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闽都地名|话说“能补天”
2021-08-3011-12-11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能补天巷

  在鼓楼区湖东路有一条北进的巷子,不长也不大,但名字非常大气,叫“能补天”。

  为什么敢叫“能补天”?先说说“补天”。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有盘古开天地,有女娲补天。《列子·汤问》写道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后来写小说的,编出故事,说当年女娲补天,还剩下一块石头没有用完,化成通灵宝玉,归了贾宝玉,演绎出大喜大悲的名著《红楼梦》。《红楼梦》第一回中有这样一首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女娲庙,据说在这个巷子里就有。清人施鸿保《闽杂记·卷五》有“女娲庙”条:“福州督标中营参将署后巷,名能补天,以巷中有女娲庙也。”但又觉得哪里有问题:“初疑古帝皇唯陵墓所在或生前治处乃有庙,如陈州太昊,潭州炎帝皆是。唯神农庙诸处间有之,则业医及贩药者所私创也。女娲时,闽犹荒外,何独有庙。”神话传说或许有远古认识依据,所以福州也有地方有盘古庙。

  施鸿保说,“后读《路史》,乃知因王墓山而讹耳。《路史·女娲纪》云:‘又曰皇母’。注:太行一曰皇母山,亦曰女娲山。崔伯易云:女娲于此炼石补天,今济源县之女娲山上有庙。亦曰母山。古老言为皇母山,母字今音近墓,此巷后有高阜,俗称王墓山,谓是闽王无诸葬处,当因王墓讹为皇母,故有女娲庙也。”

  如今,我们从南往北进能补天巷,走到底,就是冶山。冶山有说是闽越王的都城——冶城,现在打造成“冶山春秋园”。它的西边也称王墓山,现在叫“大树下”。

  “能补天”得名,还有一个传说。说清代浦城有个穷秀才邝继聪,来福州参加乡试。因手头拮据,在贡院附近“广丰境”的一条小巷找了一家很便宜的小客栈住下。这天下起大雨,地上积满雨水,有一群蚂蚁在水中挣扎。他动了恻隐之心,捡了一根树枝放在蚂蚁集中的地方,救了众多蚂蚁。

  邝继聪参加了考试。考官阅卷时发现邝继聪文章很好,仔细一看,却发现卷中的“天”字,少了一笔,变成“大”字。按规定,文章有错字就是废卷,考官连呼可惜。后来,考官又翻开考卷一看,“大”字变成了“天”字,上面的一横由蚂蚁排成。拂掉后第二天再翻开时,发现蚂蚁又把一横补上了。

  考官觉得奇怪,叫来邝继聪一问才知其来由,认为是天意,于是不作错字处理,录取他为举人。第二年,邝继聪进京会试,中了进士。他回福建做官时,到福州特意又在这条小巷住下。地方官员想接他到衙门住,他说:“灯笼虽大无斤两,秤锤虽小压千斤,大小岂能定功过,须知此地能补天。”能补天巷便由此得名。

  这个关于“行善”与“感恩”的故事在巷内和城内代代相传。如今,能补天巷的地名传说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故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教育人们要与人为善,懂得感恩,与自然和谐相处。

  《福州晚报》2021年8月30日 A06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