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地名趣谈|话说“鼓楼前”
2021-09-1511-18-5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福州城的鼓楼,遗失在时光隧道里,留下了鼓楼区的名称和鼓楼遗址公园,还有一个“鼓楼前”的地名。

  说鼓楼前,看从什么方位看。站在鼓楼上,往南看,南边就是鼓楼前。

  《闽都别记》述说了一个有传奇色彩的“鼓楼前拾柴片自幼相识”的故事。说唐元和十年(815年),福州观察使元锡建鼓楼时,从连江和罗源来的徐得兴与俞百均,在附近的药材店学艺。看到建楼时有许多加工木头的边角料,老板就叫徐得兴与俞百均去拾。在捡加工劈下的木柴碎片的时候,出了意外,俞百均被木头压伤了。徐得兴重情重义,对俞百均日夜照顾,直到其痊愈。两人因此成为生死之交。后来福州人形容朋友关系很“铁”时,就说是“鼓楼前拾柴片朋友”。

  站在鼓楼上,如果往北看,这边也可以称为鼓楼前。

  清代,鼓楼的北面是布政司衙门,叫“布司埕”。在这里,聚集有十多家前店后坊的个体手工线面店,在那里摆着许多木制线面架,“扎堆”制作线面,成为福州线面的主要产地,留下“鼓楼前布司埕线面”的民谚。

  据说鼓楼前还曾有一家钱店,门前挂一串大木钱。布政司前有一帮京鼓班,经常汇集吹奏。有人就编了副谐音双关的对联:“钱店前,挂木钱,木钱怎抵目前急;鼓楼古,吹京鼓,京鼓难消今古愁”,成为谈资。

  《福州日报》2021年9月15日 A07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