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志书,多只设“对外经济贸易”,并将其归于产业部类的商业中。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协作和招商引资的加强,第二轮志书应单设“国内经济合作、招商引资、对外经济”卷,并将其归于经济综合管理部类,置于财政、税务之后、产业部类之前。要单设卷并分成三块内容,是因为各地多先后设有经济技术协作办、招商局或招商引资办公室和对外经济委员会三个机构,三机构各有其管理职能和统计数据,这样就能避免一些貌似交叉重复的内容的难以归类、统计数据的重复或矛盾。
一 国内经济合作的编写
(一)机构、政策
(1)管理机构。记机构沿革,特别是与其他机构多次的撤、并、分、合署办公,包括职能的相应调整和管理机构下属的事业单位(事务所)、经济实体(实业公司)。(2)政策。记政府为吸引国内各地各类企业来本地投资、经商、办企业所制定的优惠、激励政策和搞好服务的政策。
(二)各地在区县企业
首记各地到区县投资企业的发展概况。并简介投资主要行业的大企业、集团、公司,列出历年外省企业在区县投资企业基本情况表,分年份记当年在区县投资企业数目、投资额、投资企业总数、总投资额、上缴税额等。(1)审批、服务、管理,记本地吸引外省到区县投资审批、服务、和管理工作,如组织外地企业参加商品交易会、成立协会,为外地投资企业出谋划策,解决资金、子女就学困难等。(2)地域分布构成,记外省市到区县投资企业的地域分布(地域总数变化)和投资企业最多的省市变化。列下限年全区县外省市在区投资企业地域分布表,分省市记在区县投资企业数目、注册资金。(3)行业分布构成,记外省市到区县投资企业投资不同行业的变化趋势,列外省市在区投资企业行业构成情况表。(4)注册资金构成,记外省市到区县投资的各类企业在规模、档次和知名度方面的变化态势,列外省市到区县投资企业注册资金构成表,分5000万元以上、1000万元至5000万元、500万元至1000万元、100万元至500万元来统计企业数目。(5)税收贡献,记到区县投资企业对本地税收贡献率的变化,占全区县税收总量比重变化或记历年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目变化。还可列下限年纳税在500万元或1000万元以上的外省市在区县企业名录。(6)各地投资企业协会,记协会的成立、组织、会务活动。会务活动如申请认定外地在区大企业集团、为企业排忧解难、代订内部刊物等。
(三)本地企业投资外地
记本地大企业集团到全国各地投资办企业所涉及的地区、领域与重大的投资项目、投资额、投资成效、所收购公司、企业,按企业集团分别记。典型的、成功的重大投资项目可选介。
(四)区县内外省市驻市办事机构
这是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机构,应记这些办事机构的概况(总数、作用)。可列较高级别的办事处、联络处、工作处名录。如《普陀区志(1991~2003)》列2003年国家部属单位、企业和外省市政府、大中型企业在普陀区的驻沪办事处、驻沪联络处、驻沪工作处名录(名称、地址),共113家。
(五)对口支援
记本地对西部等地区的对口支援(扶贫),可按对口支援、对口交流的地区分节记述,记述不同地区的不同特色,重实效、抓示范、创特色、动真情、真扶贫、扶好贫的对口帮扶工作,投入援助资金、实施的项目、工作的措施、创新的做法和实效等。
二 招商引资的编写
(一)机构
(1)记招商局或招商办机构沿革,与协作办合署办公和职能变化,内设机构、人员及下辖街道、乡镇与各委办局招商机构、人员的变化。上述机构的职能是加强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内的国内合作的组织、指导、服务作用,对全区县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协调。(2)政策。记政府招商引资所制定的优惠政策,注意与国内经济合作不要重复记述,政府招商引资办公室实际也是引进内资企业投资经商,很长一段时间与协作办合署办公,招商局多做具体引资工作、服务工作,有些工作难以划分清楚,但统计上不要相互矛盾或重复计算,要把统计口径、资料来源记清楚。
(二)服务
(1)制度。记招商引资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如审批制度、项目制度、项目协调制度、项目跟踪制度,可按制度类别划分条目记。(2)措施。记各项服务措施,如制作绿色通道卡,建立招商协调员、联络员和统计员三支队伍等。
(三)招商方法
记招商引资的方法和举措,如主题招商、网络招商、中介招商、外出招商、以商引商、“借地招商”等。记各类招商的具体做法、重大规定、重大活动、重大成果。
(四)招商引资实绩
引进内资企业总数目、注册总资金变化,其中的一批知名企业和优质项目可列名点出。列历年引进内资企业数量、注册资金情况表。记述各地投资企业在改变本地经济结构、城市建设、提升商业、工业、农业层次和能级的作用(非区县属工、商、农业所占全区县工、商、农业份额),致使本地工、商、农业在省、市所占地位的变化,提升税收总量和税源比例的贡献率、比重的增加。
三 对外经济的编写
20世纪90年代,外经委的对外工作有四项:引进外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和经贸外事工作。其中经贸外事应归于政府的外事工作中记述,对外经济贸易不能只记出口,不记进口。
(一)引进外资
1.政策、方法
记本地吸引外商、投资经商办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方式,包括宣传、组织招商团、展览会、洽谈会、研讨会,提高服务措施、方法,加强与境内外中介机构联系、国外领事馆、商务代表机构的关系等。
2.引进外资总额
记引进外资企业数目、引进合同外资额的纵向变化、上下限引进协议(合同)外资总额。列利用外资情况表,表分年份、企业数目、利用外资额(分外商直接投资额、老企业增值额)诸栏。
3.外资企业构成
(1)投资方式,记历年外资企业三种投资方式即合资、合作、独资企业的结构变化趋势。(2)产业构成,记外商投资的一、二、三产业情况(各种企业数目和外资额)及改变本地三次产业结构的作用。(3)国别、地区构成,记直接投资本地的外商的国别、地区构成及相应投资项目个数、金额。
4.外资企业考评(设外资企业管理的,则需记考评及其他管理内容)
记对外商投资产品出口企业的确认考核和对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的确认,记历年确认的累计数目和变化,同时选介部分大、新、特、名的外资企业,如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大企业等。
(二)对外贸易
(1)外贸出口与市场,记本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其中外贸出口企业类型有三资企业、自营进出口企业和区县属外贸公司。出口交易额可列本地外贸出口拨交额(1998年及以前)和外贸直接出口额(1999年始)情况表,分全区县出口拨交额和三资企业出口额、外贸公司出口额、内资企业出口额四栏。出口产品记本地排名前五位的五类(按化工原料、文化用品、黑色金属等分类)出口产品、出口额及其变化情况,出口市场记出口商品销往的主要国家、地区的出口额及其变化。出口创汇记对外贸易出口创汇额及同比增长率。(2)三资外贸企业出口贸易,记三资外贸企业出口额增长及因出口额大而获金奖、银奖、铜奖、鼓励奖的三资外贸企业。三资外贸企业多为本地主要外贸企业,因此,应详记。列历年出口额,选介大企业、名企业。(3)内资自营进出口企业,这是随着外贸自营进出口门槛的降低,一批内资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企业资格,成为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应记获得自营进出口资格的内资企业的增加数量及该类企业的出口额,企业不是太多,可逐一列表,记企业名称和出口额即可。(4)内资外贸公司,记其数目、沿革、出口额及其占全区县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变化。(5)外贸进口,记述进口商品的结构(分行业)、进口额、引进技术设备、进口市场。应重点记述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内容,包括引进产品的行业构成和引进效果。(6)外贸企业选介,逐一选介上述三类外贸企业中的大、特、名、新企业的企业性质、注册资金、进出口业务量,其中进口、出口业务量、本企业外贸商品、经营特色和经营范围宜记。(7)参加或举办进出口贸易交易会,举办交易会的按交易会的主体业务分类记客商邀请、交易业务(如成交额)、展馆展览及交易会的影响与作用。参加交易会的仅记在交易会的成交额与效果。
(三)对国外和中国港澳地区经济技术合作
记本地企业到国外和中国港澳地区的投资经商办企业、劳务输出、工程项目承包、经济技术援助等内容,不要称海外经济拓展,要将港澳地区与国外经济拓展区分开。记政府对本地企业到国外和中国港澳地区经济拓展的鼓励政策,服务措施(信息推介会、商品交易会、境外考察),以及本地企业到国外及港澳地区的主要投资项目的审批、经办、获准设立、经办成功或失败的情况。20世纪90年代早期,批企业的投资不成功情况应如实记述。对外劳务、技术输出应记输出的国别、地区的批次、人数,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应记国别、地区和项目数、投资额,对外经济援助应记国别、地区、项目或批次、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