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先,乳名细哥,别名拓夫,1922年阴历8月28日诞生在福建省福清县(今福清市)海口镇斗垣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兄妹8人,陈振先排行第三。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养不起这么多孩子,父母先后将2个女儿送给别人。二哥刚出世不久便因病夭折了。
陈振先的祖父陈国祥是一个同情革命的农民,父亲陈宏宇受五四运动影响,追求光明和进步,与福清早期共产党员何文成经常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事农民运动,并将自己的大儿子陈振芳托给何文成培养。
陈振先7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到本县海口小学念书。在学校里,陈振先勤学好问,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时,他兴趣广泛,对书法、乐器、诗画等也用心钻研。所有这些,为他后来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陈振先的家乡1930年就有了共产党组织的活动。1933年,陈振先的父亲因组织发动反对“百税捐”的群众斗争被捕入狱,遭严刑拷打,出狱后不久便含恨离开了人世。家庭的遭遇,反动派的残忍暴行,在陈振先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黑暗社会仇恨的种子。他的哥哥陈振芳和母亲夏淑琼在党的培养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1934年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振先的家也成为党组织的秘密交通站,党组织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他家举行。每当举行会议的时候,陈振先就自觉地承担了站岗放哨的任务。他睁大眼睛,观察周围的动静,直到会议结束同志们都走了才进屋休息。哥哥陈振芳经常拿来一些革命书刊给他阅读,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狂人日记》《橄榄集》《夏伯阳》等,并给陈振先讲解里面的内容。陈振芳还经常讲一些红军战斗的故事启发陈振先的思想觉悟。在这样的革命家庭中成长,陈振先的思想进步很快。1935年秋天,陈振先由陈振芳、陈炳奎介绍加入了共青团。
1935年冬,由于工作的需要,陈振先来到福清整雅皮鞋店当学徒,在县委陈金来领导下从事地下交通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斗争实践锻炼,陈振先在政治上日趋成熟。1936年,由陈金来、陈亦桂介绍,陈振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许多有志青年纷纷走上抗日战场。血气方刚的陈振先热血沸腾,向组织上要求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党组织考虑到陈振先年龄尚小,需要继续入学读书,决定派他到福清私立明义中学读书,团结进步同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陈振先愉快地接受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开始从事学生运动。
陈振先深深地懂得,自己如果在各方面不如其他同学,那在同学们中就没有威信,也无法开展革命活动。因此,陈振先虚心求教,刻苦钻研,获得了全校学习第一名、跑步第一名,并在福清县举办的中学生科学演讲比赛活动中荣获第一名。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陈振先积极利用各种场合组织和发动同学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曾为校刊写了这样一首诗来激励同学们的斗志:“激流激流,民主自由,涤荡污泥,布以新猷。”
1940年5月4日,福清私立明义中学的学生在抗日救亡活动中组织成立了“福清原野读书会”,并出版《原野》刊物,宣传抗日救国。17岁的共产党员陈振先以爱好文学、共同写作的名义,参加了读书会。他提出创办《原野》的基本宗旨:宣传抗日文化,打击汉奸卖国贼、投降派;提倡民主,反对法西斯;揭发贪官污吏,暴露社会黑暗。陈振先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决心把《原野》办成“革命文学”。
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原野》刊物遵循办刊方针,宣传抗日主张,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它的发行量从200份增至1000份,发至全国14个省市及香港、泗水、加尔各答等地,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和支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间,陈振先以静仙、王一萍等笔名,在《原野》上发表了《张德》《实与虚》等文章,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同学们起来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原野》影响的扩大逐渐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当局的注意。他们对“原野读书会”召集的会议进行监视,对《原野》的稿件实行审查并百般挑剔。办了17期的《原野》在顽固派当局的高压下被迫停刊了,但它那富有战斗气息的文章所产生的影响却深深地留在读者的心中。
不久,国民党顽固派“中央军风纪巡察团”第四团团长张树基来到福清,说“原野读书会”是“异党”外围组织,扬言要抓捕陈振先等人。在这种情况下。陈振先只好离开了学校。
这期间,陈振先的家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搬到了福清宏路。他母亲开了一家小豆腐店进行地下交通活动,负责送情报和掩护过路的领导同志。陈振先离校后,一边协助母亲开展工作,一边设法与游击队联系。
1940年秋天,陈振先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在陈亨源、陈金来的领导下,到福清、长乐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7月8日,闽中抗日游击队司令部接到情报:“日军汽艇已到玉田港,今晚等潮水来后还要返回营前去。”游击队经过研究,决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战机歼灭敌人。于是,由48名年轻的游击队员组成了伏击队,陈振先也加入其中。队伍经过简短的动员后,趁夜色摸进了从玉田往营前必经的琅尾港南崖边的桔林里埋伏下来。晚10点许,当敌人第一艘汽艇进入伏击圈时,一阵弹雨直泻敌艇,打得日兵纷纷落水,乱成一团。等到第二艘敌艇登陆向游击队攻击时,游击队的勇士们早已撤离了战场。这次战斗前后不到半个小时,游击队击毁敌艇一艘,击毙日军驻马(尾)营(前)第七守备司令中岛中佐、分队长林野等40多人,自己无一伤亡,由此受到了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嘉奖。陈振先在战斗中表现得十分勇敢沉着,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并荣获一枚银质奖章。
1941年8—9月间,日军相继撤离福州、福清、长乐一带,形势稍微得到缓和。根据这种情况,组织上派陈振先到省立第一中学(原在福州,因抗战搬迁沙县,简称“省福高”)就读,并开展学生运动。
这所学校的训育主任兼任三青团沙县总团部干事长,主任教官是国民党顽固派的上校军官,一般教官也是少校军衔。校内对学生的一言一行控制极严,在这里开展学生运动有着极大的困难。但困难吓不倒陈振先。由于他襟怀坦荡、诚以待人,而且文采逼人,许多同学都敬慕他的学识和为人,喜欢和他接近。这样,在陈振先的身边渐渐地聚集了一些热情而要求进步的同学。陈振先热切地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不要只顾埋头读书。为了启发这些同学的思想觉悟,陈振先发起组织了读书会和文艺研究会,有20多位进步同学参加。陈振先经常介绍一些进步刊物给大家传阅,还以读书会的名义编印了一种学生刊物。在这个刊物上,他曾发表《处女战》一文,宣传抗日救亡。他还根据亲身经历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战士的血》、生动、具体地叙述了长乐琅尾港伏击战击毙敌第七守备司令中岛中佐的整个过程。文章在墙报上刊出后,全校轰动,师生们交口赞扬,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但也引起了学校当局的恐慌和注意。
由于学校被一些腐败分子所把持,贪污现象在学校泛滥成风,学生们长年吃的是掺沙糙米和盐巴煮黄豆,大家意见纷纷,但又无人敢于带头抗议。有一天,高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在宿舍议论学校伙食办得太差、总务处贪污学生口粮等等,被教官黄某听见,当场把学生臭骂了一顿。许多同学找到陈振先商量对策,决定先派代表找学校训育主任钱念文,揭露总务处的问题。然而,钱念文非但不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反而教训学生代表“当心被人利用”等等。消息传开后,广大学生愤愤不平。这时,陈振先对大家说:“他们这样无理对待我们,再也不能容忍了!把钱念文拉到操场上,让大家跟他说说理!”经过周密的布置,在陈振先带动下,同学们的斗争开始了。一天,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一阵紧急集合的钟声划破了夜空,学生们从教室、宿舍奔向操场集合,有几位学生将钱念文也“请”到了操场。先是由高三年级的一位学生上台揭发学校黑幕,义正词严地痛斥钱念文的谬论。钱在广大学生的压力下被迫承认自己言行的错误,十分狼狈。
事后,学校当局不肯善罢甘休,一面向上峰报告,宣称有“异党”暴动,同时煽动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学生、教师罢课罢教,进一步扩大事态,企图嫁祸陈振先等人。陈振先敏锐地识破了校方的阴谋,团结进步学生,与学校当局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对学生防范极严的省福高,竟然闹出这样的学潮,不仅引起了社会上的轰动,而且使顽固派当局极为恐慌。于是,在永安的省府教育厅派督学宋考颖来校调查,驻沙县的福建军管区也密切注视省福高学潮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陈振先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仍坚定不移地继续领导同学们把这场斗争进行到底。他机智地采取充分说理的合法斗争方式,牢牢地掌握住斗争的主动权。许多同学十分关心陈振先的安危,将他保护起来。同时,大家分头行动,上门找宋督学揭露校总务处和钱念文的问题。有一位姓段的同学,虽然是福建军管区司令的儿子,但平时与陈振先接触较多,很敬佩陈振先,当得知学校当局要迫害陈振先等人时,也在其父面前指控学校当局的丑恶行为。在陈振先和同学们的坚决斗争下,这次学潮取得了胜利,训育主任钱念文和总务处主任受到了撤职处分。
但是接踵而来的是学校当局给陈振先等同学留校察看的处分。陈振先已不宜继续留校,经组织批准,他回到福清家乡。
陈振先回到闽中后,组织上派他到福清海口一带开展活动。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紧紧依靠当地的基本群众,坚持在海上开展游击战争,先后镇压了几个罪大恶极的顽固派分子,增强了群众的斗争信心,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不久,陈振先又奉命转移到福州,开展白区地下工作,在省立医学院等学校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中进行建党活动,并组建了福州第二市委、担任市委书记。陈振先为党在白区开展地下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干部,成绩显著,受到了组织上的表扬。
1946年秋天,组织上调陈振先回中共闽中特委工作。次年春,闽中特委在闽侯尚干召开会议,决定将闽中特委改为闽中地委。会上,陈振先当选为闽中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长。会后,组织上决定派陈振先返回福清恢复老据点,以适应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陈振先回到福清后、兼任中共福(清)平(潭)长(乐)县委书记。陈振先因多年来四处奔波、风餐宿露而患上肺病,此时已经发展到第三期,经常咯血、身体十分虚弱、但他全然不顾这些,以顽强的毅力不知疲倦地工作。由于陈振先和同志们的努力、很快在龙田、高山一带打开了局面,组织了100多人的武装力量。镇压了一些反动分子,这里的革命形势逐渐高涨。陈振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准备再次举行暴动。不料事泄,暴动遭到了失败。但陈振先并没有灰心、他将失散的同志组织起来,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1947年4月初,国民党省保安第一团为扑灭福清的革命烈火,分水陆两路进攻陈振先领导的游击队。在敌人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游击队决定向高山牛头尾转移,然后从牛头尾渡海到莆田,准备在莆田山地之中与敌人周旋,游击队员分乘两艘帆船渡海,不料在兴化湾与强敌遭遇,激战至深夜,部队遭到重大损失。
陈振先脱险后,心里非常难过,为了重新开展工作,替死难的烈士报仇,他决定返回福州。向组织上汇报请示,准备继续组织力量,以图再举。陈振先来到福州后。由于叛徒出卖。于1947年5月7日在福州潭尾街尤溪会馆遭国民党警察伏击,他奋力反抗,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随即被省保安司令部关押在福州道山路羁押所。
在狱中,陈振先先后受到数十次严刑拷打,被折磨得体无完肤。面对敌人的淫威,陈振先始终横眉冷对,表现得十分英勇顽强。特务头子翁其法、魏雄飞来劝降、也被陈振先痛斥了一场。
陈振先在狱中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党的工作。他把狱中的难友团结起来,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对看守人员进行教育,揭露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这些工作收到了成效,陈振先通过看守与狱外的党组织联系上了。当他知道组织上准备营救他时,便写信告诉同志们不要花钱。谨防上当。1947年9月23日,陈振先给党组织和战友们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他写道:“反动派你有枪与大刀,而我们却有的是血和意志,你活埋我们的躯体,那就更会长存了由它上面所开出来的复仇的鲜花;‘血债惟有以血来偿还’。同志们:我如今已深深地明白了什么叫做‘爱’和‘恨’,啊!让暴风雨来得更厉害些吧!我们已在此准备好一切了。”陈振先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又给母亲和弟妹写了一封遗书——
亲爱的母亲和弟妹们:
我知道你们为了我的缘故洒下了不少辛酸的泪滴了,但这完全是多余,而且是不应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觉得这应当是我们的无上光荣和慰安。目前虽然是黑暗重重,然这正是黎明前的象征,请你们安心地等待着吧,度过了这严冷的寒冬,春天,定就会来到人间了!心妹的小宝宝可好?我很爱他哩!……那么再见了!我亲热地握紧了你们的手!
细哥于道山路羁押所
由于任何威胁利诱都无法动摇陈振先的革命意志,敌人决定将陈振先押到福清枪决。1947年10月30日,国民党省保安司令部派一个班将陈振先押往福清,同时被押送的还有陈亨光、林清弟二位同志。临行前,敌人将陈振先身上的外衣裤扒下,只剩下一条短裤和一件背心,五花大绑押出监狱。秋风瑟瑟,发出悲壮的吼声,仿佛在为英雄送别。一路上,陈振先和其他两位同志昂首挺胸,慷慨激昂地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当陈振先被押行到长乐蕉岭时,他看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对旁边的陈亨光小声地说:“赶快跑,要趁此冲出去!”说完,他猛地向山里冲去。押送的敌兵顿时一阵慌乱,连忙开枪射击。陈振先没有跑出多远,就被敌人罪恶的子弹打中了。他挣扎着起来又向前跑了几步,便摔倒在地上。这时,敌兵们赶上前来,几把刺刀同时捅进了陈振先的胸膛。党的好儿子陈振先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之中。(陈晓光)
(来源:《福建英烈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