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打造纪念馆,讲述王助烈士故事
王有树、王助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在距离中心城区30多公里的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内,保留有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民居。中共福建省委和闽北游击战争的早期领导者之一、烈士王助曾居住于此。他曾在闽北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
据了解,王有树、王助故居位于亭江镇象洋村卧牛山南麓,是福州市重点保护的古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王有树系王助祖辈,清道光年间进士,当过四川夔州知府,卸任回乡后居住于此。
马尾区近期筹划启动区级文保单位——王有树、王助故居的修缮工作,修缮后的古民居将活化利用,用于展陈王助烈士的生平事迹。
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王助1914年出生于象洋村的一个书香人家,少时目睹外国水兵欺凌我国同胞,感到愤恨难平,便怀报国之志。就读马尾海军艺术学校期间,他曾因愤于学校当局对学生的高压控制,带领同班同学以罢考抗议,被学校勒令退学。
他曾对同学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要看我是个身体瘦小、眼患近视的文弱书生,有朝一日揭竿造反,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1931年,王助由叶飞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至1933年,他在福州英华中学、北平燕京大学和厦门大学求学期间,积极从事学生和工人运动,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曾三次被反动派逮捕入狱。
1934年8月,王助被调往中央苏区闽赣省闽北分区,任闽浙赣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同年10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国民党十万军队分四路对闽北苏区实行“清剿”,王助随部队转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1937年3月,闽赣省委成立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王助担任闽东北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就闽东北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多次致函国民党当局,为闽东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938年1月,王助奉命离开闽北到福州筹建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同年2月,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王助任办事处主任。
“这期间,他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战友》和《救世报》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战;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同时,还广泛动员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为抗日前线输送一批干部。”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韩青介绍。
新四军北上后,王助受命留在闽北继续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7月,他被选为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
1941年4月,日寇侵占福州,中共福建省委决定由王助率一支队伍扩大敌后根据地。当年9月21日,队伍奔袭建阳茶布东坑头时,突遭土匪袭击,王助壮烈牺牲。
故居将打造纪念馆
韩青说,为了讲好红色故事,近年来,他们一直在联系、走访闽北地区的革命历史陈列馆、档案馆等,寻访当年王助的革命足迹,征集、整理、研究重要历史资料。为纪念王助,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当地村民也行动起来。1997年底,王氏家族的海内外族人筹集资金在王氏祠堂内修建了王助纪念馆。
“多年来,亭江镇一直在筹备修缮王有树、王助故居,在烈士的出生地打造新的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亭江镇党委书记阮斌说。
(记者 马丽清 通讯员 吴丹红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