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录|识时达变 王台和谈弭兵——东方军征战福建系列文章之十一
2021-07-2711-28-4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薛宗耀

20210727_A06_01_48.jpg

王台谈判场所旧址。

  1933年5月24日,蒋光鼐、蔡廷锴与刚刚从欧洲回国的老长官陈铭枢在福州于山“补山精舍”密商,决意要联合广东、广西及海内外各党派(包括中国共产党)发动抗日反蒋运动。

  随后,陈铭枢到香港,在已经与蒋介石分道扬镳的原上司李济深的协助下联系两广,未获成果。他们以为中共中央仍在上海,先后请与中国共产党有所关系的朱蕴山、彭泽湘、梅龚彬、刘伯垂等人赴沪与中共上海中央局联系;蔡廷锴也拜托在上海的何香凝与共产国际驻华代表机构联系,均不得要领。

  一

  东方军征战福建,十九路军一败再败。据蔡廷锴回忆:“当时陈铭枢回国初来福州,我质问他:‘你口口声声说已和共产党拉拢有几个月了,如今红军全力东向,想歼灭我军,这是合作吗?’他说:‘没有合作成功,当然不会停止敌对行动呀!’”他们考虑到,前方战局日趋恶化,“联共”工作不能拖延,既然在上海一直无法从中共方面或共产国际方面获取确实的讯息,而今红军已打到“家门口”,又何必舍近求远,不如请一位适当的人员秘密到前线向红军求和,以保存十九路军这一支弥足珍贵的抗日反蒋队伍。陈铭枢在香港偶遇陈公培,觉得是个适当的人选,就请他帮忙。

  陈公培,化名吴明,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在赴法国勤工俭学和组建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投身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和两次东征、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等都与周恩来共事过。因南昌起义失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而脱党,后在上海与中共特科的李一氓等人有所来往,潘汉年称其为“我方情报人员”。

  陈公培曾任北伐军第四军政治部副主任,认识陈铭枢,但与蒋光鼐、蔡廷锴没有什么接触,自述之所以答应帮忙有3点原因:

  “一、党有联合抗日声明。”1933年1月,苏维埃中央政府和红军发表《宣言》,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的三个条件之下,“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这是十九路军能与红军和谈的重要基础。

  “二、十九路军有和中央苏区联系要求。”陈铭枢向陈公培表明态度,“不动摇地接受共产党的建议”,接受“共同抗日三条件宣言”,“不对红军采取任何大的进攻行动”,“维护公民的生存、信仰自由、言论、集会、游行、结社、出版等权利,释放政治犯”,“立即颁布组织义勇军的规定”。这是十九路军能与红军和谈的必要条件。

  “三、我自己个人想到中央苏区取得联系。”陈公培携带陈铭枢的介绍函到福州后,蒋光鼐、蔡廷锴于9月16日在一块绸布上写了一封“致朱玉阶、毛润之(即朱德、毛泽东)两先生”的密信:“贵党及红军同胞,夙以反帝倒蒋为职志,此即证明贵党与敝军在政治上有共同目标、在军事上有提携之必要。特此委托陈公培同志与贵党为军事合作的磋商,敝军同志甚希望贵党及红军同胞予以最诚意的接谈。”陈公培打扮成农民模样,此密信藏在衣领中。

  

  9月18日上午,十九路军在芹山又吃了大败仗,与红军和谈迫在眉睫,蔡廷锴偕陈公培乘快艇于当晚抵达古田县水口。第二天,陈公培和随员携带蔡廷锴在活页本上开的一张“令沿途军民团队放行”的便条出发,经葫芦山、吉溪、夏道,于9月22日在西芹遇到红军的前线部队。

  彭德怀、滕代远很快得到前线部队的报告,对于正在与红军作战的十九路军派人来求和,感到很突然。他们立即致电项英、朱德、周恩来并抄报蒋光鼐、蔡廷锴密信的内容,请示对待办法。

  此时,中央革命根据地北线战云密布,而闽赣省境内原有的红军部队绝大部分都调入福建作战,防守力量相当薄弱。周恩来接到彭德怀、滕代远的来电,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东方军与十九路军能够马上停战,即可结束在福建的征程,迅速返回北线反“围剿”。由此,他于9月22日傍晚6时致电项英,力主与十九路军方面接触谈判。接着,又电告项英、彭德怀、滕代远:“蒋蔡代表陈公培即吴明,此人为共产党脱党者,常在各派中奔走倒蒋(介石)运动,并供给我们相当消息,吾常笑之为军阀的清客。如军委同意本日十八时电办法,可由国平(即东方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前往西芹与吴明面谈,更可探知更多内容。”

  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连夜开会研究,考虑到当时的军事局势,同意东方军领导人与陈公培接触谈判。

  9月23日凌晨1时,中央局致电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滕代远提出我方《与蒋蔡谈判的先决条件》:“1.停止军事进攻与经济封锁”,“2.释放在福建牢狱中的关押政治犯及保证反帝运动和反帝组织之自由”,“3.发表反日及反蒋之政治宣言”。还特别交代,“谈判时,请依据上述条件及中央政府屡次宣言”,“过分及一时不能接受之条件,可不提出”。同时又提醒,十九路军派人前来求和,“极有可能系求得一时缓和、等待援兵之狡计。我方得警戒,并须严加注意”。项英于23日上午8时致电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滕代远,强调“关于谈判对策问题,昨已与中央局商定,以中央局指示电为基础进行”。

  三

  9月23日上午,陈公培从西芹来到东方军司令部所在地王台,彭德怀、滕代远与他在司令部隔壁“八角楼”二楼进行谈判。陈公培料不到是与久仰大名的彭德怀谈判,更难料在战场上已占据优势的红军是否接受求和。

  陈公培首先表白:“与红军进行妥协,此完全是……陈铭枢所主持,蒋蔡同意”,“李济深同病相怜赞同反蒋”。接着,转述蒋光鼐、蔡廷锴态度:十九路军和福建方面承诺“停止进攻苏区,释放(在押的)共产党(政治犯),取消经济封锁;(请)红军退出洋口,以泰宁、将乐、建宁、清流、连城为界”。

  彭德怀回忆,我方根据中央局的电示向陈公培提出和谈条件,并指出: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是对的;来闽‘剿共’是错误的,也是蒋介石的阴谋——即‘剿共’和消灭蒋光鼐、蔡廷锴,对蒋介石都有利”。彭德怀还回忆,热情款待陈公培和随员,“请他们吃了饭,大脸盆猪肉和鸡子,都是打土豪缴来的……我们就是用脸盆盛菜、盛饭,用脸盆洗脚、洗脸,一直沿袭到抗美援朝回国后,才改变了这种传统做法”。

  由于“王台谈判”是以“共同抗日三条件宣言”为政治基础、以“抗日反蒋”为共同目标,很快就获得成功,双方同意彼此间立即停止军事对抗。接着,红军方面拟了回信,用陈公培由福州带去的密电码译文,借东方军司令部的电台发给蒋光鼐、蔡廷锴。不料,连续几天“叫号老不通”。于是,彭德怀“给蒋光鼐、蔡廷锴写了信,告以反蒋抗日大计,请他们派代表到瑞金,同我们中央进行谈判”。

  10月9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在福州密议,决定以“王台谈判”成功为契机,派十九路军秘书长徐名鸿为“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在陈公培的陪同下,前往中央苏区与中共方面进行正式谈判。在毛泽东等人的支持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与徐名鸿于10月26日草签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双方形成初步的合作关系和上层统一战线,为爆发“福建事变”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王台谈判”是中国工农红军与曾经兵戎相见的国民党军队,以“共同抗日三条件”为前提举行的第一次谈判,并获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几年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一个开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近代史中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当年,“王台谈判”成功后,东方军奉命离闽,除了红军与十九路军已握手言和外,另有重要原因。

  《福州晚报》2021年7月27日 A06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