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孙珠(1935—1953年)
2022-03-0203-31-34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吴孙珠,1935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城门乡谢坑村(今属福州市仓山区)。父亲靠租种地主的田地和租船到福州城区运粪便卖给郊区农民作肥料为生。吴孙珠一家3口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吴孙珠3岁那年,母亲不幸患病,因为没钱求医问药,父子俩眼睁睁地看着她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直至离开人世。迫于无奈,父亲将吴孙珠寄在堂嫂处抚养,自己没日没夜地干活挣钱养家糊口。

吴孙珠8岁时,父亲把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血汗钱给他交学费上学读书。他聪明好学,成绩一直保持在班上前一二名。他很懂得体贴父亲,一有空就跑到船上帮助父亲摇橹,让父亲喘一口气歇一歇。14岁时,他为减轻父亲的生活重担,主动停学到福州城区一家水产商店当学徒工,自食其力。第二年,父亲因积劳成疾不幸早逝。吴孙珠把悲痛深深地埋在心里,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料理了父亲的后事。从此,吴孙珠成了没有父母的孤儿,他觉得自己是一叶孤舟,在生活的海洋里颠簸,眼看灭顶的灾难就要向他袭来……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8月,闽侯县解放了。吴孙珠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开始了新的生活。他白天给老板干活,晚上跟着师傅上工人夜校。在夜校,他和其他工人们愤怒控诉地主、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贫下中农的罪行,积极学习马列主义著作,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阶级觉悟迅速提高。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6月14日,吴孙珠参加了团支部召开的适龄青年参军参战的动员会。会后,他的心情难以平静,他想,“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美帝国主义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怎能袖手旁观?他辞掉了学徒工作回到家乡,第一个报名参军参战。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有5名青年也先后报了名。当时他还不到应征入伍的年龄,就把年龄多报了2岁;他担心体重不够,过磅时,衣袋里装满了沙子和小石头。通过体检和政审,吴孙珠被批准光荣入伍。他胸前戴着大红花,在乡亲们欢送的鞭炮声、锣鼓声,欢歌笑语声中走进新兵营,投入到紧张而又严肃的军营生活中去。

天没亮,起床号子一响,吴孙珠和战友们在十几分钟内就赶到操场集合,开始队列训练。早饭后,又到野外作地形地物、投掷、刺杀、射击、障碍跑、越野跑等训练。战士们从这个山坡爬到那个山坡,从这条沟滚到那条沟,从这个坑跳到那个坑,衣服被树枝、石头、荆棘刮破,手、脚和脸也被扎出了血。休息时间一到,吴孙珠立即向卫生员要来碘酒、红药水给战友们涂抹伤口。长途拉练过程中,战士们的脚底被磨出了血泡,回到宿营地吴孙珠就忙着给战友们烫脚。开饭了,他先帮助伤病号装饭、端汤。他到连卫生员处学习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土洋结合着处理战友脚底的血泡:经过酒精消毒之后,用穿着头发的针刺过血泡,让头发留在血泡里,然后小心地拉扯头发的两端,将血水引出来。第二天起床时,头发拉出来,血泡也消失了。为了战友的健康,吴孙珠忘记了疲劳,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战友们也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卫生员。

部队经常通过开展忆苦思甜活动,提高官兵的阶级觉悟和爱国主义热情。通过时事政治教育,培养官兵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讨论时,吴孙珠总是积极发言,带头控诉家乡地主剥削、压迫穷苦农民的罪行。战士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在旧社会没有条件接受文化教育,不认识字。所以,部队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给战士们上文化课。许多战士训练时多苦多累都不在乎,可是一坐下来上课就连连打哈欠,眼皮直打架,提不起精神来,教员讲了什么,转身就忘掉。吴孙珠上过几年学,在工人夜校还接受过革命理论教育,在连队里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但他仍然学得十分专注。课后,他耐心地帮助战友补做笔记,辅导他们认字、写字、读书、看报、写信……有个别战士对紧张而又严肃的军事生活不大适应,训练时开小差,政治学习时一言不发,吴孙珠就找这些战士谈心,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有国才有家,现在国家有难,需要我们去保卫它,我们就要吃些苦,练好杀敌本领,把美帝国主义赶出台湾海峡,赶出朝鲜半岛。

1952年7月底,吴孙珠所在部队奉命“北上归建”,编入二十三军七十三师二一九团三营九连,入朝轮换第二十军回国。8月,部队到达东北辽宁省的安东市(现丹东市)。来自全国各大军区入朝轮换作战的部队集结在那里,进行为期约10天的训练:学习简单的朝鲜日常用语及防空防冻、战场救护知识;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9月22日,军部召开入朝参战的誓师大会,各分部的代表在会上发言,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控诉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战士们听了,个个热血沸腾,情绪十分激昂。次日,入朝参战的队伍从安东市的江山公园出发,跨过鸭绿江、经新义州、宜川、定州、平壤等地,向“三八线”进发。

冬天早早来临了。在异国他乡的朝鲜半岛,冬天十分寒冷。战士们在零下10多度的气温里翻山越岭,跨沟涉涧,汗水浸透了身上的衣服,凉风一吹,寒气透骨。吴孙珠年龄小,个头也小,但是自始至终背着全部装备随队伍安全冲过一个又一个封锁口。休息的时候,他给病号送药送水,送饭送汤。连队每次小结,吴孙珠都受到表扬。

10月20日,部队到达东海岸元山市附近的群竞洞,在一条林木比较茂密的山沟隐蔽休整。吴孙珠被连队选送到师部卫训队学习战地卫生急救知识。在卫训队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医药卫生知识。时间是这么紧迫,需要学的知识又这么多,他白天认真听讲,努力实践,晚上跑到坑道外借助月光看书。手脚冻麻木了,他跺跺脚,甩甩手,活动活动全身筋骨后又继续学习。他在自己的血管上学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在自己的臀部练习打针。在结业考试中,他实际操作能力和医学常识等各科成绩都取得第一名。随后,他被分配到二一九团卫生队当助理护士。

1953年夏季,为敦促实现停战,我军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吴孙珠多次向领导提出申请,要求到战斗第一线去接受锻炼。领导被他的真诚所感动,而且第一线也确实需要优秀的救护人员,就批准他回九连参加我军对281.2高地争夺战的战场救护工作。

281.2高地是夏季反击战役的正面战场之一,敌我争夺十分激烈。开战不久,281.2高地被我军抢先占领。战士们对原有的旧工事进行了清理和加固。敌人炮击时,战士们隐蔽在坑道或掩体内,敌人步兵进攻时,战士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战斗岗位与敌人展开搏杀。敌人一批批冲上来,一次次被打下去,双方伤亡都很大。

在滚滚硝烟的掩护下,吴孙珠冒着枪林弹雨,跳过热乎乎黑洞洞的弹坑,从一个阵地跑到另一个阵地,为伤员包扎伤口,把一个个重伤员背回坑道。前线经常缺水断粮,好不容易后方送上来一些罐头,吴孙珠舍不得吃,全部留给伤病员,自己啃压缩饼干,口太干了就用舌头贴在坑道壁上吸些水分润润喉。

战斗持续了70多天,吴孙珠所在部队与敌人作战9次,歼敌5679名,收复失地0.5平方公里。反击战役的巨大胜利,迫使敌人作出了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志愿军奉命撤退。

撤退途中,一名战士不幸被敌人的冷枪打伤了手。吴孙珠迅速跑过去,麻利地为战友包扎伤口。这时,敌人又一阵排炮打过来,吴孙珠不幸腹部中弹受伤,顿时肠子、鲜血直往外流。在生命垂危之际,吴孙珠心里挂念的仍只有战友们的安全,他用手紧紧地抱住急救包——他曾经用这个急救包把数以千计的战友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吴孙珠,这个只有18岁的善良、质朴的青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亚洲人民的和平解放事业,实践了“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的诺言。

(源宝仪)

(来源:《福建英烈传略》)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台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