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赖晨
黄钟瑛(右)与孙中山(中)、黄兴(左)
黄钟瑛,原名良铿,字赞侯,早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济远”舰参加过甲午海战,历任“飞鹰”“镜清”“海筹”等舰管带。辛亥武昌起义时,他领导清末海军在九江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首任海军总长兼海军司令,上将(大将军)军衔,成为孙中山的心腹爱将。黄将军不但忠于国家,而且以孝悌闻名,孝顺父母、尊敬兄嫂、关爱侄甥。
孝敬父母
清同治八年九月二十日(1869年10月24日),黄钟瑛生于闽县南关外茶亭街巷口铺,今为福州市台江区人。他是南宋理学家黄榦第二十三世孙,原籍长乐县古槐镇青山村,六世祖黄德章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迁到闽县(今福州)茶亭街,专门做绣品生意。黄钟瑛的祖父黄景鼎,则专门经营牛骨制品。
黄钟瑛的父亲黄河澄(1836-1888年),同治元年(1862年)受闽浙总督左宗棠举荐筹办乡团练,保奖五品同知衔。母李氏(1837-1875年),生六男二女,黄钟瑛为第五子。
1875年,母亲不幸逝世,这一年黄钟瑛刚入私塾读书不久。从此,大哥黄钟沣、大嫂姚氏协助老父亲,把黄钟瑛抚养成人。
1882年,黄钟瑛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第十一期驾驶班,大哥黄钟沣经常去看望他,每次他一定先问候父亲等人的情况,才与大哥说别的事情。每次回家,他一定到祖宗牌位前祭祀,供奉鲜花、香茗、水果等。他之所以一直到36岁还未成家立业,主要是因为父亲黄河澄去世时欠下一笔巨额债务,黄钟瑛把自己十几年的薪水均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先是用自己的工资为父亲还债,后是用自己的工资为父母建造坟墓。大哥一直逼他成家,他总是说:“父母未安,不能成家立业。”
1907年,他和大哥黄钟沣把父母的坟墓建造于福州西郊金牛山北麓。父母安葬之后,黄钟瑛才娶福州本地人、御前侍卫镇戍薛梦蛟长女为妻,薛氏性格温和善良,能团结妯娌。后薛梦蛟在南京任上去世,黄钟瑛亲赴南京料理后事,平时他对岳父十分尊敬,深得薛家亲友的称赞。
在清末民国时期,许多与黄钟瑛地位相仿的海军高官,均在福州建了豪宅,只有黄钟瑛没有。他回福州时,住在位于今福州洋头口一带的岳父家里。
尊敬兄嫂
黄钟瑛对父母尊敬,对兄嫂也十分友爱。幼年丧母后,大哥、大嫂对其关照颇多,所以他和他们的感情十分深厚。其大哥黄钟沣,字良斌,清末秀才。
黄钟瑛从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毕业之后,在南北洋的“靖远”“威远”“康济”各军舰和刘公岛的枪炮学堂实习,不久被派到“济远”任舰员。
黄钟瑛对兄长毕恭毕敬,大哥到上海,黄钟瑛常常请假和他一起出游,上车时他一定先扶哥哥上车后,自己再上车,下车时,他一定要先跳下来,亲自扶哥哥下车。1912年6月,黄钟瑛积劳成疾,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了,大哥到上海探望弟弟,他还坚持陪哥哥外出游览参观,同样亲自扶哥哥上下车。
每年岁末,他把工资收入和支出情况列表寄给大哥阅读,有时应酬开支稍大,还深表歉意,请兄长见谅。黄钟沣不时函阻,但他始终如一。其妻子薛氏还未到上海时,黄钟瑛每次回到福州家里,所带的礼物一定交给大哥、大嫂分发,不私藏。
黄钟瑛在沪病重期间,力劝其兄不要前来探视,为的是兄年老以免其劳,直至弥留之际,尚一再劝慰其兄节哀保体。
关爱侄甥
黄钟瑛对弟弟、侄儿、外甥也十分关心。大哥黄钟沣在《先弟民国海军上将赞侯公行述》中这样赞美弟弟:“视侄与甥犹己子,教养拊循,无微弗至。”
黄聚华(1881-1960年),黄钟瑛堂弟,他从小便受到堂哥富国强兵、爱国进步思想的影响,立志造出一流军舰来保卫祖国海疆。在堂兄的感召和推荐下,1897年,16岁的黄聚华考入马尾船政绘事院,毕业后留在马尾船政担任造船设计师,后成为著名的军舰设计师、福州海军艺术学校(马尾船政艺圃学堂)第一任校长。抗战中,黄聚华冒着生命危险转移并保护造船资料。福州第二次沦陷时,日机经常轰炸马尾造船厂,围墙被炸塌,许多员工纷纷撤离,担心日机再来轰炸,只有黄聚华和一位张姓师傅主动留下来护厂。
黄忠瑄,黄钟沣的次子,1888年10月生,幼年在福州受初等教育,后经叔父黄钟瑛介绍,前往山东烟台,考入由长乐同乡谢葆璋当校长的烟台水师学堂第二届驾驶班。1908年毕业后,黄忠瑄被分配到当时全国最大的巡洋舰“海圻”号任三副,后升任二副。1911年6月英王乔治五世登基加冕,清政府除派专使前往祝贺,还派海军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率“海圻”舰参加多国舰队海上校阅仪式。他获悉叔父参加革命之后,也立即在舰上展开活动,争取“海圻”舰在海外易帜,获得了舰上官兵的支持。1912年元旦,“海圻”舰官兵在英国的巴罗因弗内斯港举行易帜仪式。因策动起义有功,黄忠瑄被提升为“同安”舰副舰长、代舰长。
黄忠璟,黄钟沣三子,1892年生,在叔父的关照下,他于1910年毕业于烟台水师学堂第四届驾驶班,曾任副舰长、艇长、舰长、海军部参谋、海军部第八科上校科长,后于1949年去台湾,不久退出现役。20世纪60年代赴美,和小女儿黄汉琳一家生活,后病故于美国。
黄忠诠也是黄钟瑛的侄儿,他长期在舰艇中担任会计。黄钟沣的《先弟民国海军上将赞侯公行述》一文中,记载了弟弟对这位侄儿的关心和帮助:“侄忠诠,随船理会计,多侍侧,常勗以立身制行当副任重之资格。”黄忠诠善于理财,精打细算,节省下大量开支维修战舰,让军舰始终拥有较强的战斗力。
黄钟瑛有一位姐姐,中年守寡回娘家和黄钟沣一家生活。黄钟瑛看到大姐,必隅坐徐行,恭敬不怠。黄钟瑛对外甥林培堃多有关心,林培堃在舅父的推荐下,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1947年,他在海军总司令部第一署任第二科上校科长。
忠良有后
黄钟瑛只有一子,名忠琨,黄钟瑛去世时还年幼。黄钟瑛临终托孤于自己的秘书李景曦:“帮我照顾妻儿,带大儿子。”
李景曦(1875-1947年),原名钟英,字旭宸,福建闽侯螺洲人。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第十四期驾驶班,是黄钟瑛的学弟。曾任“建安”炮舰舰长、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事参议院参议等职。1947年病逝于苏州寓所。
李景曦信守诺言,一直照顾黄钟瑛留下的孤儿寡妻,还将自己带大的侄女——长兄女儿嫁给黄忠琨。结完婚后,黄忠琨到上海读大学。可惜上苍不够眷顾黄家独苗,他在大学毕业前夕,不到30岁就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子,黄家再次陷入孤儿寡母的窘境。这一次,还是李秘书帮了忙,这才顺利拉扯大兄弟俩。
黄钟瑛的长孙黄汉锵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成为一名高级建筑工程师;另一个孙子叫黄信仿(黄信平),毕业于一所大专院校,在福州海关退休。
黄钟瑛(左)和大哥黄钟沣
《福州晚报》2020年11月26日 A14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