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框架的结构层次
2021-04-2802-47-18来源:《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

  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从横的方面看,呈现出由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资料组成的结构;从纵的方面看,表现为同类事物的不同层次。即横排不同门类,纵列同类事物。 

  一、内容结构 

  (一)按栏目内容划分 

  从横的方面看,地方综合年鉴框架基本上按不同门类事物进行排列。从满足读者对年鉴信息资料的需求出发,按资料类型分,地方综合年鉴框架大致由专栏(包括特载、专文、专记等)、大事记、概况(有的称总述、综述)、百科、人物、统计资料、文献、附录、索引等栏目构成,其中百科是框架结构中的主体部分。 

  专栏:包括特载、专文、专记等。刊登地方党政负责人有关全局的指导性报告、讲话、文章,年度重点、热点问题,以及有关方面重要文章选载等。 

  大事记:记载该地区当年大事要事或一定时期内的大事要事。 

  概况:概括介绍某一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状况、历史文化、行政区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简要情况。 

  百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分门别类地介绍年度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 

  人物:专门载录地方组织机构名录、新任领导简介、新闻人物、先进人物和逝世人物等资料。 

  统计资料:是统计部门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包括宏观、中观、微观方面的资料,也辑录纵向和横向对比资料。 

  文献:包括重要文件和法规全文,或者文件、法规题录。 

  附录:收录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便览性、指南性资料。 

  索引:主要是内容主题索引,是检索利用年鉴资料的重要途径。 

  地方综合年鉴的栏目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地方实际和年度特点适时做出调整或增减,进行必要的创新,如概况栏目,可概要记述一个地方的基本情况,也可侧重于自然方面的记录。 

  (二)按资料构成划分 

  地方综合年鉴的内容根据信息资料的具体构成,可概括为四个组成部分:一是综合情况,如“概况”或“总述”“综述”部类;二是动态信息,是对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发展变化情况的反映;三是辅助资料,包括大事记、统计资料、法规文件、书目文摘、附录等,特点是具有实用性和便览性,是对主体内容的重要补充;四是检索系统,一般由书前的分类目录和书后的主题索引构成。[1]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检索系统作为地方综合年鉴内容的四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的四个组成部分。四个组成部分不是截然分开的,可以进行有机融合。 

  (三)按文献的性质划分 

  地方综合年鉴资料按文献加工程度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三种类型。一次文献是指原始性文件资料,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机关领导讲话报告,权威人士的重要言论,有重要存查价值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等。二次文献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主要形式有名录、目录、索引、大事记、专项年表、解释性资料、统计表、示意图等。三次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综合、分析、研究而形成的文献,主要表现形式是条目。地方综合年鉴全面收录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框架结构也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三个部分。在编排次序上,往往将三次文献排前,一次文献排后,但也常出现不同文献混排的情况,如在条目版面配发示意图、链接解释性资料等。 

  二、层次结构 

  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在纵的方面表现为不同的层次。一般而言,一级栏目称为类目,二级栏目称为分目,三级栏目称为次分目(或副分目、子目)。合理的层次设计,应该既能全面、深入地反映事物,又便于读者阅读检索。层次过少,反映深度不够;层次过多,读者使用不方便。目前,多数地方综合年鉴设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少数地方综合年鉴设类目、分目、次分目(副分目、子目)、条目4个层次。设4个层次的为大类结构,设3个层次的为中类结构。[2] 

  (一)大类结构 

  大类结构一般分为4个层次,一级栏目设置较少,一般只有几个或十几个。大类结构框架的优点是立足整体,注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操作性较强,具有相对稳定性。如《广西年鉴(2012)》,在动态信息部分设政治、法制、军事、经济、产业、人口·资源·建设·环保、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民族、社会生活、市县概况、人物12个类目,产业类目下设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工业、交通邮政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广告业等分目。大类结构的缺点是分类较为简单,一些内容归属勉强,虚拟层次较多,年鉴的地方特色很难体现。 

  (二)中类结构 

  中类结构一般分为3个层次,一级栏目设置较多,一般在20~40个之间,有的年鉴更多一些。中类结构的优点是框架层次较少,易于体现个性特色。如《栖霞年鉴(2013)》分为32个类目,将政治类目分为中共栖霞区委员会、栖霞区人大常委会、栖霞区人民政府、政协栖霞区委员会、中共栖霞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等分目,4个层次变成3个层次,并且直接将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仙林大学城、科技创业创意平台等特色内容作为框架的一级栏目设置。再如《嘉定年鉴(2013)》,将上海国际汽车城、嘉定新城设为类目,突出了个性特色。中类结构的缺点是分类不易把握,栏目容易杂乱无章,导致编排逻辑关系混乱。 

  (三)大类结构和中类结构的选择 

  大类结构和中类结构各有利弊。一部地方综合年鉴采用哪种层次结构,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综合文献资料的多寡等因素确定。地方综合年鉴主体内容层次的划分,总的来说应是宁少勿多、宁简勿繁。即使是设4个层次,也并非所有内容均划为四级。在类目中进行基本分类之后,类目及以下层次的设置数量应考虑实际情况的需要,不能画蛇添足、强求一律。如《广西年鉴(2013)》,产业类目下设工业分目,工业分目下设工业综述、制糖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等10个次分目,次分目下设条目,形成类目、分目、次分目、条目4个层次,而房地产业、广告业等分目下则直接设条目,形成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 

 

  注释: 

  [1]许家康:《年鉴框架设计的作用及设计原则》,载《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年第4期。 

  [2]武星斗:《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思考与解析》,载《新疆地方志》2011年第1期。 

  (摘自:《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台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