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古街“天王前”
2021-05-1503-26-0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张振英

  连江县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街主要有四条,分别是:天王前街、美政街、上林街、王步街,但其中最古老的,要数天王前街。

  天王前街位于连江县城西南江滨,俗称“上水门”一带。连江县城所在的敖江平原,最早是海滩,一片汪洋,后经敖江沙水冲积而形成平原。从陆地形成方面讲,这里是最早形成陆地的地方。敖江为福建第六大江,出山口在西南边的观音阁处,每当暴雨成灾,山体滑坡等垮塌下来的沙石,在浩浩的洪流挟持下,沿江滔滔而下,到了观音阁出口,水流分散,冲力骤减,顺流而下的沙石,便被堆搁在出口处,日积月累,离观音阁不远地方,于是就被堆出陆地,而这块陆地就是人们后来说的“上水门”。

  从街区演变方面讲,江边陆地形成后,船只在这里开始有岸可泊,早期敖江口岸的船上易货贸易,逐步移上陆地,随着规模的扩大,还有中间商的出现,陆地上便开始屯集货物,而大量的货物滞留,需要人看护管理,于是陆地上就开始出现住户,甚至举家入住,时间一长,便成了码头村居。村居先是零散的,后来慢慢地按约定俗成的线路,盖起房子,将分散的村居连缀起来形成街路。上水门规模街区形成后,因为这条街附近有名的标志性建筑物为街北的天王寺,所以这条街就被人们命名为“天王前街”。

  从中心街区布局方面讲,历史遗下的直接文字记载虽然没有,但许多实物的遗迹表明,天王前街作为中心街区的特点,是真实存在的。民国版《连江县志》图示,县城有条街,纵贯南北,为连江县城唯一一条通城古街,这条古街就是天王前街。此外还有一条内河,横穿东西,叫通城河,也称通城塘。内河起于西南面的敖江,引江水,呈弧形穿天王前街区的西面和北面而过。通城河看似是用以排洪引水和运输,其实不然,内河像一条银带,半绕着天王前街,这完全是护城之河。县城南面的敖江之畔,有两座宫庙,东为妈祖庙,西为娘奶宫,如果天王前街不是中心街区,两座宫庙怎么会在南面街口两边等距离布局?

  天王前街成街何时?年代久远虽无从考证,但地方县衙的治地,不同于宫观寺院,只要地利合宜,哪怕荒无人烟也可以建殿进住,而县衙入住之地,肯定要有规模的街市村庄。连江县前身为温麻,治地在伏沙(今敖江镇白沙村)。唐武德六年(623年)改名连江,唐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至现址。可见,天王前街在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就是成规模的街区。如今,这里也是连江县城古街文化最有研究价值的老街之一。

  《福州晚报》2021年5月15日 A06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