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丰敏
近日研读晚明才子的文章发现一趣闻传奇即十八娘荔枝。据说福州唯一的一株“十八娘”荔枝树在开化寺,可惜已是一株枯死的树桩。
十八娘荔枝树虽已枯死,关于十八娘的传奇故事却依旧令人心动。最早记录十八娘荔枝的是北宋蔡襄写的《荔枝谱》。《荔枝谱》记载:“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时人以少女比之。俚传闽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得名。其冢今在城东报国院。冢旁犹有此树云。钗头,颗红而小,可间妇人女子簪,翘之侧。特贵之。”蔡襄还说十八娘是绛衣仙子,有十二个姐妹,分别名叫:宋香、陈紫、江绿……皆因色泽不同而命名。
可是,晚明的福州著名才子徐氏兄弟却说十八娘是唐明皇的侍女。不知这传说又因何起。在徐惟和(徐熥)的两篇传记小说《十八娘外传》和《绛囊生传》,徐兴公(徐𤊹)写的《荔枝假梦》都详细地讲述了“十八娘荔枝”的传奇。
徐氏兄弟喜欢写荔枝故事,因福州荔枝自古甲于岭南、巴蜀。闽中六月被称作荔枝天。夏至以及中秋,早晚有佳品。根据徐惟和的《十八娘传记》记载,唐明皇时期,梅妃江采萍与杨贵妃争宠,为了打击杨贵妃,就想推荐家乡美女给唐明皇。而这需要一个很好的借口。莆田荔枝很有名,就假借推荐荔枝为名,让美女十八娘来送荔枝。
十八娘用水晶盘捧着荔枝出现时,唐明皇正拥着杨贵妃在太液池观莲,却见光彩照人的十八娘容貌与水晶相掩映。唐明皇大喜之余,对其他嫔妃笑说:“如此风韵不倾城耶?”就把十八娘留在身边当了侍女。
但很快,马嵬坡兵变后,十八娘也被遣返回闽,住在福州城东的报国院。唐肃宗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十八娘无疾而终,被葬在报国院的旁边。
故事说到这里,比较符合传记的特点,有些许可信之处。但是,徐兴公的《荔枝假梦》又写了一则关于十八娘的神话:
明万历时期,东海来的闽籍男子到报国院休息时,梦见自己进入了一朱户红楼中,还有一位美丽侍女在等着他,说是奉十八娘之命,邀请他来作客。
十八娘在“扶离别馆”里等他。他尚未见到十八娘,百步外已香气袭人,进入别馆后,侍女入内扶请一个十七八岁的女郎出来。女郎款款而至,其妆容款式、颜色都是世上少见。
两个人见面作揖后,女郎自称为“妾”,说她是开元皇帝(唐明皇)的侍女,因梅妃推荐而得宠于唐明皇。如今,她住在这里等他来,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夙缘未了,于是令侍女捧出一碗琼液请他品尝。接着,十八娘为他歌舞一曲“菩萨蛮”。舞毕,十八娘说唐明皇宠爱她时,曾于正月十五夜在常春殿里,让她把荔枝撒在地上,让宫人去捡,谁捡得最多会得赏赐。可惜她在唐明皇身边时间太短,尚未声名播于民间,就遇到马嵬坡兵变。该男子听完大惊失色。
这时,十八娘的侍女就通报说江家、周家、陈家三姬到来。江姬穿绿衣,周姬穿红衣,陈姬穿紫衣。她们三个色绝人间,又才艺俱佳。十八娘拿出一双红绣鞋作为礼物送他,并叮嘱他:“愿君以此传之人间。”
这幸运的男子喜不自禁,刚要收下礼物,梦醒了,只见报国院外的荔枝红了,仿佛繁星点点,赶紧向寺庙里的人打听,果然,院外有十八娘的墓冢。男子来到十八娘墓冢前拜祭,作诗:“……妃子妖魂去渺茫,千秋何处红识妆。梦中细说前朝事,不及王家十八娘。”
其实这首诗是徐惟和写的,收集在他的《幔亭集》中。十八娘与唐明皇的故事如何,不得而知,应是徐氏兄弟联合编撰的传奇。这说明“十八娘”自蔡襄《荔枝谱》后美名传之久矣,令两位著名才子十分倾心爱慕,因此专门为她树碑立传,希望流芳千古。
《福州晚报》(2020年9月24日 A14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