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寺位于福州市北郊岭头乡石牌村瑞峰南麓,距城区25公里,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198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寺院,1986年和1992年先后被列为福州市郊区和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创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原名林洋院,又称瑞峰院。开山祖师为志端禅师。明初寺废,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名林洋寺。后又废。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再次重修。现存寺院为清末至民国初期由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师及其徒净然和尚赴南洋募缘修建的,并改名林阳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与鼓山涌泉寺相埒,亦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两楼,旁衬禅堂、僧室、客厅等,共有大小房舍80余间。1988年又在天王殿西侧新建一座2层楼的地藏殿,有24个房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大雄宝殿有清末陈宝琛题写的“大雄宝殿”横匾和近代高僧弘一法师书写的“证无上法”匾额。法堂保存有6大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刻印的藏经几千册和明刻善本《大广佛华严经》。钟楼有一口两人合抱的大铜钟,铸造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有千斤重。寺西有南朝陈永定四年(560年)隐山禅师藏骨塔。该寺附近有石牌村宋代黄勉斋墓、朱熹讲学处(华峰寺),有汤泉、纱帽石、灵峰、五峰、大冥、石竹垅诸胜。
该寺几经兴废盛衰,清末在古月和尚住持时期较为兴盛,梵宇壮观辉煌,常有僧众百数十人,拥有田地200余亩,以批佃收租或僧众自行耕作。民国时期,山中兵匪横行,僧众四散奔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仅余17人。土地改革时,分得田地12亩,由僧众耕作,自食其力。1957年,新加坡龙华寺当家慧观和尚(与古月和尚适派相称)被聘为该寺名誉方丈,并汇款新建大悲楼,僧众也增至30余人。“文化大革命”中,禅寺遭受严重破坏,佛像基本被毁,寺宇的主要殿堂被市商储公司用作仓库,正常的佛事活动被迫停止,全寺仅留下老弱僧众三、五人,挤住在寺侧小殿维持日常佛事。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寺院逐步恢复。1979年9月,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开放的寺院。1980年该寺广贤法师旅美弘法,后频频汇款修复寺院。1981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三)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视察该寺,并题写寺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