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明铜释迦牟尼立像:造像艺术的昌盛之作
2021-07-1610-05-59来源:福州晚报

  “市博探秘·镇馆之宝”系列10

明铜释迦牟尼立像:造像艺术的昌盛之作


1626746941455406.png


明铜释迦牟尼立像

  “湖田播种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这是宋朝曾任福州太守的谢泌写的《福州即景》中的诗句,当时福州人对佛教的热衷可见一斑。南朝以降,佛教在福州长盛不衰。福州市博物馆的馆藏中有一尊传世之作——明铜释迦牟尼立像,为国家二级文物,它见证了明代晚期汉传佛教和佛像艺术复兴势力的强盛,也牵出了一段明朝万历年间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的历史钩沉。

  它是其他佛像的“标准器”

  这尊铜像为明代制造,通高43.5厘米,身宽14.65厘米,座高7.44厘米。铜像的背部錾:“万历戊午孟夏佛弟子叶道卿敬造”,即这尊铜像建造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佛像专家认为这尊铜像对于佛像断代有着重要意义,是万历年间的标准器。一般来说,雕刻(书写、记载、佐证、地层)有确切年代、保持历史原貌和状态的无争议器物才能被称为断代标准器,然后多方参考,推断出其他作品的年代。

  “相当多的造像是没有明确纪年的,所以这一尊佛像才难能可贵,对于研究万历年间和前后时期的佛像造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造像形象饱满,体量硕大,工艺精湛,这也是它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厦门博物馆研究馆员张金颖对记者说。

  明代铜佛造像的经典

  铜像头绾螺髻,宽额面阔,细眉长目,眼睑下垂,白毫像,双耳垂肩,颈部三道蚕节纹,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身材匀称协调,身披袈裟,着长裙,伸右手结说法印,跣足立于仰覆莲座。袈裟衣缘浮雕缠枝莲纹花边,裙摆边则錾缠枝灵芝纹,形神完美。

  这尊佛像建造于明万历戊午年,是明神宗在位的晚期。“细节写实、圆润的仰莲花瓣、衣服边缘的流畅阴刻线等元素都烙印着明代造像的时代特征,同时,这尊佛像虽制造于明晚期,却没有受到社会经济衰颓引起造像比例失调的影响。”张金颖说。

  明晚期最为突出的变化还在于造像台座上,发展和创造了一些新的形式。如佛和菩萨像的台座普遍采用仰莲座形式,这是从宋元造像继承而来的,体现了汉传佛教的复兴。

  区别于永宣时期宫廷汉藏风格造像,万历时期,因明神宗及其母亲慈圣皇太后奉佛,而且大力扶持佛教,内地佛教和造像艺术得以迅速崛起,昌盛一时。目前,国内外现存这一时期的造像实物甚多,可以说是历史上现存佛教造像最多的一个时期。

  有专家称,此为阿弥陀佛

  对于这尊明铜释迦牟尼佛究竟是“何方神圣”,张金颖有不一样的观点:“这尊造像的准确名称应该是接引佛。从其手印来判断,跟一般泛称的释迦牟尼佛有区别。”

  接引佛,又称阿弥陀佛接引佛,是净土宗的概念。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净土的教主,是五方佛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

  因其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明清时期,佛教普遍流行“行在弥陀,教归天台”的风气,阿弥陀佛受到各宗派、各阶层的普遍信奉,在福建地区尤为明显。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从宋朝以来,伴随着净土思想和信仰的盛行,净土造像题材也普遍流行。净土造像题材中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等也大量流行开来,它们以各种不同艺术形象和造型姿势,被大量塑绘出来,供奉于大江南北的寺庙佛堂之中。这无疑也解释了今天福州地区乃至整个闽南地区阿弥陀佛的盛行。

  佛教文化交流繁盛

  在这尊佛像铸造出来的四年前,在中国佛教史上还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和尚鉴源、镜源赴京请《藏经》,得内阁首辅叶向高帮助,朝廷赐《藏经》678函,紫袈三袭,同时赐额“万福禅寺”,一直沿用至今。

  黄檗山的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历史上几经兴废。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万福寺在历史上书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它见证了中日两国佛教文化的交流。

  清顺治九年(1652年),日本长崎华僧所建的兴福寺住持逸然及唐三寺各位护法,多次渡海联名邀请万福寺的隐元东渡弘扬佛法。

  1654年7月5日,隐元率徒众三十人抵达日本长崎。到达日本后,隐元一行得到日本天皇和德川幕府德川家康将军的优待,在京都宇治赐地建立寺庙。新寺建成后,隐元不忘故山,将新寺庙命名为黄檗山万福寺,并创立新宗派——黄檗宗。这一从中国传来的独特的禅法不仅在日本站住了脚,而且大大刺激了已处于停滞状态的临济和曹洞两宗。两宗重振宗风,终于使日本禅宗三派鼎立,长盛不衰。后来日本黄檗宗僧侣就称福建福清的祖寺为“古黄檗”,称京都宇治的新寺为“新黄檗”。日本黄檗山的建筑规模、丛林制度和宗教仪式等,完全仿照福清黄檗山的形式,采取中国明朝样式的伽蓝配置,至今还保存三百多年前隐元时代的规模。在日本,像这样将创建时的模样保留至今的寺院十分少见。

  中国禅宗的东传,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得以传播。时至今日,中日黄檗宗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依然繁盛。

  “专家品宝”

  明代佛教造像中的精品

  ■特邀专家:福建省文物鉴定中心主任 王永平

  这尊佛陀造像,体量虽大,但细节处理精致、规范,不失为明代佛教造像中的精品。特别是錾刻有明确的纪年,成为鉴定这一时期造像的“标准器”。

  (记者 管澍 陈暖)

  《福州晚报》2021年7月16日 A14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