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文化
2020-12-1501-06-04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一、文化概念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接着,由沈葆桢出任管理船政大臣。他们既重工作,又兴教育,开展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不仅生产出一批兵商舰船和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而且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这些人先后活跃在近现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展现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大批海军将领、科技和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励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称为“船政文化”。

二、文化内涵

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国官僚机构与近代工业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有机体。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官办船厂和船政学堂。

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设备最完整的造船基地。

近代中国培养科技队伍的基地。船政学堂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他相关科技人才。船政产生了中国早期无产阶级和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

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建船政局制造出一艘艘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培养了许许多多海军人才,成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的供应基地,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与发展。

中国航空业的摇篮。福建船政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首批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飞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

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船政文化所体现的自立自强、开放革新、学习进取等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

三、文化特色

(1)民族自强。19世纪中叶,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有识之士谋求富国强兵之道的主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革新图强的呼声愈来愈高。福建船政正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创办的。船政员工以其坚韧不拔的民族自强精神,艰苦创业,开拓革新,创造了许多旷古未有的光辉业绩。不仅制造出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批军舰、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制造出中国第一批飞机,而且创办了船政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社会科学人才,翻译西方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西方学术著作《天演论》,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对外开放和中国近代化进程。

(2)崇尚科学。左宗棠在兴建船政之前,建议设立“艺局”。沈葆桢建厂之初就创办“求是堂艺局”,不久改称船政学堂,分前学堂、后学堂。后又增设绘事院、艺圃,民国二年船政学堂分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福州海军学校、艺圃改称福州海军艺术学校,绘事院改称绘算所。1917年设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后艺术学校改为勤工学校,增设福建省林森高级商船职业学校。1946年勤工、商船二校合并,改称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为中国近代的造船、航海、文化、天文、航空、铁路、机械等培养大批科技人才。船政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行政管理人员熟悉洋务,行政管理层层负责、处处把关。

(3)对外开放。福建船政开风气之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举措,把开放意识化为扎实的行动。“请进来”就是以高价购买、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高薪聘请洋教习,实行“拿来主义”。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注重与中国国情结合,有所继承和创新。“送出去”即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学成而归,报效国家。

(4)改革创新。船政创业者坚持改革创新,义无反顾。以新知识来教育学生,更派出大批优秀毕业生到西方汲取新知。注重实践,背离传统科举制度之道,坚持学以致用,追求卓越,以“生死以之”的决心,知难而上,排除种种困难,使福建船政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办学成绩。

学习新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首先是重视新知育才,船政学堂先后开办制造(造船)、绘图(设计)、艺圃(技工)、驾驶、轮机、电信等专业,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重视实践,先后配置“福星”“建威”“扬武”号等练船专供学生实习,学用结合使船政学生基本掌握了制造、航海技术。

精选生员、严选教师、严正风纪、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锻炼相结合。对实习课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因此,船政学堂生员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蔚为风气。即使到了国外留学也依然如此。

(5)爱国忘我。这不仅表现在船政创业者恃“生死以之”精神开拓革新、艰苦创业,更表现在历次抗击外来侵略者战斗中以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勇杀敌、视死如归。

四、保护利用

1996年船政文化所涵盖的“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2005年,马尾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上亿元,建造船政文化博物馆,整合船政文化资源,修复船政遗址,开辟船政文化旅游线路,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ISO14001环保体系国内、国际双认证的行政区,并获“国家环保城区”“全国绿化百佳区”和“福建省环境最佳区”荣誉称号;2001年“福建船政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船政文化建设项目被确定为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福州市委提出“发掘船政文化、突破福州旅游”的要求。马尾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马尾区船政文化与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整合船政资源,修复船政遗址。确定四大重点项目工程,全面进行船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整治:一是实施船政遗址修复、保护工程。重新规划船政文化遗址保护开发范围,修复马限山上梅园监狱、英领事分馆、圣教医院、中坡炮台,亭江北岸炮台、回龙桥、一号船坞、钟楼、绘事院等船政遗址。二是实施文博场馆建设工程。建设并修复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船政文化博物馆、梅园监狱、英领事分馆、船政精英馆并完善其展示方式,船政后裔、老海军积极捐献文物近百件,征集船政文物200多件。丰富内容。三是实施船政文化景点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增辟船政文化广场,增加公共绿地及休闲空间。四是广泛开展船政文化基础研究工作。由福州市和马尾区两级船政文化研究会牵头,开展船政文化研讨工作,出版论文及书籍。

通过开发、建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已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放射周边”的格局。2005年,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被中宣部评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福州市马尾区船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摘自:《福州市志(1995—2005)》第五册)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