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赠,1933年5月出生,福建省闽侯县城门镇(今属福州市仓山区)龙江村人。家里兄弟三个,他排行第二。王建赠只上了两年私塾,父亲即于1947年因贫病交加,英年早逝。孤儿寡母日子过不下去,向熬峰村一个林姓地主借了100斤稻谷,才过了几个月就被催还200斤。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后,王建赠获得了新生。他主动报名参加支前工作,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把空房子腾出来给解放军住,借床板给解放军睡,还向有船的人家租船帮助解放军运送军粮军械。他工作热情大胆,不怕苦不怕累,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是当地闻名的支前模范。他还参加了基干民兵,被任命为排长。他深入田间地头,动员群众起来检举揭发地主剥削压迫农民的罪行,并且与地主恶霸划清界线,斗争到底。为了提防敌人打击报复,基干民兵在乡村24小时巡逻站岗放哨、维护社会治安。在支前工作和对敌斗争中,王建赠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被团支部吸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土改后,王建赠家分到了几亩耕地,兄弟辛勤耕种,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1950年,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并把战火燃烧到了中国东北边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在全国掀起。1951年6月,闽侯县全面动员适龄青年参军参战。县武装部分配给城门乡的任务是37名。王建赠在动员大会上积极报名响应。在他和其他几位优秀青年的模范带动下,全乡先后有43位青年报名参军,比原定任务超额6名,成为当时参军的模范乡,受到全县表彰。
王建赠与其他被批准入伍的新兵沿福厦公路徒步行军到南安县郊区四黄村,在那里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政治文化学习和军事技术训练。对于政治文化学习,他上过两年私塾,算是有点文化基础,加上勤奋好学、在文化速成班里进步很快,不久就能读书看报、写一些通讯报道等小文章。军事训练时,正值大夏天,王建赠和战友们每天在火一样的太阳下进行长达八个小时的强体力训练。王建赠是苦孩子出身,根本不觉得有什么苦。他总是精神饱满,热情高涨地投入训练中。训练结束后,他分配到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二营六连当战士。
该部调防泉州市安海临水一带,严防美国海军与蒋介石军队窜犯大陆。根据战备要求,战士们除了日夜在海边巡逻站岗放哨外,还经常进行武装泅渡演习。王建赠身高1.75米左右,身材适中,又是喝闽江水长大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游泳技术掌握得比较好,每次演习他都能完成动作要领,受到了首长表扬。
1952年夏天,王建赠和战友们奉命入朝参战。到达辽宁省安东(今丹东)市时,已经是8月底9月初了。
部队在安东市集结,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和入朝作战纪律教育、防冻、防空、露营、战场救护等训练。等待是漫长的,战士们的心早已飞到朝鲜战场上去。美国侵略者一天没有打败,志愿军战士们一天不能安然入睡。王建赠和战友们咬破手指,用血写请战书、决心书递交给各级首长,强烈要求立即开赴前线,与美国侵略者决战。这时,王建赠所在连队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三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二营六连。
9月5日,部队举行战前誓师大会。入夜,明月高照、星光闪烁,将士们跨过鸭绿江大桥,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挺进。一进入朝鲜国土,美国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就映入了将士们的眼帘:到处硝烟弥漫,遍地焦土覆盖,房屋坍塌,田园荒芜……怒火在战士们的心中燃烧。王建赠和战友们把对美国侵略者的仇恨变成了千里急行军的动力。战士们每人负重65斤多在夜间行军。为躲避美国侵略者的“空中封锁战役”,行军队伍只能在夜间走崎岖山路,常常一夜间翻过数座千米以上云蒸雾绕、坡陡崖险的高山,趟过数重水流湍急的河流溪涧,通过敌人重点封锁的开阔地时,要绕道跑步前进20多里。王建赠用步枪做扁担,帮助体弱生病或受伤的战友挑枪支弹药、干粮,使这些战友轻装行军跟上队伍,而他一个人挑100多斤重走在队伍的前头。有时后勤供应不上,他常常把自己的馒头让给病号吃。到宿营地时,他放下担子,就忙着捡柴烧水给战友喝,送药给战友治病,对战友关怀备至。10月上旬,该部按时到达目的地元山地区,接替20军防务。部队总结表彰时,王建赠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为了粉碎敌人在元山、新安州一线实施西栖登陆的战略图谋,王建赠所在部队担负了保卫东海岸的任务。部队立即在元山以南构筑防御阵地。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部队开展了革命竞赛。王建赠抢着到几十公里的山里去砍伐木头,把200多斤重的木料抬回工地;还争着到100多里外的军供站去挑粮食弹药,每挑100多斤重,走在队伍前头。他的突出表现受到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很快,王建赠所在部队和兄弟部队在东西海岸筑成了几百公里以坑道为骨干的“钢铁长城”。
1952年底,王建赠所在23军奉命开赴铁原前线,接替38军防务。防御阵地正面宽29公里,纵深40公里,当面之敌为美军主力部队第7师和南朝鲜军2师。王建赠所在二一八团二营六连奉命从元山向前沿阵地进发。恰逢连日来大雪纷飞,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所有将士全副武装,外披一床白色床单,与自然融为一体。气候虽然寒冷,可是战士们渴望上战场的心却火热。
战士们一进入前沿阵地,立即着手修整加固改造阵地上的工事,以坑道为依托,严密监视敌人的动静。根据军党委提出“积极歼敌,把斗争焦点推向敌人前沿”的作战方针,大力开展小部队夜间活动。王建赠白天努力加固维修和改建原有的工事和坑道,晚上积极参加小部队战斗活动。每次行动,他都非常机智果敢,迅速摸清敌人阵地上的情况,还常常抓回“舌头”。为了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尽量减少伤亡,连队在攻击目标前二三百米附近秘密构筑了冲锋出发地——屯兵洞。王建赠和战友们多次设伏袭击敌人,取得缓冲地带作战的主动权。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冷枪冷炮歼敌运动,以少量的兵力去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拖垮敌人,使敌人闻风丧胆。
1953年5月中旬,王建赠所在六连接到任务,进攻281.2高地西侧。在炮兵的支援下,王建赠和战友们如猛虎下山扑向盘踞在281.2高地北、西北两个无名高地的南朝鲜军2师。经过短时间的激战,迅速占领281.2高地表面阵地。接着,他们又先后打退了敌人连以下兵力14次反扑,毙伤敌400多人,俘敌29人。达到目的后,部队迅速撤回。
1953年6月,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志愿军总部决定组织金城战役。王建赠所在六连的进攻目标仍然是281.2高地北面和西北的无名高地,以牵制敌人向金城增援。7月6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六连全体指战员由连长、指导员带队出发,携带洋镐、爆破简、手榴弹等,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281.2高地北面和西北的无名高地山脚下潜伏下来。王建赠和两名战友在尽可能靠近敌碉堡的地方抢修屯兵洞,以供其他战友潜伏用。在抢修屯兵洞时,工程进度要快,又不能发出声响,一旦暴露,不但潜伏计划失败,全体指战员也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屯兵洞提前一小时抢修好,三排全体指战员安全进入屯兵洞待命出击。第二天即7月8日晚7时,战士们在屯兵洞里已经潜伏了18个小时。这时夜幕已经降临,281.2高地一片漆黑,连长发出命令:“迅速离开屯兵洞或隐蔽区,立即靠近高地,首先坚决干净消灭掉敌人的所有轻重机枪的碉堡,接着占领高地上的表面阵地和各个坑道要口,从而堵住敌人从坑道内出来的增援和退路,牵制敌人,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天亮前结束战斗。部队迅速撤回我连阵地并牢牢守住,以防敌人向我反扑。”连长命令一下,王建赠和战友们立即离开屯兵洞,飞快地向敌人碉堡靠拢,并随手拉开已经对准轻重机枪眼的爆破筒。等到爆破筒导线唧唧响时,便用劲推进敌碉堡内。当敌人发觉时,爆破筒已经爆炸了。这时,王建赠和战友们一面高喊:“同志们冲啊!”一面向敌人的另一个碉堡冲去。敌人一个又一个碉堡被炸毁。六连的战士们给后面的部队扫清了冲锋道路上的障碍。经过40分钟的激战,部队攻占了敌人两处阵地。7月9日,王建赠在追剿残敌时,不幸被敌人冷枪打中,壮烈牺牲。朝鲜战争结束后,王建赠所在六连被记集体二等功,王建赠被追记个人三等功。
(源宝仪)
(来源:《福建英烈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