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录|福建闽清六都洪厝里革命据点的建立
2021-01-0803-05-13来源:学习强国

福州闽清六都洪厝里(今坂东镇洪安村),地处六都洋边角,背靠闽(清)永(泰)交界大山,村落错综分散,群众纯朴善良,是建立地下交通点的理想之地。1944年,为尽快打通“闽北一古田一闽清一永泰一闽南”地下交通线,中共福建省委在开辟伴岭革命据点的同时,又决定选择六都洪厝里为闽清地下交通线上的另一个重要革命据点。

16354363787409920.jpg

洪厝里联络站旧址(来源:中共闽清县委宣传部)

1944年3月,受中共福建省委委派,黄扆禹、刘捷生、刘志德和吴盛端等人来到闽清六都洪厝里了解民情,熟悉情况,筹划建立地下交通据点事宜。省委认为吴盛端(永泰县人,时任省委交通员)年轻时曾在闽清六都一带以理发谋生,人地较为熟悉,遂命吴盛端回到闽(清)永(泰)开展工作。

5月,左丰美、黄扆禹、叶良运、刘志德等人率游击队20多人和吴盛端一起从古田湾口来到洪厝里黄炳顺家。经左丰美批准,吴盛端拜黄炳顺母亲为“谊娘”(解放后中共闽清县委授予黄炳顺母亲“革命老妈妈”称号),并对其母子进行革命教育。经考验后,确定黄炳顺家为闽中游击队地下联络站。建站后,省委经常派丁克、刘志德来洪厝里联络、指导工作。

此后,吴盛端又在五都麟洞、兰兜,七都黎家、梅坪,十四都上莪垅、三丈坑,十六都白洋,六都五台山,十五都可垄,十七都武山等地发展接头户、交通员和游击队员。自此,“闽北一古田一闽清一永泰一闽南”地下交通线顺利打通,闽清的洪厝里、伴岭成为这条地下交通线上的两个重要革命据点。

抗日战争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福建省委、闽中特委、闽东特委领导人左丰美、王一平、黄扆禹、刘捷生、叶良运、林得利、林汝楠、饶云山、张翼、陈鼎坤、杨人屏、江作宇、黄垂明、周道纯、叶明根等都经常取道闽清这条地下交通线和伴岭、洪厝里革命据点,带领游击队活跃于古田一闽清一永泰之间。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