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内的福州油纸伞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拍照。记者叶义斌摄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美誉,让三坊七巷成为福州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近日印发实施的《福建省“十四五”商务发展专项规划》提出,高质量推进福州三坊七巷等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乘此东风,三坊七巷步行街改造不断上新、提升,人们不仅可以在此探寻闽都文脉、记取福州记忆,而且可以品味城市活力,三坊七巷作为“福州城市会客厅”的名片越擦越亮。
探寻闽都文脉
注重活化利用 优化业态布局
三坊七巷坊中有巷、巷巷相通,坊巷内古厝黛瓦相连,现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建筑159座,其中各级文保单位29处。走进三坊七巷,严复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名人故居不时映入眼帘,仿若时空穿越,让人感受到福州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今年初,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资源禀赋,不断强化步行街的文化内涵,对严复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二梅书屋、市委旧址等进行展陈内容提升。其中,严复故居提升后设置了严复生平陈列展,展出严复著作、译作以及相关出版物,以图文、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向人们讲述严复伟大的一生,参观者络绎不绝。“三坊七巷是福州人杰地灵的最佳佐证、闽都文化的浓缩与精华,逛三坊七巷是我们探寻闽都文脉的极好路径。”市民林资凡说。
福州古厝集团副总经理林胜表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三坊七巷步行街最富魅力之处,我市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在保护好街区建筑肌理、保护修复古厝的基础上,注重古厝的活化利用,不断优化步行街业态布局,对现有文化、商业业态进行业态相符、商旅相融调整,进一步去粗留精,提升步行街业态品质;另一方面,主动调整完善准入标准,积极引入优质文化、商业业态。
目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文创类商业业态占比约60%,其中世界级非遗8项、国家级非遗22项、省级非遗11项、市级非遗6项,中华老字号企业6家,初步呈现“商街、文坊、俗巷、杂边”的商业格局,全面涵盖“衣、食、住、行”四大领域,大大丰富了人们逛三坊七巷的体验感、提升了回头率。
记取福州记忆
体验传统习俗 构筑特色坊巷
乞巧、分蚕豆、拜魁星……今天是农历七夕,一系列传统习俗体验活动将在三坊七巷举行。每逢传统节日,去三坊七巷成为人们体验福州传统习俗、记取福州记忆的最佳选择之一。
“乞巧、拜魁星是我国七夕传统活动,分享蚕豆则是福州特有的习俗,这些习俗我都是在三坊七巷体验到的,充满了仪式感,让我记取了福州城市记忆。”连续多年在三坊七巷体验七夕传统习俗的“90后”王临滨说。
闽剧、评话、伬唱……浓浓“虾油味”的福州戏曲表演,是人们逛三坊七巷不容错过的风景。如果还不过瘾,可去水榭戏台大饱眼福、耳福。水榭戏台已开辟为福州戏曲的常态化演艺场所,第44届世遗大会期间,参会嘉宾便在此好好体验了福州地方戏曲的魅力。“在福州古厝欣赏闽剧,沉浸式的体验感让我对福州这座城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我还会再来福州。”参会嘉宾、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博士郭博雅说。
也许郭博雅下回来福州,就会看到三坊七巷又有“新模样”。
“我们正积极推动黄巷提升,规划引入具有闽台文化特色的优质业态,构筑最综合、最有活力、台湾同胞最愿意来的,集交流、娱乐、旅游、消费等于一体的特色坊巷。”福州古厝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品味城市活力
升级基础设施 推动智慧管理
夜色渐浓,灯火繁华,东百中心人流如织;由黄巷而入,三坊七巷古韵悠长,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拍照。
据了解,三坊七巷步行街已完成停车场提升、标识系统优化、北口游客中心提升等基础设施升级,并积极推进北广场触摸屏增设、街区夜景灯光提升等设施品质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步行街设施水平和游览舒适度。同时,充分利用安泰河水系空间铺设夜景灯光,推动两岸“秦淮风光”重现,构筑优质夜间经济环境。
作为我市打造的首个智慧街区,三坊七巷步行街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在提升街区文旅商软实力的同时,积极推动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人性化、便利化、智慧化的服务。
目前,街区已完成泊车管理系统、资产经营追踪考评系统等智慧系统建设,联合属地单位及科技企业,不断夯实街区垃圾分类智能化、智能人流采集分析系统及高清公共安全摄影摄像系统建设,大力推动多功能智慧化票务系统建设。
街区实现人气、经济效益双丰收,跟街区品质有效提升密不可分。“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的改造提升项目,三坊七巷步行街将逐步打造成承载闽都文脉、汇集城市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福州城市会客厅’。”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吴晖 蓝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