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纶
字挚甫,清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同治十年(1871)所纂《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附表五卷),梁启超、黎锦熙等以及近代方志界甚为推重。在纂修《深州风土记》时,拟定的《采访志书条例》,为过去志家所订条例中比较全面、较有影响的一种,近人王葆心《方志发微》作了具体论述,一些地方今日仍有借鉴价值。吴为清末散文名家。文宗“桐城派”,有《桐城吴先生全书》行世。
陈宗海
字春元,号溶波,清浙江会稽人,举人出身。同治十一年(1872)起宦滇,历任知县、知府,后升任迤南道台。创建书院学堂,倡修方志,设农工商务局,整顿团营备边,颇有政绩。撰修《腾越厅志稿》、《丽江府志》、《普洱府志稿》、《思茅厅志》,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侯绍瀛
字东洲,清广西永福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曾知江苏清河、睢宁、沛县事。在睢宁期间,聘丁显纂《睢宁县志稿》十八卷,被誉为佳志。光绪十五年(1879),主纂《沛县志》十六卷,翌年刊刻。别著有《明史论略》、《寥山樵唱》、《车战图说》。
刘恭冕
湖北潜江人。清代举人。纂有光绪《潜江县志续》二十卷、首一卷。光绪五年(1879)刊;另纂有《黄冈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有光绪八年(1882)刻本。
姚振宗
字海槎。清浙江绍兴人。致力于目录学研究,编有《师石山房书录》、《快阁师山房丛书》等书。撰有《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后汉艺文志》四卷、《三国艺文志》四卷、《汉书艺文志条理》八卷、《隋书经籍志考证》五十二卷。光绪十年(1884),应邀往湖北编纂《湖北通志·艺文志》十二卷。
缪荃孙
字炎之,号筱珊,晚年居“艺风堂”,世称他为艺风先生,江苏江阴人。少随父居四川华阳县,光绪二年(1876)进士。授编修、负文名。专攻考证、碑拔、目录之学,旁罗山经、地志。好藏书,收宋、元、明、清旧钞刻书十余万卷;周秦至元石刻一万八百余种,皆手自校勘题识。倡立“江南图书馆”。经他抢救古本珍本地方志多种,今“永乐大典本”《顺天府志》即其中之一。总纂《光绪顺天府志》、《昌平州志》、《常州府志》、《湖北通志》、《民国江苏通志稿》及《民国江阴县志》等。宣统元年(1909),江苏省成立江苏通志局,缪氏任总纂,负责江苏省建省后的第一部通志。辛亥革命起,该局撤销,编纂工作中止。他编的《江苏金石志》于民国十年(1921)影印。还著有《艺风堂文集》、《藏书记》、《金石目》、《续碑传集》、《辽文存》等多种。他是清代末年很有影响的方志学专家。
杨士骧
字莲府,清安徽泗州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选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曾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在山东巡抚任内,将已解散的山东省修志局重新建立,聘请著名学者孙葆田、法伟堂等为总纂,完成了《宣统山东通志》。
张宿煌
字拱辰,号伯罗,清江西湖口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任清江县学教谕。性好典籍,家富藏书,博通经史,尤擅考证,所著诗文及其他学术专著编为《退思堂丛刻》二十二种(内有少量他人作品),于湖口家中之退思堂刊印发行。另在清江县学东斋刻书多种。地方志著作主要有光绪十八年刻《郡邑拾遗》二卷、《五柳乡谈》一卷、《备志纪年》一卷。
樊增祥
字嘉义,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清光绪三年(1877)进士。初任陕西渭南知县,后任安徽颍六泗道,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袁世凯参政院参政。近代文学家。著有《樊山全集》。修有《富平县志》。
封祝唐
字寿君,清广西容县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内阁中书,陕西神木、大荔、城固等县知事。光绪二十一年受聘总纂《容县志》,其网罗散佚,考订修辑,越三载而成书二十八卷,有舆地、建置、经政、学校、职官、选举、人物、艺文、金石、旧闻等十纲,四十六目。是志体制严谨,采辑宏富,纪纂缜密。其金石门考证甚备,可补《粤西金石略》之缺,物产门于习见者考核甚详。
孔广海
字仙洲,山东阳谷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曾任即墨县训导,滨州、东平两州学正。一生以读书课徒为业,学生几遍齐鲁。光绪十三年(1887),先主纂《莘县志》。又把平日积累的乡邦文献,撰《县志采访稿》八卷,民国三十一年(1942)据此刊成《阳谷县志》。
法伟堂
字容叔,一字小山,清山东胶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国子监学正衔武定府学教授。精于音韵金石之书,校勘说文解字,经典释文。著有《听训馆韵书》、《山左访碑目》等。曾任青州海岱旌贤书院讲席总教,培育人才颇多。为《宣统山东通志》总纂之一。光绪十三年(1907),曾主纂《益都县图志》此志文图并茂,堪称佳本。
袁昶
字爽秋,清浙江桐庐人。光绪进士,由户部主事转总理衙门章京,办外交事务多年,戊戌变法时,以太常寺卿在总理衙门行走。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兴起,力主镇压。八国联军进犯大沽,朝议和战,他与徐用仪等反对围攻使馆,被杀。纂《光绪吉林志略》,著有《渐西村人集》、《安般簃集》、《乱中日记残稿》。
来维礼
字敬舆,号椒园。清青海西宁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候补道员。曾主讲西宁五峰书院。光绪三年(1877)西宁知府邓承伟聘维礼等纂修《西宁府续志》,经四出采访,务征实迹,于次年脱稿。此志上接《西宁府新志》,下补百余年间变更事宜,体例整饬,记载详明。此志之成,实多维礼之力。另著有《治家琐言》、《双鱼草堂诗集》各一卷。
杨深秀
原名毓秀,字漪春,号子,山西闻喜人,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氏博通经史,善属文,梁启超称之为“山西儒宗”。光绪初年受闻喜县令陈作哲嘱托,撰《闻喜县志斠》三卷、《闻喜县志补》四卷、《闻喜县志续》四卷。《斠》以考订前志舛谬见长,《补》以金石最详且精,《续》则专记前志之后的事迹。杨氏用正误、补缺、赓续的方法,分别修志,且随前志刊行,甚得学人邑绅之赞誉。光绪八年(1882)受山西通志局聘,协助王轩、杨笃编修山西通志,亲自写成《星度谱》二卷、《古迹考》八卷。
曹廷杰
字彝卿,清湖北枝江人。光绪九年(1883)以候选州判在吉林任职。次年督办边务,于光绪十一年四月奉命去伯力(今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一带察探边情。历尽艰辛,往返一万六千余里。以亲身见闻并征引群书,阐明黑龙江北岸、乌苏里江东岸地,历代均为中国领土。著有《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亚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伯利探路记》等书。义理精审,向为研究东北史志学者所重。
赵藩
字蟠仙,晚号石禅老人,云南剑川人,白族。光绪间,两应春官不第,旋就教职于昆明。编著有《云南咸同兵事记》、《岑襄勤公年谱》、《剑川县志》、《丽郡文征》。辛亥革命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粤设军政府时期,曾任交通总长。
沈曾植
字子培,号工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刑部主事,历知府、提学使、置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曾主武昌两湖书院史席。民国三年(1914),浙江省设通志局续修通志,应聘为总纂,拟定凡例,聘请著名学者,成《浙江续通志稿》二百零四册。主要著作有《岛夷志略广证》、《海日楼文诗集》、《寐叟题跋》等。
张春
字季直,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状元,早年入淮军吴长庆幕府,清末发起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称帝后辞职南归。一生重视实业的开发,经营纺纱、面粉、农垦、交通等企业,还举办了一些文教事业。光绪十四年,受聘编纂《赣榆县志》,当年刊印,补该县自嘉庆以来文献之阙失,较注重时闻时事,但仍未脱出一般志书之窠臼。
邹代钧
字沅帆,汉勋长孙,湖南新化人。年二十,补县学生员,旋入左宗棠幕,司笔札,后随刘瑞芬出使英俄等国,得以遍购外国各种地图,其家所藏方志及精本地图之多,海内推为第一。又精缩地比例之法,尽用新法印制各种地图,颇负时名。国人绘制地图,始有准的。创舆地学会于武昌,先后被聘为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北京大学地理总教习。平生著述,有《湖北地纪》、《西征地纪》及日本、朝鲜等外国地纪十余种。从兄代藩,纂有《宁冈县志》;从弟代立,佐修《湖北通志》及《广西舆地全图》;子永,复创亚新舆地学社。子兴钜,兴钜子新垓,并能传其家学。故海内有舆地世家之称。
安维峻
甘肃秦安人。字晓峰,号槃阿道人。清光绪进士。历任编修、御史、内阁侍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当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先后上六十余疏。指控慈禧、李鸿章误国、卖国,以言获罪,遭革职发军台处分,归里后,以名教纲常为已任。闭门著书。清末总纂《甘肃全省新通志》。正文一百卷,安氏一生廉洁刚强,不畏权贵,维护民族尊严。不惜个人荣辱得失。时人誉为“陇上铁汉”。鲁迅先生赞其为“中国的脊梁”。
陈伯陶
字象华,号子砺,晚年更名永焘,晚清广东东莞人。光绪五年(1879)解元,十八年(1890)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起居注协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纂修,云南、贵州、山东乡试正副考官,两署江宁提学使,广东教育总会会长等职,曾创建方言学堂、暨南学堂。所纂志书有《宋东莞遗民录》、《元广东遗民录》、《明东莞五忠传》、《胜朝粤东遗民录》、《增补罗浮志》、《东莞县县图》、《重纂东莞县志》附《沙田志》、《罗浮指南》。
屠寄
字敬山,江苏武进人。清光绪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京师大学堂正教习等职。光绪二十三年(1897)受清会典馆之命,主持黑龙江舆图测绘工作,并著《黑龙江舆图说》、《黑水纪行》、《黑龙江水道纪》、《黑水驿程录》、《黑龙江驿程录》(与《黑水驿程录》疑为一书)、《柳边考古录》等,但大多散失。在黑龙江期间,应聘任黑龙江通志局总纂,不久因故离黑。辛亥革命后,又任国史馆总纂。屠氏长于史地之学,尤专于蒙古史。积数十年之精力,采集旧籍及外文史料,成《蒙元儿史记》一百六十卷,纠正了《元史》很多错误,对西北地理沿革,考证尤为周详。
陈衍
字叔伊,福州人,二十七岁中举人,次年应礼部试下第,三十岁在家授徒。后任学部主事,北京大学任教席。民国二年(1913),赵尔巽聘充清史馆名誉纂修,未就,民国五年,巡按使许世英聘编纂《福建通志》,先为副总纂,后为总纂。为了编志,他征书贮屋数间,以供各分纂翻阅,遇有关福建的人与事皆摘录分题编次。民国七年粤军入闽南,他挈家赴沪,仍函请省长公署派分纂林宗泽带校对誊录数人往南京、杭州各图书馆抄志中应用材料。是以该志拥有较丰富的资料。但后因人事纠纷,经费支绌,手稿虽已基本完成,而未全部刻就,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才由福建省教育厅补续刊行。民国《福建通志》是福建省志中篇幅最多的一部,但此志修于民国时期而下限只到清朝末年,与民国有关者,只字不录,足以反映出陈氏忠于清室的遗老思想。
魏元旷
原名焕奎,字斯逸,号紫侯,江西南昌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刑部主事,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长。尝讲学南昌东湖书院,并受聘为《豫章丛书》主编。家富藏书,著作合刊为《魏氏全书》三十七种共一百一十二卷,其中杂编二十九卷中多南昌风俗轶事,实为方志素材。光绪三十年(1904)县令江召棠聘魏主纂《南昌县志》。江于南昌教案中受害后,魏即携志稿自随,时作增补,至民国八年(1919)始告印行,为历代《南昌县志》中最完备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不惟增新,且能补旧”。鉴于里邑西山旧志散佚不传,复自撰《西山志》六卷,颇为简洁。有关地方志者尚有《南昌文征》、《南昌诗征》等多种。
震钧
满族,姓瓜尔佳氏,字在廷,自号涉江道人,汉姓名唐晏。曾任江苏江都知县,又执教于京师大学堂,不久到江宁将军铁良幕府,任江宁八旗学堂总办。他生于清王朝动荡以至崩溃的时代,寄情书画,潜心著述。著《庚子西行纪事》、《渤海国志》、《两汉三国学案》、《八旗诗嫒小传》、《洛阳伽蓝记钩沉》、《八旗人著述存目》、《陆子新语校注》、《国朝书人辑略》、《天咫偶闻》等十余种。
王树枬
字晋卿,号陶庐。新城县(今属河北省)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四川省青神,资阳、铜梁、富顺等县知县。新疆布政使。民国期间曾任清史馆总纂、国史馆总纂。光绪初年,参加重修《畿辅通志》的编纂;任新疆布政使期间,主持编修《新疆图志》(一百一十六卷),并亲手撰写了此志的“国界”、“藩部”、“物候”、“礼俗”、“山脉”、“兵事”等门类志计八种五十余卷;清末著《大清畿辅先哲传》;在民国期间,参加编纂《奉天通志》、《河北通志稿》,以及《冀县志》、《新城县志》。其一生完成方志著述之多,是我国方志编修史中少见的。在方志学理论方面,未见其专门著述。其方志学思想主要见于晚年所纂《冀县志》和《新城县志》的序言、凡例。主张“邑志必以地为经”,以定志书记述范围,避免附会泛滥;方志的作用在于“记地事、道地慝、辨地物、知地俗,以求地应”,认为这是志书的准绳;主张志详于史,“志者史之例也。史记一国之事,则去取不得不严,志记一隅之事,则去取不得不宽。故省、府、县志递加详焉。”这些原则为后人修志所仿效。
吴恭亨
字悔晦,号岩村,别署弹赦,湖南慈利人。清廪贡生。一生曾两修县志。清光绪中,因“私病县书芜浊,发愤撰述”,成《慈利图志》十卷,柳亚子称其“辞旨简要,文约事丰”。民国十二年(1923)复成(慈利县志》二十卷,亦备受志家好评。吴氏曾胪列“新志体要”,曰:“详地略天,详人略物,详俗略政,详独略同,详表略文,体要之要,五者而外,曰详今略古”,可谓深得修志三昧。
刘大鹏
字友凤,号卧虎山人,山西太原县人。清光绪十年(1884)举人,后两次会试皆不中,即专心从事著述。宣统元年山西咨议局成立,为议员。民国初年为太原县参议会议长。不久即以教私塾为生。生平写作不断,著述甚夥。属于方志者有《晋祠志》十六卷、《晋水志》十三卷、《太原县柳子峪志》八卷、《太原县明仙峪记》四卷。《晋祠志》记述了晋祠(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园林、水利、物产、金石、楹联、传闻,并对清初交山农民起义和清末义和团在太原县的活动间有反映,为研究地方史者所珍贵,近已标点注释出版。
李详
字审言,号媿生,晚号叟,兴化(今属江苏)人,廪贡生,曾住江楚官书编译局帮总纂、《江苏通志》协纂、东南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特约撰述员。清光绪年间,参加编纂《阜宁县志》、《盐城县志》。宣统元年(1909)、民国七年(1918)分别协助缪荃孙、冯煦修纂《江苏通志》,著有《江苏通志艺文志商例》、《江苏通志艺文志稿》,并负责《人物志》的修定,江都、甘泉、仪征三县人物,儒林、文苑及舆地沿革表,皆其撰写。民国八年、十八年两任《兴化县志》总纂,完成《新修兴化县志稿》,后李恭简、魏克三据其稿编定《兴化县续志》。一生以精研《文选》学、擅长骈文和考据、目录学知名当世。著述颇丰,有《李审言文集》问世。
梁鼎芬
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平湖、端溪、广雅书院院长,两湖学堂监督,湖北武昌府知府,湖北按察使兼署理布政使,广东宣抚使等职。因先后疏劾李鸿章、袁世凯,受谪降、申饬。他藏书丰富,死后有六百余箱图书全部献给广东省图书馆。曾总纂《广东通志》初稿十九册和《番禺县续志》。
李星辉
清广东新会人。曾领内阁中书衔,任拣选知县、揭阳县教谕等职。编纂的志书有《新会县续志》、《揭阳县续志》。
于宗潼
字梓生,号西园。山东福山人。清光绪末年进士,曾任四川成都府知府、四川全省劝业道。是一位博学多识和富有正义的官吏。宣统三年(1911)七月,四川总督赵尔丰镇压保路运动时,他以身遮炮,解救群众。八月间,赵被杀,群众推于为都督,不受返里,协纂《山东通志》,民国九年(1920)主纂《福山县志稿》。此志稿的地理部分尤具特色。
张凤台
字鸣岐。河南安阳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历官知县、官制局参议、知府。入民国,先后任政治讨论会会员、参政院参事、临时参议会议员、河南省民政长、河南省省长。著有《万国公法提要》、《公余辨证录》,以及《鹿岩乡土志》、《长白汇征录》。后者内容丰富,不泥旧墨,根据需要,仅设疆域、山川、风俗、兵事、物产、文牍六门。民国十年(1921),筹建河南通志局,续修《河南通志》,檄修各县县志。《河南通志》为十九门,每门之下各设细目,计九十六类。后因战乱,凤台卸省长职,仍住汴料理局务,直至弥留之际,深以志稿未竟为憾。
高凌雯
字彤皆,天津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光绪末年,曾在学部任职,辛亥革命后,于津门闭门著述。纂有《天津县新志》。高氏为纂此志,昕夕从事达十年之久。《新志》以内容宏富、详尽而得后人好评;还撰有《志余随笔》。上述两书均有刻本流传。又撰有《续志余随笔》、《天津士族科名谱》、《天津诗人小传辑存》等多种有关天津地方著作的未刊稿本。
甘鹏云
字药樵,别号冀父,晚号潜庐老人。湖北潜江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历任度支部主事,黑龙江、吉林财政监理官,吉林国税厅筹备处长,归绥垦务总办,众议院议员等职。1932年4月任湖北省通志馆筹备处副主任,该馆正式成立,仍参与其事,指导修志工作。甘氏学识渊博,并长期从事地方志的研究和编写,形成自己的修志思想。主要理论为:视方志为古列国史书之遗;重视志书义例,认为义例在整个志书中处于纲的地位;主张修志应以民为重,加详民事,合文献、政治、社会为一书;主张据事直书,注重调查研究;修志应具有地方特点等。甘氏的修志方法为:争取当地领导重视,就地解决修志人才;主张省志、县志同时编修,相互为用;方志凡例应有图、表、考、传四类;《通志》与《文征》并行等。甘氏参与编修《湖北通志》,虽未修成,但积累了经验。著作有二十多种,除《方志商》一书外,还有《湖北金石略》、《湖北先圣传》等。晚年主纂《湖北文征》二百五十卷。
沈鸣诗
字颂宸,辽宁省朝阳县孙家湾乡人。清甲午新科举人,被聘任为朝阳第一所中学堂校长,当选为顺直省咨议局议员和众议院国会议员。民国十八年(1929),被朝阳县长周铁铮聘为《朝阳县志》主纂人之一,成书三十六卷,使朝阳地方的地理、建置、风土、人物、文化等情况第一次有了比较系统的记述。早在光绪二年(1876)沈鸣诗在乡里读书时,其伯父沈芝曾被聘主纂《朝阳县志》,时沈鸣诗曾协助伯父缮清志稿,后未刊而佚,五十年后,沈鸣诗主纂《朝阳县志》,始告成功。县志修成后的第二年(1931),因沈鸣诗支持地方反军阀斗争,被妄加“暴乱首犯”罪名而遭枪杀,并将其头颅挂于朝阳城门示众。
黄诚沅
字云生,号芷坪,广西武缘(今广西武鸣县)人。壮族。清监生,精舆地,工文。曾任清云南南安州知州。在滇期间,其考察山川地理,绘制了《云南舆地图说》十六卷,并作《滇图》、《云南人文录》。回桂后,与父君钜纂《武缘县图经》,主编《隆安县志》、《上林县志》,撰《武缘县乡土志》,编著《广西建置沿革表》、《广右人文录》,并参与纂修民国《广西通志稿》。他主张志书要注重“教育之进步”、“农业之出产”、“工艺之改良”、“商务之竞争”、“社会之现象”、“闾阎之习惯”、“风俗之淳漓”、“交际、仪文之俭奢”、“人才今昔之兴替”、“民族势力之消长”;须“昭征信”,“实事求是”;互异处考证折中或并存;志书要详赡,舆图必精绘,以具实用之效。
陈汉章
字伯弢,号卓云,浙江象山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曾任象山劝学所总董,京师大学堂历史教师。涉猎广博,治学严谨,尤长考据之学。纂《象山县志》三十二卷,和《南田志略》(南田县,现分属象山、三门县)。其所纂《象山县志》,仿章氏(实斋)体例,分列三书,纵纂横排,宏纲细目,井然有序,考核详备,史料丰富,是历代象山县志中的佳作。
吴道镕
字玉臣,号用晦、澹庵,广东番禺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旋归里不复出仕,以讲学终其身。他重视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出版过《广东文征》、《广东文征作者考》等书。纂有《海阳县志》、《续番禺县志》。
杨承禧
字致存,一字??庵,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出为四川候补道。继张仲炘之后,任《湖北通志》总纂,编成《湖北通志》一百七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并著有《??庵诗集》二十八卷。
杨恩元
贵州安顺县人,字覃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礼部主事。民国时先后担任贵州文献征辑馆专任编审、副馆长,文献委员会副主任,《贵州通志》分纂、总纂,撰写《宦迹志》并分核各门志稿,主纂《续遵义府志》三十五卷,并有《三不惑斋诗文集》、《并陇纪程》等著作。
杨堃
字子力,又字子方,号洪阳山人。河南渑池人,一说洪阳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官祥符县教谕、训导。为学渊粹,品行端方,留心掌故、考据之学。撰有《河南府金石补存》、《清中州文献考略》、《东都文献录》、《新安县志稿》、《新安县志》、《渑池县志》。著述甚多,堪称宏富。
吴廷燮
字向之,江苏省江宁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历任太原知府、中华民国民政部右参议、内阁法制院参议、大总统秘书、国务院统计局长、清史馆纂修、萃升书院主讲。1928年任奉天通志馆总纂兼纂修处处长。除参加《奉天通志》纂修外,还纂修《奉天备志》、《奉天郡邑志》五卷、《东三省沿革表》六卷。
贾恩绂
字佩卿,河北盐山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后在山东、定州、保定、盐山等地书院讲学。治学谨严,讲求经世致用。纂有《直隶通志稿》、《盐山新志》、《定县志》、《河北通志稿》、《南宫县志》、《清苑新志》。力主“方志之体以区域为主,法度为辅”,倡“以天然秩序为文章之体例”,不蹈史例。各志多总以四门:舆地(域疆域)、政典(或法制)、文献、掌故(或故实或志余),或称志,或称略。门内为篇,篇各成文。检括翔洽,经纬分明。另著《定武学记》二十八篇。
赖际熙
字焕文,号荔坨,广东增城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派进士馆习法政,毕业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旋晋总纂。民国后,居香港,不自表异,倡建“学海书楼”,以藏书、讲学。所纂志书有《增城县志》、《赤溪县志》、《崇正同人系谱》;民国四年(1915)为广东通志馆总纂之一。
刘尔炘
甘肃兰州人。字又宽,号果斋。自立私塾授徒,曾任甘肃高等学堂总教习,讲授《尚书》、《易经》、《诗经》、《春秋》,著有“?经日记”,编辑《春秋大事提纲表》。并经营乐善书局、五泉图书馆。刘氏一生著述甚多,有《果斋日记》、《社章汇编》、《辛壬赈灾记》、《拙修子太平书》、《武威李叔坚先生传》、《兰州五泉山修建记》、《重修小西湖记》等。
王价藩
字荩臣,又字建屏,人称“退轩先生”。山东泰安人。早年乡试不成,专事教育事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范明枢创办劝学所、宣讲所和泰安女子小学堂,著任校长五年。晚年专门搜集地方文献,抄录泰安、泰山掌故遗书以及编纂地方史志。一生编著凡十三种六十册。光绪三十一年(1905)自费费重印《泰山志》。民国十五年(1926)与孟昭章等合纂《泰安县志》十四卷。山东著名学者赵正印称其所编史志是:“凡乡先哲之著述佚文莫不收藏而录,泰山文献赖以保存。”
李敏修
名时灿,号暗斋,以字行。河南汲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士,官刑部部曹、河南教育总会会长、河南学务公所议长兼优级师范学监等。入民国,历任河南教育司司长,《河南教育月刊》社长、清史馆名誉协修、中州文献征辑处负责人和中州文献总编等职。曾在豫北、开封、禹县各书院讲学,称河南“一代耆儒”。治学有方,著述颇富。有《中州艺文录》、《中州文征续编》、《中州先哲传》、《中州人物稿》、《中州学系考》等书。其手稿《汲县志》二十卷首一卷,纂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多有见地。
庄蕴宽
字思缄,又字抱闳、南华。江苏常州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副榜。历任清广西平南知县、百色厅厅长、梧州府知府、龙州道台兼边防督办、督练公所参议。常与革命党人往来,曾掩护黄兴等人脱险。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代理都督。民国三年(1914)任都察院肃政使,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民国十八年任江苏省政府江苏通志编纂委员会总纂,主持《江苏通志》的编纂工作,未竟去世。
黄维翰
字申甫,江西祟仁县人。清光绪乙未(1895)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呼兰府知府、龙江知府。在呼兰任内纂成《呼兰府志》十二卷,“为江省郡邑志之权舆。”民国初应黑龙江督军朱子樵聘,主持《黑龙江通志》纂修局务,数月离去,侨寓北京,以读自遣。于时,国史馆礼制编纂会、国立编译馆和《东三省盐法新志》、《黑龙江通志》、《江西通志》、《吉林县志》诸局聘为编修。民国八年(1919)国务院附设国史编纂处,屠寄与黄维翰等同为编纂主任。其著述可考者,在国史馆计撰成《统记》二十九册,自民国八年一月至十二年一月,又撰成政府年表、各省军政、民政长官表三册、列传若干篇,《武昌起义往事本末》一册。还撰成《黑水先民传》二十五卷,《蒙服志》一卷、《渤海国志》三卷。《十年历代名人生年表》二卷、《江西疆域志》、《江西历代地理志》、《抚州先贤传略》、《豫章姓氏》(未完稿)、《豫章大事记》、《稼溪文存》等,并参加由王树枬总纂的《东三省盐法新志》的纂修工作,与章华曾同订过《吉林县志》目录一卷,民国十八年(1929)十一月再次应聘为《黑龙江通志》编纂,任地理志的编写工作,仅成唐以前之沿革稿而病殁。
杨治平
字景升,晚年号潜园老人,丹噶尔厅(今青海湟源县)人。清光绪中岁贡生,候补知县。民国初历任湟源县劝业所长、教育局长。一生注重教育,曾在丹地办学授课,尤其注重边地修志,曰:“旧有志者不得不为踵事之增,原无志者又何能辞前世之创”。视丹地从无志乘,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私家草志,成四十余页,名《丹邑新志》。三十三年(1907)甘肃省开局纂修通志,檄征县志。同知张庭武正以丹地荒陋、文献无征而无以应命,治平出其所编草志,遂即受委专责其事,经再度广搜博采,重加厘订,修成《丹噶尔厅志》八卷。丹地始有方志。
刘海涵
字怡宣,自号两龙潭主人。河南信阳人。清光绪秀才,宣统岁贡。入民国,先后从事中州文献整理工作、任河南省长公署秘书、河南通志局协修,经理河南官书局。纂有《何大复先生年谱》四卷,《王师竹年谱》二卷、《艮岳辑录》、《宋故宫考略》、《中州历代帝王陵墓考》、《中州历代建都考》、《先贤墓考》、《信阳艺文录》、《信阳古迹录》、《信阳人物补遗》、《信阳官师补遗》、《刘氏世谱》等书。并参与民国《信阳县志》的编纂。
韩嘉会
字合卿。河南阌乡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曾任河南省第一届省议员、阌乡县劝学所长和财物局长。纂有民国《阌乡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国《陕县志》二十六卷。前者为目二十四,其主旨既正条目,复析后之览者变而通之,神而化之,取足于斯,以造福阌邑,不可胜用。
白永贞
字佩珩,隶满洲镶白旗,辽宁省辽阳县人。清光绪丁酉科拔贡。候补直隶州知州。宣统元年(1909)充奉天省咨议局议员。民国元年(1912)后,任海龙府知事、奉天省议会议长。他学识渊博,能今古文,精书法,对地方志书颇有研究,曾主持纂修方志多部。光绪三十四年(1908)编纂《辽阳乡土志》二卷,民国二年(1913)主持纂修《海龙县志》,十六年任《辽阳县志》总纂修。十七年,应奉天省公署聘为奉天通志馆馆长,主持纂修《奉天通志》,并担任“实业志”、“人物志”的重编工作。
王葆心
湖北罗田县人。字季芗,别字晦堂,晚年居青坨院,号青坨老人。清季,肄业两湖书院。曾任罗田、郢中、潜江、汉阳等地书院院长及学堂教习。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乡试举人。后被荐调入京,任礼部图书馆总纂、学部主事等职。民国时期,历任湖北革命实录馆总纂、湖南官书局总纂、北京图书馆总纂、湖北国学馆馆长、武汉大学教授、湖北通志馆筹备主任、湖北通志总纂。抗日战争时期,避寇回乡,被聘为罗田县志馆馆长。王氏毕生辛勤治学,博极群书,晚年于方志一门,致力尤勤。其著作共有一百多种。已刊的有《古文辞通义》、《历朝经学变迁史》、《方志学发微》、《虞初支志》、《重修湖北通志条议》、《明季江淮七十二寨纪事》、《续汉口丛谈》等二十多种;未刊的有《无完志略》、《增订修志通则》、《采访志书条例》等近百种。在学术上的成就,向为人们所重视。早年以“经古冠黄州八属”的成绩考中秀才,张之洞称他的文章“深稳生动”并教再从“豁达博大”处下功夫。著名学者黄侃、柳贻征、陈垣、黎锦熙等常与研析文史。日本汉学家北村泽吉所著《儒学通义》,将《历朝经学变迁史》作为重要资料引用。王葆心一生操行正直,为发展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罗田县人民政府重修茔墓时,董必武同志亲笔题“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二语,表于墓门,以志悼念。
胡思敬
字漱唐,号瘦篁,晚号退庐居士。今江西宜丰县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于乡,次年联捷成进士,入翰林,散馆补吏部主事,迁辽沈道监察御史,广东道监察御史。至宣统三年(1911),知国事不可复为,愤然桂冠南下,家居不仕。清精刻善本凡十数年,积书盈屋。辞官后尽行载归南昌,特筑向影楼(“退庐图书馆”),藏书其中。思敬亦好著书,且颇为宏富,所著《退庐全书》凡十二种,六十九卷,中有《新昌县志》《盐乘》十六卷。乘用志,表,略,传四体,详内容,重实用,体例也有所创新。
温廷敬
字丹铭,号止斋,晚年自称坚白老人,广东大埔人。他先后与丘逢甲等在汕头创办岭东同文堂,曾任汕头《岭东日报》、《公言日报》主笔、吉林省调查局编辑科长等职。著作甚丰,共达七十多种。一生曾三次参加修志运动,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八年(1928—1939),以总纂职完成了《大埔县志》三十九卷;民国十九年至二十四年(1930—1935)间,以总纂职,主持广东通志馆工作;1946年,又为《潮州新志》顾问,并负责“潮州人物志”编写工作。他的志书著作还有:《广东通志列传》(自周至唐部分)四卷、《广东通志金石略补正》、《广东宋元人物传》五卷、《广东明人物传》、《明季潮州忠逸传》、《广东清人物传》、《潮州艺文志》、《大埔金石志》等。
秦光玉
字璞安,别号罗藏山人,云南呈贡县人。毕业于经正书院,曾赴日本留学兼考察。曾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云南省图书博物馆馆长、辑刻云南丛书处总经理和云南通志馆编纂等职。参与修民国《新纂云南通志》,自编《续云南备征志》三十卷,《滇南名宦传》十卷,撰《呈贡县志材料》二卷。把毕生精力献给云南省的教育和地方志事业。
庄陔兰
字心如,号春苔,山东莒南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三十二年,官费去日本东京大学学法政,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曾任山东省议会议长、国会参议院议员。民国二十五年(1936)纂修《莒志》七十七卷、首一卷。内容充实、详备,堪称佳本。并为续修《临沂县志》作序。
蒋藩
字恢吾。祖籍河南睢县,后迁杞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人称豫省学者。谓南有张仲孚,北有李敏修,中有蒋恢吾。曾任杞县志总纂、河南通志纂修。所纂志书为《河阴县志》、《河阴志稿》;其理论著作有《方志浅说》、《河南通志局修校日程》。前者分方志之原始与其变迁、方志与国史之异同、通志与通史之异同、省志与一统志,郡县志之异同、修志三要、修志三长、修志二纲、采访四术、编纂四则、成书三期、结论,计十一节,见地可谓精辟。提出:“采访之要,心思、耳目、手足一一皆到,方能称职。盖考索之精确,阅见之详审,手书足履之频烦劳苦,举无可少者。大忌以耳为目,以目代足。”“采编之与编纂,文字虽有繁简,纪录虽有先后,而任实无重轻。”又《河阴志稿·编纂细则》,亦甚精蕴,堪称佳品。
李见荃
字备聪。河南林县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官湖南靖州、直隶州知州。曾为北京四存学会会长。民国十二年(1923)被聘为:重修河南通志局总纂修兼提调,既“总理本志编纂事宜”,又“掌握本局内外一切事务。”由于其努力,曾两修通志大纲,设十六门类,七十五子目。同时划定两个界线:一自上古至清末,一自民国元年(1912)至十五年。还定了三个时期:嘉靖至乾隆各旧志,逐一整理、订证;乾隆三十年(1765)至清末,应查阅、裒集资料,按旧志各类目,增补连贯;民国元年(1912)至十五年,按新情况进行编纂。另,李氏纂有民国《林县志》十八卷,石印出版。
袁嘉谷
字树五,又字澍圃,云南石屏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济特科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后派日本考察学务,归来对教育多有建树。著有《卧雪堂文集》等十多种著述。于滇史有《滇绎》四卷、《云南大事记》十四卷、《石屏县志》四十卷、《滇南粹编》等。
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学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造诣极深,成为一代宗师。其《饮冰室全集》共一百四十八卷,一千四百余万言。其中《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说方志》等文,全面总结了中国方志的源流和清代方志编修与理论研究的成果,对方志理论有独到的研究,是中国“方志学”之正名者。指出“方志学之成立,实自实斋始”,提出志书即“地方之专史”,“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民之荣瘁,国之污隆,于兹系焉”,“最古之史,实为方志”等论点,对方志学界影响巨大。
王鹤龄
字子笙,辽宁省义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优附生。曾任小学、中学国史教员。他熟知乡土史料,多次参加编修县志,民国十八年(1929)曾任义县县志馆馆长,主持纂修《义县志》,二十年成书二十卷,该志资料充实,体例完整,图文并茂,考古甚详,为辽宁省民国县志之冠,后又撰《义县志补遗》、《锦县志拾遗稿》,并参加《奉天通志》纂修工作,任分纂,其他尚著有《五代十国纪年表》、《五胡十六国纪年表》、《王氏统谱》、《贺钦事略》、《名臣多寿录》、《奇异掌故述闻》、《辽东进士考略》、《义县奉国寺纪略》、《闾山志略》、《义州孔庙志》等乡土纪闻多种,大都为稿本未刊。
赵式铭
字星海,号弢父,云南剑川人,白族。早年创办《丽江白话报》,辛亥后历任云南都督署秘书、嶍峨(峨山)县知事、广州军政府交通部司长。民国二十年(1931)任云南通志馆副馆长,后任馆长,主持《新纂云南通志》的总纂工作,亲手撰写《方言考》、《内政》等六门。著作较多,有《滇志辨略》、《复核云南通志随笔》等。
来裕恂
字雨生,号匏园老人,浙江萧山县人。1904年日本弘文书院师范科毕业,回国后参加光复会。历任萧山县教育科长、绍兴县长、浙江文史馆馆员。1948年任萧山县志馆编纂期间,因志馆有名无实,发愤私修成《萧山县志稿》十五卷(未刊)。由于生活艰难,部分手稿用“宓大昌”烟店包烟纸写成。全志卷首大事记,尤重经济、地理、文化教育诸篇。另编纂《玉皇山志》二十卷(刊行)、《萧山人物志》六卷(未刊)。还著有《汉文典》、《匏园诗集》。
陈训正
字无邪,号天婴,浙江慈溪人。曾任《天铎报》社长、同盟会宁波支部副会长、浙江省府常务委员、代主席、杭州市长、浙江省议会代议长等职。民国十二年(1923)与马瀛同纂《定海县志》,铅印六册出版。二十二年(1933)复与马瀛合纂《鄞县通志》,铅印三十六册。所拟体例,颇有创新,编纂方法也较为科学。对浙江近代方志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夏仁虎
字蔚如,号枝巢。江苏南京人。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留京任用。辛亥后,曾在北洋政府任财政部次长,张作霖时代任国务院秘书长。北伐胜利,即退出官场,从事著述、讲学,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建国后,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著述有:《北京市志》、《秦淮志》《玄武湖志》、《岁华忆语》(记述南京风俗人情)、《南京明遗民录》、《旧京琐记》等。
许承尧
字际唐,号疑庵,安徽歙县人。清光绪年间翰林,曾在河北、陕西等地为官。辛亥革命后,一度出任甘凉道尹(今甘肃张掖),后辞官归里,致力于搜集乡里文献资料。民国二十二年(1933),总纂民国《歙县志》。历时三载余,成书十六卷。该志《例言》主张,“志乃史裁,因时而作,务求真实详赡以存陈迹”。此外,将其搜集的地方掌故,遗闻轶事,撰成《歙故》三十卷。并纂有《歙志补》、《西干志》,均有抄本存世。
张嘉谋
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河南省南阳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旋中举人。主讲于陕州三门书院及淅川之丹江书院。曾先后与李敏修等创办中州女学堂、河南女子师范学堂等。民国三年(1914),与李敏修在北京设“中州文献征辑处”,访得乡贤遗著多种,皆校刊之。后为河南通志馆纂修,兼任河南博物院院长、河南古迹研究会主任委员。毕生“弹心著述”,尤“致力于方志之编,精研乎舆地学”。光绪三十年主修《南阳县志》,民国年间,校订《西华县志》、《巩县志》、《方城县志》、《孟县志》,并校注《南阳府志》,撰写《河南通志疆域沿革稿》。时值民族危亡之际,仍著述不辍,属稿甫竟,遂溘然长逝。
井俊起
宇伟生,号雪苑憨叟。河南商邱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后入河南师范学堂,参加同盟会。曾任河南省咨议员初选当选人,河南省图书馆馆长,河南通志馆纂修等职。建国后,为河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任河南省图书馆馆长。一生酷爱搜求古籍,抗日八年保护古籍,为发展中州文化做出贡献。民国十六年(1927)曾被聘为河南通志馆协修,主编艺文志。成《艺文志》五十八卷。上限起自刘汉,下限断止晚清。内容分豫人著述之书和纪述豫事之书(然仅明清有纪述豫事之书),以经史子集编次,计收录图书七千一百四十二种。但缺史部。通志馆长审阅后认为该书“竭尽心力,百计寻访”,千锤百炼。并参与编刻《中州诗征》。
任凤苞
字振采。江苏宜兴人。清光绪二年(1876)生,1953年病逝。任凤苞为民国时期的私家藏志“巨擘”,其藏书斋名“天春园”,后他因得原钞本《康熙大清一统志》、清殿版《方舆路程考略》和《皇舆全览》三残本,故又名其室曰:“三残书屋”。由于他数十年搜求不懈,先后所得各类志书达二千五百余种,多珍善之本。解放后,任凤苞将其所藏志书全部捐赠给天津图书馆,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贡献。
陈善同
字雨人。河南信阳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乡试解元,二十四年会试进士,点授翰林院编修,擢任大理院推事,都察院掌沈辽、新疆、陕西、京畿等道御史,资政院议员,豫西观察史、河南开封、归德等道提学使。入民国,任参政院议员、河南省河务局长、代省长等职。其祖父曾官翰林庶吉士,京畿道御史,因而有“一门双翰林,祖孙两御史”之称。曾纂《豫河志》、民国《信阳县志》。后者分志十二,记一,目一百七十、子目一百九十五。其特点是:取材不厌其多,叙次务求其约;细大兼收,新旧具存。
刘景向
字邃真,号邃庐。河南信阳人。1930—1934年任河南通志馆纂修时,主编财政志、教育志。曾主编《河南新志》二十卷,参加编纂《信阳县志》三十一卷。著有《鸡公山竹枝词》、《转坤折肱记》等三十多种,均收入《邃庐丛刊》。
张国淦
字乾若,一字仲嘉,号石公,湖北蒲圻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曾任内阁统计局长等职。武昌起义后,任袁世凯政府铨叙局长、国务院秘书长、教育总长,并任北洋军阀各届政府总统府和国务院秘书长,农商、司法、内务、教育等总长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历代石经考》、《中国古方志考》、《<永乐大典>方志辑本》、《黑龙江志略》、《芜湖乡土志》、《续修河北通志》、《湖北书征》、《湖北献征》、《辛亥革命史料》、《潜园诗文集》、《俄罗斯东渐史略》、《黑龙江旗制辑要》、《西伯利亚铁路图考》等。所著《中国古方志考》一书,最为有名。
马福祥
字云亭,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县)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武举,因抗击八国联军和护驾有功,官至总兵,后任安徽省主席、南京国民政府委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和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等职。倡导并主修《朔方道志》,离宁后矢志不已,对志书的编纂、修订和出版仍视为己任,印刷经费亦由其捐资。著有《蒙疆纪要》、《青岛之潮纪略》等。
周锺岳
字生甫,号惺庵,云南剑川人,白族。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解元,留学日本弘文馆及早稻田大学。辛亥革命云南“重九”起义后,周任云南军都督府秘书长,奉都督蔡锷之请总纂《云南光复史》十册。后任云南省教育司长、省长、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考试院副院长等职。民国二十年(1931)任云南通志馆长,主持编纂《新纂云南通志》和《续云南通志长编》,订正各县送审的新编县志稿。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云南文史馆馆员。另有著作二十七种。
林传甲
号奎腾,福建闽县(一说闽侯)人。幼孤,与其母刘课读,自幼聪颖,及长,就学西湖书院,博览群书,旁通舆地,尤以经史、地理、文学见长。其学识与才干曾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器重,与之相交者皆当时名流。此间,他目睹清廷腐败无能,经常发表议论,抨击时弊,戊戌变法失败后,因有新党之嫌,险遭逮捕。1902年,举乡试第一,后两赴礼闱不第。1904年,经严复推荐,被张百熙聘为京师大学堂文学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1908年,经程德全奏调来黑龙江兴办教育。并曾在湖南、湖北、北京、广西、内蒙古等地从事教育、创办学校,成绩卓著林又是一位突出的舆地方志学者。1917年,林传甲看到“日本调查我国,所编支那省别地志乃次第出版”认为,这是一种耻辱,“益觉外人谋我之急。”因此,提出有警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都必须留心本省本县之事。于是他在中国地学会发起编《大中华地理志》,被荐为总纂。“发愤遍游环宇,以作成全国省区志为已任。”“每莅一省,凡三、四阅月而成一志。”先后编纂并出版了浙江、江苏、安徽、福建、京师、京兆、湖北、直隶、山东、湖南、吉林等省地理志及《大中华直隶省易县志》、《察哈尔乡土志》等。受到朝野及各界人士支持与帮助,影响颇大。林传甲其他著述极为丰富,曾被誉为“学界巨子”。著有《福海归程记》、《湖南驿程记》、《满蒙回藏地名释义》、《黑龙江最新地图》、《辽金元三史蒙拾》等。
陈铭鉴
字子衝,号莲友,别号啸目山人。河南西平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举人。入民国,官河南参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后主中国大学讲席。曾纂民国《西平县志》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分正志、附志两编。正志分舆地、氏族、经制、文献、故实五门;附志分文征一门。该志义法谨严,文词高洁,非学识兼到者不办。他作有《答栗君论修县志书》、《再答栗君论修志书》、《为商榷县志刻版事告西平同人书》传世。
王国维
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留学日本东京物理学校。次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南通师范学堂、江苏师范学堂、圣明智大学。学识渊博,于中国史料学、古文字、音韵学、戏曲均有研究。曾参与《浙江续通志稿》的编纂,自撰有《浙江通志考异》等著作。
吴宗慈
江西南丰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民国时曾任行政院参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曾检校《清史稿》,纂修《庐山志》。民国三十年(1941),江西通志馆成立,受聘任馆长兼总纂,所纂《江西通志》以详博见长,注重实用。有专著《江西通志体例述恉》、《论今日之方志学》、《修志丛论》等刊行。一生致力于方志编纂与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建树颇多。
韩运章
字自步,河南泌阳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先后曾任户部员外郎、袁世凯总统府秘书、河南督军署秘书、陕西督军署秘书长,水利部秘书,监察院秘书、安徽省政府主任秘书等幕僚职务。韩文史功底深厚,于文于诗较长,尤善工篆书。韩于1931年10月受聘任河南通志馆馆长,至1934年初辞职。因其善于用人,向省政府推荐并聘任了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编纂人员;更善于组织领导,短短的三年中完成了《重修河南通志稿》的百分之九十。并亲自编写军备志,完成了兵制七卷、兵事(即《河南历代军事纪略》)三十三卷。《河南通志稿》即将成书之际,韩引咎辞职,编纂工作停顿,后几经曲折,民国《河南通志》纂修二十多年,终未成书。
黄炎培
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川沙人。早年受学上海南洋公学,应江南乡试中举。后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担任江苏教育司长,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胜利后,发起组织民主建国会。建国后,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国二十三年(1934)至二十五年主修《川沙县志》。写《川沙县志导言》,叙述县志纂述之经过、微旨,及川沙之大势和略史。全志二十四卷,其第一卷为大事年表,述事较详。此志对资料“咸穷搜备列,而体例取舍之间,尤周详审慎,秉公核实”,为县志之善本。
任可澄
贵州安顺人,字志清,历官贵州黔东观察使,贵州省长,云贵监察使,教育总长。并担任贵州文献征辑馆馆长,主持征辑编纂了大量地方文献资料,纂修民国《贵州通志》,总核各门定稿,手撰《前事志》二百五十万字,颇负时望,为艺林称盛。
孙峻
字极于,号康侯,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清末岁贡,精目录之学,熟悉杭州历史掌故。光绪二十九年(1903)纂《仁和县志稿》,未刊行。与丁丙辑编《武林坊巷志》八十卷,另编纂《六和塔志稿》、《中天竺法净寺志备稿》、《莲居庵志》、《陈肃公墓录》等。
李廉方
名步青,湖北京山人。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师范部。回国后,参加辛亥武昌起义。曾任宜昌知府,武昌师范大学事务主任兼教授,河南大学文学院长,河南省教育厅长,教育部视学主任。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湖北通志馆副馆长兼总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著有《辛亥武昌首义记》等,辑刊有《鄂故丛书》数十种。纂《京山县新志》五卷。
李根源
字印泉,别号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人。嗜学善书。曾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革命,在日创办《云南杂志》宣传革命思想,是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曾任省长、云贵监察使、内阁总理等职。一生于文治武功,多有建树。著作丰富,于地志纂辑《永昌府文征》一百三十六卷,保存大量地方民族史料。参与修纂《新纂云南通志》及《续云南通志长编》的《金石志》,勤于搜求,又撰《滇西兵要界务图注》一卷,《永昌先贤传》四卷,《九保金石文存》一卷及游记、专记多种。
由云龙
字夔举,姚安人,清末举人,毕业于北大,曾赴美考察,长期在云南从政。曾任厅长、省府秘书长,关心教育与地志,分纂《新纂云南通志》及《续云南通志长编》的盐务卷。主纂《姚安县志》六十八卷,《高峣志》二卷、《护国史稿》四卷,《滇录》八卷、《滇故琐录》四卷。皆为研究滇史重要资料。
郭像伋
字并卿,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兵州亥村人。清末拔贡,曾任小学校长、国会议员、绥远省教育厅厅长等职。民国二十年(1931)绥远省通志馆建立,出任馆长。悉心编纂《绥远通志》,曾移居通志馆内办公数年,编成民国《绥远通志》初稿一百二十卷。
周性初
名蔚生,字性初,江西奉新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毕生致力于教育,任赣县中学校长三十余年。抗战初进江西通志馆,任分纂,主持编写列传,系民国《江西通志》主要纂修者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江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江西文史馆馆员。著有诗文多卷,未刊印。
杨思
甘肃会宁人。字慎之,解放后,以慎之为名。清末翰林。留学日本。同盟会员。历任翰林院检讨、甘肃省议会副议长、安肃、兰山道尹、甘肃省代理省长、南京政府国民大会代表、甘肃省通志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第一届甘肃省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主持并与张维、刘庆笃等合作编纂《甘肃通志稿》。
柳诒徽
字翼谋,号劬堂,江苏镇江人。曾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中央大学,任职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和中央研究院院士,兼任国史馆纂修。新中国建立后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历代史略》、《中国版本概况》等刊行于世。他在民国十八年(1929),曾受聘为江苏省通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次年选为常委,所分纂之《江苏书院志》、《江苏社会志》、《江苏钱币志》均已刊行于世。二十三年与叶楚伧主编《首都志》,又编《里乘》五卷,于镇江地方资料之搜集亦多贡献。
吴禄贞
字绶卿。湖北云梦人。曾留学日本,先后参加兴中会和华兴会。历任清军练兵处监督、帮办延吉边务和新军第六镇统制。在帮办延吉边务期间,正值日本侵占延吉,他率领周维桢等八人从珲春出发,历时七十三天,行程两千六百余里,搜集大量古今中外的资料,仔细勘察有关祖国边区的疆界山川,绘成延吉地区第一张五十万分之一的《延吉界务专图》。根据这些实地测量与调查的资料和大量文献资料,编纂约十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辛亥革命后,欲举兵反清,策划北京新军起义,被袁世凯派人暗杀。
施景舜
字虞琴,别号二明,又号九痴、存庵、拙休道人、大瓠、纯白子、黾葊。河南睢县人。六、七岁时有神童之目。年二十二中光绪二十九年(1893)举人。民国五年卒,享年三十五岁。曾肄业都门分科大学,聘任河南高等学堂经、史、国文教习主讲。著书裦然,为豫东学者大师。著述称富,有《睢阳艺文志》、《睢阳人物考》、《睢阳杂事志》,另有文两卷、笔记十二卷行世。纂《项城县志》三十二卷,十六类,一○二目,九十九幅图,细目较详,考证翔实,纠谬精当。
方树梅
字臞仙,别号学山楼主人,云南晋宁人。一生聚书四万卷,搜辑佚书甚多。分纂《新纂云南通志》中由汉至元耆旧传、地理、艺文、诗文录、人物及《续云南通志长编》中的金石、艺文。独修《晋宁乡土志》、《晋宁州志》、《方氏族谱》、《天女城志》、《古滇人物考》、《滇南碑传集》和《续集》、《南诏备征录》、《太华山寺》、《碑记汇录》、《滇贤生卒考》、《滇贤象传》等及年谱、书目等四十多种。
鲁迅
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一生著述甚丰,有《鲁迅全集》行于世。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铁路矿务学堂,学习地质、矿冶知识。光绪二十八年(1902)去日本留学,三十年(1904)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期间,与铁路矿务学堂同学、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生顾琅,汇集我国有关地质、矿产资料,编成《中国矿产志》。全志分导言、本言两篇,共二十二章,是我国第一部矿产专志。宣统元年(1909)回国后,怀着“不忘于故”的心情,搜集失散的古代会稽人著作和有关会稽的书籍,汇辑《会稽郡故书杂集》,历时五年,民国三年(1914)发表于《绍兴教育杂志》,次年又在绍兴木刻刊行。他还搜集、研究金石拓本、造像和墓志拓本、古砖、古钱等,拟编《越中专录》,因故未成。
郭象升
字可阶,号允叔,山西晋城县人。山西大学堂中斋毕业,曾任山西大学文科学长,山西教育学院院长、山西文献委员会常务委员。郭学识渊博,尤精经史。著有《清史讲义》、《山西文化史概略》、《郭允叔文钞》等。民国七年受山西省公署的委托,他撰写了《山西各县志书凡例》,主张编修新志要因时制宜,要由图、略、传、表、考五个部分组成。对民国时期山西编修县志,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九三六年山西文献委员会准备编修《山西通志》时,仍主张按《凡例》要求设立纲目。不久,因日寇入侵,编修《山西通志》事遂辍止。
陈元慎
字云程,号祗堂,江西临川县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署巴彦州知州,纂有宣统《巴彦州志略》,惜佚失,残存内容多为民国《巴彦县志》所收录。民国五年(1916)挂冠归里,于家办“笃行书院”,并致力于史学研究。十二年(1923年)其师黄维翰《黑水先民传》撰成付梓,元慎负责校勘,并为之作跋。二十八年(1939)任临川县志局局长兼总纂,成《临川县志》(稿本),存留至今。其余著述有《太平天国大事年鉴》等。
范筑先
原名金标,字祝仙,山东馆陶人。北洋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团长、旅长,山东省临沂县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民国二十七年(1938)在聊城抗日作战中牺牲。在任临沂县长时,招集文献委员会,办县志局,延聘绅耆名宿,编纂县志,自任总纂,于民国二十四年纂成《临沂县志》。此志为当时著名学者所称道。
余绍宋
号越园、樾园,别号寒柯。浙江龙游人。曾留学日本政法大学,历清朝外务部主事、浙江官立法政学堂教务主任、民国众议院代理秘书长、大学教授、司法部次长等职。曾任广东省通志局总纂。民国三十一年(1942),浙江设史料征集委员会,任主任委员。次年改为通志馆,任馆长。撰有《略评旧浙江通志兼述重修意见》一文,提出重修通志之纲要,主持编有《重修浙江通志稿》一百二十五册。曾纂《龙游县志》四十二卷,颇受好评。
周希武
字子扬。甘肃天水人。民国初任青海护军使署总务处长。少艰苦励学,年十五为诸生。民国三年(1914)随周务学赴玉树勘界,载书陟昆仑,探河源,周行玉树土司二十五族,审察舆地,考诸载籍,撰《玉树调查记二卷附宁海纪行一卷》,青海玉树自是有志。对西陲山水、民族、边事均有湛深研求,曾搜辑典籍,网罗旧闻,自纂《青海志》,未成。著有《汉书地理志今释》、《甘肃民族史》、《甘肃水道图说》等。
胡石青
名汝麟,以字行。河南通许人。北京大学堂毕业。曾任东北大学、北京建国大学教授,河南大学讲座教授。民国二十三年(1934)任河南通志馆总纂修,在前人之基础上,历阅三年,完成《河南通志稿》。全书计七编,三十六志,和若干细目。该志稿取材旁搜博览,非有资于官守;且不袭前志之旧。后因帝国主义入侵,未予刊刻,散失大半。
孙诒让
字仲容,晚年又号籀?(庼),浙江瑞安人。热心教育,兴办新学校多所。学识渊博,通经学、甲骨文之学、金石学、文献学等,皆有造诣。著述丰富,主要有《周礼正义》、《札迻》、《古籀拾遗》等。与王棻合纂光绪《永嘉县志》三十八卷。所著《温州经籍志》一书,对温州多数方志有较正确的评议,并多有纠误。还著有《温州建置沿革表》、《瑞安建置沿革表》、《东瓯金石录》等。他总结前人经验,罗成《瑞安县志局总例六条》,计有纂辑、测绘、校雠、采访、检查、案牍和缮写等,都有重要借鉴价值。
辛际周
字祥云,号心禅居士,晚年号灰木散人。江西万载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废除科举后,就读于京师大学堂经济系。毕业后,多以执教为业。民国三十年(1941),江西通志馆成立,受聘协纂《江西通志》。著作有《灰木诗存》、《江西八十三县沿革考》。
邹鲁
字海滨,广东大埔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和辛亥起义。后任国会参议员、广东盐运使、广东财政厅长以及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校长等职。著有《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中国国民党党史稿》、《环游二十九国记》、《回顾录》等书。任中山大学校长时,主持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工作,任馆长,主修《广东通志》(未成稿)二十五目、一百二十册。
陈一得
原名秉仁,字彝德,因自力创办一得测候所,遂以一得行。昆明人。入云南高等学堂肄法文,暨入优级理化选科毕业。纂有《盐津县志》,不循旧例,特重视民生一门。《巧家县志》、《路南县志》、《晋宁县志》等志中的气象一门,均为一得撰写。继写《新纂云南通志》、《续云南通志长编》中的“气象”一门。逐年月记载,资料可靠,十分详细。编有《云南雨量之分布》,日本、奥地利学者惊为奇迹。
曹思聪
字颖僧,号圁滨山人。陕西横山县人。民国初年留学日本法正大学。毕业回国后任陕西榆林中学学监,陕西省议会议员、陕西定边、神木等县县长。建国后受聘为陕西省文史馆馆员。民国十八年(1929)续修陕西《横山县志》。民国二十九年又编撰《延绥揽胜》一书,为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陕北地方历史的专著。建国后著有《西夏文史荟存》(书稿)。
柳亚子
谱名慰高,号亚子,江苏吴江人。青年时代参加同盟会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又创立南社以文字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任《天铎》、《民声》、《太平洋》等报主笔,新中国建立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对方志编纂工作也颇多建树。民国十八年(1929)应聘江苏省通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二十一年又任上海通志馆长,主持《上海通志》之编纂。虽因日军侵华而中断,但出版上海方志刊物颇多:《上海市通志馆期刊》、《上海市年鉴》、《上海掌故丛书》、《上海研究资料》等。《上海市通志馆期刊》,内容甚广,包括上海市之历史沿革、政治、外交、租界、金融、社会事业、教育、学术团体、出版刊物诸项。《年鉴》内容,除特载及大事概要外,有土地、人口、天时、气象、党务(国民党)、行政、司法、外交、军事、财政、租界、金融、教育、交通、工商业、农林、渔牧、学艺、宗教、社会事业,时事同志及名人录等,共二十余项。柳亚子撰《上海市年鉴(1935年)·叙》云:“上海市通志馆,实以科学方法研究地方史料之首创者”,实为公允之评价。
金毓绂
字静庵,号千华山民,辽宁省辽阳县人。民国五年(1916)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科,到奉天文科专门学校任教多年,后任黑龙江省教育厅科长、辽宁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等职。在吉林省时,曾参加民国《长春县志》的编纂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屡迫其参与筹建伪满洲国,不允,被执监狱,其间写成《渤海国志长编》二十卷。后被保释出狱,挟任伪奉天省公署参议、参事官和伪国立奉天图书馆副馆长。又完成了《辽海丛书》的编辑校刊。并任奉天通志馆总纂,纂成二百六十卷的《奉天通志》,保存下来丰富的辽宁地方史料。1936年4月,他乘去日本考察之机,出逃上海,先后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安徽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1940年,在四川与学术界人士共同组织起“中国史学会”。抗战胜利后,任民国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辞职后,被聘为沈阳博物馆筹委会主任委员。全国解放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金毓绂还校印了《辽东志》、《全辽志》、《全辽备考》,并为《锦西县志》作序。一生著作甚丰,有《辽东文献征略》、《文溯阁四库全书原本提要》、《宋辽全史》、《东北要览》、《明清内阁文库史料》、《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等。
赵恺
贵州遵义人,清末恩贡生,民国时曾任贵州文献征辑馆编审,参纂民国《贵州通志》,并受周恭寿之聘,纂辑《续遵义府志》三十五卷,颇具特色并反映当时方志学的成就。
宋书升
山东潍县人。光绪末年进士,后升五品卿衔翰林院庶吉士。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曾任山东高等学堂第一任教务长。是《宣统山东通志》四位总纂之一,为该志的定稿起了积极作用。
毛承霖
字雅云,山东历城县人。光绪末年举人,后升三品衔候选道。热心修志事业,是《宣统山东通志》提调和总校之一,对该志定稿做出贡献。民国十五年(1926),纂修《历城县志》。此志为同时同类志书中的佳本。
邬庆时
字白坚,广东番禺人。从青年时代起,从事修志的研究和实践,达五十年之久,是广东著名方志学家。一生主修过《桂平县志》、《续番禺县志》、《宝安县志》、《龙门县志》、《高要县志》、《中山县志》、《新兴县志》、《茂名县志》八部。还主编过《广州年鉴》,任编纂组主任。根据编修志书所拟的序例,汇集成《修志序例》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赵琪
字瑞泉,山东掖县人。青岛德华大学毕业,初任津浦铁路工程局技师。民国十四至十八年(1925—1929)任胶澳商埠总办。民国十七年(1928),在胶澳商埠总办任内,聘请曾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袁荣叟任总纂,以唐延章、马天徕等为参订,纂成《胶澳志》十二卷,末一卷。此志是当时沿海城市志中的佳本。
王丕煦
字葵若,山东莱阳人。光绪末年举进士。辛亥革命后,曾任烟台山东都督府财政司长。民国初年,任山东都督府布政使。对修志事业颇热心,民国二十四年(1935)主纂《莱阳县志》三卷、首一卷。简明扼要,为民国时期山东省县志中的佳本。
袁荣叟
字道冲,浙江桐庐人。民国初年,曾任众议院议员、教育部参事,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等职。民国十七年(1928)应胶澳商埠总办赵琪之邀,主纂《胶澳志》十二卷,末一卷。此志资料丰富,大部引自德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青岛时的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颇有参考价值。
阎容德
字受青,又字绶春,山东惠民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和辛亥革命。民国期间历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冯玉祥之西北军参议。民国十八年(1929),山东省政府主席孙良诚未到职视事时,曾代理省主席数月。民国二十一年(1932)主修《惠民县志稿》十二卷。此志稿虽未正式刊印,但体例和内容较好,有参考价值。
林修竹
字茂泉,山东掖县人。日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曾任山东省河务局长,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次长。京师大学堂学长等职。民国九年(1920)编辑出版《山东各县乡土调录》四卷。并由国民党元老、滕县人陈名豫校阅。此志是民国初期山东省唯一的一部各县乡土调查录,资料翔实,有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刘熙春
字积卿,辽宁省兴京县(现为新宾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2)癸卯科优贡。历任小学中学校长、县劝学所长,吉林实业厅秘书。工诗词,尤喜研乡土史料,兴京地方志多出其手。曾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兴京厅乡土志》四卷、宣统三年(1911)《兴京府志》、民国十三年(1924)《兴京县志》十五卷。宣统元年受桓仁县知事马俊显聘,修《桓仁县志》十四卷。曾编辑《吉林实业丛刊》。通医术,精金石书画,擅羽翎花卉;著诗词文章多篇,收于县志。
刘崇本
清雄县(今属河北省)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后任雄县高等小学堂教员。素喜搜罗方志,家藏明代至民国间各地志书百余种。光绪三十一年,应雄县知事所委,纂成《雄县乡土志》。民国十九年(1930),任《雄县新志》总纂,其志仿贾恩绂《盐山新志》例,分设方舆、法制、文献、故实四略,二十一篇、记述广泛、人物篇尽以忠孝节义贯穿之,节妇贞女仍占较大篇幅。另纂有《新城县志》稿。
慕寿祺
甘肃镇原县人。字少堂。清末举人。历任推事、甘肃省议会副议长、甘肃省保安司令部秘书长、省通志馆副馆长。抗日战争时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平生读书甚多,对甘肃地方掌故有籍必收,有闻必录。著作有《甘宁青史略》及《镇原县志》。《甘宁青史略》记述甘肃疆域、道路、民族、水利、风俗、形胜、方言、宗教、艺文金石等事,是甘肃地方重要文史典籍。
程廷恒
字守初,江苏昆山人。民国十年(1921)至十一年,任督办呼伦贝尔善后事宜兼呼伦贝尔交涉员,为呼伦贝尔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程廷恒在任内曾多方延聘人才,就地筹款,编纂《呼伦贝尔志略》,并自任“鉴定”。历时一年余成书。《呼伦贝尔志略》二十五万余言,创该地区第一部志书。
傅增湘
字沅叔,号藏园居士,原籍江安。清末曾任北洋女子学堂总办。民国六年(1917)起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等职。民国二十五年,受聘为《绥远通志》总纂。当年底通志初稿成一百二十卷。后傅氏曾约请张星烺、张月烺、王光伟、吴丰培等人协助裁定校阅。傅除审定各卷文稿外,并亲自辑录“文征”十二卷。《绥远通志》修订完毕。该志稿在日本东京付印,时美国飞机轰炸毁于炮火。现仅存傅增湘在《中国公论》(民国二十八年第四期)上发表的一篇《绥远通志序》。
康清源
字海如,原热河丰宁县人。民国十年(1921)任经棚县(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公署第一科长,感当地“故老所道,不过乾嘉以后之事,凭吊前代遗迹而莫知其由”,于公余自编经棚乡土志一册。民国十六年,县设修志局,委任康清源为纂修。后因“官经两任,三遇事变,修志职员先后云散,无人参辅”,萃纂修、校访、绘图于康一人之身。康昼则鞅掌案牍,夜则篝灯为文,历经一年零五个月,于民国十八年编就《经棚县志》二十八卷、十万余言。
李泰棻
字革痴,原察哈尔省阳原县(今属河北省)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国立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民国十四年(1925)任绥远特别区教育厅厅长,通俗讲习所所长。民国十八年(1929)绥远改为省治,“绥远通志馆”建立后,李应省主席李培基约聘,任绥远通志总纂。亲手拟订通志序列篇目和调查提纲,并审订了半数以上的初稿。后因故辞去总纂职务。著有《方志学》、《今文尚书正伪》、《西洋近百年史》、《国民军革命史稿》、《痴盦所藏历代金石图考》、《痴盦藏印拓片》等书。关于方志学理论方面:他较早地运用进化论观点解释方志,认为“方志者,乃记载及研究一方人类进化现象”;批评旧方志过多记载宫吏政绩、烈女节妇,而忽略社会经济;主张善恶同记;特别强调地方志书的编纂要运用历史资料等等,有一定见地,可资借鉴。
寿鹏飞
近代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曾署奉天公署文赎。精于文史及方志学。著有《方志通义》、《方志本义管窥》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纂《奉天新志》,供初级小学堂乡土教科书之用。鹏飞认为方志渊源于《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及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志乘,为郡邑正史”;“史以明治乱兴衰之故,志以补郡国利病之书”。主张“有关民生实用,疾苦利弊,虽小必志”,着眼方志实用价值。
饶芙裳
字集蓉,广东梅县人。清举人出身,曾任广东琼崖道道尹、省众议院议员、省教育司司长等职。志书有《光绪嘉应州志》;民国十九年(1930)广东通志馆成立,饶被聘担任副馆长职。
陈光烈
清末民初广东饶平人。曾任大总统大元帅两府咨议官、国务院存记、分陕道尹、岭东招抚使兼莞梅官产招宁盐政、知饶平及大埔等县事、驻泰国中华学校监督等职。所纂志书有《饶平县志补订》、《南澳县志》,并曾参与邹鲁主修《广东通志》。
桂坫
广东南海人。曾任补用道署、浙江严州知府、翰林院检讨、国史馆总纂等职。志书有《南海县志》、《恩平县志》、《西宁县志》、《列传·寓贤》等;民国四年(1915)任广东通志馆总纂之一,后参加纂修《广东通志》和《广州人物志》。尚著有《晋砖宋瓦实类稿》、《科学韵语》等。
于清泮
字芹泉,一字琴泉,山东牟平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宣统元年(1909)举孝廉方正。不就。民国后,历任山东省议会议员、省公署顾问、秘书,省众议员、省政府参议。还曾任登州初级师范学堂堂长,山东公立农业、矿业两专科学校及济南、烟台、青州等各省立中学教员。著有《禹贡指今》等书,并主纂牟平、齐东、沾化三县县志。所纂《牟平县志》,取材宏富、考录详湛、尤称佳作。
陈运溶
字芸畦,清末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毕生致力于湖南地方文献的辑佚工作,得书甚多,计有:地志十二种,地记二十九种,图经二十三种;人物传记九种;诗文别集八种,历史专著一种。都已刻入《麓山精舍丛书》。又纂《湘城访古录》十七卷,约三十余万言,虽属抄纂成书,然述长沙掌故,亦每有可补长、善两县志书之所未备者。
王幼侨
河南安阳人。北平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历任河南教育厅长、河洛道尹、河南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河南地方自治推进会委员、河南大学教授、河南通志纂修、河南博物馆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河南省政府委员等职。其修志理论多反映在为人写的志序中,如《复孙麟阁庞少炎商榷<嵩县续志稿>函》,对设立民族志很有独见。所纂《续安阳县志》、《河南方舆人文志略》皆称善。后者分类详细,设有三级类目;且内容多新,收录丰富,有河南小通志之称。另有《新郑古器发现记》、《悔迟斋丛稿》传世。
张维
甘肃临洮人。字维之。号鸿汀。清末拔贡、学部书记官。辛亥革命后,联合地方同盟会员成立狄道州议会。历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图书馆长、省政府秘书长、厅长、参议长、南京政府国民大会甘肃代表团团长、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省文献征集委员会主任委员。早期创办《大河报》。《甘肃农报》、《政闻报》。对地方文献研究颇多,造诣很深,主张“明事理而归于实用”。平生著述甚丰。编撰出版有关方志的有《陇右方志录》、《陇右金石录》、《元魏诸镇考》、《仇池国志》、《兰州古今注》等。与杨思、刘庆笃合编有《甘肃省县志分图》、《甘肃地理沿革图表》、《甘肃人物志》。编撰未出版者有《陇右地舆录》、《甘肃宁夏青海舆图》、《陇右水利录》、《陇右财赋录》、《陇右政事录》、《陇右民族录》、《陇右边事录》、《陇右霸国录》、《陇右学艺录》、《陇学略述》、《陇右考古录》、《陇右轶闻录》、《校补平凉府志》、《校补洮阳耆英纪略》、《辑订打拉池县丞志》、《方志衡义》等。与人合作编纂《甘肃通志稿》一百三十卷,未刊印。张氏的著作多有创见。是民国时代的方志、史地学研究中颇有贡献的学者。
黎锦熙
字劭西。湖南湘潭人。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相继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北京大学、西北联大等校任教。建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教务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学部学部委员,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多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抗日战争期间,曾在陕西主持编修《城固县志》、《同官县志》、《洛川县志》、《黄陵县志》、《宜川县志》等书。并在《城固县志续修工作方案》又名《方志今议》中提出新的修志原则和修志的三种方法,即续、补、创;主张编写志书要“类不充文”,“文不拘体”;要求从实际调查搜集资料,编纂反映当代水平的新志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梁岵庐
字又铭,广西贵县人。毕生致力于金石书画、诗词、修志工作。历任广西大学教授、广西通志馆编纂,广西文史馆副馆长、广西通志馆副馆长等职。参与编纂广西《民国贵县志》、《广西通志》工作,致力地方史志工作。其著作甚多、已刊行的有《姑庐口墨》、《金石漫录》、《独秀峰题壁诗校勘记》、《粤西风土人物志》等。
郭克兴
姓郭博勒氏,字起衰,达斡尔族正白旗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授蓝侍卫,宫门行走,翌年肄业于陆军贵胄学堂。宣统元年(1909)改任四品郎中,此后历任交通大学教授、畿辅大学法学教授,交通史纂修等职。郭博览群书,搜集了大量有关黑龙江省的沿革、政治、经济、军事、官制、民族、宗教、部落、户口、文化、习俗等资料。尤其对自己的家族郭博勒氏进行研究和考证,“博采旁搜”,“广事征求”,历二十载寒暑纂成《黑水郭氏家乘》。该书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典籍详实,分为三集,尤以第三集《黑龙江乡土录》为精。
荣祥
字耀宸,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人。毕业于北京政法专门学校。通经史,工诗文,有“塞外文豪”之称。历任山西省议员、绥远都统公署学务局科长、绥远师范学校教员、奉军镇守使公署少将参谋长等职。1931年任绥远通志馆主任撰修,与馆长郭象伋通力合作,六度寒暑,完成《绥远通志》初稿一百二十卷,约二百余万言。1949年9月19日,荣祥在土默特旗总管任内,参加绥远和平起义签字。解放后任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内蒙古文史馆长。著有《呼和浩特沿革纪要》等。
刘盼遂
名铭志,字盼遂,以字行。河南淮阳(原息县)人。民国十四年(1925)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毕业后曾执教于清华、辅仁、河南等多所大学。为学很广,凡经学、小学、史学、文学、考古、校勘、目录学等,靡不涉及,可谓博雅,尤于音韵、文字、训诂称道。著作甚丰,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长葛县志》十卷,民国二十二年(1933)纂《太康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孙诒鼎
字贡九,号大谷山人,河南洛阳市偃师县人。长吟诗,工古文辞,任教于河洛国学专修馆、河南国学专修馆及尚志高级文书科职业学校。民国二十二年(1933)参与编纂《孟津县志》,后又任洛阳县修志馆总纂,主撰民国《洛阳县志》。著有《大谷山房文集》、《拜稧堂治验录》等。
王焕镶
字驾吾,又号觉无。江苏南通人。幼习经史,1921年入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学习,与束世澂、陆维钊同窗,得王瀣(伯沆)、吴梅(瞿安)、柳治徵(翼谋)诸师教诲;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由南高改名)。1930年在南京江苏省立图书馆担任编目工作凡六年。对分类编目颇有见地,使馆藏书总目具有两大特色:一为突破四库分类,增添方志、舆图、丛书,三部分为七部,为七分法;二为将新文化书刊均纳入子部,融新旧于一部,并列单行本于丛书子目。工余又撰成《明孝陵志》,并在叶楚伧、柳诒徵指导下,历时仅六月,纂成五十万字的《首都志》。1936年应竺可桢校长之聘,去浙江大学文学院任中文讲席。后任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杭州大学中文系主任;1962年兼杭大图书馆馆长,指导馆员编成《杭州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书目》、《历代名人年谱集目》。晚年又兼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政协常务委员。并擅长古文义法,远穷周秦诸子,沉潜唐宋古文,除前述著作外,尚先后出版《韩非子选注》、《墨子集诂》、《墨子校释商兑》、《老子(帛书)标韵》、《晏子春秋研究》等。
谢国桢
字刚主,号罗墅湾人。祖籍江苏常州,生于安阳。民国十五年(1926)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后任家庭教师、教授、职员、研究员、教研室主任等职。师承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名家,治学有方,主攻明史。鲁迅称其“钩索文籍,用力甚勤”。著述计三十多种,其所纂志书为:《河南道志稿艺文志》、《黑龙江通志稿艺文志》、《绥远志民族志》;还有《晚明史籍考》、《清开国史籍考》等书。
干人俊
字庭芝,号梅园,浙江宁海人。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为国文副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宁海、天台、黄岩、杭州、宁波等地多所中学担任教员、教导主任、校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兼任浙江省通志馆特约采访,宁海县修志馆编修。干人俊一生热心方志事业,潜心研究,先后编修志书稿六十二种一千一百七十六卷。其中有民国《续纂浙江通志稿》、民国《杭州市新志稿》,以及绍兴、永嘉、嘉兴、缙云、永康、龙泉、仙居、上虞、奉化、青田、黄岩、天台、临海、淳安、温岭、慈溪、兰溪、海宁、金华、余姚、桐庐、诸暨、富阳、临安、东阳、江山、遂昌、云和、常山、开化、安吉、吴兴、德清、武康、长兴、丽水、宁海、义乌、乐清、崇德、海盐等四十一个县的民国新志稿,还有漫记、漫录、记略等十二种。志书体例基本完备,除了利用旧志资料外,记述了民国期间大量资料,对编写新志有重要参考价值。五十年代初,退职在家,年近花甲,生活困乏,仍坚持修志不已。
萨兆寅
字士武,福州人。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图书馆工作,初任乌山图书馆馆长,后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历任福建省政协委员、人民代表、民盟省委。以长期供职图书馆之便悉心集录福建方志版本资料。著作有《福建省图书馆善本书目》、《台湾方志考略》、《福建方志考略》、《士武文选》等书,其中闽台“方志考”综列了福建、台湾各级志书历修次数,修刊时期、纂修者姓氏及现存处所,为后人提供了查索的方便。
王重民
字友三,河北省高阳县人。民国十八年(1929)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河北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及图书馆学系主任,北京图书馆编纂及代馆长。民国二十一年(1932)主纂《无极县志》二十卷,体例严明。次年任《河北通志》名誉纂修,予制体例篇目。1962年发表《中国地方志》一文,阐述方志源流、写法和作用。所著《中国善本书提要》收入古方志一百七十余种,内有游学国外时手录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一百三十一种,多不见于《四库总目》。其考镜源流,辨伪纠谬,功底之深,堪为楷模。另著有《章学诚目录学》、《校雠通义注解》、《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论四库全书总目》等。
方国瑜
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师事陈垣、梁启超诸先生,承乾嘉学风,精于考证。执教云南大学历史系数十年,于西南史地用力最深。著有《西南地理考释》、《云南史料目录概说》、《滇史论丛》等专著数十种,史论近百篇,参与纂修《新纂云南通志》的“疆域”等四十卷、《续云南通志长编》的“抗战大事记”等。
王森然
河北省清苑县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参加“五四”、“五卅”运动,与李大钊、鲁迅、邓中夏等相识,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曾任教绥远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李培基二次出任绥远省主席时,王森然应聘为省政府秘书,兼任绥远通志馆纂修,与人协作编纂《绥远通志》疆域沿革等卷。
朱偰
字伯商,浙江海盐人。1929年考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1932年归国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课余继承父(希祖)志,考察南京名胜古迹,亲自摄影、测绘制图,不遗余力,建树颇多。解放后任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省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南京历史学会理事。著述有:《金陵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建康兰陵元朝陵墓图考》、《六大都宫殿考》、《明清二代宫苑建置沿革考》、《北京宫阙图说》、《苏州名胜古迹》、《江浙海塘建筑史》、《大运河的变迁》、《中国运河史料选辑》等。
贺觉非
原名策修,湖北竹溪人。武昌中华大学肄业。后入国民党军官学校第十期。曾任理化、竹溪县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政协二届、四届委员,文史资料委员,湖北省及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对湖北地方志的编纂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著有《理化县志》、《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文献述略》、《辛亥首义人物传》、《辛亥革命湖北人物志》等。
刘光禄
安徽萧县人。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全国旧志整理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志顾问,以及如东等县的县志顾问。1959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国档案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方志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六十年代初即致力于方志学的研究和方志调查,并参与编修和审阅新方志,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他的著述中,对方志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方志的定义,方志学的批判继承,新方志如何编写等,作过深入探讨,在方志学界有一定影响。著有《中国方志学概要》、《方志学》教材;合著有《县志编修探微》;并发表方志学、谱牒学、历史学与档案学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