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知识】方志知识100问
2020-12-2503-55-58来源: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一、方志是什么?

当代人们对方志是什么可归纳为四种说法,即笔事说、文本说、事业说和著述说。

笔事说对“方志”一名大都作这样解释:“方”者地方也,“志”者记述也。“方志”者地方之记述也。

文本说以直观感觉为依据,认为方志在本质上是一种文本。例如,《中国地方志大辞典》在“方志”辞条下写道:方志“是以地域为单位,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各方面的书籍。”

事业说是萌芽于民国,形成于当代的新观念。例如,1983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在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地方志工作情况和意见的报告》中这样写道:新编地方志“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思想建设事业”,“是一项新兴文化建设事业。”

著述说认为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给地方志下的定义是:“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是一部科学文献”。

以上四种说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道理。但有一点是大家认同的,即方志记载的是一个地域的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状,是分门别类记载一个地域人类活动的总体史。

二、毛泽东同志怎样重视地方志工作?

在战争年代,每解放一个县城,毛泽东总是要找当地的县志看。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不仅自己调阅了大量的四川方志,还精选了部分方志,推荐给到会的领导同志,提倡利用方志,提高领导水平。同时,毛泽东还倡议全国各地要编修地方志。此事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和全国各地的响应。

三、江泽民同志怎样重视地方志工作?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地方志工作,他曾对修志的重要性作过全面的阐述,他说:“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编纂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不仅有近期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产生久远社会效益的意义重大的事业。”江泽民同志还深刻地指出:“修志工作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

四、方志的来源有哪些?

方志的来源主要有三:

1.古代的“国别史”。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记载。自周王朝建立以来,中央及各诸侯国都设有史官,负责记事记言。这些记载编纂成书,就成为一国的史书,如晋的《乘》、郑的《志》等,这些都是诸侯国的史书,即“国别史”。

2.古代的地理书。所谓“地理”,《周易·系辞》中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王充释为:“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这里的“理”也是纹理的意思,地理书是古人观察地理的记录和著述,存世最古的地理书为《山海经》和《禹贡》。

3.古代的地图。地图即“土地之图”,后来发展为“图经”,图经就是地图的说明文字。有人以为,中国古代的地志,多由地图演变而来,其先以图为主,说明为附;其后说明日增而图不加多,或图亡而仅存说明,遂多变为有说无图与以图为附庸之地志。关于此,我们翻翻一些旧方志都附有地图的特点,仍可见志与古地图的渊源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方志是在兼收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地理书和地图的基础上,随着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国别史”、地理书和地图是方志的来源。

五、方志的发展历史概况如何?

方志起源于战国,经历了七个发展时期:

1.秦汉魏晋是方志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浙江出现了具有综合性的志书,如《越绝书》、《吴越春秋》等。《越绝书》是浙江最早的方志,也是国内最古的方志,被视作方志的鼻祖。

2.隋唐时期是方志进一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方志的修纂出现了官修志书,图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两宋时期是方志的成熟定型期。这段时期志书的内容和体例已趋完备,在形式上图经逐渐被“志”所代替,同时出现了许多名志。

4.元明时期是方志的普及期。这一时期,方志的种类有所增加,体例更趋完备,尤其是明代为改变方志庞杂现象而提倡简志,对方志发展有重要意义。

5.清代是方志的鼎盛、提高期。由于清王朝重视修志,加之著名学者参与修志和研究方志理论,因而清代方志总的特点是体例谨严,种类齐全,数量大增,是分志的鼎盛和提高期。

6.民国时期的方志是沿着旧志传统在内容上有所创新。

7.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新中国第一轮修志,到90年代基本完成。这是盛世修志、志载盛世。

六、当代方志发展战略是什么?

当代方志发展应确立和实行如下几个基本战略:

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3.必须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

4.必须坚持古为今用和他为我用的原则(此中的“他”是指中外各种非方志文化);

5.必须坚持持续发展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6.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七、当代方志发展的基本策略原则是什么?

作为当代方志发展的基本策略原则,主要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如下诸对辩证关系:

1.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关系;

2.正确把握编纂与接受关系;

3.正确把握普及与提高关系;

4.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关系。

八、编纂方志有什么意义?

1.育人意义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指出:“新方志可用于向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这里说的就是方志的育人意义。这种育人的意义可概括如下诸方面:

(1)、认识作用。人们通过阅读方志,可以加深自己对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社会生活的认识。

(2)、鉴戒作用。方志在载述事物过程中总是蕴含着编纂者的立场观点,

这就必然给读者提供某种借鉴。在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头脑的政治家和官吏,常把志书作为自己做官的教科书和宝书,所以有“韩愈过岭,先借《韶州图经》;朱熹下车,首以《南康郡志》为问的佳话。

(3)、启迪作用。江泽民同志在论及新编地方志的思想启迪作用时说:新编城市志“它从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将使人们懂得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从而启迪人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2.方志的实用意义

方志的实用意义有如下几方面:

(1)、为各级领导的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2)、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为科技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4)、为扩大对外开放和增进海内外交流服务;

(5)、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

九、修志有哪些基本任务?

修志的基本任务有三:

1.收集、整理旧志,做到藏志于区。

2.开展对方志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一支修志队伍。

3.编写好北仑第一部区志和若干部专志。

十、为什么说“人生难得修回志”?

首先,修志的机会不是随时可遇的。建国后,50年代,国家处在初期发展阶段,60年代初期,三年暂时困难,后来刚刚形势有所好转,接着十年动乱就开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才提出修志问题。北仑区这次修志,是建区以来第一次修志,实在是机会难得,我们应该珍惜它。

其次,尽管修志时代到了,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参加修志。过去编纂志书,有的是翰林院编修,采编人员也由秀才来当。所以,参加这次修志的同志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应下定决心,修好北仑第一部区志。

十一、修志工作总要求“一纳入”、“五到位”是什么?

“一纳入”是真正把修志工作纳入到各部门、各街道镇乡的工作任务之中。

“五到位”是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

十二、编写方志要运用哪“三新”?如何体现“三新”精神?

方志编写要“三新”,即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是胡乔木同志提出来的。编写方志要切实体现“三新”精神。

1.新观点。编写方志一定要遵循我们确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同时,还应注意以下4点:第一,记载历史上的人和事要用现在的观点,而不能用当时的观点和提法;第二,记述“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十七年,要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第三,记述体制改革要符合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第四,对旧资料要进行分析,切勿带进旧观点。

2.新材料。新材料包括四方面:第一,旧志不记的资料,特别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涉及的资料;第二,旧志中记错而经过订正的资料;第三,一般书中不载的资料;第四,从未有人记载过的资料,如实地考察资料。

3.新方法。大的方面说,编写区志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众手成志;分志稿由各部门提供,方志办总纂;定稿前先举行评议会等。

十三、方志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方志的学科属性是什么?自古以来,争议虽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两派:一派认为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另一派认为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

持方志为地理学科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戴震、洪亮吉等考据专家。他们以考据方法进行地方志的编纂,着重考据地理沿革与方位。因此被称为地理学派。

持方志为历史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章学诚,他确立了方志是史,一方之志为一方全史的新观念,从而破除方志是图经、是地理书的旧观念。

以上两派见解,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道理。对此,胡乔木说得比较全面,他说:“为了研究地方志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面涉及许多学科,从历史学、各种专门史学、史料编纂学、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到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也可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部分)、社会统计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等,这里面最重要、最关键的也许是人文地理学。”依我们看,方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十四、地方志的特性有哪些?

地方志的特性有六方面:

1.有明确的区域性,不“越境而书”;

2.有编纂的连续性,一代接一代,代代相传,连绵不绝;

3.有内容的广泛性,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生产斗争到科学

实验,都可以在志书中记载。

4.有时代的鲜明性,它是时代的产物、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5.有体例的特殊性;

6.有编纂的科学性。

十五、社会主义方志有什么基本特性?

1.社会主义方志是共产党领导的,即具有党性;

2.社会主义方志是属于人民的,即具有人民性;

3.社会主义方志是属于民族的,即具有民族性;

4.社会主义方志是最讲科学的,即具有科学性。

十六、地方志采用什么文体?

1997年颁布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指出:“地方志的文体,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这个规定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要求新编地方志必须使用现代语体文而不使用文言文。现代语体文是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写成文章,具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容易普及等优点。其二,要求新编地方志必须使用现代规范语体文。语体文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比口头语言更精确,更条理化,更有逻辑性。其三,叙而不论,寓观点于材料的叙述之中,即编者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褒或贬,都用史实表明,编者不另发议论,不用讲道理来表明。

十七、为什么说志文的基本笔法还是提“据事直书,书中有断”为宜?

其理由有四:

1.志文当“据事直书”这是许多古今名人所倡导的;

2.“书中有断”这是古今志书所共同存在着的。方志作为一种著述是不能不使用论断这种思维方式的;

3.“据事直书,书中有断”既强调了尊重历史和存真求实这个基本精神,又强调了编纂者主体意识的适度表达;

4.“据事直书,书中有断”是从正面提出要求,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十八、地方志的体裁应包含哪些?

地方志的体裁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

1.述,即综述或概述、总述。

2.记,即大事记或大事年表。

3.志,即著述部分。用于各分志,是志书的主体部分。

4.传,即人物传记,专门用于写人物。

5.图,即各种地图、图像、照片。

6.表,即用文字、数字表述的各种一览表和统计表。

7.录,即附录或丛录,用以辑存地方珍贵史料。

十九、地方志运用表有哪些作用?

表,即各种表格。“一表抵万言”,表是一种既易综合、又便省览的体裁,也是后代修志的一种传统手法。志书中准确运用表的形式,具有文字不能详尽表达的功能。其作用有三:

1.各种形式的表在志书中的依次排比,可增强科学性和资料性。

2.表的恰当运用,能使志书某些内容代繁为简,节省文字。

3.在志书的经济诸卷中运用表的形式,更能起到以类系事的作用。

二十、新方志中可用哪些表?制作表有什么要求?

表的运用,新方志多见于制作沿革表、历届领导人员表及各类人物表,各类经济、文化事物统计表、一览表、分析表、升降表、对比表等。表的制作要求是:表的式样要科学精致,简单明了;表体要有纵横表目,经纬分明,结构清晰;标题意明,文字简略,显示主题;时间、内容准确无误,防止差错遗漏和资料不实。

二十一、新方志如何运用图和照片?

我国方志最早是以图为主,文字说明为辅的图经、图志、图记等,其形式为历代志书沿用。新方志如何恰当地运用图和照片,要注意三点:

1.插图要精选。所选图要与志书的内容密切相关,说明文字要准确,能起到“图以明文”的效果。

2.插图的位置要适当。如系某一史料的附件或某一方面内容的反映,图应置于同类文字之间或之后。若为反映全貌的图,则应放置志书之首。

3.图片的绘制要符合标准。志书中图片或照片的采用,一定要具备时代性和地方性。

二十二、为什么说地方志不是教科书、论著、宣传手册、报告文学、总结、历史书?

地方志不是教科书,不必讲定义、概念,作一些不必要的解释。有的志书写人口章,讲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计划生育的意义一二三四条,这些完全没有必要。

地方志不是宣传手册,不宜发出号召,什么“向四化目标奋勇前进!”“×××同志永远活在本县人民心中”等等。

地方志不同于报告文学,不能加枝添叶,进行描写。有的地方写人物传,写某人“圆圆的脸,白白的肤色,容貌端正清秀,英武气概溢于眉宇之间”等等,这种写法不象志书,倒有点像相书。

地方志不同于十年总结。不能列举几条成绩,讲几个存在的问题,总结几条经验、教训。

地方志也不同于写史,但与史比较接近。就其共同点来说,都是要以资料为基础,但也有不同。史重分期,并有结论,如《联共党史》等,写了“简短的结论”,并有“结束语”,志书则不必写这些,它没有明确的结论,而是通过纲目的安排,彰明因果,反映规律。

二十三、修志工作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意思?

一个中心,就是以记载社会方方面面的质变为中心。一个中心就是要抓住一个变字。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的记载,都要围绕变字,尤其是北仑区建区以来的发展变化。

两个基本点,就是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我们编纂的区志就要突出这两个特点。

二十四、方志如何体现时代特点?

所谓时代特点就是前代所没有的,当代各地区普遍存在的事物。新编方志如何体现时代特点?概括地说,从编纂指导思想的确定、基本纲目的设定到资料搜集、文字表述都必须体现出当代的风貌。就志书的内容而言,应当突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突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突出改革开放、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

二十五、一地和一行业的特色含义是什么?

一地和一行业的特色含义是“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迟我早,人劣我优”16个字。

二十六、方志如何突出地方特点?

为突出特点,拟定纲目时,可采用提级升格法,把具有特点的事物从它所属的事物中独立出来,单设分志或章节,但更多的是编写时采用“详独略同”法,在有关分志或章节中浓墨重彩详细记载那些具有地方特点的事物。

一地特有的事物只是少数,大量的是共有事物,因此,志书各分志如何写好各地共有的事物,是记载和突出地方特点的关键。其方法是:第一,通过横向比较,找出共性中的个性,着力记述。第二,记述各地共有事物在本地是怎样发展的。第三,相同的内容略记或不记。第四,写具体事实,不用无具体内容的笼统记述。

二十七、志书要做到哪“三性”相统一?

《关于地方志工作的规定》在“总则”中指出,志书要“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这是对一部权威志书的基本要求。

1.思想性。这里所讲的思想性,包含政治性在内。今天新编地方志,就是要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特性,要把我们光辉业绩载入人民史册,这就是我们志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也是我们修志的出发点和归宿。

2.科学性。志书是否有科学性,是志书成败的关键所在。科学性首先是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是说,一要真实,二要准确。其次,科学性就是要有科学观点。其三,科学性要求志书的体例要结构合理,有系统性。其四,要有正确科学的语言,志书的文体,要求严谨、朴实、简洁、生动。

3.资料性。志以史存,就是说志书中要保存大量真实的原始资料。志书的资料要给人以知识,要翔实,并且必须具有简明性。

二十八、编纂志书的“三严”是什么?

编纂志书要“严”字当头,做到“三严”——严肃责任、严谨考辩、严格把关。

1.严肃责任,就是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我们修志应该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儿孙,对得起全区人民。把志书修成真实的、可读的、有权威的著述。

2.严谨考辩,就是凡入志之资料,注意考核辩证。不论是对旧志的材料还是建国以来的材料都应该考核辩证。

3.严格把关,是从资料到文字,以内容到提法,都要严格把关,目的是不出漏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二十九、志书的编纂原则有哪些?

1.遵守疆界,不越境而书;

2.横排门类,纵向记述;

3.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

4.以类系事,事以类从;

5.以事系人,生不立传;

6.叙而不论,寓论于叙。

三十、方志编纂有哪些特性?

方志编纂是把浩繁复杂的地情材料加工为科学的资料性著述的创造性过程,其主要特性有四:

1.艰巨性,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方志编纂工作本身有高难度;其二是指修志工作往往是该地该时期最复杂和最艰巨的文学系统工程。

2.学术性。李铁映同志指出:“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延续进行的基础性学术文化事物。”

3.普遍性。自秦汉以来,全国各地都有修志之举。

4.连续性。中国方志编修代代相传,连续不断,因而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三十一、方志纲目设计有什么要求?

1.横排竖写,纵横结合;

2.门类齐全,不缺要项;

3.归属得当,分类得法;

4.排列科学,先后有序;

5.点面结合,宏微相织;

6.具备个性,特色鲜明;

7.各体并用,有机结合;

8.执简驭繁,精拟标题。

区志纲目设计要处理好三个详略关系:

1.区志与市志,详市志之所略,略市志之所详;

2.区属事物为主,区辖事物为次;

3.突出个性,简略共性。

三十二、方志的标题拟订有什么要求?

方志的标题是编、卷、章、节、目的眼睛,应醒目、准确、简短、朴实、容量大。要避免史体式标题、文艺式标题、工作总结式标题、指示性标题、标语口号式标题、广告式标题、教科书释义式标题、论文式标题等。

方志的标题,一般用名词、动词或词组。拟订标题要有概括力、要凝练。在同卷中,尽量避免相同词语重复出现。

三十三、好志的标准有哪些?

好志的标准有以下几条:

1.观点正确。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观点,使我们编的志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体例完备。我们修的志,要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综合运用,以志为主,增加图照份量,达到图文并茂。

3.史料翔实。志书是资料书,观点是寓于资料当中。史料不能简单化,不能是概括的,应是系统的、完整的。从资料中要能够看出经验,摸到规律。志书的威信在于资料的可靠性,如果有好几个资料弄错了,这比资料缺乏危害还要大。

4.特点突出。有特点的东西才能流传。乾隆皇帝写过上万首诗,但无特色,无精彩的东西,所以流传不下来。志书中一般化的东西可以从简,有特色的东西要突出。北仑港是北仑区的特色,区志纲目(初稿)中,把北仑港作为一卷,把北仑港和口岸、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浙江宁波出口加工区六卷合为一编,这是注意了北仑的特点。

5.文风端正,文字朴实、简练。志书不是文艺作品,也不是总结报告和教科书,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修志语言要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行文力求准确严谨、简洁明快、平实通顺、典雅生动。还要力求风格统一,避免文白混杂、不适当的口语化和方言俚语入志。

三十四、如何保证志书的质量?

根据《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一条精神,编纂地方志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翔实资料,力求观点鲜明正确,材料真实可靠,体例完备严谨,篇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深刻,段落层次清楚,审核严格认真,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志书的质量。

三十五、如何加强志书的著述性?

加强志书的著述性,要注意以下六点:

1.要充分消化资料。编志者将各种资料消化,然后按科学的纲目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这是著述的写法。消化资料,就是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的加工制作过程。所谓分析,就是经过人的大脑活动,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所谓综合,就是通过大脑活动,把事物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归纳整理概括起来。

2.要紧紧围绕主题、中心去组织材料和编写。每一节、目的内容都要有个主题,把这个主题作为记述中心。

3.各分志详写主体事物,其他内容略写或不写。

4.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很容易看出,有的却被表象所掩盖,需要透过现象、反映本质。

5.要执简驭繁,详略得当。为达此要求,必须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异略同、详主略次、详此略彼。

6.要提高志书的文字水平,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如出一人之手。

三十六、对志书的科学性有什么要求?

胡乔木同志说:“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是一部科学文献。”“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要加强志书的科学性,须从以下五方面去努力:

1.纲目设得比较合理;

2.在门类的叙述上比较得当。这主要是纵述问题,即每个分志通过分门别类的记述,写清事物的沿革、因果、盛衰起伏、成败得失,体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在记述方法上,要善于综合分析,做到主线突出,段落分明,符合志体。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重点是记述各重要阶段的情况,切忌一年年的横列资料和统计数字。

3.要力求表现出多门类的相互关系。这主要是指一部志书内各分志以及分志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制约、影响问题。这要求加强志书的整体性,把一部志书当成一个系统来对待,注重反映志书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

4.要有朴实的文风。要力避宣传色彩,强调“述而不论”,杜绝空话,语言要朴实、严谨、简练。

5.资料要翔实。

三十七、提高志书的科学研究价值需要注意些什么?

提高志书的科学研究价值需尽力注意的是:

1.对共性事物的记述,简而不疏,同中求异;

2.对特殊性事物的记述,浓墨重彩,显露特色;

3.对新事物的记述,追根溯源,知其始创;

4.对发展中事物的记述,求其兴衰,揭示趋势;

5.对已经消逝或将要消逝事物的记述,文图并存,增强实感。

三十八、怎样审查志稿的资料质量?

衡量一部志稿的资料质量,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考虑:

1.看资料是否全面;

2.看资料是否可靠;

3.看资料是否可信;

4.看资料是否典型;

5.看资料是否矛盾;

6.看资料是否出处清楚。

三十九、方志资料的“五个见底”是什么?

方志是地方的“百科全书”、“一方总览。”应广征博引,做到“五个见底”。

1.档案资料见底。

2.报刊资料见底。

3.各部门的文书资料见底。

4.知情人士见底。

5.前人编写的史料见底。

所谓五个见底实际上是指对这五个方面的有关资料,均要涉猎一遍,翻一翻,看一看,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对那些与本地区本系统无关的,或共性的空洞的东西,可一瞥而过之;对那些一般的陪衬材料,可摘其要点,领略其大意;只有对那些能说明问题的具体记载,特别是能与纲目挂上钩的资料,才需要认真细看,并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抄摘、制卡或全文复制。

四十、方志资料的来源有哪些基本类别?

方志资料来源的基本类别,可以分为文字资料、口头资料、实物资料三种。

(一)文字资料。包括文献档案、统计资料和图书报刊等类。

文献档案资料。档案馆以及各部门档案室储藏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政法、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档案,为我们编修区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些档案多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不仅史料丰富,而且相当全面,同时相对来说比较可靠,具有一定权威性,是编写区志的重要资料来源。

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数字和统计图表。它是由统计部门或企事业部门汇编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统计数字、图表是观察、研究社会或一个部门发展变迁的主要资料。

图书报刊资料。图书报刊是编志所需资料的重要来源。旧志书、史书、年鉴、私人撰著、族谱、各种报纸杂志,都有对地方、自然和社会不同程度的记述,“群书采录”,从中可以汇集起丰富的资料。

其它文字资料。诸如书信、日记、讲演稿、同乡同学录、帐簿、票据、合同、契约、厂(店)规、章程、广告、启示、声明等,都是修纂区志不可忽视的文字资料。

(二)口头资料。从当事人或知情人那里搜集的回忆录、社会风俗、遗闻轶事、传说、民间故事、谚语民谣,以及实地调查的记录材料等。这部分多是新资料,因而值得编志者高度重视。

(三)实物资料。包括古文化遗址、遗迹、古建筑、化石、碑刻、地图、书画、照片等。在这里,尤其要重视照片资料,它真实地反映实物的形象和当时当地的历史真实面貌,一张照片胜过若干文字,应注意收集。

四十一、资料的搜集有哪些科学方法?

搜集资料要广征博采,力求齐备。为达此目的,要讲求科学方法。

(一)明确搜集资料的范围和方向,根据纲目拟定采集资料提纲。

(二)明确搜集资料的重点,分析资料来源及其集中地。反映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规律性的资料,说明事物性质、本质特征的关键性资料,反映地方特点、时代特点的特殊性资料,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资料,是收集的重点。文字资料主要保存在档案馆(室)、图书馆(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查阅。

(三)对当事人、知情人的采访要做好准备。(1)广泛联系,搞好被采访对象的摸底排队,制订采访计划。(2)广泛宣传,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和支持。(3)拟定采访提纲,最好事先交被采访人。(4)疏通采访渠道。一是按规定办好组织介绍信,同被采访人的单位取得联系;二是请被采访人的亲友写信介绍。(5)搞好与党史办、烈士事迹整理办等部门的协作,避免重复采访。

(四)查找文字资料要充分利用工具书,以尽快摸清所要查找的资料线索。如,查阅书籍报刊可利用各种书目和报刊索引,查阅档案可利用案卷目录、卷宗介绍、分类目录等。

四十二、怎样科学的整理资料?

资料的真实性决定着志书的质量和生命。对搜集到手的资料要经过认真整理。整理资料的目的,一是检查资料的不足,以确定下一步资料工作的方向;二是熟悉资料,为将来编写志稿打基础;三是更好地保管和使用资料。科学的整理资料,一般说来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突出重点。

所谓重点是指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重点资料整理得越详细、越完整越好。其他非重点资料也不能视为废料而弃置,同样也要整理,入另册备用。

(二)编号登记。

可按卷章节目统一编号。登记的内容有:资料来源、资料名称、资料性质、资料内容简介;还要登记整理结果,如材料重复情况,与其他同一资料有无出入,内容参考价值大小等。

(三)填写资料卡片。

要做到及时、分类、一事一卡。如何分类,要根据方便使用和本地具体情况而定。所谓一事一卡,就是每张卡片只填写一件事。填写资料卡片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根据各地经验,要求做到“五要”、“四不”、“三注意”。五要:取舍要合理,意思要完整,抄写要标准,字迹要清楚,要用钢笔填写;四不:不改变原文,不涂改,不漏抄,不滥用简化字;三注意:注意断节摘抄用省略号,注意不把一个完整的记述摘抄得支离破碎,注意抄后校对原文。

(四)编辑资料汇编。

资料汇编有多种形式,利用起来比较方便的形式,是把经过分类、制卡、排比、筛选、考证过的反映事物发展面貌的系统资料,按志书纲目的顺序或专题编排起来。

四十三、怎样鉴别核实资料

搞好资料鉴别核实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方志界有少数同志对资料鉴别核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或满足于已到手的资料,不去分析研究;或明知资料存在问题,但考证难度大,因而裹足不前;尤有甚者,为了想早日成志,抢时间,在资料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就急于成稿等等。这显然是不妥的。郭沫若说:“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地方志工作者应该引以为戒。

影响资料鉴别的错误认识还在于,认为资料是从档案上摘抄的,报刊上刊登过的,当事人或知情人亲自介绍的,上级或权威人士讲的,根本用不着鉴别核实。孰不知,著述资料有讹传,当事人或知情人有记忆失误、看事不全面、甚至误传,就是上级或权威人士讲的有时也难免有水份。总之,为使资料准确可靠,必须进行认真的鉴别核实。

鉴别核实资料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一)将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分类排比对证,分析研究,找出矛盾,分清真伪。

(二)实地调查,纠正文字记载的错讹。

(三)通过当事人、知情人和各界人士进行核实。核实资料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要想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加周密完善,只依靠少数编志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当事人、知情人士和熟悉本行业的专家、学者、领导共同参与这一工作,才能进行更细致、更全面的核实,从而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

(四)对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进行技术性的鉴别和核实。例如,考核资料的来源,即从文字资料的原始出处,保存经过和流传、传抄、翻印过程,可以考核其真伪;考核资料的形式,看行文格式、思想主题及其变化,考证资料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当时当地的风格,可以辨其真假;还有考察文字资料的字体、实物的制作原料、技术和特征,都可以鉴别其真伪;鉴别实物资料中的文物,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

(五)以个人的史识来判断是非。这主要是凭借个人渊博的知识、洞察历史演变的独到见解来揆情度理。运用此种方法鉴别资料,务求谨慎小心,不可武断轻率。同时牢记列宁的教导: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

四十四、方志资料搜集中要找哪些重点资料?

1.事物的起点、发端、即开创性的资料。

2.事物发展中兴、衰、起、伏的资料。

3.事物发展的成果。

4.重大的曲折、失误,以及后来如何转化、改进的资料。

5.重要的创造发明和科技成果。

6.有重要贡献和成绩的人物资料。

7.反映一地或一个行业特色的资料。

8.志书下限的资料。

9.各种能正确反映情况的数据。

四十五、什么是资料长编?

资料长编,又直称长编,是编写著作前,把搜集来的各种资料按成书的体系编辑而成的汇辑,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时所创。

方志的资料长编可作如下表述:方志长编是在资料基本齐全之后,对经过加工整理、鉴别核实的资料,根据编志的需要,按照志书纲目的结构层次,编纂而成的资料汇集。

长编和整理资料常用的一般的资料汇编不同,和志书初稿也不一样。

资料汇编是将与本志有关的文章、文件等原始资料,基本按其原貌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仅作粗略的分类与简单的删节;而长编需要对资料进行较大的删节、筛选等加工,按纲目层次和撰写的顺序进行编排。汇编仅取材于文字资料,长编还包括经过整理的口头和实物资料。一般说,汇编不用编者的语言,全用原始资料,便于保存和参考。长编的作用主要是为编写志稿备料、打基础。

初稿是按志书的总体设计和成书的要求,完全用撰著体编写而成的志书雏形,一般说与成书已很接近,经过不太大的加工就成为定稿。相比而言,长编仅是志书初稿的资料基础,资料带有一定的原始性。

通过对长编与资料汇编和初稿的对比可以看出,长编是孕育志稿的“坯胎”,是从原始资料过渡到志稿的“桥梁”。它既带有原始资料的痕迹,又明显地与资料汇编不同。它已粗具初稿的轮廓,又与初稿有着不小的距离。它是志书坚实的基础,是保证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十六、编辑资料长编有何意义?

编辑资料长编是整个修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意义有以下5点:

1.为撰写志稿打下基础;

2.为编志者提供锻炼机会;

3.为社会提供比志书更丰富的资料;

4.为审稿提供资料依据;

5.便于后继者熟悉资料;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编写长编意义是很大的。因此,一般说,编写志稿前应先搞长编,这是一个保证志书质量的重要步骤。但是,如果某一事物历史短,资料不多,编者又很熟悉,也可不搞长编而直接撰写志稿。

四十七、编写资料长编有哪些步骤?

第一步,熟悉资料和纲目。长编简单地说就是按照纲目编排资料。因此,为使资料安排恰当,编写前先要熟悉资料和纲目。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一次集中熟悉一部分(一卷或一章),一边看一边思考,把资料和章节目挂起钩来。

第二步,消化资料。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予以消化,筛选出收入长编的资料,在头脑中大体考虑好如何安排。原来整理的资料分类不够细,有的一条资料并不单说一个问题,要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删节,只留下准备写入志书和用来作旁证的。志书所需要的资料,有的并不是完整地记在一张卡片上,而是分散在几条原始资料中,要进行归纳综合,用编者的语言表述出来。

第三步,组织资料,进行编写。即按事物的内存联系和编写志稿的顺序,把有关资料组织编排起来,连缀成文。所用资料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经过删节的较为完整的原始资料,这是主要的。一条原始资料如含有几方面的内容,可分别抄写归类。二是用编者的话串起来的简短的(一句或几句)原始资料。三是编者综合多处原始资料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资料。凡原始资料加引号并注明出处。用编者的话写出的资料,一两句便罢了,若长篇大段,应注明资料来源,以备查。所用资料要围绕事物的发生、发展、兴衰、起伏、现状和体现其规律性等方面去选取,掌握“宁重勿漏”,“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的原则,尽量不遗漏有用资料。长编不同于志稿,为保持资料的原貌,能用原始资料的,不用编者的语言改写。分类上不象志稿那样严格,为保持资料原貌,保存更多的资料,允许稍微超出本节本目范围,当然超出太远是不允许的。几种资料对同一问题的记载不一样,已经过考证的,只录正确的资料。正误明显,考证简单的,不记考证过程;正误不明显,或几种意见已并存了很长时间,或原先多数人认为正确的正是错误的,要记载考证过程,写明论断的依据。未作考证或没考证出结果的,几种资料都应收入,以待进一步考证。收录长编的除文字资料外,还包括口头资料、实物资料、考察资料和图表等。

在人员安排上,最好是采编合一,即将资料收集人、长编编写者和志稿编写者统一起来,这样便于熟悉资料和篇目,有利于提高志书质量。

在一个分志中,长编不一定非从第一章开始编写。谁先谁后,主要看资料和篇目情况而定,即哪一部分资料基本齐全、篇目基本成熟了,就编哪一部分,如果几部分资料和篇目都差不多了,又由多人分别承担,也可同时进行。为保证质量,统一规范,可选一部分先行编出,大家进行评议,以探讨编写长编的方法,并对有关问题作出规定,供大家遵循。没收入长编的资料存档保存。

四十八、资料长编有哪些种类?

目前方志工作者编写长编时采用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汇辑型:志书纵述事物的历史和现状一般是从节或目开始的。编写长编也以一节或一目录为一个单元进行。把经过删节、挑选的资料,分别归类,按编写时的顺序排列,每条资料后都注明出处。资料保持原貌,不作文字加工,一般也不加编者的话联缀。可以说,这是原始资料按照纲目集合而成的。当然,已对原始资料进行了较大加工,剔除了错误的、重复的、没有价值的资料,删去了资料中的空话、废话。比较而言,这类长编保留了资料较多的原始性。

纂辑型:把资料加工整理后,按照志书篇目,并考虑编写时的顺序及资料的因果关系,分类排列,要根据志书的需要,对资料进行取舍、归并、组合,经过初步消化,并加少量编者的语言,编成一篇较系统的编纂资料汇集。原始材料加注出处,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资料的原貌,语言又概括简洁。这种仍具有一定的原始资料性质的长编,容量大,可用性强。即使编者尚未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未能找出事物的规律,由于长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资料的原貌,水平高的同志,仍可以此为基础,作较大的加工。这种类型,编者已将原始资料进行了初步消化,有些地方用编者的话综合叙述,所以篇幅将压缩,比汇辑型少。

撰述型: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为基础,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综合、删繁就简,高度概括,用编者的语言写出。除关键资料外,一般不引用原文,因而不必条条注明出处,只在长编后列出引用资料目录。由于编者对资料消化较充分,文字又按志书要求进行了初步加工,因而资料已失去了原始性,但不失原意。它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帅材料,采用撰著体,记载每一节目中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盛衰起伏的过程,和事物之间的内存联系,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及经验教训。比较起来,这种类型的长编更接近志稿。这种类型编写难度大,对整个资料必须有较高的分析、概括和驾驭能力,方可采用,否则,很难达到质量要求。

从资料长编的作用等方面看,纂辑型比较适用。

四十九、编写资料长编的条件是什么?

编纂长编是资料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它要求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资料已基本齐全,并经过了鉴别考证,可以利用了。二是已搞好总体设计,特别是志书纲目经多次修订已基本定型。

五十、分志编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分志编写有如下基本要求:

1.分志章、节、目设置应贯彻“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围绕专业设立纲目,着重记述本分志应该记述而其他分志不便记述的内容。

2.以横排纵写为主,分期类述为辅。

3.写好卷首无标题概述,纵向记述专业的沿革概貌、因果关系,揭示专业内存的联系与规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突出地方特色。

5.体现时代特色。

6.章、节、目的标题能准确揭示所统括人、事、物的主要内容。不用状语、评语,力求简短、鲜明。

五十一、如何确定分志的上限下限?

千百年来,全国各地修成的万千部方志,大都是在“综合古今”的前提下,将上限追溯到可以追溯之时,下限则定在修志的当时。这已成为一个修志传统,代代相传,一直至今。我们这次编修区志,也是继承这个传统,上限不限,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物而异,尽可能往上追溯,直到源头,当然要愈古愈简,下限定于2006年,重大事情到脱稿时止。

五十二、什么叫专业志?它与分志有什么区别?

专业志是志书的组成部分,是用方志的体例,对某一专业的历史和现状作全面、系统、科学的记述。专业志的特点是专志贵专。

专业志是独立成书的,分志是整个志书的一部分。

五十三、概述的作用有哪些?

1.概括一志,鸟瞰全貌。概述能把全志的大势大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总体,形成高屋建瓴之势,概括全志,统率全局。

2.概述能打通篇章之间的联系,使之前后贯通,将全志简况联成一气。

3.概述可揭示各类事物发展的内存联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彰。

4.概述可增强志书的资政作用,从区情实际出发,找出本地的总情况、总趋势,借以扬长避短、开发优势,为建设本地提供借镜。

5.概述可对各种人、事、物既述且论,述其兴衰利弊之由,论其振兴腾飞之途。

五十四、大事记记点什么?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详今略古,载地方要事、大事,及行政区划变动、机构变革、重大革命斗争、政治运动、重要制度、政策落实、重点建设成就、新生事物、主要会议、重要人事变动、主要领导与外宾视察、先进人物事迹、重大科研与工艺革新和发明、严重自然灾害、重要年度统计数字等,均应有所反映。

五十五、经济志重点要记述哪些内容?

1.记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记述经济体制的变革。

3.记述本区经济全貌,反映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过程。

4.记述重点企业的经营管理。

5.记述经济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十六、志稿对“文化大革命”如何记述?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动乱,记述时应注意如下四点:

1.记叙“文革”,是为了彻底否定“文革”;

2.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彻底否定“文革”。所谓纵的方面,就是通过大事

记来加以否定。所谓横的方面,即在具体章节中加以否定;

3.要适当反映“文革”的曲折过程;

4.要充分体现我们党治乱有方。

五十七、什么叫以事系人?要掌握哪些要点?

以事系人是指各分志在记述事物发展变化时,结合写出与之密切相关人的活动。

“以事系人”需掌握以下要点:

第一,只写所“系”的人同本节目所记的事密切相关的活动,关系不大的不记,更不能离开所记的事去介绍人物生平,或全面介绍人物一生的活动和事迹。

第二,主要是记述人民群众特别是先进人物如何促进事业的发展,必要时也可记述反面人物阻碍事业发展的活动等劣迹。

第三,“系人”不受籍贯、年龄、职务和社会地位的限制,根据客观实际和反映事业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定;所“系”的人可能已去世,也可能还健在,与人物“生不立传”不同;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或一个集体,还可综记一类人的共性活动而不具列姓名。

第四,“以事系人”的基本写法是把人物及其事迹和事业的发展变化揉合在一起写,既能表现人物更能反映事业,使读者感到二者密不可分,十分得体。例如,记载农业合作化在当地开展情况时,自然地结合写出农业合作化带头人及其有关事迹;记载当地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时,自然地结合写出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及其有关事迹。“以事系人”的方法很多,例如:“系”开创者,反映事业兴起;“系”贡献突出者,反映事业进步;“系”代表人物,反映事业或事件状况;“系”行业名人,反映本业水平等。

五十八、人物立传有些什么要求?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指出:“立传人物以原籍(出生地)为主。非本地出生,但定期居本地并有重要业绩者,也可在本地立传,包括外籍、外籍华裔和华侨为本地作出重要贡献者。在世人物不立传,凡在世人物确有可记述的事迹,应在有关卷章节目之中予以记录。人物传记必须实事求是,资料务必真实可靠。一般不作评论。某些地区,革命烈士除专门立传者外,还应编制英名录。”

五十九、编写人物志的步骤有哪些?

人物分志一般包括无标题概述、人物传、人物表等。编写人物传的步骤有三:第一步,通过初步调查后拟定立传、入志人物名单,印发有关部门和个人征求意见。第二步,广征博采,收集人物资料。第三步,在资料基本齐全的前提下写出人物传初稿,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

六十、人物入志的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人物入志的地域范围,宜收入本籍人和对本地有重大贡献或影响的外籍人。本籍人应较完整地记述一生的情况,外籍人则重点记述他在本地的情况。

人物入志的时间范围,应以志书断限内去世的人物,要以近代人物为主。旧志中已有传的人物只选重要的收入。

人物入志应以正面人物为主,为全面反映本地的情况,反面人物也应适当收入。

人物立传不应以地位和等级为唯一标准,主要看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这就要求重事迹、重资料,而不带框框。

六十一、怎样写人物传?

写人物传,决定性的因素是要把每一个人物写好,个个站得住。应该掌握如下几点:

1.广泛搜集资料,熟悉人物一生的活动经历;

2.凡引用的历史资料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3.人物形象要完整,基本要素要齐全,如姓名、生卒年、字号、民族、性别、籍贯、党派、主要学历、经历、事业、思想成就、主要著作等。

4.要掌握重点,不要平铺直叙,事无巨细地都写上。

历代史志中的人物传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用简明朴实的语言直陈其事,另一类带有一定文字色彩,在忠于历史事实的原则下,适当运用文字手法去塑造人物。今天,我们编修新方志,应吸收上述两类传记的优点,既要忠于事实,又要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编写新志人物传要寓观点于事实的记述之中,即通过具体事实把人物的功过是非及我们的感情体现出来。写人物传要把人物的个性突现出来,要通过典型事件、言行和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

六十二、志稿修改有哪些方式?

志稿的修改方式,主要有编写者自己修改、互相修改、集体修改、主编修改、专家和领导修改等。

六十三、方志稿为什么要反复修改?

古人说:“文章不厌千回改。”一部百余万字的区志,从初稿到定稿付梓,必须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反复修改的理由有:

1.志书编纂者既要贯通古今,又要横及“百科”,难免要出现错误,需要反复修改,纠正错误。

2.志书均为集体编写,编纂人员所写志稿不可避免地带有各人写作习惯的痕迹,会出现体例和文字风格不一的毛病,需要修改,使之统一。

3.要使志书成为“实用性的文献”“科学价值要高”,也需要修改,使之更臻完美。

4.编写志书是创造、再创造的过程。一般说,准备、搞资料、编写、修改、出版是志书的“五部曲”,修改不好,难免功亏一篑。

六十四、如何进行表述性修改?

凡不合文体,用词不当,褒贬失宜,概念含糊,表述不准,文繁句冗等,均应修改。以“用词不当”为例,有以下8种:

1.文白夹杂,违反只用语体文的原则;

2.言不及事,有违据事直书的原则;

3.抒情、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杂入志中;

4.定语、状语、补语并用,不符合文字“简洁”的要求;

5.偏尚文辞,言不符实;

6.滥用简称;

7.记了没有做或没有做完的事;

8.语言重迭。

六十五、疏导性修改有哪些内容?

1.疏导内容的交叉重复,注意类归一口,减少互见。

2.注意文字内容首尾照应、因果照应。

1.文表记载偏颇,比例失调,应理顺关系、从实际出发分清主次,各有侧重。

六十六、删削性修改有哪些内容?

删削性修改是志稿修改中最为繁重的任务之一,要删伪、删繁、删重复。具体有下面八个方面:

1.删去记虚不记实的空洞无物的文字。

2.删去无用或用处不大的文字。如对条目的解释,对事物的常识性说明及越界而书的文字。

3.删去标语式、口号式、教科书式的语言及套话。

4.删去记述工作经过的语言。

5.删去猎奇及宣扬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的记述。

6.删去不符合保密规定的资料。

7.删去滥用的断语、滥发的议论。

8.删去多余的、重复的记述。

六十七、增补性修改有哪些内容?

主要是对入志资料进行补充。一是补充反映事物本质的资料,写出深度。二是补充有代表性的典型资料。三是补充具有本地特点、时代特点和专业特点的资料。

六十八、调整性修改有哪些内容?

调整性修改主要包括志稿纲目、段落顺序、图表位置、资料应用和编写方法上的调整修改,要从宏观上考虑志书的整体性,以求志书大结构、大框架的科学合理。

六十九、志稿的规范性修改有哪些内容?

志稿中的字体、标点符号、称谓、时间、数字、计量、引文、图表等,都要求按《〈宁波市北仑区志〉书写规则》书写,否则要予以修改。规范性修改工作量大,需下大气力。

七十、志书审稿包括哪些内容?

志书审稿包括指导思想是否对头,观点是否正确,事实是否有误,体例是否恰当,章节领属是否合宜,详略是否得当,粗细是否有度,图表设计是否完善,记述风格是否统一,乃至对一个数据、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的运用,都要下一番校核把关的功夫。

七十一、志书审稿的“审”字有些什么含义?

首先,“审”就是“审查”即检查核对内容是否正确、妥当。

同时,“审”又是“审核”的意思,即对志稿的材料、数字等方面进行审查核定。

另外,“审”又指“审订”,即不仅仅单是“审”阅,还要进行修订。

有时,还需要“审议”,即个人拿不稳时,要找几个人来共同审查讨论、商议。

最后才是“审定”,即经过种种审查之后形成定稿,作出决定。

七十二、审稿的标准是什么?

审稿应把好“五关”:

1.明确标准,把好政治关;

2.去伪存真,把好史实关;

3.通览全志,把好层次关;

4.删繁就简,把好文字关;

5.请人帮助,把好保密关。

七十三、分志的审稿分哪几种形式?

分志的审稿分自审、会审、特约审等多种形式。

自审——即撰稿者根据《凡例》和《纲目》,对照资料卡,对志稿进行认真的审核,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做过细的工作。

会审——将分志打印稿分别送请有关专业人员、部门领导及离退休老同志审阅,然后召开会议,请大家发表意见,充分讨论,纠谬补遗。

特约审——专门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对志稿进行审定。

审稿是一项极其严肃而细致的工作,有时,这种审查,修改,再审查,再修改的过程要反复几次,才能最后定稿。

七十四、审查志稿的政治质量包括哪些内容?

政治质量是志书灵魂之所系。审查志稿的政治质量是审稿的首要任务,具体可从下列几方面考虑:

1.看是否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看是否有违志书的社会主义方向;

3.看是否有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

4.看是否符合党的政策要求。

七十五、怎样审查志稿的科学性?

审查志稿的科学性,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看是否合乎逻辑;

2.看有无自我矛盾;

3.看叙述是否周密;

4.看有无被现象掩盖了本质;

5.看是否有违专业知识;

6.看是否符合历史阶段性;

7.看有无时间概念上的混乱。

七十六、怎样审查志稿的著述质量?

如何审视志稿的著述质量,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考核。

所谓宏观考核,就是从志稿的全局和整体上全面考虑,看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写出了精髓,是否突出了核心。比如,它是否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否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否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否体现了时代精神。

所谓微观考核,就是从志稿局部的内容上、从它一个单项一个单项的记述中,看它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周密,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等等。

七十七、志书对文风的要求是什么?

新方志的文风应该是严谨、朴实、简洁、流畅。这是对志稿文风的要求,也是对志稿语言的要求。由于志体是科学的、客观的记述体,所以志稿的语言应该是严谨而不马虎,切实而不空洞,简洁而不含混,概括而不抽象,具体而不繁琐,流畅而不虚浮,通俗而不粗陋,雅重而不枯燥。

七十八、如何使方志语言统一?

要使方志语言统一,必须去除以下三方面毛病:

1.文白混杂。主要表现为滥用文言句式、使用生僻词语。

2.不适当的口语化。不适当的口语化,是一种语言的倒退现象,是对待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一种随意性表现,此乃志书编纂之大忌之一。

3.方言俚语入志。志书编写中,对那些地方性很强的方言俚语应当慎用。

七十九、如何使方志语言典雅生动?

方志语言不仅要求准确、简洁,而且要防止干枯;不仅要求朴实生动,而且要防止粗俗,力求典雅。具体须注意以下三点:

1.合理用表,尽量减少行文中的数字,有助于语言典雅生动。

2.适当引文,增强记述的趣味性。

3.注意语言音乐性。汉语中有单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在撰写中,如能注意音节的匀称,便可形成一定节奏,除了使用排句、对句可使语言有节奏感外,散句合理安排也会有节奏。

八十、如何使方志语言平实通顺?

1.不要滥用形容词之类。郭沫若曾说:“要使文章生动,我想,少用形容词是一个秘诀。”志书撰稿者应牢记这个秘诀。

2.要慎用积极修辞。志书靠资料取性,讲究科学性,除人物传、文物、胜迹等用到积极修辞手法外,其余地方很少使用。

3.要注意语言的朴实美。朴实的文风要求语言优美,表达事物准确,使“朴字生色”,朴中见美。

八十一、方志语言如何简洁明快?

大凡名志,文字无不简洁明快,凝练流畅。语言要简洁明快,必须注意以下五方面:

1.精选字词。要以大量词语中选择出最确切的字词精确表达完整的意思。

2.删除浮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3.砍掉蛇足。不必要的知识介绍、概念的阐释、抒情、议论等,皆属蛇足,应当砍掉。

4.长句化短,使用短句。

5.注意省略。一部志书中,“本县”、“我区”等字应该省略。

八十二、如何达到语言的准确严谨?

志书是“信史”,真实是志书的生命,而真实可靠的资料要靠准确严谨的语言来表达。准确严谨的语言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客观地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二是概念明晰,推理判断正确。如何达到准确严谨?一是要熟悉资料,把握实质,这是基础;二是恰当选用专业用语;三是弄清词义、词性,懂得词的用法,努力做到使用准确,表达严谨。

八十三、志书援引诗词有什么作用?

1.诗词的恰当援引,有利于最贴切地描绘一方地域的自然景观,以最佳效果显现自然美;

2.诗词的恰当援引,有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显示社会美;

3.诗词的恰当援引,有利于方志中人性美的显现;

4.诗词的恰当援引,有利于展开地方风情的画卷,体现风情美。

八十四、志稿审核时对照权威著述有什么意义?

地方志内容之广泛近乎百科全书,而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学术水准都很难适应,因此,为使志书方方面面都具有权威性,志稿审核时要注意对照权威著述,可能时还要访请有关专家协助定稿。以此来补足修志人员史识之不足,很是重要。如审核人物时,对照《辞海》的条目和权威性人物传,斟酌用词。

八十五、为什么要对志稿开展多种形式的评议?

编修地方志属千秋大业,质量第一。对志稿进行评议是提高和保证志书质量的有效措施。这种评议,实属集思广益。众手审稿,是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的。不论分志和全书都要进行评议。参加评议的有领导,有专家学者,有修志同行,有熟悉情况的行家。召开评议会时,与会者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议论纷纷,“吹毛求疵”,从体例到内容,把资料不实、数据不准、体例不符、归属不当、文风不正、提法不妥等种种弊病以至败笔都找出来,把可能出现的政治性、事实性和常识性的错误,尽可能消除在成书之前,少留或不留后患。

八十六、新修志书要避免哪些常见毛病?

1.篇目雷同,千书一面;

2.内容一般,冲淡主题;

3.过多解释,乱发议论;

4.记载失度,取材不周。

八十七、志稿中数据要避免哪些常见病?

1.同一数据,前后记述不一致;

2.分数相加与总数不同;

3.文字与表内的数据不一致;

4.滥用概数。概数在志中可以用在历史资料和口头资料没有准确数字的地方,建国后有准确数字的数据,一般不要用概数。

八十八、志书的撰稿有哪十忌?

1.忌字迹潦草;

2.忌标点混乱;

3.忌规格不一;

4.忌生造汉字;

5.忌抄写不校;

6.忌外文草写;

7.忌铅笔改稿;

8.忌画改过乱;

9.忌符号不明;

10.忌加工粗糙。

八十九、方志总纂的方法有哪些?

1.集思广益。总纂工作虽然主要是主编的责任,但修志毕竟是一项集体工程,是全体修志人员共同耕耘之田,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行。

2.重视反馈。总纂志稿时,要通过信息反馈不断地对志书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

九十、方志总纂的任务是什么?

1.统一观点。总纂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纠正封建主义等错误思想。

2.核实资料。总纂核实资料要掌握四条标准:一看资料是否齐全;二看资料是否真实;三看资料是否前后一致;四看资料是否有价值。

3.严明体例。要遵从系统论的观点,注意一部志书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用“凡例”、“书写规则”来统一全志。

4.体现特色。

5.恪守科学。

6笔削文字。即对语言文字的精细加工。

九十一、如何理解“统合古今”和“详今略古”?

我国方志,从纵的方面考察,则要“统合古今,详今略古”,即对一地从古到今的历史和现状都详略不同予以记载。以往修志,大都如此,已成为公认的惯例和传统。现在,我们修志,这个惯例同样要遵行,这个传统仍然要继承。

怎样略古?一是旧志已载,凡是正确的,只要分门别类,简单载述一下,以示不缺,并注明“前志已载”即可。其次,旧志已载,凡是不正确或可疑者,则不正确者,尽可能加以订正,可疑者,可指出问题所在,予以存疑。至于新近发现而旧志缺载的古代材料,重要者,新志应尽量补入。“详今略古”还要注意不可“详今无古”和“详今虚古”。

九十二、什么叫“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方志以资料见长,横排竖写,述而不论。一个分志一般应遵照“事以类聚”的原则划分章节,而不按历史时期分为几段,这就是横排。横排要求横不缺项,所谓横不缺项是因为志书横及百科,是“一方之全史”、一地的“百科全书”,对一地的主要事物以及事物的主要方面不能遗漏。志书是统贯古今的,对节目都要竖写,做到纵不断线。所谓纵不断线是指一事物重要发展阶段不能缺,能够看清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九十三、修志中社会调查有什么重要意义?

修志中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进一步收集、完善文献资料的需要;

第二,是抢救珍贵史料的需要;

第三,是弥补文献资料缺漏的需要;

第四,是匡正文献资料谬误的需要;

第五,是修志工作者接触社会,联系群众,转变作风,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九十四、提高方志的实用性要注意些什么?

1.重视志书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

2.资料准确无误,提高可信性和实用性;

3.容量要大,信息要多;

4.举其大要,略其琐细,做到详略得当;

5.说明优势和劣势,全面提供地情资料;

6.明确主流和支流,记述好成就和失误;

7.彰明因果,体现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8.眉目清楚,便于查考。

九十五、方志编纂者的职业道德有哪些?

修志要讲志德。志德也和文德一样,都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修志者所必须遵循的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

1.必须有存真求实的精神;

2.必须有公正谦虚的品德;

3.必须有严谨勤勉的作风;

4.必须有乐于修志的情趣。

九十六、方志编纂者有哪些责任?

方志编纂者责任可以从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两个层面去理解。

中国志书历来以信史著称于世。李铁映同志指出:“志书以真实、准确为本,这是志书基本特征。唯存真求实、存史资治才可以流传百世……不真、不准,不能为明鉴。”因此,如实重构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这是方志编纂者的历史责任。

所谓方志编纂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求方志编撰者必须以自己工作和工作成果去促进社会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1996年5月,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说:“望方志界的领导、专家、学者振奋精神,加紧工作,为中华民族,为社会主义事业,为子孙后代,编修出一批名志,撰写出一批新‘记’、新‘鉴’,服务当代,造福后世,迎接二十一世纪的辉煌。”

九十七、对修志人员有什么要求?

1.政治觉悟高;

2.思想政策水平高;

3.知识覆盖面大;

4.文字功底深;

5.学术工作品质优秀。

九十八、对高素质的修志人才思想品质方面有什么要求?

一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二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三是生命不息、开拓不止的拼搏精神。

九十九、何谓网络版志书?

所谓网络版志书就是指将纸型版志书中的述、记、志、传、图、表、录等按Internet网络格式的要求进行编排,可附录声音和部分动态画面。用户可通过浏览器在网上查阅。把志书制作成网络版是让志书走进千家万户和走向全世界的最便捷途径。

一ΟΟ、何谓光盘版志书?

所谓光盘版志书就是指经过电脑处理和编排,志书内容保存到光盘上,以供人们凭借电脑进行阅读和使用。


参考书目

一、方志学基础教程…………韩章训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二、方志学…………黄苇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三、方志编纂学…………王复兴主编…………济南出版社

四、中国方志文献汇编…………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选编…………方志出版社

五、浙江方志考…………洪焕椿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六、中国新编地方志二十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方志出版社

七、俞佐萍方志论集…………俞佐萍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八、志苑十三年…………魏桥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九、方志审稿…………张伯龄主编…………史志研究编辑室出版

十、方志讲座…………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室、浙江省地方志学会编

十一、《中国地方志》杂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

十二、《浙江方志》杂志…………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地方志学会主办

(来源:河南省情网)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