要余往讲南洋华侨协助抗战情况。余念四大学生自沦陷区远地来此,不忍过却,故接受而往。开会时报告南洋华侨人数、义捐、抵制诸项努力,及教育经济情形,并略述抗战之乐观,勉励青年勤学节约等事。”
《南侨回忆录》系陈嘉庚1943至1945年避居印尼玛琅期间所写。当时没有资料可供参考,记忆难免存在偏差。陈嘉庚只记得其到访西南联大的时间是1940年8月,具体日期则失载。在陈嘉庚记忆中,西南联大由4所大学合并而成,事实上只有3所,并不包括燕京大学。
陈嘉庚到访西南联大之时,这所因为抗战而临时成立的大学刚刚满三年。后来成为诗人和诗歌翻译家的穆旦刚刚从西南联大外文系毕业;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李埏尚在西南联大历史系求学。陈嘉庚1940年到访西南联大是受何人之邀?有无人陪同?他到西南联大之后见了谁?有无发表演讲?由于时间久远,这些问题的答案被慢慢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人遗忘。
然而,1940年出版的《决胜周刊》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解开了上述所有谜团。原来,《决胜周刊》第5卷第9期恰好刊登了陈嘉庚此次西南联大之行的演讲全文。根据这篇演讲,我们不仅可以获知陈嘉庚在西南联大发表演讲的准确时间,还可弄清他究竟是受何人之邀,他在西南联大又讲了什么等诸多问题。
陈嘉庚在西南联大发表演讲的具体时间是1940年8月9日夜。当天晚上,在秘书李铁民的陪同下,陈嘉庚前往西南联大发表演讲,演讲的题目是《西北考察之观感及南洋侨胞之近况》。
邀请陈嘉庚的并非西南联大校方,而是一个名为“西南联大学生自治会”的组织。其实,陈嘉庚在云南的行程安排得很满。去西南联大之前,昆明的福建会馆曾数次邀请陈嘉庚前往,均被其婉拒。他之所以肯接受这个邀请,主要是被联大学生的精神所感动。陈嘉庚在当天的演讲中说:“听说贵校是由沦陷区的三个大学迁来合办的。听到‘沦陷区’三字,就引起一阵悲痛,一阵特别的感觉刺痛了我的心。诸位远道来此求学,不畏艰难困苦,这种精神兄弟非常钦佩。兄弟答应来此讲演,就为了这缘故。”
陈嘉庚的演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西北考察之观感”。这个题目对陈嘉庚而言并不陌生。当年7月24日,陈嘉庚曾应重庆国民外交协会主席陈铭枢之约,到中国留法比瑞同学会讲过《西北观感》这个题目。
由于国民党当局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对共产党进行“污名化宣传”,所以陈嘉庚在赴西北考察前,从各种渠道听到了很多不利于共产党的传言。等到了延安以后,陈嘉庚才发现,他在延安所见所闻与原来在重庆听到的大相径庭。在延安考察期间,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袖顾全大局、平易近人、谦逊温和的态度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嘉庚曾于6月1日下午拜访过毛泽东一次,不料毛泽东在随后几天却回访了三四次。
陈嘉庚在演讲中说:“朱德、毛泽东,无论在公开会议和私人谈话中,都表示拥护抗战到底国策,拥护领袖,不违背国策,不违背领袖。去拜会他们一次,便来回拜三四次。”
陈嘉庚在去延安考察之前,已经去过了重庆,且对重庆官场的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大失所望。在国统区,陈嘉庚每到一地,当地主官都用山珍海味招待陈嘉庚。云南省主席龙云招待陈嘉庚的菜肴,让他颇感意外:“是宴酒菜均特殊,菜中有象鼻一味,为生平未尝食。”陈嘉庚很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国民党既然连“饭桌上的腐败”都管不住,那又如何能管好南洋华侨捐给祖国的抗战物资和经费呢?
陈嘉庚演讲中谈的第二部分内容为“侨胞对祖国经济上的贡献”。他先向大家介绍了“南侨总会”成立时的情况:“七七抗战以后,南洋二百多地侨胞分别组织劝募会筹赈会,捐款救济祖国难民。后来行政院打电报给兄弟,讲兄弟组织南洋侨胞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兄弟便在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十日国庆日召集各地代表,共二百余人,开全南洋侨胞筹赈总会代表大会,当时兄弟被推举为主席。”
抗战全面爆发时,海外华侨有1100多万人,其中800万人侨居南洋。侨胞对祖国的贡献既包括捐款,也包括汇款。捐款是捐给政府,而汇款则是寄给家人。自从“南侨总会”成立以后,侨胞每月给国内的捐款可达七百万法币,而给家人的汇款则高达七千万法币。这些钱大多为现金,可购买军火支持祖国抗战。
陈嘉庚1940年回国慰劳之时,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已近2年,团结抗战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汪精卫的“亡国论”早已没了市场。在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陈嘉庚表达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同时勉励各位青年学子主动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他讲道:“抗战胜利总会得到的,三年、五年总会得到的,建设国家的责任大部分要落到各位肩上。我们眼前可以看到,无论个人、社会、国家,事业的发展全赖‘忠诚信义’四字,有之即可成功。没有这四字,眼前得意,将来是要失败的。国家、个人都是一样,‘忠诚信义’是做人骨格。今天就将这四字奉送给各位。”
陈嘉庚并非学者,他在西南联大的演讲也不是学术讲座,但在大师云集的西南联大,陈嘉庚的演讲依然有它的独特价值。从重庆到延安,从延安到昆明,陈嘉庚一直在观察和思索。在重庆,他对嘉陵招待所的天价招待费感到忧心;在延安,他却被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作风所感动;在昆明,他又被西南联大师生乐观进取的精神所感染。他对共产党人寄予厚望,又对青年一代充满期待。陈嘉庚与西南联大学子们分享的“忠诚信义”四字,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日报》(2020年8月24日 第12版: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