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探秘·镇馆之宝”系列⑧
《春光月月遍人间》。
福州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人才渊薮,在画坛,涌现出不少名家大师,有些艺术成就至今无人超越,陈子奋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出生于福州长乐,致力于绘画书法篆刻六十余年,诗书画印堪称四绝,花鸟、山水、人物兼擅,白描独成一格,人称“白描祭酒”,举世无双。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陈子奋在福州西湖宛在堂用四尺宣纸创作了一幅《春光月月遍人间》,这也成为他的绘画代表作之一,是国家三级文物。如今这幅画收藏在福州市博物馆。
双钩白描代表作《春光月月遍人间》
《春光月月遍人间》白描设色中堂,画心高132厘米,宽53厘米。画中盛开的月季花宣告春天的音讯,花间的八哥在高声地歌唱,一股春天的气象与朝气扑面而来,整幅画格调清新活泼,情趣盎然,反映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1959年,福州市文化局在福州西湖宛在堂成立“陈子奋国画室”。这一时期的陈子奋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不少佳作,而这幅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受到画界赞赏和推崇。
画图下方以双钩法画月季花,盛开的月季花布满画面的中部,气韵连贯,滋润轻灵,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感,钩勒后的线条设色古雅。花秆带刺甚粗大,直冲而上,突出其刚劲。画面右上方以写意法画一八哥鸟,由花秆穿行而飞,形象生动,如闻其声,显示作者善于观察、捕捉瞬间的能力。左上款署“春光月月遍人间,陈子奋写于福州”,旁钤印朱文“陈子”白文“奋”。
陈子奋充分运用工写对照,在大面积的白描月季中恰到好处地在人的视线突出部位加入几笔写意八哥,将两种看似矛盾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我国著名中国绘画史论家、中国画画家、美术教育家俞剑华对陈子奋的白描艺术作出极高的评价:他的线条既不是顾恺之,也不是李龙眠式的,而是含顾恺之、李龙眠的精华而独树一格,成其所谓陈子奋的白描,流利的地方如行云流水,顿挫的地方如屋漏痕。
1959-1960年,正值花甲之年的陈子奋迎来了他绘画的高产时期,他用1年半的时间精心创作了140多幅花卉题材绘画,辑成《陈子奋白描花卉册》,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香港等地曾加以翻印)。这本合集让国内外学习国画双钩者,莫不奉为圭臬,被誉为“白描祭酒”闻名于世。
父亲与徐悲鸿 两个影响他一生的人
在书画界,被称为“祭酒”者,必是首席无误,世人评论陈子奋为“白描祭酒”,至今无人能超越。说到陈子奋的白描,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
陈子奋的父亲是个教书的秀才,擅诗词古文、书画篆刻。因为父亲坚持“先读书,而后学画”,总不肯让他画画,所以陈子奋没有老师。他靠自己用心偷偷地学,经常到街头看民间画师画画,有时是在裱画店,有时是在神像店,一待就是半天,画肖像的、画壁画的,甚至是画漆器的,他全都为之着迷,并潜心刻意追摹,连他自己都曾自嘲:“光来东壁,自笑常偷;书盈一楼,何妨皆借。”
13岁时,父亲终于承认他的绘画才能,拿出家藏《陈老莲博古叶子》和《任伯年六法大观》等画谱让其临摹,对他说“画的技艺需要笔墨,所以必须学习书法。画的意境需要诗文增进其情趣,所以要有文学修养”,并开始教他作诗填词。父亲的话深深地影响着陈子奋,以至于在陈子奋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绘画、书法、诗文、篆刻,他都潜心钻研,独具一格。而通过陈老莲和任伯年作品的反复临摹,他对这一画派的研究不断深入,他的白描钩勒吸取两家之长,而上追唐宋,创新发展,形成自家特色。
陈子奋19岁时,父亲病逝,他与老母幼弟相依为命,靠鬻书画、刻印维持生计,年弱冠,其艺名已誉满榕城远近。著名诗人陈衍为他作润例引言中写道:“陈意芗子奋精金石之学,擅丹青,尤工治印,画则人物、山水、花鸟皆迫近老莲,篆刻则融冶皖、浙二派于一炉,而追摹秦汉,瘁心力以赴之,故其笔力苍劲深厚。”
上一期“市博探秘·镇馆之宝”系列报道“《伯乐相马图》牵出徐悲鸿的闽都情结”里曾讲到,1928年,应邀来福州作画的徐悲鸿与陈子奋相识,二者遂成为22年无话不谈的知交。而这也成了陈子奋艺术生涯的一大转机。
在二者22年里的24通信札中,内容涉及徐悲鸿与陈子奋之间关于对中国画师古和创新的认识,也有二者探索中国画创新的方法和心得。其中,徐悲鸿曾说道:“足下此时可专攻写生,摹闽中所产花鸟,务极精确,几欲令其可作标本用然者数十幅,须简而洁。”“昨奉二函乃接孟圭先生转到大作三纸,或曼妙,或苍古,均不可多得之作,弟尤爱白描。大树下佛幅,章法似嫌寻常,白头鸟神韵俱佳。感谢!福州榕树盘根错节,树树入画,盍取法之,写树以淡墨先皱树身,再乘湿施钩勒,则树必其古……”“双钩为中国画本原,足下可谓知所急务。惟双钩必须,对实物摹写。约之以体,庶不空泛,否则仍无所得也。”在徐悲鸿对陈子奋的这三段话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中国画以线为基础,创作以写生为基础的看法,鼓励陈子奋可专攻双钩写生,摹闽中所产花鸟,并和陈子奋分享他在中国画创新方面的想法。此后,陈子奋一直尊重徐悲鸿的意见,在“白描”写生上,下了极大功夫,达到了瞩目的艺术成就。
不可多得的“多栖”艺术家
“吴昌硕用金石书法作写意花卉,陈先生用金石书法作白描花卉,真所谓春兰秋菊,异曲同工。”俞剑华说。陈子奋绘画的一大特色是以金石入画,他将这一创作手法融入了白描绘画艺术之中。而陈子奋的篆刻成就亦不亚于绘画,徐悲鸿曾以“当代印人,雄浑则无过于兄者”评价他的篆刻。
据陈子奋的入室弟子陈清狂回忆,陈子奋的嗜好就是画画,不便画画就刻印,不便刻印就写诗,总要找一件事做,名副其实的“子奋”。他不仅擅绘画,还精书法、篆刻、诗文,于诗词创作、艺术史论、古文字学、区域文博领域,均有专著传世,是近现代不可多得的“多栖”艺术家。
20世纪30年代以后,陈子奋的画、篆、书趋于成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作品被送到巴黎、莫斯科等地展览,同时流传到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陈子奋所画的题材贴近生活,均是人民喜闻乐见,反映了人民的喜爱与情感。他曾说过“智慧与心皆许国,中书虽老尚斑斓”,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抗日战争时期陈子奋出于爱国热忱曾多次作画参加省内外筹赈展览,集资支援抗战。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安定,艺术园地欣欣向荣,在党的“双百”方针感召下,陈子奋用白描技法创作一幅长卷《百花齐放图》参加全国美展,徐悲鸿赞此画“极为精妙”,后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1959年,陈子奋绘制的“万寿无疆图”雕漆屏风画,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毛主席和周总理生前经常在此屏风前与外宾合影留念。
陈子奋的一生以卖画刻印为生,但是遇到穷苦的劳动人民向他求画时却慷慨相赠,分文不取。据说他曾为一个挑水为生的人作画时题了“一杯水只何曾值,为尔无求却赠之”。
“丹青不是换钱物,笔笔都应系性天;怪底看逾头目重,忍饥宁愿立花前。”从中可见陈子奋作画的观点和处事的态度。他晚而不衰,老而弥健,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宝库。
□专家品宝
精湛艺术造诣的充分体现
■特邀专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
《春光月月遍人间》是陈子奋的代表性绘画精品,用他擅长的白描加以淡彩的艺术语言,充分体现了其精湛的艺术造诣。
陈子奋的白描在中国美术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陈子奋白描花卉册》是福建白描史上经典性的画谱,也充分体现了福建白描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高度。
这幅《春光月月遍人间》是陈子奋对于白描的思考、追求和他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对线条用笔的深刻运用,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体现了其对“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的深刻理解。他非常自由的运笔都是他绘画中诗情意境、审美境界的体现,和对大自然的独特又深入的观察。他用画笔把春的生机、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张力。同时,我们也看到,福州特殊的地域文化也对陈子奋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绘画儒雅恬淡,不仅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滋养,又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最终形成了陈子奋独具一格的画风。
(记者 管澍)
《福州晚报》2021年5月6日 A08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