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声洞(1886—1911年)字子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出生于福州北门外九彩园。父亲方家湜,字芷亭,在汉口经营运输货栈。生母与继母都是有学识的家庭妇女。兄弟、姐妹共十一人(男4女7)他居三。少时随父到汉口,进入新制学堂念书。该学堂是维新变法的产物,教师常向学生介绍西方民主思想,校内又有各种新书与报刊传播进步思潮。他由于受家庭、学堂和社会新思潮的影响,对满清政府的腐败专制统治越来越不满,对民族的危亡忧心重重,遂产生要习武去拯救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念头。1902年,他随兄方声涛,姐方君瑛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习军事。当时沙俄侵占我东北领土,在辛丑和约后仍妄图继续占领,不肯按协议规定撤军。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对此极为愤怒。他们组织了“拒俄义勇队”,方声洞、兄弟都积极参加活动。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领土而爆发了日俄战争,而清政府则宣布“严守中立。”方声洞对清政府的无耻、昏庸极为痛恨。他悲愤地说:“如不彻底颠覆异族(清朝)专制,以建共和,汉人焉有奠枕之日。”1905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他经胞兄方声涛介绍,与其嫂曾醒、姐方君瑛相继加入同盟会。不久,方声洞母病逝,遂回福州奔丧。在这期间,他把家中所存的各种书籍献出,建立书籍阅览室,让广大群众阅读,藉以传播革命思想。办完母亲丧事,他于1906年夏再度赴日,拟继续就读成城学校习陆军,因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互相勾结,规定凡自费留日者不能学军事,并把成城学校改为普通中学。方声洞大失所望,随即考入千叶医专学校,志在研究化学以制造炸弹。他一面认真学习,一面积极参加东京同盟会的革命活动。1908年暑假他回国到汉口,与王颖结婚,婚后双双东渡,次年生一子,名贤旭。方声洞虽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但并不沉湎于小家庭生活,仍十分关心民族与国家的前途。他恨透清政府腐败,导致强邻压境。谈到时局,常常凄怆伤怀,涕泪交流,他曾说“中国危在旦夕,大丈夫当以死报国。既然以革命者自许,就当仗剑而起,……绝不能苟且偷生。”。
方声洞在千叶医专学习期间一面勤奋学习,一面积极从事秘密革命活动。他联络革命志士,号召同志们团结奋斗。众人见其有突出才干,加上全家都参加同盟会,因此对他都很尊重,推举他担任了中国旅日留学生总代表,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福建同乡会议事部长等职务。为了革命工作他经常托词向校方请假,回国联络革命党人,或密运军火。往返奔波,历尽艰险。
1911年春,林文接黄兴、赵声从香港寄来的信,告和:“事大有可为,请偕同志来。”旅日闽籍同盟会会员商议决定,林文等人赴港参加起义,林觉民回闽策动响应;方声洞留在日本接替林文的工作。方声洞则表示坚决反对说:“诸君不许吾同死耶?……,我虽不才,习医数载,颇自信有得,义师起,军医必不可缺,则吾于此有微长。吾愿为国捐躯久矣,今有死所,奈何阻我去?况事败诸君尽死,我能独生耶?留我何益?”同志们劝他不要误会,指出若大家都同归于尽,不考虑后继之人,对革命不利,经过反复解释,他才怅然地与大家挥泪而别。不久准备起义的消息不断传来,即将毕业的方声洞无心学习,几次写信给友人,信中说:“警电纷至,中国危在旦夕,所希望者,吾党此举耳。”再次要求同志们让其前往参加。此时他接吴永珊(吴玉章)来电说:“起义即将发动,但军火不足,须马上秘运一批回国。”他立即筹运军火,托故向学校当局请假,并辞去同乡会议事部长等职务。他在启运军火前夕,预写了数封家书,嘱妻王颖在他走后将这些信陆续填上日期邮寄其父,请老人放心,免生疑虑。农历二月廿八日,他将这批军火运到横滨港,三月初二日,他乘船离日赴港前向好友郑烈告别说:“昔日秘密开会,追悼吴樾、徐锡麟诸烈士时,君所撰祭之有句云:‘呜呼壮志未酬,公等衔哀于泉下,国仇必报,我辈继起于方来。’今所谓方来者成为现实矣,宁不快哉!”他抵港时见到诸同志,心中兴奋不已,立即投入秘运军火工作,并决心留港参加广州起义的壮举。农历三月廿六日晚,他在香港给侄儿方和生写一绝命书,希望他为祖国尽力,并担负起照料诸弟妹,善事祖父的责任。第二天晨到广州后,又匆匆留遗书给父亲和妻子王颖,说明“吾由东京承运军火来港时,已决志捐躯于沙场,为祖国报仇,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以尽国民之责任。”表示“男儿在世,当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农历三月廿九日下午五时许,方声洞在黄兴率领下,从小东营出发,直扑两广督署。他奋勇向前,杀入督署后,总督张鸣岐已逃走。黄兴等人突围杀出,至双门底,遇敌阻击,又与黄兴散失,在战斗中不幸中弹,血流遍体仍奋力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5岁。
(来源:《福州革命烈士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