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在抗战中的贡献
2020-09-0912-53-34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国清 林荫予

QQ截图20200909130330.jpg

林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元旦,林森(1868—1943年)穿着传统的长袍马褂参加国民政府主席的就职典礼。民国三十六年(1937年)就爆发了抗日战争。接着就是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但林森始终坚持奋力抗战。

(一)

  在重庆,林森以国民政府名义发表通电:“国军退出南京绝不影响我政府始终一贯抵抗日本侵略原定之国策,其唯一意义,实际加强一致继续抗战之决心,盖政府所在地已他迁,南京在政治上、军事上的重要性可言于作战计划书,本定于敌军炮火过烈,使我军作无谓牺牲过甚之时,将阵线向后移动。今已本此计划书,令南京驻军,退守其他阵地,继续抗战。”继后又发表声明:“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打不垮我们的。终有一天,会由敌人制造的废墟中出现崭新的国家。”

  为了避免日机空袭所造成的损失,国民政府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商店一律于午后三时开门经商,至晚上十一点;二是农民于晚间耕田;三是组织市民疏散到郊区去。林森等人把自己的座车让出来,帮助市民们安全疏散。

  后来,国民政府大礼堂和印铸局被日机炸毁,林森组织修建。有人说:“是否缓一步再修,日机还会再炸的。”林森听了很生气,正色说:“敌机能毁我房舍,但不能毁我精神。房子修好了,就可以体现我们不屈的精神,才能振奋我们的精神。”

(二)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大同盟。12月9日,林森签发中国对日德意宣战通告。《对日通告》曰:“日本军阀夙以侵服亚洲,并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数年以来,中国不顾一切牺牲继续抗战,其目的不仅可以保卫中国之独立生存,实欲打破日本侵略之野心,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及人类福利与世界和平……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例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主席 林森。”另有《对德意志、意大利通告》曰:“……自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午夜十二时起,中国对德意志、意大利两国立于战争地位,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或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主席 林森。”中国的抗战自此转入反攻阶段。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元旦,苏、美、英、中等二十六个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第二天,盟军中国战区中国最高统帅部成立,统一指挥中国、越南、泰国、缅甸等地区内对日作战的部队。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到了10月,英、美两国表示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准备重订新约。至第二年的1月,中美、中英新约分别缔成。林森为此非常高兴,他在《元旦讲话》里说:“治外法权的废弃,这是中国近百年来最重大的事件。因为由于这治外法权的废弃,我们中国已经脱离了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而取得了完全独立平等的地位……”

(三)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的秋冬时节,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候,林森开始多次提出为抗战开展“献金运动”。

  他提倡先从官员做起,并以身作则,首先把自己珍藏很久、最为心爱的一只古玉鼎和一只古香炉贡献给“献金运动总会”,接着又捐献许多名人字画以及珍贵古玩。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只“护国宣化广慧圆觉”大师班禅额兰德尼所赠送的宝戒。这是班禅大师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加持时送给林森的,极为珍贵。宝戒属国宝级文物,后来实行义卖,为一位王姓富商所购得。

  在林森的影响下,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也纷纷捐款捐物。如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亲自作画配诗,在街上义卖捐款。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2日,中国交通和农业银行捐助四十万元、寒衣代金四十三万元,迁江工厂联合会捐代金十五万元。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8日,裕华纱厂女工献金三千余元,新申纱厂女工献金近四千元,豫丰纱厂女工献金一千四百元。是年5月26日,蒋介石在陪都战时公债劝募总结大会上说:“近郊之农民、小学学生、卖菜老妇、人力车夫,以及部队官兵等,亦能深明大义,自动解囊,其一腔爱国报国之热忱,无分高低。”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月止,重庆公债劝募达一千余万美金。又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不完全统计,四川第一次、第二次献金总额为六亿至七亿元。日本人企图瓦解中国后方的民心,以战迫降,而四川人民却以献金救国运动作为回答,无异筑起一道精神长城,对稳定抗战大局起到重要作用。

  与“献金运动”同时的还有“献机运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抗战还没有爆发,林森就意识到飞机的重要性,提出为蒋介石五十大寿“献机”。虽然是给蒋介石献飞机,实质是为了加强国防力量。而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非常时刻,“献机”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抗战爆发后,日本飞机屡犯中国国土进行大规模轰炸,中国的空军力量非常薄弱,几乎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底,中国空军仅剩下各式飞机六十五架,实际上已经无法抵抗日本空军的进攻。警报一响,党政要员也要像老百姓一样“跑警报”。

  最先响应“献机”号召的是中国空军某机构,捐款购买一架飞机,取名“义卖号”。《中央日报》发表社论《献机救国》指出:“献机救国,也是保家乡。”是积极防空,消除敌机轰炸的根本办法。重庆各小学举行游艺募捐、节省糖果零用钱、义卖等活动,购买“中国儿童号”飞机。接着戏剧界献机“剧人号”,新闻界献机“记者号”,伤兵献机“荣誉号”,军人献机“新军人号”,中学生献机“中学生号”“青年号”,一般群众献机“民众号”“忠义号”等等。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重庆各界共募得献机款一百五十万元。

  中国的飞机不断增加,有战斗机、滑翔机等,同时美国组成中国空军志愿队参加作战,中国空军逐渐占据了空中作战的优势,使日本的飞机觉得“入川容易出川难”。很快,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

  《福州晚报》(2020年9月9日 A12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