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驿里社区的吴娟熙老人给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送来一面锦旗,上书“人民消防为人民、亲民爱民暖民心”,表达感激之情。
吴老与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结缘于10年前。由于家住无电梯高层,平时买米、面、油等重物上楼十分不便,指战员得知后,上门帮忙,并对吴老说,“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10年来, 指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承诺却从未改变。逢年过节送来米、面、油,平日里帮忙扛东西、打扫卫生。前一段时间,老人住院做白内障手术,指战员每天轮流照看,令老人感动不已。
吴娟熙老人的故事,是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战员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一个缩影。作为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队伍,该站指战员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竭诚为民的誓言。
于点滴间暖人心
在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的办公室,一沓整整齐齐的小册子叠放在柜子里,被精心收藏着。
“这是扶危帮困记录,从1990年建队以来,站队就组建了‘国旗卫士雷锋服务队’每月深入三坊七巷内的名人后裔、‘五老’人员和贫困家庭送温暖献爱心。遇到孤寡老人、特别困难户会专门记下来,有计划地上门为他们服务。”该站指导员林海涛说,一年一本册子,现在已经累积到10多厘米厚了。
30年来,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先后资助困难群众69户、失学儿童79人、资助在读大学生6名,照顾孤寡老人21人,捐款捐物25.6万元。与驻地40余家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持续搭建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于无声处显真情,于点滴间暖人心。竭诚为民的承诺,践行于工作中的每处细节。
为了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指战员们在早操时,轻声喊口令,默默做动作。营门处安装有电动伸缩门,队里值班人员每日定期巡检轨道,最大限度减轻执勤车辆进出的噪音。在不影响出警的情况下,晚上12点以后只亮警灯不拉警报。
三坊七巷的留住户大部分是老人,只会说方言。为此,消防救援站组织大家学说福州话,每日开展福州话防火提醒。疫情防控期间,消防救援站还联合兄弟单位编撰了《防疫消防安全歌》,浓浓虾油味的唱词迅速传遍榕城。
驻地群众打心眼里喜欢这群年轻人,该站和地方单位的各种联系越来越紧密。南街街道开设“行走中的党课”,消防救援站是红色教育基地;驿里社区组织业余讲师团,指战员是兼职讲师;该站还为福建师范专科学院、鼓一小学、温泉小学等学校开展国旗知识授课、升降国旗队列指导……训练之余,该站又把建好的便民服务点、消防博物馆作为便民窗口,免费提供休息场所以及茶水、常用应急药品等。
守护坊巷,守住情感。“虽然觉得能做的事情有限,但是点滴温暖,也是履行使命。”林海涛说。
于危难之处显身手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汛期。在入汛前,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就开展抗洪抢险器材及防汛装备检查,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针对性训练演练,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准备工作。
救民于水火,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指战员的身影。面对火警灾情,他们用青春与生命诠释“赴汤蹈火”的真正内涵。
2016年8月7日晚,鼓楼区一居民楼突发火灾,不少居民受困。作为最先到场的增援力量,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分多个批次深入楼内搜救被困人员。搜救小组骨干周文峰和队员在浓烟中发现一名10岁左右小女孩,不顾自身安危,把自己的空气呼吸器面罩给孩子戴上,将其安全转移到楼下。由于拖着近25公斤的全套装备、在各楼层不间断地来回灭火搜救,再加上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烟气,连续奋战近5个小时的周文峰体力严重透支,出现脱水、休克症状。队员们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还在询问获救群众的情况。
有警必出、闻警即动,奋战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汶川抗震救灾,抗击超强台风“尼伯特”“苏迪罗”“莫兰蒂”,跨区增援漳州古雷石化爆炸起火处置现场,紧急驰援泉州市鲤城区欣佳酒店坍塌大救援……三坊七巷消防站指战员的身影处处可见。
改制不改初心,换装不换使命。三坊七巷消防站指战员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在重大灾害事故面前,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2020年跨区域增援江西余干县抗洪抢险,是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转制后承担的第一起跨区域综合救援任务。接到增援命令后,全体指战员主动请战,5名党员被编入福州支队抗洪抢险突击队,并成立临时党小组,紧急转战江西省余干县。在鄱阳湖畔,炎炎烈日下,队员们马不停蹄地开展装填沙袋、填充砂石、加固大坝等工作。他们的脸被晒得通红,手被沙袋磨出血,为当地群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堤坝。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始终坚持“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方针,以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努力打造全国基层消防救援队伍党史学习教育标杆。守好古厝、护好国旗、服务好群众……全体指战员始终牢记使命、勇挑重担,永远做党和人民放心的消防卫士。
(本报记者 何祖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