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忠生
吕翰为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他努力学习驾驶技术,成绩显著,担任过多艘军舰舰长,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在马江战役中,他统带“福胜”号和“建胜”号两舰,英勇抗击法军侵略者,事迹可歌可泣,深得后人赞扬。
刻苦学习 服从调配
吕翰(1853-1884年),字赓堂,祖籍广东鹤山县沙坪镇楼冲乡大兴村(今属佛山)。性格沉毅果决,好文史、武术。其父吕业,在香港九龙开一间小杂货店谋生,母亲在家务农,家庭生活主要靠父亲工作来维持。清同治三年(1864年),吕翰随父亲到香港皇仁书院学习英语、数学等课程。同治六年(1867年),考取福建船政局后学堂第一届驾驶班,学习驾驶、战阵等技术。船政大臣沈葆桢称他为“上等艺童”。
同治十年(1871年),吕翰堂课毕业,随后奉派随船航行各处口岸见习。由于吕翰做事勤敏,成绩显著,得到沈葆桢的赏识和重用。他服从工作调配,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同治十二年(1873年)秋,吕翰晋升“长胜”舰舰长,随后擢带“振威”兵船,驻守澎湖。同治十三年(1874年),参加保卫台湾的军事行动。清光绪元年(1875年)调到“扬武”练船,游历南洋群岛和日本等地,授守备加游击衔,复以防护台湾案,晋都司。光绪二年(1876年)调任“飞云”兵船管带(即舰长);光绪三年(1877年)调带“威远”兵船,兼充驾驶练习生教习,尽力培养驾驶人才。“威远”兵船,是中国第一艘铢肋木壳船,由法国进口,主机则由英国采购,马尾船政局装配而成。他在台湾后山参与三次剿平加礼番社事件有功,奖以游击(从三品)升用。光绪七年(1881年),吕翰调赴天津北洋水师任职,赏戴蓝翎,授参将衔。以上可以看出,吕翰被调配到多艘军舰任管带,并做出成绩,不愧是福建水师中有经验的元老级管带。
积极备战 建言献策
光绪十年(1884年),吕翰调回福建任马尾船政局后学堂教习,把驾驶技术传授给学员。当时,中法战争已经在越南爆发数月,随后法国又开始派军舰进入福州马江,侵犯我国领土。对此,吕翰很气愤,他要求参加抗击法国侵略者。吕翰本来奉命查电线,但他对当时的船政大臣何如璋说:“敌舰在近,正武夫建功报国之时,愿登船备战。”后被改派统带“福胜”“建胜”两炮船,驻于“建胜”炮船上。这两艘炮船虽小,但“炮尚巨”,是双螺的装甲炮舰,排水量440吨,指示功率389马力,时速10海里,各装有16吨重炮一尊,射击炮口系在有防弹设备的船首炮眼。在有蓬前甲板之下备有一具用水力的装弹机,炮位下面有弹药库与子弹仓,其两旁有升降口与轨道,供输送子弹到炮口之用。在一定距离内,它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吕翰登船抚炮而笑曰:“酬我志者,此也。”
随后,法国舰队陆续开进马尾港,“伏尔他”号、“凯旋”号、“杜居士路因”号、“费勒斯”号、“德斯丹”(“台斯当”号)、“野猫”号、“益士弼”号、“蝮蛇”号等8艘,计有14500余吨,还有“四十五”号和“四十六”号两艘鱼雷艇。以上载有兵员1700余人,装有70多门炮。此外,还装有许多新式的机关炮,并在金牌峡上游停泊“梭尼”号和“雷诺堡”号。这样,法国舰队进泊闽江下游的军舰共有12艘。它们强占有利泊位,在敌酋孤拔的指挥下,在马江进行一系列非法活动,给福州省城、马尾船政局、马尾造船厂、福建水师造成严重威胁。对此,中国方面只有“扬武”号、“永保”号、“琛航”号、“福胜”号、“建胜”号、“艺新”号、“伏波”号、“福星”号、“济安”号、“飞云”号、“振威”号等11艘军舰,其中9艘是木制的,2艘是铁壳的,约计10178吨,载有1200多人,装有47门炮,少数是大口径的,但没有机关炮,此外,就是一些旧式的帆船等。法军在军舰质量和武器装备方面,都大大超过福建水师,而且法国军舰占据优势泊位。但是福州军民都痛恨法军的入侵,他们不怕牺牲,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在十分不利的条件下,准备英勇抗击法国侵略者。吕翰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在战云密布的危急关头,吕翰见到法国舰队控制福建水师舰队之首尾时,便与其他管带一起向福建水师舰队统带张成提出建议,但张成没有接纳。“谓华船与法船并泊太近,敌先开炮,我军立烬。须与师船疏密相间,首尾数里,以资救应,若前船有失,后船尚可接战。张成不之许。”会办福建海疆事宜的张佩纶也置之不理。面对法国舰队的侵略和昏庸的上级,吕翰非常气愤,决心与法国侵略军战斗到底。
英勇抗敌 为国捐躯
吕翰为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土不受侵犯,决定与法国侵略者作拼死的战斗。在战斗前夕,他预遣妻子、母亲回粤,并写了三封信分别给在广东鹤山的妻子冯氏、长子吕曰民、表兄冯荫南,嘱咐后事等内容。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鄙队之事,无容多说,但受国厚恩,义不容辞。余上有母亲,下有儿女,此后则全仗贤妻上事母亲,下抚儿女,勿堕家声为望。不能多言,放宽心事,抚育儿女,不独鄙人沾感,即上代祖宗亦有感于贤妻也。”交代后事后,爱国统带吕翰加紧备战,他同“福胜”号管带叶琛、“建胜”号管带林森林等一起,作好随时为国捐躯的战斗准备。
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1884年8月23日)下午1时45分,法国侵略者选择了退潮时间,以绝对的优势,向福建水师发动了突然进攻。清政府腐败无能,采取“避战求和”的妥协退让政策,福建水师在十分不利的条件下奋起反击。
战斗一开始,由吕翰统带的“建胜”号和“福胜”号炮舰立即起锚,回转船身,速向法国舰队猛烈开炮。当“福星”号与法舰激战时,“建胜”号和“福胜”号炮舰利用船头大炮不断向法舰射击助战,吕翰在“建胜”号船上,战斗非常英勇,短衣仗剑,冒烟指挥发炮攻敌,击中孤拔旗舰“伏尔他”号,轻伤其舰首。这时,“敌之格林机关炮骤下如雨,弹及公额,流血被面,裹首以帛,督战如故,有凫水逃者,挥剑砍之。驶船近敌,复中其弹,身碎船沉,而尸亦漂失”。其事迹可歌可泣,船中同难者83人,吕翰牺牲时仅32岁。对此,法国军事史也记载:吕翰统带的“‘福胜’‘建胜’舰坚持作战时间极长,舰员死伤惨重,乃至蒸汽机都出了问题,最后被击沉”。
吕翰的爱国事迹感人,当时朝旨照二品例优恤,入祀马尾昭忠祠。给云骑尉世职,恩骑尉罔替,清帝命粤督委员赉文赐癸,事迹付史馆立传,以示纪念。在现代,他的事迹收入1982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清末海军史料》和191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船政志》等书中,供人们阅读、敬仰与研究。
《福州晚报》(2020年9月15日 A14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