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远(1955—1979年)
2022-01-1212-15-05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任志远,1955年8月出生在东北空军某部一个军官的家庭。1958年秋,福州空军建立,他的父母因工作需要调防到福州空军。他随父母到了福州。

父亲任国光是福州空军后勤部的领导干部,军务繁忙,难得机会和孩子们在一起。母亲曾庆如在福州市味精厂当工会干部,上班下班,十分忙碌。年仅4岁的任志远就在幼儿园全托,到了星期天才回到父母、兄姐身边。

1962年,任志远进入福州茶园山小学读书。1967年小学毕业后,划片分配到福州市第22中学就读。他从小过惯了集体生活,生性活泼开朗,热爱集体、敬老爱幼、助人为乐,是个十分讨人喜爱的孩子。他读中学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动乱,上课不正常,老师还常常挨斗。如果他知道有同学要批斗老师,就在前一天夜里跑到老师家里报信,不让老师挨斗。他经常和同学们到设在山区的分校去劳动,遇到下雨,就把雨具让给体弱的同学,宁愿自己淋雨;天气比较暖和时,他干脆赤膊上阵,干得比谁都卖力。太阳把他晒得黑黑的,同学们都叫他“亚黑”。他笑着说:“黑,身体才健康结实,劳动有劲,黑有什么不好?”他还是当时22中的体育骨干,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多次为学校在中学生体育竞赛中争得荣誉。

1970年以后,任志远的父亲受极“左”路线迫害,被隔离审查。任志远正好初中毕业,因为父亲的问题,参军、招工都轮不到他。他尽管和父亲的思想交流不多,可是凭直觉,他坚信父亲不是坏人,父亲的问题迟早会弄清楚的。那时,原来和他玩得比较好的孩子,有些参军去了,有些进工厂工作去了,也有一些处境和他差不多的孩子在家呆不住,结伴在外面偷鸡摸狗,惹是生非。他知道妈妈身体不好,父亲的事情已经够妈妈心烦了,自己再不能伤妈妈的心了。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他每天在家洗衣,买菜,做饭,刷地板……把全部家务活包揽起来。

他安排好家务活以后,去请绘画老师教画画,找语文老师学书法,还向老师借书看。老师们平日就十分喜欢任志远,见他在这种时候尚有如此强烈的求知欲,也十分欣慰,就毫无保留地帮助任志远扩大知识面,找来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当代作品《雷锋之歌》《谁是最可爱的人》《金光大道》以及外国名著高尔基的《童年》《母亲》,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借给他读。这些中外名著把他吸引住了。他每读完一本,就动笔写一些读后感,也写诗歌、散文等,然后拿给老师修改。他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文化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自从父亲受审查以后,任志远家极少与亲戚朋友往来。一天,父亲的一个老战友从南昌出差来到福州,顺便到志远家会会多年不见的老战友。他看见身高将近1.80米、英俊挺拔的青年任志远在家里洗衣做饭刷地板,心里很不是滋味。离开时,父亲的老战友一手紧紧地搂住任志远,一手紧紧地拉住父亲的手,满怀深情地说:“我来想办法。”不久,父亲的老战友从南昌来信,叫任志远接信后尽快到江西南昌市洛市公社农械厂报到,全部招工手续他已经办妥。

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珍惜,越难得到的东西越显得可贵。任志远深深懂得,自己工作的机会得来不易,他要珍惜这个机会。到了工厂,他觉得一切都很生疏,有自己学不完的东西。他常常同时上两个班,学会了车工学钳工,学会了钳工学锻工,有时间他还去学机修。业余时间他为厂部搞黑板报、墙报,图文并茂,活泼生动,吸引了不少读者。他领的工资,除了伙食以外,余下来的钱,车间、班组里谁有困难他就帮助谁。老师傅冬衣太单薄了,他买棉衣送给师傅;同事家庭负担重,鞋子坏了没钱买,他买好鞋子送给同事穿;哪位同志生病了,他买了水果、点心送去。每次探亲回家,他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跑百货、逛商场,吃的、用的、穿的,一包包、一袋袋,回厂时肩挑手提,全是帮助别人买的东西。他用自己火一般的热情温暖了同事们的心。年长的,把他当作亲儿子,同龄的,把他视为亲兄弟。当年福州市22中篮球队的主力队员,这时又活跃在南昌市“八一”广场的篮球场上。任志远凭着出众的才华、热情豪爽的性格、积极肯干的工作态度,不久就成了全公社注目的人物。正好这时公社需要一位专职宣传干事,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任志远。

在公社搞宣传,大量的工作是为广播站提供广播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中心工作、新人新事等,还要负责出宣传栏。因此必须要有好的书法、流畅的文笔和绘画技巧。任志远对这些已经是轻车熟路。加上他一向勤奋好学,到公社以后,他的本职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他不但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好,只要有空,无论倒开水,搞卫生,铺桥修路,治山治水,造林绿化,抢耕、抢种、抢收,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什么活都主动热情争着抢着干。他对人诚实。礼貌、周到、热情,在公社从领导到勤杂人员都非常喜欢他。

1977年初,随着“四人帮”的垮台,任志远的父亲也得到彻底平反。任志远表现突出,公社要推荐他上大学,同时,参军的机会也来了。参军还是上大学呢?他有些犹豫,自己生在部队,长在部队,血管里流着军人的血,本来就想当一名军人。这些年因为父亲的“问题”不能参军,现在已经快22周岁了,最后一班车,错过机会将终生遗憾。上大学,名额也不多,上大学深造也是自己多年来苦苦追求的理想啊!而这次不参军,往后就没有机会了。他最终选择了参军。

1977年1月,任志远穿上了军装,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的33984部队。到了部队后的他,已经是21周岁的“大龄”新兵,曾经经历过两年待业的苦闷彷徨,经过工厂两年多的锤打和两年多专职宣传工作的锻炼提高,他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程度、实际工作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吃苦敬业精神,都非其他新兵可比。入伍不久,就深受连队广大干部战士们喜爱,不到一年,他就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提升为副班长。

就在连队着手为他办理提干手续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正酝酿着对越自卫还击战。听了团部的参战动员报告以后,任志远彻夜未眠,越南当局背信弃义,在中国边境地区制造事端,进行战争挑衅,在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尊严问题面前,作为民族的忠实儿女,岂能容忍!任志远咬破了手指,用鲜血写了要求参战的决心书,还多次找连队指导员说明自己应该参战的种种理由:其一,身为共产党员,祖国被外族欺凌,理应挺身而出;其二,身体素质好,能吃苦;其三,军事技术过硬,适合临战要求等等。连队领导考虑任志远各方面的条件确实不错,而且情真意切,同意了他的要求。

他被编入广州军区前线部队第五十四军一六一师四八四团五连,任四班班长。在1979年2月19日奔赴前线途中的日记里,他写道:“……当上战士,就意味着把头交给党,交给革命。祖国和人民需要自己为之献身的时候,我必须无条件服从。”表达了他把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颗赤诚的心。

任志远随部队来到广西中越边境以后,该部已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跨越国境严惩越南侵略者。他心潮激荡,以一个人民战士、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党支部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和他所带的班去完成。

2月28日,该部从广西友谊公社那岭地区顺利打进越南北部郭曼地区,接着奉命从西南方向攻打谅山,担任谅山西南方向的穿插阻击任务。四班是五连的尖刀班,负责该连的助攻任务。入境后,全体指战员们英勇作战,密切配合,迅速占领了郭曼。

3月1日,全团开展攻打650高地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任志远所在连队的穿插目标是击溃盘踞在650高地上的越军精锐一九七团,夺取650高地,截断谅山溃逃的越军,阻击越军的增援,确保主攻谅山的第五十五军和8个炮团的侧面安全。650高地位于谅山市西南3公里处,有一条直达河内的公路经过,是夺取谅山右翼的咽喉要地。该部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与越军进行作战。越军居高临下,用密集火力控制住通往谅山的公路和大桥。该部一部分从正面向越军发起猛烈的冲击;任志远和另外一部分绕到越军背后,从五六十米高、上下垂直的悬崖绝壁攀援而上,出其不意给越军以猛击,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当天下午7时左右,全部歼灭了山上守军,攻下了650高地。

3月3日,五连负责回过头来搜剿650高地西南方向的越南残军。当天下午,在他们搜至650高地南侧的无名高地时与越军遭遇。任志远所带的尖刀班首当其冲,先发制人,以猛烈火力向越军压过去,当场击毙了数名越军。不料,盘踞在山顶上的越军突然用重火器向尖刀班密集扫射,一颗高射机枪子弹正打中冲在最前面的任志远胸部,任志远壮烈牺牲了。这时,战士们像被激怒了的猛虎,向越军猛打猛冲过去,把越军全部歼灭光,占领了高地。

战后部队为表彰任志远的功绩,给他追记三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任志远曾在他的日记本里写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没有晚年,只有青春!要永葆革命的青春,就要像火一样,永远燃烧,永远发出热和光。”的确,他那短暂的人生历程就和他在日记里写的一样,处处给人们光和热。

(源宝仪)

(来源:《福建英烈传略》)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台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