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探秘·镇馆之宝”系列⑦
喜逢知己、酝酿佳作……
《伯乐相马图》牵出徐悲鸿的闽都情结
《伯乐相马图》
坐落于王庄象园头的福州市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件国宝级文物,它便是徐悲鸿的《伯乐相马图》。这件作品在徐悲鸿卷帙浩瀚的奔马图作品中不一定是最杰出的代表作,却是一件情深谊长的画作。它见证了徐悲鸿与福州籍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陈子奋之间的深厚友情。
本期“市博探秘·镇馆之宝”系列报道将带领读者走进徐悲鸿在福州创作的《伯乐相马图》背后的故事,探访他在两个月的闽都之旅中都留下了哪些故事。
《伯乐相马图》
讲述徐悲鸿与陈子奋的故事
1928年夏天,徐悲鸿来到福州参观指导福建省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展览中一幅圆转流美的白描作品令徐悲鸿颇为激赏,在向工作人员打听了作者陈子奋的姓名住址后,徐悲鸿就迫不及待地坐上了黄包车登门拜访。
在南门乌石山下陈子奋的宿月草堂内,徐悲鸿见到了当时不到30岁的陈子奋,两人一见如故,促膝谈艺。据陈子奋的入室弟子、著名画家陈清狂回忆:“在我老师家,徐先生不大懂福州话,陈子奋也听不清楚徐先生的苏北普通话,两人一边说一边在纸片上写写画画,笔谈甚欢。”对话之中,徐悲鸿拿出画笔,当即为陈子奋作了一幅人物肖像素描。而陈子奋也连夜为徐悲鸿刻印3枚作为回礼。两人颇有些相见恨晚之感,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交。
徐悲鸿在福州度过了两个月的时光。其间,他到过沐浴过欧西之风的近代大港马尾、古松浩荡布满摩崖石刻的鼓山、幽深的三坊七巷,创作灵感大发,于是动物画《群鸡图》、彩墨《闽郊牧马》《红梅》《春松》、素描《抱着猫儿的女孩》《伯阳生七月半》等一批记录了他在福州期间的作品纷纷泼洒而出。当年9月12日,返回南京前的徐悲鸿在酝酿多日后,以他冠绝天下的画马技艺,一气呵成《伯乐相马图》送给陈子奋,一是纪念两人的交情,二是吐露自己识才的胸臆,以作日后的见证。
这是一幅设色伯乐相马图横披,画纵69厘米,横138厘米,画面中有伯乐、马夫两人及骏马一匹。骏马居画幅右侧,三蹄着地,另一右后蹄略离地,抬头而立,透着点顽皮和桀骜不驯。伯乐是一名老者,身形修长,束发冠笄,穿白长袍着红履,背双手,凝视骏马。马夫叉手立于老者身后,矮壮,包白头巾,穿褐短袖衣,白色短裤,赤脚。徐悲鸿以中国书法的笔意勾勒出马首的造型,以西方素描的结构方式,描绘出马的躯干,又不失中国画的神韵,人物表情细致入微,千里马动感十足。显然,伯乐与千里马皆有所指。
画纸左侧题跋,行书六行,内容为:“戊辰(1928年)夏尽,薄游福州,乃识陈先生意芗,年未三十,已以篆刊名其家。为余治‘游于艺’‘长顑颔亦何伤’‘天下为公’诸章。雄奇遒劲,捥力横绝。盱衡此世,罕得其匹也。画宗老莲伯年,渐欲入宋人之室,旷望远志,品洁学醇,实生平畏友,吾国果文艺复兴,讵不如意芗者,期之哉,兹将远别,怅然不释,聊奉此图。愿毋相忘。悲鸿画竟并志。”下钤白文“徐悲鸿印”,朱文“困而知之”,右下方朱文“生于忧患”。
徐悲鸿满载寿山石章而归,兴冲冲地请好友谢公展鉴赏,并写信致谢陈子奋:“忆此行足纪者,为获一良友,及所刻印十余方。昨示谢君公展,相与叹赏者久之。高艺动人,此世知音者度不少也。足下当益奋发努力于不朽之业。”自此两人书信不绝,遂成莫逆之交。徐悲鸿鼓励陈子奋可专攻双钩写生,摹闽中所产花鸟,同时赞扬陈子奋的篆刻刀法“雄浑无过陈子奋者”。
在两人以后交往的22年中,据传陈子奋为徐悲鸿刻印80多方,徐悲鸿复信24通。徐悲鸿常托陈子奋采购田黄、艾绿等寿山石品。据说,徐悲鸿一生用印大多用寿山石,除“江南布衣”和“吞吐大荒”为齐白石所刻外,其余皆为陈子奋所刻。
1953年,徐悲鸿辞世,遗孀廖静文专门写信向陈子奋报丧,还提到在徐悲鸿去世前3天,他主持的全国国画展览会入选了陈子奋的一件作品。得此噩耗,陈子奋痛失知己,每每想起总是无限感伤,题签:笔墨还新、荒草已长,不禁潸然。
20世纪60年代初,陈子奋将徐悲鸿赠送的这幅《伯乐相马图》,捐赠给福州市博物馆收藏。至此,世人可透过这幅《伯乐相马图》,见证两位艺术大师真挚的友情。
受邀赴榕创作《蔡公时被难图》
2012年9月26日至11月26日,《徐悲鸿绘画精品展》在福建博物院展出。展览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引进了80幅徐悲鸿先生绘画精品,吸引了众多闽都美术爱好者前来分享这场艺术盛宴。
在展览前的媒体记者会上,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到福州举办画展是我几十年来的愿望,因为上世纪20年代悲鸿就和福州有缘。”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奔马》《巴人汲水》……徐悲鸿的代表作悉数亮相,而很多人却把目光投在了一张32cm×48cm的素描草稿上。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就知道,这是一幅和福州息息相关的徐悲鸿画作——《蔡公时被难图》的素描草稿。
原来,与陈子奋结识的1928年,徐悲鸿来福州的真正目的,是受好友黄孟圭之托创作《蔡公时被难图》。1928年,日本军队制造了济南“五三惨案”,屠杀中国军民近万人,震惊世人,福州人蔡公时在与日本人的谈判交涉中被日寇极其残忍地杀害。福州籍外交官的惨烈遭遇,激起了全民的愤慨。时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的黄孟圭想到以此题材创作一幅作品,用以激励学子,警示后人。而老朋友,留法归国、带着融汇中西绘画技法和成熟的艺术主张的徐悲鸿正是最佳人选。
当时,来到福州的徐悲鸿就住在教育厅官邸,背靠乌石山的一座两层小洋楼里。创作《蔡公时被难图》时,徐悲鸿非常认真,先画一个素描草图,然后去教育厅找模特儿,画完后再集中汇拢。
《蔡公时被难图》完成后挂在福州西湖开化屿紫薇厅展出,轰动一时。据记载,画面中代表南京国民政府的蔡公时身穿黄绿色的中山装,立于明式圆桌后与阻止北伐军北上的日本侵略者严正交涉,满面刚毅,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状。此后因局势混乱,《蔡公时被难图》下落不明。但《蔡公时被难图》的素描草稿仍在,它同样见证了徐悲鸿与福州人民之间的深厚渊源,也留下弱国无外交的悲凄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完成于1930年的大型历史题材布面油画、徐悲鸿代表作《田横五百士》与在福州创作的《蔡公时被难图》居然为同一主题作品,创作于同一个历史背景和事件之下。
济南惨案发生之后,一直以图强报国为己任的徐悲鸿深感不安,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开始创作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这是他留法归国后第一次用西洋油画技法表现中国的大型历史题材,画中描绘的故事取材于《史记》。田横是齐国的后裔,汉高祖一统天下后,派人前来招降,田横让人取自己的头颅去见前来招降的汉高祖。这样既免去受降的屈辱,又保全了500名士兵的性命。这幅油画描绘的正是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景。徐悲鸿用他的画笔申张了他的人生抱负,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据说《田横五百士》的创作始于1928年,可见,来到福州的当年,徐悲鸿就已经开始构思创作《田横五百士》。而在福州创作发生在同一背景下的《蔡公时被难图》,也许就是酝酿出徐悲鸿代表作《田横五百士》的前章。
□专家品宝
徐悲鸿中西合璧美学理念的表现
■特邀专家:福建省画院院长 张永海
这幅《伯乐相马图》是徐悲鸿画给陈子奋的,体现了徐悲鸿绘画一以贯之的严谨造型和深谙传统笔墨的功夫,是徐悲鸿中西合璧美学理念的表现。绘画既体现了其受到西方绘画影响的严谨造型,又表达了中国画飞扬灵动的传统特点,力透纸背。画中的伯乐独具慧眼,而千里马虽然清瘦但全身都散发着一种力量之美。
(记者 管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