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明浙江浦江人。龙凤五年(1359)应聘授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师。洪武二年(1369)任撰修《元史》总裁。书成后升任翰林院学士,兼收国史。编有《浦阳文艺录》八卷,未见传本。所撰《浦阳人物记》二卷,收入《四库全书》。其书分忠义、孝友、政事、文学、贞节五目,记二十九人。称其书“至公甚当,不以私意为予夺,所作皆具有法度”。明崇祯时,刻入《浦江县志》。
徐一夔(1318—约1400) 字大章,明浙江天台人。洪武二年(1369)奉诏纂修《大明集礼》,后被荐续修《元史》,以足疾为辞。六年,授杭州府儒学教授,兼编纂《大明日历》,书成后辞授翰林院官,回杭州旧任。纂《杭州府志》,刊本九册,已佚。据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称,“其书颇简明”。世传死于明太祖文字狱。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号逊志,明浙江宁海人。洪武间除汉中府教授,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文学博士,政事多咨询之。修《太祖实录》,命为总裁。曾纂《宁海县志》、《宁海人物记》。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将即帝位,因拒绝草拟即位诏书而被杀。
朱梅(1378—1438) 号凝真,明太祖朱元璋庶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庆王,令居庆阳(今甘肃庆阳),二十六年移驻庆北古韦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建文三年(1401)迁宁夏镇城(今银川市)。问学博洽,长于诗文,工草书,正统初年著有《宁夏志》二卷,为宁夏第一部志书。诗文著作有《凝真稿》,《集句闰情》等,其草书清放驯雅,为边镇佳传。
程本立(?—1403) 字原道,明浙江崇德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谪戍云南,任马龙他郎甸长官司吏目,后因功受西平侯沐英和云南布政使张紞重用,与王景常同修洪武《云南志》,并撰《云南西行记》。建文元年(1399)征入翰林,回京预修《太祖实录》,死于“靖难之役”。
毕恭(?—1443) 字以谦,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前屯卫籍。先世山东济宁人。明正统年间,监军御史王翱疏荐于朝,由百户保升流宫,历辽东都指挥佥事,图上方略,开设迤西边堡墙壕,增设烽堠,兵威大振,进署都指挥佥事,守备宁前等卫。曾与王祥纂修《正德辽东志》,并作序。著有《辽城吟稿》,已佚。
王祥(?—1457) 字伯祯,明河南光州固始人。正统六年(1441)自辽东都指挥佥事调广宁、开原,经营区划,修筑宁远、蒲河等城。后擢掌辽东都司事,统领辽阳人马。景泰元年(1450)升左军都督佥事,仍掌都司事。其间,在练阅之余,悉取《辽东志》遗稿,补其遗缺,历五月而纂修成《辽东志》。
黄润玉(1389—1477) 字孟清,学者称南山先生。明浙江鄞县人。永乐十八年(1420)举顺天乡试,授建昌府训导。宣德中擢御史,历广西佥事,提督学政。纂《宁波简要志》,体例简洁,视为佳本。又于成化时纂《四明文录》一卷,分二类,一为乡先生,皆四明人,计汉夏里黄公以下三十五人;一为乡大夫,皆官于四明者,自周文种以下九人。每人一传,并系以赞。
裴纶(1396—1457) 字景宜,明湖北监利人。永乐年间(1403—1424)进士。景泰初(1450—1456),外补山东右藩。著有《监利县志》。此志在当时邑人中颇有影响。
霍尚守 字益方,明广东南海人。诸生,隐居西樵,饱览群书,博学多才。著有《粤东名臣志》、《西樵山志》、《天下名山志》。其修志,尚严谨,有《与乔化论通志书》云:“名宦人物,世教攸关,进退宜严。……愿早定之,毋过顾忌,任事任怨,自昔然矣。”
陈琏(1369—1454) 字廷器,明广东东莞人。洪武二十年(1387)举人,初选桂林教授,迁国子助教。永乐初以人才荐,召试高等,擢知许州,改滁州。后升扬州知府、四川按察使,南京通政使,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卒。其好记山水人物、风俗物产。曾修《宝安新志》、《罗浮山志》。著有《琴轩集》三十卷。
胡汝砺(1465—1510) 字竹山,号良弼,明宁夏卫(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军籍,应天府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于乡,次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弘治十三年(1500)冬,应宁夏巡抚王珣之请重纂《宁夏志》,次年稿成,名《宁夏新志》。全书八卷,二十一目,为国内现存第一部宁夏志书。
陈文(1405—1468) 字安简,明江西庐陵人。正统元年(1430)进士,官云南右布政使,迁广东左布政使,进礼部侍郎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颇著政迹。景太六年(1455)于任上主纂《云南图经志》。是书盖今存最早之云南省志。
吴廷举(1459—1528) 字献臣,明湖北嘉鱼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曾任顺德知县,广东佥事,江西右参政,广东右布政使,兵部侍郎,右都御史等职。著有《西巡类稿》八卷。所纂嘉靖《湖广图经志书》,是湖北最早的省一级志书。
彭纲(1442—?) 字性仁,明江西清江人。弘治年间任云南按察副使提督学校。当时洪武《云南志》已无传本,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又“详于诗文,而略于事实”,乃倡修新志。彭纲为总纂,率儒学教授李介及学生,编成《弘治云南总志》,未刊行。
唐锦(1474—1555) 字士纲,明上海人。弘治年间进士,累官江西学政。弘治十七(1504)年,纂《上海县志》八卷,分疆域、山川、田赋、祠祀、建设、古迹、官守、人品八志。是志为现存最早的上海志。正德元年(1506),又纂《大名府志》十卷(大名今属河北省)。《大名府志》十卷,门类仿《上海志》,惟改建设为公宇,人品为人物,增设登用志、文章志。于方志理论也有阐发,认为志书篇目宜有纲有目,以纲统目,纲举目张。所有内容均以类相从,以类系事,不可混淆无伦。各门类以首地理,次经济、人物顺序排列。诗文题咏应各附于有关事条之下,无所附者可入文章志。有关神仙鬼怪者,虽词章佳丽,亦不可滥入。人物立传,应“盖棺立定”。遵史例。
李璧(?—1525) 字白夫,明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壮族。弘治八年(1495)举人,先后任兰溪教谕、仁和教谕、剑州知州、临安府同知,嘉靖中以南京户部员外郎召赴,弗及任而卒。著有《剑门新志》、《剑阳名儒录》、《剑阁集》等。
周瑛(1430—1518) 字梁石,初号蒙中子,后称翠渠先生,明福建莆田人。成化间进士,知广德州,迁南京礼部郎中,出知抚州,弘治初为四川参政,进右布政使。著有《广德志》、《祠山杂辨》、《政本》、《政均》、《书纂》、《翠渠类稿》、《蜀志》等。并曾与黄仲昭合纂弘治《莆兴化府志》,主纂正德《漳州府志》,《莆阳拗史》等。文笔浑成雅健。纂志以修政立事、齐人利物、移风易俗为本,反对标题山川,点抹风月,寄兴声趣之表;不重仙释,列作外纪。取材严肃慎重,避免“踵误”。陈洪谟谓其“一字一义,必精思妙契而合命笔”。惟率以户吏礼兵刑工六纪系事,稍嫌庞杂。
黄仲昭(1435—1508) 名潜,以字行,号未轩,明福建莆田县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因上疏讽指朝廷耽于逸乐,受廷杖责,贬为湖南湘潭知县。改调大理寺评事,后升江西提学佥事。仲昭从小熟读经史,热心编修地方志书,除以毕生精力纂写福建第一部省志《八闽通志》外,还纂有《邵武府志》、《兴化府志》和《南平县志》。他修志强调教化,认为“表章先哲之典型,以风厉后学,庶几于世道少有所补”,因此着力于人物的记述,对福建省后来的修志事业有一定的影响。
章懋(1437—1522) 字德懋,号暗然子,明浙江兰溪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累迁福建按察佥事、南京国子监祭酒。弘治六年(1493)与郑琦同纂《兰溪县志》分五卷,五十六目。明正德九年(1514),与永康陈泗合纂《永康县志》(八卷)。弘治年间,又纂《婺乡贤志》二卷,取法朱子《名臣言行录》及《伊雒渊源录》之例,杂取诸贤言行事实,逐条附列,以为遗事。
程敏政(1444—1499) 字克勤,明安徽休宁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少时才思敏捷,名重于世,时在朝翰林中,以学问渊博著称。著有《宋遗民录》、《篁墩集》,编有《明文衡》、《新安文献志》。所纂《休宁志》三十八卷,是安徽最早一部由达官名贵、文章手笔纂修的志书。
汪纶 字师古,明浙江奉化人。景泰六年(1455),纂《奉化县志》,未刊,久未见遗本流传。弘治五年(1492),又纂奉化《县志续考》。知县徐绍先为之作序:称此乃汪纶晚年手钞私稿,题《县志续考》闻见增益,颇多于前,群分类例,各有条理。才编成《奉化县志》十卷。捐俸命梓,以广其传。汪纶为一县修二志,颇为难得。
曹璘 字廷辉,明湖北襄阳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曾任御史,后巡按两粤,引疾归。建室于大铁山中,几十年深居山乡。纂有《正德襄阳府志》,《正德光化县志》及《西田存稿》。
许庄 字德征,明滦州(今河北滦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山西临汾知县,改陕西宝鸡知县,平阳府同知,迁陕西参议、山西粮储。庄以安边四事上言武宗,不报,遂乞休,专心著述。纂修《孝宗实录》、《三十二郡志》、《先天方舆图说》、《山西总志》、《宝鸡县志》、《滦志属县志》。另著有《康衢集》一百卷、《梅花百咏》和《养心鉴》各一卷。
胡谧 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景泰进士,历任山西佥事提学、按察司副使。遍历山西各地,查访残碣断碑,故基遗迹,纂成《山西通志》,此志以资料丰富,体例完善,详略得体而著称。成化十五年(1479)任河南按察副使,又参与编纂《河南总志》,此为河南省第一部省志,体例甚为得当。
蒋冕 字敬之,号敬所,明广西全州县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礼部、户部尚书,国史总裁等。晚年致仕回籍,热心修志工作,尝对正统《全州志》、成化《全州志》(俱佚)“校补其讹缺”。主张编修志书要广收资料,“以补志记之缺”,对“抵牾不合”之处,应“考而正之”,庶“不致因袭其误也”。逝世之年,还为广西巡抚林富主修、黄佐纂修的《广西通志》作序,指出修志目的,在于“酌古准今,施于政教,兴化善俗,御患安民”;在志书的体例篇目上,主张“因旧为新,删繁撮要”。
王江 字宗岷,号海一,明任丘县(今河北任丘市)人。正德五年(1510)乡试中解元,次年进士及第,授礼部给事中,改刑部给事中,正德十二年(1517),外补凤翔知府。在任主修《凤翔府志》并为其作序。序中认为:志书必须从实出发,记一方之绩,要巨细不遗,善恶必记,使之成为一方之全书;修志要有所继承,但不能摹仿;志书要取信于天下后人,等等。该志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地方志的作用、特点及编修方法,是我国旧方志学理论的重要著述。
管律 字芸庄,明宁夏镇城人(今银川市)。正德十一年(1516)以“书经魁”举于乡,十六年中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弘治间,曾参与其师胡汝砺编纂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十九年(1540),致仕还乡,主讲于镇城养正书院。夏六月又受陕西按察司佥事、宁夏督储孟和宁夏巡抚杨守礼之请,主持重修宁夏志书,当年稿成,名《嘉靖宁夏新志》。为目前宁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部地方志。
熊相 字尚弼,号召峰,明江西高安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临海知县,河南道监察御使,为官方正不阿,百僚严惮。后升福建廉访使,辞归。所事凡利桑梓者,力任不辞。聘修《瑞州府志》,例目皆熊裁定。嘉靖三年(1524),又纂《蓟州志》八十卷。
费寀 字子和,明江西铅山人。正德十年(151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嘉靖四年(1525)主纂《铅山县志》,翌年复主纂《广信府志》。二志皆获好评,现均珍藏宁波天一阁。其他著作尚多,合刊为《费文通集》。
陆釴 字举子,号少石,明浙江鄞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 )进士,授编修,官山东按察别使提督学政。自幼精于史学,嘉靖十一年(1532)开局于济南,纂成《山东通志》四十卷,为山东第一部官修省志。全书条分缕析,文约体治,详核有法,并刊载了大量舆图,在明代通志中,一向被列为佳本。自序云:稽往质诸训,纪事核其实,纂言会其精,据简册者多于耳目,搜遐逖者,详于辩证。陆氏为纂志,穷日夜不懈,逾年书成而病,卒于官。
朱衣 字子宜,明湖北汉阳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曾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提督直隶学校。回乡后,应郡守贾应春之请,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修成《汉阳府志》十卷。自叙云: “图其方域之迹,以志其域中上下古今之事,盖一郡一州一县之实录,储之以俟史氏之采择”。并云其志“无凡例,无泛载,无徇已,无溢美,以俟就正于将来,而备采于史氏”。该志特点是艺文不设专志,将有关诗、文、传、记,附载于各有关条目之下。
童承叙 字汉臣,一字士畴,别号内方,明湖北沔阳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授编修。预修《宝训》、《实录》、《会典》,晋升为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著有《平汉录》、《内方集》及嘉靖《沔阳志》。
张鸣凤(约1567年前后在世) 字羽王,明广西临桂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宫至应天府通判。平生著作甚丰,诗文有声。晚年居家著《桂胜》、《桂故》,应巡抚蔡汝贤嘱修《广西通志》,未成而卒。有《东潜集》、《浮萍集》、《羽王先生集略》等。
崔铣(约1466—1530) 字子钟,号后渠。祖居山东乐安,寄籍彰德(今河南安阳)。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官南京吏部主事、经筵讲官、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为人正直,遇刘瑾长揖不拜。学以朱、程为师。著有《读易录言》、《政议》、《文苑春秋》等。纂有《彰德府志》。该志九门八卷,其事兼采诸史。在序中说: “地理稽实而黜附会,建置遵制而明则,田赋以恤隐,祠祀以正典,官师均列而信教,人物、选举上行而下秩,宫室刺奢杂、志辅化、崇正义而黜异端,捐浮冗而要简明。”见解可谓精辟。
王九思(1468—1551) 字敬夫,号美陂。明陕西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正德年间,因受宦官刘谨案牵涉被贬返里。王氏善诗文杂剧,与同时代的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一起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前七子”。有《渼陂集》传世。嘉靖间编纂的《鄠县志》为该县的第一部县志。康海为之作序,称志文简古,可作后人楷模。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将该志列为明代关陇十部名志之一。惜已无传本,但据康序言,知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当地名胜古迹及风俗,以寄思古之情。
唐青(1471—1539) 字平侯,号西洲,明广东琼山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户部山西司主事,进员外郎,历任广西提学佥事、广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北京户部右侍郎等职。《明史》称其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胄为文有理致,辑有《正德琼台志》,参与《广西通志》、《江闽湖岭都台志》的编纂。别著有《琼海摘稿》、《西洲存稿》等。
马理(1474—1555) 字伯循。明陕西三原县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初受吏部尚书杨一清赏识,但两次因谏遭贬。后任南京光禄卿。嘉靖年间与吕柚等同纂《陕西通志》四十卷,为现存最早的一部陕西省志。另著《溪田文集》十一卷和《周易赞义》等书。嘉靖三十四年(1555)死于关中大地震。
康海(1475—1540) 字德涵,号对山。明陕西武功县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第一。授修撰,后因受宦官刘谨案牵涉罢官。为明代中叶著名文学家之一。与当时的李梦阳、何景明等七人同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前七子”。撰陕西《武功县志》三卷,二万余字,后世褒贬不一: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称其文简事核,训词尔雅,志文最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加赞许;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则批评该志行文过简,不知史家法度。康氏在为韩邦靖纂陕西《朝邑县志》、阎奉恩纂陕西《邠州志》等作序,提出方志应“记其风土文献之事与官乎是地者”,认为“志者,史之余也”,主张志书应“备极其改革,省见其疾苦,景行其已行,察识其政治”,善恶并述,以寓劝惩。
吕柟(1479—1542) 字仲木,别号泾野。明陕西高陵县人。正德进士,授修撰。因受宦官刘瑾排挤托病辞官,后复任礼部右侍郎。吕学宗程朱理学,著有《四书因问》、《泾野集》等书。所撰《高陵县志》七卷文词简雅,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称誉的明代关陇十部名志之一。并参修河南《嘉靖阳武县志》,山西《解州志》及《嘉靖陕西通志》等。
王崇庆(约1480—1550) 字德征。明河南开州(今濮阳)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南京吏、礼二部尚书。嗜五经,著有《周易议卦》、《五经心义》、《海樵子》,以及《山海经释义》,参与编纂嘉靖《开州志》十卷、《内黄县志》若干卷、《长垣县志》十六卷。在《内黄县志·序》中,他认为:修志“华以眩实,伪以乱真,辩以轧讷,斯则古今所谓大患。”
严嵩(1480—1567) 字惟中,一字介溪,今江西分宜县人。明弘治进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擢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为明专国政二十年的权相。晚年为世宗疏远,经弹劾被革职。正德九年(1514)纂修《袁州府志》。嘉靖二十五年(1546)又纂修《袁州府志》。严嵩曾读书于铃山,为时十年,诗、文颇著清誉。有《铃山堂集》。
胡缵宗(1480—1560) 明巩昌府秦州秦安(今甘肃秦安)人。正德初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知州、知府、吏部郎中、布政使司左参政、右副都御史等职。后因河南巡抚官署失火案被免官归里。不久,有人告发他作诗讽刺明世宗(朱厚熄)而下狱。出狱后已入暮年,专心致力于著作。所纂志书有《安庆府志》、《巩郡记》。另著有《秦汉文》、《仪礼集注》、《春秋集传》等。为官“廉洁辨治,名与况钟颉颃”。
刘琦、徐文华、程启充 刘琦(1482—1541),字廷珍,号北郭,明陕西洛川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嘉靖初授兵科给事中,后因李福达事下狱。徐文华,字用光,四川嘉定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任贵州巡按、河南按察副使等职,嘉靖二年(1523)迁大理寺少卿。程启充,字以道,四川嘉定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三原令、监察御史。他们三人,在嘉靖六年(1527),分别被谪戍沈阳、辽阳、抚顺,在谪居期间,于嘉靖八年(1529)完成《辽东志》的编纂。
何景明(1483—1521) 字仲默,号大复。明河南信阳(今河南信阳市)人。弘治进士。正德年间任陕西提学副使。与著名文学家李梦阳等七人同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前七子”。著有《大复集》等。所纂《雍大记》记述了陕西古迹文献,刻行于嘉靖年间。
韩邦靖(1488—1523) 字汝度,号五泉。明陕西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人。正德进士,初任工部主事,进员外郎。因指斥时政入狱,被贬官为民。嘉靖初年复为山西左参议,分守大同。韩氏一生为宫清廉,颇得民心。有《五泉诗集》传世。所纂《朝邑志》二卷,全文不足万字,分总志、风俗、物产、田赋、名宦、人物、杂记七门。康海、吕柟作序,皆赞其简要。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誉之为明代关陇十部名志之一。
黄佐(1489—1566) 字才伯,号泰泉。明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佥事、广西督学、掌南京翰林院、少詹事等职。佐一生著述甚丰,有《泰泉集》等二十余种。所修志书几占其著述之半、计有《广州府志》、《广东通志》、《广西通志》、《广州人物传》、《香山县志》、《南雍志》、《罗浮山志》等。佐为学以博约为宗,所论多切实际;修志则以严谨著称。其编纂《广东通志》,“不敢苟且”,“凡三历寒暑而后成”。其志论云:“通志犹列国之史。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程子曰: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此修志之大要也。”所论对后之修志者影响甚大。
李元阳(1497—1581) 字仁甫,号中溪,云南大理人,白族。嘉靖五年(152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迁监察御史。工诗文,通史事,是明代白族书面文学的代表人物。撰修《嘉靖大理府志》十卷,《万历云南通志》十七卷,增设“兵食”门,详载明代云南省卫所军屯事迹,对云南地方史志和文学艺术均有很大贡献。
唐枢(1497—1574) 字惟中,号子一,明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刑部主事。一生留心经世略,对九边及蜀、黔、滇险阻厄塞,无不亲历,踩踏茹草,至老不衰。纂修《孝丰县志》、《嘉靖归安县志》二卷、《嘉靖乌程县志》、《万历桐乡县志》十四卷,晚年又与张应雷同纂《万历湖州府志》。其纂修志书,颇有特色,《乌程县志》图四篇,表、序各三篇,考、传各七篇。《湖州府志》为“三宝体”,分土地、人民、政事三门,每门各列目十。此为浙江明代唯一之体例。唐枢还参与郑若骨所编《筹海图编》,并纂有《海议》。
黎民表 字惟敬,自号瑶石山人,明广东从化人。嘉靖十三年(1534)举乡试,久不第。授翰林院孔目,迁吏部司务,入典秘阁与制诰。擢南京兵部职方员外郎,监通州仓,转饷云中,召还掌秘阁,预修武宗、世宗实录成,进河南布政司参议,万历七年(1579)辞官归。民表雅好读古书,上穷掌故,下迄百家稗史,无不涉猎。工书法,善绘画,为文自成一家,与欧大任等世称“南园后五子”。所修志书有《从化县志》、《罗浮志》、《清泉志》、并参与编纂《广东通志》。尚著有《瑶石类稿》、《明音类选》等。
何景明(1483—1521) 字仲默,号大复。明河南信阳(今河南信阳市)人。弘治进士。正德年间任陕西提学副使。与著名文学家李梦阳等七人同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前七子”。著有《大复集》等。所纂《雍大记》记述了陕西古迹文献,刻行于嘉靖年间。
韩邦靖(1488—1523) 字汝度,号五泉。明陕西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人。正德进士,初任工部主事,进员外郎。因指斥时政入狱,被贬官为民。嘉靖初年复为山西左参议,分守大同。韩氏一生为宫清廉,颇得民心。有《五泉诗集》传世。所纂《朝邑志》二卷,全文不足万字,分总志、风俗、物产、田赋、名宦、人物、杂记七门。康海、吕柟作序,皆赞其简要。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誉之为明代关陇十部名志之一。
黄佐(1489—1566) 字才伯,号泰泉。明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佥事、广西督学、掌南京翰林院、少詹事等职。佐一生著述甚丰,有《泰泉集》等二十余种。所修志书几占其著述之半、计有《广州府志》、《广东通志》、《广西通志》、《广州人物传》、《香山县志》、《南雍志》、《罗浮山志》等。佐为学以博约为宗,所论多切实际;修志则以严谨著称。其编纂《广东通志》,“不敢苟且”,“凡三历寒暑而后成”。其志论云:“通志犹列国之史。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程子曰: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此修志之大要也。”所论对后之修志者影响甚大。
李元阳(1497—1581) 字仁甫,号中溪,云南大理人,白族。嘉靖五年(152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迁监察御史。工诗文,通史事,是明代白族书面文学的代表人物。撰修《嘉靖大理府志》十卷,《万历云南通志》十七卷,增设“兵食”门,详载明代云南省卫所军屯事迹,对云南地方史志和文学艺术均有很大贡献。
唐枢(1497—1574) 字惟中,号子一,明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刑部主事。一生留心经世略,对九边及蜀、黔、滇险阻厄塞,无不亲历,踩踏茹草,至老不衰。纂修《孝丰县志》、《嘉靖归安县志》二卷、《嘉靖乌程县志》、《万历桐乡县志》十四卷,晚年又与张应雷同纂《万历湖州府志》。其纂修志书,颇有特色,《乌程县志》图四篇,表、序各三篇,考、传各七篇。《湖州府志》为“三宝体”,分土地、人民、政事三门,每门各列目十。此为浙江明代唯一之体例。唐枢还参与郑若骨所编《筹海图编》,并纂有《海议》。
黎民表 字惟敬,自号瑶石山人,明广东从化人。嘉靖十三年(1534)举乡试,久不第。授翰林院孔目,迁吏部司务,入典秘阁与制诰。擢南京兵部职方员外郎,监通州仓,转饷云中,召还掌秘阁,预修武宗、世宗实录成,进河南布政司参议,万历七年(1579)辞官归。民表雅好读古书,上穷掌故,下迄百家稗史,无不涉猎。工书法,善绘画,为文自成一家,与欧大任等世称“南园后五子”。所修志书有《从化县志》、《罗浮志》、《清泉志》、并参与编纂《广东通志》。尚著有《瑶石类稿》、《明音类选》等。
陈士元 字心叔,一字养吾,明湖北应城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曾任滦州知州。回乡后,杜门著书。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论语类考》、《孟子杂记》等多种,并撰有嘉靖《滦州志》。
舒大猷 字锡崖,明湖北通城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累官至浙江按察使,右布政使。著有《诸儒粹议策学》、《清心斋集》、《平海纪略》、《历任拙录》等。万历二十六年(1598),首纂《通城县志》。
田汝成(1503—?) 字叔禾,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靖五年进士,官至广西右参议,福建提学副使等职。博学工文,尤善叙述,其作品达一百六十余卷。归田后,盘桓湖山,穷游浙西诸胜。著《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书中记述,除征文考献之外,多出于亲身见闻,内容翔实,为后人所推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非惟可广见闻,并可考文献。”
罗洪先(1504—1564) 字达夫,号念庵,明江西吉水人。嘉靖八年(1529)状元,授修撰,官至春坊左赞善,因违嘉靖帝意除名。性嗜学,精地理,得元人朱思本《舆地图》,悉所见闻,增其未备,费时十数年,撰成《广舆图》二卷。其中罗洪先亲绘正图四十,副图六十八,俱详自序。是书为我国地理志中佳作之一。
乔世宁 字景叔,号三石子。明陕西耀州(今陕西耀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嘉靖三十六年(1557)撰成《耀州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宗鲁、光禄寺署丞邑人张蒙训均加称赞。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比之于康海《武功志》、韩邦靖《朝邑志》,认为“文简事核、训词尔雅”,列为明代关陇十部名志之一。
赵文华(?—1557) 字元质,号梅林,明浙江宁波慈溪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嘉靖二十七年(1548),官通政使时,遭忧家居,应郡守之请,纂《嘉兴府图记》。全志分方划、邦制、物土、人物四门,而附以丛记。《四库全书》存目,馆臣评论云:“叙述颇有体例。其方划每朝为一地图,殊可为法。”并有《文华全集》。
闵文振 字道允,明江西浮梁人。以岁贡生任严州(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三县地)教授,博综文词,尤长于诗。嘉靖十七年(1538)应聘纂《福宁志》,同年又纂修《宁德县志》。类目因旧志,然颇重考核征引。
汪宗伊 字子衡,明湖北崇阳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浮梁知县,后累官至兵部郎中,应天府尹,南京大理寺卿,南京户部尚书。撰有《南京吏部志》、《应天府志》,嘉靖《崇阳县志》(已佚)等。
冯惟讷(1508—1565) 字汝言,明山东临朐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先后任浙江提学、江西左布政、光禄卿等职。著有《文献通考纂要》等。嘉靖四十四年(1565)主纂《青州府志》十八卷。此志是明朝山东府志中的佳本。
朱睦㮮(1511—1580) 字灌甫,号西亭。祖籍安徽凤阳,寄籍河南开封。系明周藩镇平恭靖王四世孙,封镇国中尉。明万历五年(1577)举周藩宗正。藏书称富,编有《万卷堂书目》;校勘刻印古籍,并勤于著述。纂修《中州文献志》四十卷、《皇朝中州人物志》六册、《开封府志》三十四卷,并同邹守愚、李濂纂修嘉靖《河南通志》四十五卷。晚年因病,杜门谢客,仍坚持《五经稽疑》的著述。
冯惟敏(1511—1580) 字汝行,号海浮山人,明山东临朐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曾任涞水知县、镇江教授、保定通判。博学多才,诗文雅丽,尤善乐府。代表作有《海浮山堂词稿》、《击筑余音》。嘉靖三十一年(1552)与祝文合纂《临朐县志》,又与其兄惟纳相继纂成《青州府志》。
欧大任(1516—1596) 字桢伯,号伦山,明广东顺德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岁贡从天下郡邑士试,名列第一。初授江都训导,迁河南光州学正,入为国子监助教,擢大理寺评事,终工部虞衡司主事,万历十二年(1584)辞官归。大任才学博洽,与黎有誉等同称“南园后五子”。黄佐识其才,聘与修《广东通志》,大任遍考国家典故以及律吕天文舆地诸稗史,考订通志用力甚勤。又著《百越先贤志》、《平阳家乘》、《广陵十先生传》等。
徐渭(1521—1593) 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万历三年(1575)与张之忭同纂《会稽县志》十六卷。渭为该志作论二十篇,内总论四篇,各论十六篇,在志体上颇有创新。
王宗沐(1523—1591) 字新甫,号敬所,明浙江临海县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擢江西提学副使,曾修白鹿洞书院,引诸生讲习。后又迁任山西布政使等职,终以京察拾遗罢归。曾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主修《江西省大志》七卷。有《海运详考》、《海运志》、《敬所文集》传世。
耿定向(1524—1597) 字在伦,明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曾任御史、督理南京学政、大理右寺丞、右副都御史、户部尚书等职。晚年居天台山,与弟定理、定力设书院讲学,学者称天台先生。著有《耿子庸言》、《冰玉堂语录》、《天台文集》、《硕辅宝鉴》及万历十三年(1585)刻本《黄安初乘》。
郭棐(1529—1605) 字笃周,号梦菊,明广东南海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改礼部,曾疏陈十事,皆见采纳,出知夔州,后任湖广道屯田副使、四川提学、广西右江副使、云南右布政使等,入为光禄寺卿。撰有万历《广东通志》、《粤大记》、《岭海名胜志》、《夔州府志》、《四川通志》、《右大江志》、《宾州志》及《梦菊全集》等。棐修志重明是非,不虚不隐。其志论云:“志者郡国是非之权衡也。其所是者,必天下之公是,而不敢诳以为是;其所非者,必天下之公非,而不敢诬以为非。有似是而非者,则亦不得栀蜡而饰以为是也;有似非而是者,则亦不得罗织而诋以为非也。是故必公是非,不虚不隐,而后可以无愧于月旦之评也。”此论颇为时人所称颂。
叶春及(1531—?) 字化甫,号炯斋,明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曾任福建闽清县教谕,宾州守,知兴国州、郧阳同知,户部江西司郎中等职。著有《肇庆府志》、《惠安政书》、《顺德县志》、《永安县志》(图一卷)等志书。其中《顺德县志》、《永安县志》后人称为善本,评价很高。尚著有《石洞集》十八卷。
孙丕扬(1532—1614) 字叔孝。明陕西富平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使,吏部尚书。因品性廉直多次辞去官职。闲居期间仍不断上书荐贤,指陈时政。尤关心故乡人民生活。万历间富平等县发生饥馑,人民采石为食。孙氏见状即上书要求减赋。所撰《富平县志》被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誉为明代关陇十部名志之一。
张元忭(1538—1588) 字子荩,号阳和,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第一,官至翰林侍读。万历三年(1575)与徐渭同纂《会稽县志》十六卷,万历十四年,又与余姚孙合纂《绍兴府志》五十卷,均为明代志乘佳作。并为会稽城南的云门山,作《云门志略》五卷,以山川、古迹、名贤为一卷,余四卷皆为艺文。
王光蕴(1540—1606) 字季宣,号玉洞,明浙江永嘉人。官任宁国郡丞。其父王叔果,官广州副使,嘉靖四十五年(1566),纂《永嘉县志》九卷,其时光蕴随父参与编辑。万历十八年(1590)光蕴纂《江心志》六卷,其父为之作序。万历二十八年(1600),纂《永嘉县志》十七卷,三十三年(1605),又纂《温州府志》十八卷。一生从事修志事业,父子同纂志书,堪称修志世家。
郭子章(1542—1618) 字相奎,号青螺,明江西泰和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山西按察使,贵州巡抚,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万历年间编纂《豫章书》,今佚。《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书:“是书盖江西之总志”。于贵州巡抚任上纂修《黔记》,是贵州省最早之通志,被推为“黔中善本”。还著有专志《阿育王山志》、《瓜仪志》、《郡县释名》、《圣门人物志》,以及叙述地方物产的杂记,如《粤草》、《蜀草》、《晋草》、《黔草》等。以一人而纂修两部省志,盖属罕有。
梅鼎祚(1549—1615) 字禹金,号胜乐道人,明安徽宣城人。少负才华,隐逸不仕,为明代戏曲作家,著作甚丰。编有《古乐苑》、《汉魏诗乘》、《历代文记》、《青泥莲花记》等。万历年间,纂修《宁国府志》二十卷,图一卷。
张天复(1513—1573) 字复亨,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云南副使。嘉靖十七年(1538),时张天复、柳文已有名于诸生间,应知县邀聘,同纂《山阴县志》。入仕途后,撰《广舆图考》(十二卷)及《湖广省志》。前者收入《四库全书》存目,后者惜已失传。
刘敏宽 字伯功。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任西宁兵备道、甘肃巡抚、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备尚书。万历二十三年(1595),敏宽任西宁兵备道时,与同知龙膺修成《西宁卫志》,已佚,今不知卷次内容。万历四十四年(1616),修成《固原州志》二卷,张维《陇右方志录》评曰:此志视杨经志(即《嘉靖固原州志》)义例较为严整。
刘大恩(约生活在嘉靖、万历时代) 字孝伯,号夔庵。明河南新蔡县籍。嘉靖二十二年(1543)举人。官巩昌府同知,治行称最。素爱赋诗。归田,创修万历《新蔡县志》八卷。其子周南,字应麟,号景元,隆庆四年(1570)庚午科举人。官灵璧、光化知县。致仕,承父志继纂《新蔡县志》。其孙华,字可石。攻苦力学,累试不第,游诸名胜。不仅赓纂《新蔡县志》,还有他作《卧游集》、《西园集》、《史惑解》等书行世。
陈尚象(?—1613) 字心易,号见羲,明都匀卫(今贵州都匀市)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以中书舍人为刑科给事中,因力言建储事,廷杖削籍归,二十八年复官。著有《陈给谏疏草》四卷,诗文集若干卷。主纂万历《贵州通志》,在志局,一介不妄取,水西宣慰国享夜持千金,欲有所关说,厉色麾之。
王应山(1531—?) 明万历间人,字懋宣,晋安(今福建闽侯县)人。以《春秋》一科教授福州、建宁间,从学者甚众。著有《经术源流》一卷、《世锦王氏谱要》十卷、《闽大记》五十五卷、《闽都记》三十三卷、《全闽记略》八卷、《风雅丛谈》六十卷、《帚言摘录》二十四卷等行世。他幼承家学,壮作远行,足迹遍历闽省诸郡,举凡入志的大儒里居、山川形势要害,以及风土民情、物产均经实地探访。因此,所纂的志书,不事浮华,征引博而叙述简,资料价值较高。
周梦旸 字启明,明湖北南漳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任工部水都司郎中、贵州典试、河南提学、徐州道参政等职。晚年回归故里。著有《水部备考》,《常谈考误》,《南漳县志》及《青溪集》等。
何乔远 明末福建晋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刑部主事,累擢礼部郎中,曾上疏反对石星封倭之议,未被采纳,后屡次触犯宦官,被谪为广西布政司经历,不就归里。泰昌改元,召为太仆少卿。崇祯二年(1629)又以言事为权贵所忌,再次引归。居家多年,博览群书,致力著述。纂有《闽书》一百五十卷,广搜博采,巨细悉录,后世撰写地方史志,多所引用。此外又尝辑明十三朝遗事成《名山藏》,并校勘过二十一史,撰写了《潭阳文献》,亦有史学价值。
沈榜 湖广临湘人。由举人历任内乡、东明、上元三县知县。明万历十八年(1590)升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后又升任户部主事。在宛平任内,以“识天下户口、厄塞、风俗、政治盛衰”的需要,据署中档册文件,编纂了保存至今,比较完整的一部北京地区的地方志——《宛署杂记》。这是北京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
谢肇淛 字在杭,号武林,明福建省长乐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北京工部郎中等职。他在福建主纂《福州府志》七十六卷,并纂有《八闽盐政志》、《永福县志》、《长溪琐语》、《太姥山志》、《支提寺志》、《方广岩志》、《鼓山志》。在出任云南参政、广西右布政使期间,又纂有《滇略》、《百粤风土记》。所纂的志书,均能广征博采,取裁审慎,不偏见,不涉诡异。他是著名的藏书家,“聚书席数万卷”,还有“锐意搜罗”的抄书癖,现存福建宋志之一的《三山志》,为谢所抄留传很广。
包见捷 字汝钝,号大瀛,明云南蒙自新安所人。万历十七年(1599)进士,曾任户科都给事中。受云南巡抚陈用宾的委托纂修通志,二十一年书成,名《滇志草》,共二十二卷,因在边防问题上与陈意见不和,未刊印。《天启滇志》多参考此书。
杨寿 明宁夏镇城人(今银川市)。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在中科家居待选期间,应巡抚崔景荣之请主局编纂《朔方新志》,初就而谒选行。次年,以司农事过里门,重加定稿,为帙者五,于天堑、兵食、风俗、理乱、词翰等无不详备,“上下古今焕乎鳞次”,“共成一家之言”,为西北良志。
马文炜(约1540—1609) 字仲韬,明山东安邱县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曾任江西布政使,佥都御史。为官执法,刚正不阿。晚年归里,从事著述。万历十七年(1589)主纂《安邱县志》二十八卷。是当时县志中的佼佼者。
于慎行(约1548—1610) 字无垢,明山东东阿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修撰,后升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学问渊博,贯串百家。万历二十四年(1596)纂修《兖州府志》五十二卷。此志内容丰富,富有地方特点。
颜木 字惟乔,湖北应山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任许州知州,改调亳州。回乡后,居马坪二十年。纂有《随州志》、《应山县志》,与人合修《承天志》。著有《家试集》等。
郭正域(1554—1612) 字美命,号明龙,明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著有《批点考工记》、《明典祀志》、《韩文杜律》及《江夏县志》等。
孙奇逢(1584—1675) 字启泰,号钟元。原籍河北容城。六十岁,讲学于河南辉县苏门夏峰山下,人称夏峰先生,并占籍。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为学本陆九渊、王守仁。对经学、理学有创见,有清初理学大师之称。著述甚富,有《守容纪略》、《畿辅人物考》、《容城县志》,和《中州人物考》、《新安县志》。其中《中州人物考》八卷,分为七科:理学、经济、忠节、清直、方正、武功、隐逸。《新安县志》,制义例十则,认为节妇、义夫,非盖棺不得书;孝友、义让,不可自为乞请,子孙不得为祖父过为溢美;采访不得以喜怒而加妍媸;立传勿以不羁而掩大节;名宦须造福于地方;乡贤务有裨于风俗;矢公矢慎,勿滥勿遗。
陈宏绪(1597—1665) 字士业,江西新建人。明末承父荫,官至晋州知州,守土抗清有功,移知湖州、舒城,皆有惠政。入清屡荐不就,辑《宋遗民录》以见志。家中集书万卷,兄弟友朋,日夜讲习。康熙初年(1662)主纂《南昌郡乘》,次年成书付刻。《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书体例在清之初叶,堪称上选。”又编有《江城名迹记》二卷。著作尚有《士业全集》、《酉阳藏书记》、《钞本书记》等多种。
欧阳东凤 字宜诸,明湖北潜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曾任兴化、泰兴知县,常州知府。创立东林书院。纂有《万历兴化县志》,《泰兴县志》(已佚),《晋陵先贤传》、《常州府志》。另有《我乾篇》、《素风居士集》等多种。
陈调元 字巽甫,明山东潍县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曾任宁津知县、刑科给事中。兴学宫、办教育。万历二年(1574),纂修《潍县志》九卷。此志为当时山东同类志书中较好者。
蒋一葵 字仲舒,号石原,明万历年间人。原籍江苏武进,曾在广西灵川做过官,后迁任京师西城指挥使。平生以纂述寓志,留心经世,不斤斤名一师说。著有《举业全书》、《蒙古通记》、《五经心意》、《长安客话》等。
马应龙、马世珍、马步元 马应龙,字伯光,明山东安邱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任礼部郎中。学问渊博,富于著述。万历十七年(1589)纂成《安邱县志》二十八卷。为当时志书中的佳本。另有代表作《注道德经》、《艺林钩微录》、《词林玉屑》等。马应龙之后代马世珍,字席公,恩贡生。仕途不顺,居家著述。道光二十年(1840)纂成《安邱新志乘草》(不分卷)。体例严紧,堪称善本。其代表作还有《严训记》、《学古编需斋诗集》。世珍之后代马步元,光绪末年进士,后升四品衔翰林院编修。学识渊博,尤热心修志,为《宣统山东通志》四总纂之一。光绪末年,纂成《安邱县乡土志》,民国九年(1920),又纂修《安邱新志》。此二志均是山东省名志。马氏历代修志,堪称“修志世家”。
谈迁(1594—1657) 名以训,字观若。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明诸生,终生未仕。好审古今治乱,熟于历代典故,立志编撰明史。他以《明实录》为本,参阅诸家史书,编明代编年史《国榷》传世。崇祯年间,纂《海昌外志》,书不分卷帙,所列凡舆地、食货、职官、建置、选举、人物、丛谈、艺文八门。以篇页计,当为八卷。《四库全书总目》称:“迁学颇博涉,较旧志多所考证。”
于奕正(1596—1636) 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初中秀才,喜交友好游名山,于在江南游览到南京时病死在旅舍,年仅四十。他与刘侗合作著《帝京景物略》,自著《天下金石志》、《朴草诗》等。方拱乾(1596—1667),字肃之,号坦庵,明安徽桐城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庶常,馆选第一,后授编修、东宫(太子)讲官、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右少詹事。十四年丁酉南闱科场案发,方氏举家流放宁古塔。十八年冬释归,次年写成《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志》)一卷,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现今得以流传的第一部风土记。另有《何陋居集》、《苏庵集》等著述,是研究清初东北史,尤其是文化史的珍贵资料。
冯梦龙(?—1646) 字犹龙,一字耳犹,别署龙子犹,明苏州府长洲县人(或云吴县人)。明崇祯年间贡生。他博学多才,曾宫丹徒县训导,寿宁县知县,明亡殉职。在寿宁四年任内,撰写了《寿宁待志》两卷,既有珍贵的地方资料,又记述了施政的经历和措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他著述丰富,有《春秋衡库》、《春秋大全》、《七乐斋稿》等。
叶承宗 字奕绳,明山东历城县人,进士出身,曾任临川知县,仕途不顺,返里修志。明崇祯十三年(1640)主纂《历城县志》十六卷。是同时同类志书中较好的一部。
李焕章 字象先,号织斋,明山东乐安人(今广饶县)。入清后,不复应举,专攻诗文,兼涉史乘。与安邱张贞、寿光安致远、诸城李澄中齐名,颇受文坛名士周亮工器重。曾与顾炎武、张尔岐、薛逢祚等人应聘同修《山东通志》。康熙六年(1667)与兄李含章同纂《乐安县志》,十一年主纂《临溜县志》,十五年又主纂《青州府志》,并参与过多种方志的校辑与编次。是清代山东修志名家。
袁昌祚 原名炳,字茂文,号莞沙,明广东东莞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任左州知州、户部员外郎,广西提学佥事、四川参议等职。为文雅健,曾与郭棐、王学曾等组织“浮邱诗社”。与郭棐、王学曾同纂《广东通志》,又修《新宁县志》、《夷陵志》。尚著有《莞沙文集》等。
王学曾 字唯吾,明广东南海人。万历五年(1577)举人,先后任醴陵知县,南京御史,兴国判官,南京刑部主事、光禄丞等职。所著志书有助郭棐纂修《广东通志》、修《南海县志》、《番禺县志》。尚有《王唯吾集》。
薛起蛟 字牟山,一字炎洲,晚明广东顺德人,贡生。与兄始亨并负文学名。清康熙中,李士祯抚粤,使纂《抚粤政略》,有大事,常请起蛟为文记之。纂有《顺德县志》、《新会县志》,皆详核有法。另著有《木末山房稿》。
刘侗 字同人,号格庵,明湖北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外放南直隶(今江浙一带)吴县(苏州)知县,到任途中路过扬州,死于船上。年仅四十四岁。与于奕正合作写了《帝京景物略》,自述此书“今帝京名篇,而所记山水、园林、宇也。若指画经济,娓娓不休……首善书院之讲学,三忠祠之运漕,卢沟桥之河道,稽山馆之沿习,偶谭及之,用志欣慨”。还著有《尤井崖诗》、《雉草》、《韬光三十二义》等。
余一元 字占一,号潜沧,明末山海卫(今属河北秦皇岛市)人。明末举人,甲申之变,深得吴三桂倚重,后因功授莒州知州,因守母丧之制未赴任。顺治四年(1647)登进士第,累官至礼部服官仪制司郞中,以疾告归,在山海关立社讲学。崇祯十四年(1641)纂《山石志》,而深通邑里典故。康熙八年(1669),又纂《山海关志》十卷。每卷之中,名标节类,记事详赡可观。另有《关门耆旧传》、《临榆县志》。还著有《四书解》一卷。
(摘自《中国方志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