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地名趣谈|话说“洋头口”
2021-10-0910-26-52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洋头口,就是现在台江区工业路和八一七路交叉口。在闽都,与东街口、旗汛口、渡鸡口并称为“福州四口”。实际上,它的名气大过旗汛口和渡鸡口,与东街口相当,不仅仅是因为处在古城中轴线上。

  曾经,福州是海侵地,海退还地,出现许多湿地、洲陆,形成一个个可耕作的地块。福州人习惯把这种地称为“洋”。为什么呢?有说是因为地平如洋面,或说来自平原的“原”变音,或者是“垟”的演化。在台江这里,就形成十八片地块,称为浦东、斗池、西洋、加洋等,俗称“十八洋”。洋头口就是这十八片洋的北头路口。

  洋头口周边主要是居民聚居地,也是南门外主要商业地域。洋头口也是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口。1987年5月,洋头口立交桥开建,东起广达路口,西至工业路口,南起吉祥山铺前顶,北至交通路口,同年12月建成通车,是福州最早的立交桥之一。立交桥采取“机非分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的结构模式,大大缓解了国货路和茶亭街的交通压力。立交桥刚建好还未通车时,我凭批条从南公园旁的福州缝纫机厂买了架“闽江”牌缝纫机,用自行车载着,从立交桥上骑回家。立交桥通车后,就不让自行车走了。

  后来横街拓宽成40米,茶亭街也拓宽成主干道,立交桥上的环岛就成为交通拥堵的“瓶颈”。2007年,立交桥拆除。行人和非机动车改从地下通道过街。

  在洋头口立交桥西北角,原来有标志为工业路4号的一座西洋建筑,位于主入口面南、临街。这座青砖老楼为福州近代建筑典型的八角楼。该建筑历史并无记载,据说原来是家银号。《台江区志》载,民国22年(1933年)洋头口钱样店仅有“元昌”一家,资本1000元。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