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惊蛰
2022-03-0405-10-46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视频来源:首都之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福州民谚:“惊蛰未到雷先响,七七四十九日不见晴。”这指的是打雷在惊蛰到来之前,整个春季多雨而不见晴日,农忙时节多雨,也很碍事。而惊蛰之后闻雷,春耕生产多有晴天。这似气象预报,属于农民的观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

  郊县农村的人家,非常重视惊蛰节气和雷响的关系,希冀风调雨顺。春头旱不好,春头雨水太多,出现了烂种烂秧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春耕生产,也是有碍农事的。因此,惊蛰日闻雷,或惊蛰日之后闻雷,都是农家喜悦的征兆。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