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南泉村寻许将状元题诗遗址
2021-11-2610-15-08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陈招强 陈沁

1637893029828919.png

题诗遗址现场。

image.png

题诗遗址景观复制。

  《闽清县志》记载,闽清人、北宋状元许将所著《东山碧岩亭》题诗遗址“在一都”。一都包括梅城、梅溪,地域辽阔,到底这首诗写在哪里?据梅溪镇南泉村村民介绍,该遗址位于村里“南泉境”古道旁。

  南泉村,地处闽清县东部边缘地带,此地山势巍峨,雄伟高耸,故旧有“东山”之称,这是从全县的角度而言。而从该村的角度来说,因全村地形坐南朝北,且在一座挺拔圆润的山岩南坡下有一壑清澈的泉水,故得名“南泉”,村子也因此以“南泉”为名。

  如今的南泉村乃一偏僻之地,北宋状元许将何以在此题诗呢?这还得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说起。南泉村虽然地偏东隅,却位居交通要地。自古以来,南泉村有“两横两纵”古道在此交汇,形成一个“井”字形的古道路网。且历史悠久,一直延续到现代公路交通发展之后,古道才渐趋荒凉,或被扩建成乡村公路。因此,在沿途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主要遗址有碧岩亭、大坪隔、清洋隔、吴南楼、南蛇岭、半岭亭。

  其中的碧岩亭建于宋代。其时,古道人流东来西往,十分繁忙,故有人行善举,于路边泉旁建一座亭子,供过往行人休息避雨,兼可饮用清泉以解渴。亭之上方一岩高耸,峰顶古树葱郁,风景优美。

  北宋状元许将(1037-1111年)的科考之路颇为坎坷,1063年中状元。许将出仕前,一天清晨路过此地,入亭饮泉歇憩,冬天肃杀的景色令他感慨万千,虽经十载寒窗,至今未取功名,前途渺茫,不免失意落魄。家乡一口清甜的甘泉沁人心脾,使得游子倍感故土的亲切与温暖。一时间轻松释怀,兴之所至,研墨提笔,于新亭壁上题诗一首:

  旧室曾留古岸边,新亭同赏碧岩前。

  日生狮子峰头树,烟伴榴花洞口泉。

  黄叶入秋山出地,白云临晓海乘天。

  飘然踪迹今何定,别去江湖又一年。

  从此,那一片崖壁得名“碧岩”,崖顶亦号“狮子峰”,新亭也因之得名“碧岩亭”,壁上题诗顺理成章地被世人称之为《东山碧岩亭》诗。

  后有南剑州(后称延平府,今南平市)知府王汝舟路过碧岩亭。当他读着许将的题诗,立时共鸣于怀,吟哦不止,徘徊不辍。因他对当朝诤臣许将早已敬重于心,崇拜不已,虽未曾谋面,却神交已久。许将之诗文久久萦绕在他心中,遂作七律一首以抒发其崇拜之情怀——《碧岩亭和许门下韵》:

  亭开幽谷草堂边,朝暮清音落槛前。

  人去日升蓬岛路,客来空爱玉溪泉。

  仙翁世界藏沈洞,佛子楼台出半天。

  谁为琢磨岩下石,拟将遗事记当年。

  由以上资料,只能推测该遗址有可能在南泉村,要下定论佐证略显单薄,难以令人信服。出于对文化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笔者开始了深度考证工作。

  许将状元既然对“东山”情有独钟,那么他到底还有没有写这里的存世的诗作?通过《全宋诗》等资料检索又找到了与之有关联的两首诗句。许将的《游东山和程大卿师孟》:

  东山十里复溪流,远客时时骋望愁。

  泉近榴花深洞口,亭开狮子旧峰头。

  一州旂色天边出,三馆芸香海上留。

  南北共歌公所憩,独嗟无计共英游。

  程师孟(1068-1070年任福州知府)的《赠许将句》:“亭为新成号狮子,人曾旧隐作龙头”。该句写于程师孟福州知府任上,许将中状元后五年左右,内容真实性毋庸置疑。

  此后,笔者赴现场比对,在现场找到了大量四首古诗句中写到的景和物。景包括:“日生狮子峰头树”“东山十里复溪流”“佛子楼台出半天”“一州旂色天边出”“三馆芸香海上留”“烟伴榴花洞口泉”“黄叶入秋山出地”“白云临晓海乘天”。物包括:古驿道、亭子、古溪岸、狮子峰、碧岩、榴花洞口、泉水、佛子楼台、复溪流。

  所有查寻出来的景物都和四首诗句描写的位置关系相吻合:东山、旧室曾留古岸边、亭开狮子旧峰头、亭开幽谷草堂边、新亭同赏碧岩前、泉近榴花深洞口、佛子楼台出半天。

  经过相互印证,可知许将写的“旧室”即为程师孟、王汝舟写的“旧隐草堂”,古岸指古溪岸,狮子峰和碧岩是同一座山,《碧岩亭》诗写于中状元之前(人曾旧隐作龙头、人去日升蓬岛路)。

  综上所述,笔者得出结论:1.许将《东山碧岩亭》题诗遗址准确位置就在梅溪镇南泉村“南泉境”前的古道旁;2.许将状元曾经在此隐居潜读过。

  一千年前,延平知府王汝舟看到即将腐烂、倾倒的碧岩亭和草堂,曾在诗中提示当地政府和许氏后代,“谁为琢磨岩下石,拟将遗事记当年”,可至今无人过问,去年底在便民取水点建设过程中,笔者偶然发现,特写此文呼吁。 

  《福州晚报》2021年11月26日 A13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