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雷(1650—1741年),字则震、省斋,号天一道人、松鹤老人。闽侯县人。清代著名学者。
少年出众
陈梦雷于清顺始七年(1650年)出生于福州侯县一户殷实人家。小时聪明伶俐,12岁(1661年)就中了秀才;19岁(1668年)又进了举人;21岁(1670年)再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闽侯县是由原闽县和侯县合并的,陈梦雷的祖籍地侯县,是汉末建安初军(196年)福建最早设立的县份之一。在此之前,汉顺帝永顺年间(126—131年)曾在这里设立“东部侯官”(汉代边防军)。指挥所之地,逐渐被当地群众呼作地名。后设县时,就以此作县名。侯县山清水秀,盛产柑桔,是历代出人才的地方。陈梦雷在一首诗《拟庭中有奇树》云:“庭前有丹橘。朱实何离离,傲然霜雪中,独秀见奇姿。”以双关的语句,既言志,又储写了家乡的美景
被诬入狱
清康熙十三年(1624年),陈梦雷在故乡休假,当时据守在福州的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反清。耿精忠强迫陈梦雷出任官职,他托病拒绝,于是和他父亲都被拘禁在寺院之中。事平后,北京谣传陈梦雷参加逆党,又有朝廷官吏徐宏弼上书对他进行诬告,康熙于1678年下诏令将陈梦雷逮捕下狱。后经同科进士、同官翰林院编修李光弟(安溪人)两次蜡丸上疏,详述耿精忠作乱时,李光弟曾叫日煜(光弟从父)潜诣梦雷,叫他探消息,得虚实,而后一起上疏密陈破贼之状。后李光弟独自上书,大受皇帝青睐。陈梦雷于耿精忠兵败后以附逆罪被捕,事实实属有所出入,这才使得陈梦雷免去死罪,但活罪难免,被谪戍奉天(今沈阳尚阳堡)。为此,陈、李两人有过一场误会,在《告都城隍文》中,陈梦雷指责李光弟:“蜡书遣使负约在先,宠命加身,爽信于后”致使他“有怀莫剖,负谤难明”。后经史学家考证,实际上蜡丸疏事与陈梦雷无关,有人是忌李光弟之才,教唆陈梦雷的,如钱林在《文献征存录·陈梦雷传》中认为:陈梦雷指责李光弟的事实不确,有言过其实。陈寿祺在《左海文集·安溪蜡丸疏辩》中也为李光弟辩白,认为论者多是袒护陈梦雷。
陈梦雷曾有诗表现他不与逆贼耿精忠同流合污的气概,如在《拟孟冬寒气至》诗中云:“丝棼犹可治,素质不可湟。幸无尘垢污,斑斑泪如血。”但他留在耿精忠那里做内应又是极为痛苦的,于是又在《西郊杂咏》中云:“陷身入污泥,不若鲢与鲤。何如养神威,潜伏渊潭底。”
松鹤山房
陈梦雷谪戍沈阳10余年,其间编撰了《奉天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等,又写了《周易浅述》一书。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东巡盛京(今沈阳),陈梦雷献诗称旨,被康熙召回京师。从此他颇受康熙器重。翌年,命其侍奉皇帝第三子胤祉读书,又赐他一座住房,并亲自到他书斋里为其写了一副对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从此,他的书斋称为“松鹤山房”。此时也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编撰巨著
1701年,康熙命陈梦雷编撰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参阅了从上古到清初历代各朝的经、史、子集共一万五千多卷,历时四年又五个月,终于1705年5月完成了该书的初稿,全书共三千六百余卷,目录四十卷,一亿六千多万字,内容记载了各朝的历法、典章制度、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文献,充分反映了他长期坚持读书的丰硕成果。由于记载详细,资料丰富,分类清晰,出处分明,查阅方便,1723年首次刊印后,深受国内许多读者的欢迎,不少学者给予高度评价;在国际上的影响也相当大,称其为《康熙百科全书》。这部中国历史上采集最博,收罗最广的类书,早已被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图书馆所收藏,英国、日本等国还分别编制了《古今图书集成索引》。
雍正即位后,陈梦雷因为是皇三子胤祉的近臣,又再一次遭迫害,谪戍黑龙江,乾隆六年(1741年)病逝。他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从事文化教育和著作,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手不释卷,认真读书和写作,就是在艰难的日子里,也还热心、积极地为当地培养人才。他通国书(满文),故在塞外10余年,收很多公卿子弟教读。他留给后代大量的诗文和著作,有《天一道人集》《盖平县志》《日省堂文集》等。
(黄安榕)
(来源:《可爱的福州丛书之三 福州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