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兆云
一
把福字作省名,全中国唯福建也。省会中带福字,唯福州也。我无法选择出生地,却有幸在有福之州读大学,之后选择于斯工作,一晃32年。这里是我的福天福地。
能兀自称福,不说豪横,多少得有些底气。暂抛开门见福等属于画饼充饥一类的祝愿,我在这些年来的见证中却也沾福不少。这些年让大小城市叫苦不迭的雾霾、沙尘暴和各种污染骎骎其来,福州的清新让人心驰神往。外地朋友问起缘由,我笑答,可能是因为名字自带祥瑞之气,再有就是这里出过太多“为天下人谋永福”之人,他们的厚德、热血和精神,给一座城市带来了生生不息的福报。
我至今难忘1988年9月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当晚,信手涂鸦《致榕城》:“我满身都是泥土气息/褴褛布衣怎配你华贵的云裳……为到你身边高兴/又怕有一天离开你。”坐了5小时的汽车再14个小时的火车抵榕,车过闹市区再经波光潋滟的西湖,又打下了《城市,我是一位陌生的小孩》一诗腹稿。
其实,这座城并不陌生。此前已从教科书上,从班上一位福州来的同学嘴里,知道她书写过众多风云。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页,正是由福州人林则徐给掀开的,虎门销烟引燃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也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反帝意识,国际禁毒日因之而来。别说我,如果你知道马克思在经典著作中对林则徐褒扬,了解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播下的爱国种子,知道一代代共产党人对他反帝气概、执政理念、浩然人格、淳厚家风的赞颂,也会对诞生和孕育了伟大民族英雄的这座城礼赞有加!
来前,我还不止一次细读过“二十世纪中国最美情书”。那是福州人林觉民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前三天挥毫写就的《与妻书》,其中“为天下人谋永福”一语,最是感人肺腑。
我就读的高校坐落西湖畔,毗邻人称“福州雨花台”的鸡角弄,离文林山烈士公墓也不远。中学时,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看得我热泪盈眶,后来才知,大革命失败后的福州也无独有偶有过这样一场婚礼。一对二十出头的共产党情侣在临刑前那一刻紧紧相拥,宣布让敌人的枪声当作他们婚礼的鞭炮声,何其惊世,又何其壮烈!婚礼进行的刑场正是鸡角弄,大批共产党员在这里血雨纷飞,前赴后继。
我至今也无从解释学生时代何以常往这些地方跑,不仅因为来自老区苏区,不止因为打小喜欢文史、崇尚英烈,也许还因为当过团长、缘悭一面的二姑丈是革命烈士吧。至于大学毕业跨界转行党史工作,我断不敢妄称自求多福,只能感谢这座城市的厚爱、包容,可能正是看中了我泥土气息里弥漫的红色情怀。
二
革命的重要孕育地、落脚点、出发地、第一方阵,使得这座城的河流水网、寻常巷陌,都有道不尽的沧桑和故事,照见或寻觅英雄曾经的背影,回响一阙阙激昂的正气歌。
那些年,我的办公室来往过好些从长征路上、抗日硝烟、解放战火中走出的身影,他们的经历和讲述,在我眼前和心中飘扬着一杆旗。
我越来越熟悉并喜欢上了这座神州名府的气味、红色历史和个性魅力。吃虾油、吃锅边,偶尔也饕餮佛跳墙的福州男女,生性温和,在外人眼中,他们的臂膀似乎挽不起高山大海,却不料,每当历史进入紧要关头,他们迸发的血性和血气,表现的眼界和境界,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照亮历史的黑幕。谁不说福州藏着半部中国近代史!在林觉民为埋葬帝制勇赴黄花岗12年后,坐船走到了辛亥革命首发地武汉的福州老乡林祥谦,在领导二七大罢工中,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首位党员烈士。一声“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震古烁今,侠骨犹香;而他的妻子,扶着他和在这场罢工中先后牺牲的胞弟、父亲的三口棺材,从迢迢长江水路运回福州安葬,让这座城浓烈了多少英雄气啊!
更多的福州儿女,把热血洒在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救国途中。鲁迅深情讴歌过的“左联”五烈士,有来自福州的胡也频,身陷囹圄,仍以笔为枪,让今天的人们阅之而心潮澎湃:“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政府,才是我们的政府!”这样的书写,连同郑振铎年轻时“有牺牲的精神”“看不惯奴隶的苟安”,在文学革命初期提倡多创作“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以及邓拓“心为革命自明明”“赴蹈从知壮士情”的砥砺,何其不是惊雷似的誓词啊,如此目光如炬、思想如泉,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岂能忘却纪念!
无数次面对国徽,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不由地想,当年林徽因参加国徽和纪念碑的设计时,可否记得如花之年勇于赴战的叔叔林觉民?想起为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愤而“敬告国民”、由此点燃“五四运动”之火的父亲林长民?思及抗战中为国捐躯的飞行员弟弟林恒、中国报界先驱和革命烈士林白水、七七事变中在日军刀丛中不眨眼的北平县长王冷斋,甚至以国府主席身份发布中国正式向日宣战并收回台湾文告的林森……他们所谋,何其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之福!是的,毛泽东起草的纪念碑碑文,已把这些闽都英雄给“上溯”了进来,永垂不朽。
单位搬迁后,与林觉民和冰心故居近在咫尺。大凡有外地朋友携妇将雏来,总爱往这里带,一同寻味千秋不易的大义和爱心,也在行走中了解三坊七巷堪称艺术博物馆的明清建筑,如何能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和现代建筑群交相辉映,并迎来世界遗产大会。
久久为功,福州才从昔日海防前线的“受害者”转变为改革前沿的“领跑者”和“得益者”,一夕赶千年,“闽山闽水物华新”。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如果说,这些天和地、有和无,已逃不开大数据的网,那么,数字峰会的落户,让福州有了惊艳世间、跻身一线的快车道。每一次在闽江上空绽放的礼花,都让这个奔跑中的城市光彩夺目。
三
五月下旬的福州,雨落如注,如泪流成河。和我一样冒雨吊唁“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的,有不少年轻的面孔。这个获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军医,活一天就战斗一天,97岁退休创下了全中国之最,却仍分秒必争为国为民做事。“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一位红领巾女孩含泪朗诵这话时,纪念馆门外悄然伫立的蓝花楹,万花齐放,像一团蓝火焰;不远处的庭院里,一棵百年的流苏王盛开如雪;而高高的天穹上,“吴孟超星”正照耀天上人间。
我在这座城的使命之一是讴歌,对那些别样的胸襟、风采和情怀,哪怕只能形之于万一,日积月累中也一点点丰盈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追求中既知足又“长乐”。
一个假日,我和一位自称受我的书写影响而择业福州的退伍军人,相约同走福道。这个全国首创、悬空蜿蜒在城市森林中的最长网红栈道,一眼望不到头,所见皆绿,犹如行走于天然氧吧间。灯火和月光交融时分,生态走廊宛如一条巨龙盘旋。我心有所触,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他眼里和嘴角漾起的微笑,让人捕捉到了精神的富有和内心的欣慰。此后经年,他和我都当一如既往地身在“福”中,“七溜八溜,不离福州”。
这个英雄和院士繁星闪耀的省会,这个光听名字就引人向往、新近又接纳了100亿元捐款筹建科技大学的有福之州,还是一座长期霸屏的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红在内,绿在外,希望像每天都更新的新芽绿叶。而她的海纳百川、生而向美,你越是了解就越是爱,哪怕不矜不盈,也已是深沉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