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红
在闽侯上街镇侯官村,有一座美丽的龙台山,与赤塘山并峙。传说山后曾有一座“凌梅庵”(后因年久失修倒塌),因此本地人又称龙台山为“凌梅山”。
龙台山不高,海拔仅46.6米,并不见危岩峭壁,山道幽静,林荫蓊郁。登临山顶,山风猎猎,千年沧桑扑面。这里曾有过一座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塔,名曰“龙台山塔”。据《闽都记》记载:有石塔临于江滨,其山名龙台,与赤塘山并峙。民国林其蓉先生的《闽江金山志》中《闽江金山左近疆域全图》也标注有“龙台山”和“龙台石塔”。老先生还曾为它赋诗一首:“侯官江上古龙台,唐代浮图尚未颓。秋晚雨晴云破处,林梢添送一峰来。”据村中老人介绍,龙台石塔建于唐贞观五年(631年),六角七层,壮观华丽,几经修复,后毁于日寇炮火,石塔遗址尚存。1981年文物普查记载,“龙台石塔”四个大字在龙台石塔旁,塔身西面刻铭“皇唐贞观五年(631)八月吉旦”;东面刻铭“旗阳十方大众募建”;北向刻铭“大宋淳熙八年(1181)九月吉日”,南向刻铭“兴禾里信士林居广重修”。
林居广是唐末五代开闽都统使、六桥林始祖林硕德的六世孙。他家中通过世代积累,富甲一方。但他没有因权势而盛气凌人、称霸乡里,而是乐于仗义助人,乡中贫穷的人常常得到他的赈济。除重修龙台石塔外,他还捐资兴建超山禅寺、十四门桥、坐椅桥、濡沁桥、上方桥等,深受乡人敬重称道。
20世纪70年代,龙台石塔遗址被盗墓者破坏。塔基四周被挖掘出2米宽、l米多深的深沟,半边花岗岩须弥座被弃置于附近的草丛中,宝塔内的文物绝大部分已经散失,唯有“阿育王铜塔”一座被追回,现被福建省博物院收藏。此塔形似方座烛斗,高约20厘米,塔身刻有“吴越”二字,塔底座浮印覆莲瓣纹,塔座四侧五人盘腿坐状支撑座顶,造型精巧,巧夺天工。遗址所发现的文物进一步证实了该塔始建年间应为盛唐时期,其后经重新修葺而留存后世。而如今,我们只能看到塔基的残骸,那些散落的石块袒露在阳光下,向现代人悄然展示着远古的秘密。石塔旁有一棵苍劲挺拔的古樟树,浓荫匝地,迄今已有千年历史。
龙台山不高,但因其地势而成了村里的制高点。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千里闽江如驰骋的马匹,浩浩汤汤,飞驰而来,奔流到海。白龙江、乌龙江与邱阳河在此相遇,悄然融合成一派水阔天高的气象。赤塘山清晰可见,还可望见远处的旗山,在树林的掩映中,整个侯官村的美景尽收眼底。
侯官村人对龙台山情有独钟。早年山上满是松树柏树,随处是松涛贯耳,修篁滴翠,飞禽婉转鸣唱,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即使在今天,这里也依然是一个林木幽深、喧嚣远遁的所在。人们喜欢在这里观日出,看夕阳,坐在山顶的那几块天然大石头上,细数江帆点点。
也许是看中了这里的山川秀色,也许是青睐于这里的好风水,后人集资在古樟树旁建造了一座齐天府,庙内供奉孙、黑、白三位大圣,并在山脚下建造一座山门及水泥登山小道。
福州齐天府(猴王庙)在国内负有盛名,诸多明清时期的文献都曾提到它。尤西堂《艮斋杂说》曰:“福州人皆祀孙行者为家堂,又立齐天大圣庙,甚壮丽。”又说,“福州有齐天大圣庙,香火甚盛。”蒲松龄《聊斋志异》也说:福州齐天大圣庙,“殿阁连蔓,穷极弘丽”。
龙台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悉村里已将它列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有意在这里打造龙台山公园。历经风雨的龙台山,有望再次走进公众视野,重绽芳华。
《福州晚报》2020年11月8日 A07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