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的思维,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哲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与情报文献学、教育学、体育科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如果把方志学、党史编研等也视为历史学的分支的话,也可以将其包括在内。
社会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基础研究的机构和人才—般集中于大城市的高等学校和专门研究机构。中小城市和区县则比较着重于应用对策研究。在社科力量比较雄厚、成果比较丰硕的地方,可以与科学技术并列,单设社会科学一类;社科内容不太丰富的地方,可以根据“科学技术”的广义概念,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合并为一类记述。有的地方因为社会科学内容比较单薄,专设一栏有困难,所以分散在各个门类中,如档案史志、考古学、文学理论等记入文化事业门类,党委和政府有关研究部门进行的政策、经济研究列入政党志和政府志中,教育学列入教育志中,部分社科成果列入艺文志等。
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发挥的作用也日渐显现。各地应充分挖掘资料,尽可能单独设置“社会科学”这一门类。
一 机构与队伍的编写
1.管理机构
根据我国目前的体制,社会舆论由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管理,包括各级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党史部门。但社会科学中的地方志工作一般由政府管理,教育学研究由教委管理,体育学研究由体委管理,档案学研究由党委和政府双重管理等。因此,对管理的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的变革、管理机构的编制和人员等情况,要记述清楚。
2.科研机构和团体组织
主要记述专门研究机构和团体组织。如果机构和团体组织繁多,可按综合、哲学、经济、政治、法学、社会学、教育、语言文字、历史等分类记述。记述要素包括机构和团体组织的沿革、隶属关系、挂靠单位、内设机构、地址、主要设施、人员编制、主要负责人、主要研究任务及成就等。高校、党校的教研室、研究所,党委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室等,在这里只能作为“附记”处理,因为这些部门的本质属性还是学校和党委政府部门的。
3.科研队伍
主要记述科研人员的数量、分布、专业结构、年龄构成、培训进修、职称、待遇等。《江苏省志·社会科学志》在第一章学术研究中,专设了“学者”一节,列举从春秋时期言偃到1990年的2000多年间活动于江苏的社会科学学者,既有宏观的数据统计,又有历史长河中灿若繁星的各类学者,具体而生动,增加了可读性和学术含量。[1]在科研队伍中,把著名学者一一列出,是很有必要的。
二 学术研究的编写
这一部分包括学术研究的规划、项目、课题、成果、研究经费及管理等内容。
1.研究规划、项目和课题
重大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由国家级研究机构和重点高校承担,地方性科研机构主要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的地方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对历年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制订、项目的招标和实施、课题的组织、完成情况等,要记述清楚。
2.学术成果
主要记述历年社会科学较重要的著作、论文、调研报告等。如果成果比较丰硕,可以分类记述。主要成果可以列出条目,一般成果可用列表的方式。
3.评奖活动
记述历年本地主办的以及参加上级的社会科学评比活动的情况,包括评奖的组织、参评范围、条件、数量、获奖情况、奖励政策等。
在这一部分的记述中,有的地方因为社会科学研究内容比较丰富,还列了学术流派和学术讨论等门类。如《江苏省志·社会科学志》中有“学术流派”一章,分25节,记述了从东周列国到清代25个主要学术流派的情况,包括代表学者、主要观点和成就等;还有“学术讨论”一章,分7类,记述了重大的学术讨论会、座谈会的情况。
三 地方史志的编写
地方史志也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目前许多省市已经将党史研究、地方志、年鉴等纳入社会科学评奖的范围。“地方史志”部分可分为“党史资料征集与编研”、“地方史志编纂”两个门类。有些地方将“档案事业”与史志并列,从三者同属于地方文献的角度看,也是合适可行的。
1.党史资料征集及编研
主要记本地党史工作机构的活动,如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研究、调查、成果、重大活动等。
2.地方史志编纂
主要记述当地各级各类地方志书、年鉴、地方史、地情书的编纂出版活动及成果,家谱的编纂也可以包括在内。
3.档案事业
主要记述当地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局、馆、室)和活动,包括档案的征集、收藏、整理、研究、利用等。
四 普及与交流的编写
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社科普及、社会科学成果推广与应用、协作交流等。
1.社科普及
主要记述当地社会科学管理机构、研究机构进行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如举办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演讲、讲座、学习班、咨询活动、科普展览橱窗、社科知识和地方文化的知识竞赛,科普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专题专栏等。
2.社科成果推广与应用
主要记述社会科学成果特别是应用对策研究的推广和应用。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经常向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社会科学界的管理机构在组织这些课题的研究时,注意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运用于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中,发挥了社会科学界作为党和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党和政府在筹划未来发展计划和重大决策前,经常征询社会科学界的意见,社会科学学者的一些观点、意见往往成为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党和政府施政纲领的重要参考依据。各级档案、史志工作部门也在利用地方文献,发挥“存史,资政、教化”等作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另外,社会科学界还为干部的培训、进修、社会办班(上课、编写读本,开办讲座、报告会等)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对这些“无形”的成果和作用,要有恰如其分的记述。
一些应用对策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情况分析、调研报告等,经常刊载在内参或机关内部信息简报中,发挥的作用更直接。这些成果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江苏省在评选社会科学成果时,这种不公开发表的内参材料,也在参评之列,这是值得注意的动向。
3.协作交流
可以分为协作和交流两个方面。协作,主要记述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协作活动,如在组织一些课题时采取的跨国、跨地区的协作,高校与地方、军队与地方、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协作等。社科联在接到当地党和政府有关领导或部门交给的综合性课题时,往往采取协作攻关的方法。交流,主要指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人才交流、学术交流等活动,包括出境和入境(指本地之境),重大的人才交流和学术交流的活动及事件等。
注释:
[1]参见《江苏省志·社会科学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