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珠烈士像。(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供图)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如破竹之势解放了中国的大片地区,福建解放指日可待。虽然形势一片大好,可连江县的游击队伍一天也没有放松警惕。当年2月的一个傍晚,定安游击队以少胜多,打得敌人狼狈而逃,并抓住两名敌伤兵。如何处置这两个人呢?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陈可珠站了出来,对两名伤兵耐心教育,给他们治愈伤口,受到感动的伤兵最终成了游击队的炊事员。
出生在1925年的陈可珠是马尾快安村人。家中只有她一个女孩,倍受长辈疼爱,取名“可珠”,意为一颗可爱的掌上明珠。这一颗明珠,没有蒙尘于乱世,反而用自己照亮了黑暗通往黎明的道路。
以教师身份掩护革命斗争
18岁那年,陈可珠由同宗长辈作主,嫁给本村的大学生刘大起。不过两年,丈夫就病逝了。她无法容忍婆家的封建欺压,于1947年前往小学任教。
1947年夏天,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副部长林白同志为了开辟沿海新区,想要发展一个在连江有亲戚,思想进步,肯吃苦的同志从事革命工作。中共魁岐党支部书记凌尚武把物色人选的工作交给了陈秀英。
陈秀英想到了陈可珠,她是陈可珠的远房堂姐,知道可珠能诗会文,对贫苦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也对旧社会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她向陈可珠讲了许多革命道理,打动了陈可珠。
第二天,陈可珠随陈秀英来到魁岐,见到了林白。经过几次谈心,陈可珠意识到穷苦人民想要翻身,就要跟着共产党,起来闹革命。
经林白、凌尚武介绍,陈可珠在同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变卖了结婚首饰筹集地下活动经费,还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开展活动。
组建4支游击队
事实证明,陈秀英和林白的确没有看错人。陈可珠带领着穷苦百姓在连江点燃了一片红色的烈火。
“地主、渔霸为什么能变本加厉地剥削穷苦人?穷苦人为什么受苦受难?归根到底,因为我们手里没有武装。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应该拿起武器,同他们进行斗争。”陈可珠把课堂开到穷人中,用最简单的话语为他们在黑暗中引路。
1948年8月,陈可珠首先在连江定安成立了贫农团,10月,又在晓澳领导当地的农民成立了贫农团,打土豪、抗丁税、分粮食。武装起来的队伍为贫苦农民争取了权益,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敌人开始镇压晓澳的农民武装。白色恐怖笼罩,陈可珠带领部分队伍向山上转移,开展游击战争。
1948年冬,五县中心县委成立了林(森)、连(江)、罗(源)沿海游击支队,凌尚武为队长、陈添源为政委,后来可珠接任了支队政委。她带领游击队吃麦麸、睡山头,从不叫苦。调虎离山、引蛇出洞,她总能想出恰当的战术打得敌人狼狈而走。在老战友林祥瑞的记忆里,大家都称呼陈可珠为“老可同志”。有一日陈可珠发烧,炊事员特意为她煮了一条带鱼。结果陈可珠只留下了鱼头和鱼尾,把肉最多的中段分给战友。在场的一位游击队员的话让林祥瑞印象深刻:“老可每次打仗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正应了这一头一尾。”
1949年5月,五县中心县委决定组建连江县委,陈可珠任县委副书记。游击队打垮了国民党县保安队及海匪,却遭到敌人反扑,牺牲了两位同志,还有战友被捕。陈可珠当即召集大家研究对策,营救被捕人员。当晚,陈可珠就带领游击小分队直捣“虎穴”,活捉了敌区分部的头头及家属作为人质,逼迫敌人放回被捕的战友。
陈可珠从来不是一名柔弱的女子,她常常能够有勇有谋地化解危机,不断扩大游击队的影响力,还练就了双枪技法。至1949年7月,她已经亲自组建了4支游击队,共计300多人。
牺牲于黎明前夜
1949年8月,革命胜利的旗帜即将飘进连江县城。12日这天,游击队收到指令要撤出定安村,结果在途经才溪村时遭国民党74军一个团的伏击。危急关头,陈可珠当机立断,拔出双枪,告诉战友:“你们快撤,我来掩护!”
在她的掩护下,战友们终于成功突围,而陈可珠的子弹也打完了。天已拂晓,陈可珠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逃脱,就将枪支和文件藏于溪下的石堆里,提着一个篮子假装出门干活,然而却被敌人认出并被捕。
陈可珠被押到国民党74军一个营部审问,受尽酷刑却始终严守游击队的秘密。硬的不行,敌人又来软的:“你何苦这样呢?这不是跟自己的性命作对吗?”陈可珠怒斥道:“你们的末日快到了,等待人民的审判吧。”敌人恼羞成怒,下令将陈可珠处死。
死有何惧?陈可珠早就说过,能够把生命献给党的解放事业,是无上光荣的。8月15日,这位年仅24岁的“老可同志”,英勇就义在连江县城江南桥头的沙滩上。
8月16日,黎明降临,连江解放。黎明的光也照在江南桥头的那片沙滩上。
“以身报国不惧怕,舍生取义不退缩,陈可珠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她看似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国家的明天。”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韩青告诉记者,曾任福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的吴又成曾如此赞誉这位女英雄:原是娴淑深闺女,愤世拯民闯风雨。双枪驰骋历鏖战,谱写巾帼英雄史。
(本报记者 林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