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录丨福州闽清一中天儒楼——中共闽江特委驻地旧址
2020-10-1010-56-49来源:学习强国

天儒楼位于闽清县解放大街39号(即原闽清一中老校区校园内)。建筑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建于1917年,1919年建成。1917年,时任校长的霭树棠将闽清县私立天儒高等小学堂迁至闽清县梅城,兴建西式校舍萨斯那座、校长屋(教士屋)、礼堂、钟楼、图书馆等,均为美国工程师范为廉先生设计。部分资料显示原有5座洋楼,解放前拆除了3座,余下2座,其中一座为教师宿舍楼,一座为图书馆。后仅存一座教学楼,1995年命名为天儒楼。

28258254453069585.jpg

天儒楼为三层砖木结构,U形平面,坐西北朝东南,建筑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入口内凹,青砖外墙,上承木结构组合式坡屋顶,属于典型的教会中国式建筑。

天儒楼是当年中共闽江特委在闽清活动的主要地点。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要求福建省及其他国统区的各级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必须迅速从大量发展党员,开展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转变到巩固党的组织、贯彻隐蔽精干方针上来;要求党的工作转入地下,扎根于工人、农民、学生、教员中间。

28258254451274067.jpg

中共福建省委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认真转变斗争策略,隐蔽、撤退党的干部,隐蔽发展抗日力量。1940年3月,省委决定将中共闽江工委改为中共闽江特委,任命李铁为书记,黄贤才为组织部长,庄征为宣传部长,朱敏华为职工部长,黄扆禹为青年部长,徐品芳为妇女部长。8月,中共福建省委通过省教育厅督学许训勋(闽清三都人)及刘子崧、刘我辉与闽清天儒中学校长陈世平联系,把中共闽江特委书记李铁以及地下党员黄卫世(福建漳浦人)、杨昌辉等撤退到闽清天儒中学,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此后,李铁就把天儒中学作为特委机关,在此领导闽清、南平、古田、尤溪、邵武、将乐、顺昌、沙县、永安、大田等县党的活动。

28259301065704038.jpg

这一时期,李静(即李清华,山西离石县人)等三位在浙江金华“面目较红”的地下党员,由中共浙江省委安排撤退隐蔽到福建,李静也被安排到闽清天儒中学当教员。在闽清天儒中学,李铁和黄卫世、李静、杨昌辉等,团结倾向进步的校长陈世平,隐蔽地组成一股革命进步力量,并以此为基础,秘密领导闽北10县及闽清(包括福州内迁闽清的上10所中等以上学校)的抗日救亡活动(当时闽清有党员二三十人左右)。李铁居住在天儒中学操场旁边中间一座洋楼楼上。白天时常有附近县的党的地下联络员来找李铁,并先由住在楼下的地下党员黄卫世(时担任保护李铁任务)当作亲戚朋友接待,晚上由黄卫世再带他们到楼上与李铁进行单线联系,秘密接头,汇报布置工作。他们的工作非常谨慎,从不张扬。

20369784071490492.jpg

李铁的公开身份是国文教员。他在秘密领导中共闽江特委工作的同时,积极利用课堂教学机会,向学生宣传抗战形势和抗日救亡主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他曾组织“读书会”,指导学生看书。他还关心学生生活,采取各种方式团结进步师生。黄卫世(校教务主任)、李静(英语教员)、杨昌辉(英语教员)等人,也以合法身份和手段进行革命宣传。他们的革命活动给广大师生予很大的影响。当时,闽清天儒中学充满进步、向上、爱国的革命气氛。林克俊、黄广天、蔡兆源、翁健等青年学生就是在这一时期接受了革命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的。1941年1月,为了避免遭受反动势力捕杀,李铁、李静(女)等离开闽清。中共闽江特委也随之迁往大田。同年夏,黄卫世、杨昌辉等也离开闽清。

28258254249331590.jpg

2009年,闽清一中迁至溪口新校区,原校区全部拆除,天儒楼计划异地重建。为传承历史文化,再续百年老校的辉煌,2019年7月,闽清一中天儒楼重建工作校友顾问组第一次会议在福州市建筑设计院召开,老校友们怀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对重建设计、施工及功能安排等方面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建工作组将集思广益,既要原貌重建,也要古为今用,充分发挥天儒楼红色历史教育新作用,将其建设成闽清新城的标志性建筑。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