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岛未解之谜
2020-11-2610-24-25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刘湘如 林依光

  “军马场”之谜

  平潭岛自古风大、沙漫、石多、浪险,交通不便,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近千年前的北宋初期,平潭岛却是一个驯养军马的地方,还专设了“军马场”。

  提起马,尤其是军马,人们总是首先会联想到内蒙古大草原、新疆天山南北的草原以及陕西、甘肃大西北“丝绸之路”上的大量马匹。然而,为什么在千年前一座人烟稀少、十分荒凉的平潭孤岛上建有“军马场”,至今仍是一个谜。

  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平潭乡土志》、民国十年(1921年)的《平谭县志》与2000年新编出版的《平潭县志》中,“军马场”被载入“大事记”里:“宋初,海坛岛(平潭称海坛)上,设牧监,饲养军马”“宝元三年(1040年),设巡检司于海坛钟门(含苏澳镇钟门村)。皇祐年间,迁移福清海口。嘉祐四年(1059年),复移钟门,并在钟门一带修建供军马往来的‘军路’与‘马道头’。”

  由此可见,当年平潭这个军马场规模很大,并由官府专门设立管理军马的“牧监官”,同时还开辟军队专用的道路与码头。当年上平潭岛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只,平潭人是用什么交通工具来运送那么多军马?那么多的军马到底运到什么地方去?“军马场”“军路”“马道头”给后人留下了一大串谜。

  “一捧雪”宝杯之谜

  在福州闽剧传统剧目里,有一个剧目叫《莫怀古》,又名《一捧雪宝杯》,它描写明代嘉靖年间,江苏大仓县王忬的家里藏有一只玉雕的宝杯,大热天把开水倒进杯里,开水会立即冷却下来,似雪水一样清凉,因此被人称为“一捧雪”,成了稀世珍品。当时的奸臣严嵩父子想谋取这个宝杯,便令王忬献送严府。王忬不忍祖传的家宝落入权贵之手,便伪造了一只送去,不料被人告发。严嵩大怒,便以边事罪名迫害王忬。王忬的仆人莫成挺身而出,假扮主人王忬替主人赴死,而让王忬改名换姓逃往他乡。后人因感王忬“怀古物”而遭横祸,便把王忬的姓名改为“莫怀古”,以示警喻。逃往他乡的王忬,究竟隐居在什么地方?未见史籍记载,唯独在《平潭县志》卷八“冢墓”条里发现难得的资料:“莫怀古墓”,在东庠岛大山中。莫怀古因避严之难,隐居东庠大王宫。东庠岛位于平潭东部,属于平潭县,岛屿环列,形势险要,“系古避乱之地”。这个岛当时曾是戚继光率军抗倭的一个前沿阵地。当地有传说,莫怀古逃到平潭后,投奔戚家军,死后便埋葬在东庠岛上。可是四百多年过去了,历代以来均有考古工作者与盗墓贼到东庠岛寻找莫怀古墓,皆无从寻觅。“莫怀古墓”里是否藏有那只“一捧雪”杯,至今仍是一个谜。

  “华阳寺”之谜

  在离平潭县城关向东约二公里的海边,有一个小村落,就在进村的黄沙土小路旁,有一座供奉唐代著名英烈人物张巡的庙宇叫“华阳寺”。这座属于道教民间信仰的庙宇,为什么不叫“张巡庙”而叫“华阳寺”?“华阳”是一个古地名,唐代时位于陕西省,而张巡不是陕西人,为何张巡的庙叫“华阳”?

  唐代“安史之乱”中,与张巡一起率兵抗敌保卫睢阳城的许远、南霁云、雷万春壮烈牺牲后,有的地方建“两忠庙”(祀张巡、许远),有的地方建“三忠庙”(祀张巡、许远、南霁云),有的建“四忠庙”(祀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为什么平潭县的这座“华阳寺”只单独供奉张巡?

  此外,供奉张巡庙宇的张巡形象,都身穿战袍,头戴战帽,手执战刀,十分威武,而为何平潭“华阳寺”里的木雕神像,却是“怒目、龇牙、咧嘴、血唇、披头散发”?这一连串谜,有待探究。

  《福州晚报》2020年11月26日 A14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