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塔绰约多姿
2022-03-0808-59-12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孙群

福州作为八闽首府,自古以来建有大量古塔,从南北朝起就开始造塔。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父子在城区建7座宝塔,以至于北宋福州知州谢泌赋诗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宋代是福州建塔高峰期,元代福州罕有建塔,明清时期因风水思想的广泛流行,建了许多风水塔。从分布来看,大部分塔位于沿海县市,而内陆地区较少。

福州目前共有128座古塔,建筑材料多为石材,少数为砖材、陶材或金属材料,而就其建筑造型来说,有7种类型。

挺拔清秀的楼阁式塔借鉴了我国传统高层建筑风格,是中印建筑融合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塔中数量最多,营造技术最高。福州地区楼阁式塔既保留了中原楼阁式塔稳重浑厚的遗风,又具有南方古塔清秀挺拔的特点;现存52座楼阁式古塔,14座高大的空心塔可以登临远眺,其余皆为实心塔。

马尾罗星塔建于明天启年间,为平面八角七层楼阁式花岗岩空心塔,高31.5米,单层须弥座,塔身层层收分,层间以双层混肚石叠涩出檐,上设平座。第一层塔身西南面开一拱券门,其余七面当间辟方形券龛,二至七层均开两门,其余六面当间辟方形券龛,塔门位置逐层互相错开,可预防地震。八角攒尖收顶,相轮式塔刹。塔心室为穿心绕平座式结构。

罗源万寿塔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为平面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实心石塔,瘦削挺拔,是福建层数最多、最瘦长的塔,塔身逐层收分较大,层间以青石塔檐直接出挑,宝葫芦式塔刹。其他如乌塔、白塔、瑞云塔、紫云宝塔、三峰寺塔、联奎塔、莲峰石塔、巽峰塔、麟瑞塔、青圃石塔、陶江石塔等均为楼阁式石塔。福州楼阁式塔比例匀称,秀丽端庄,线条刚柔结合,雕饰精美华丽,建造技术严谨成熟。

朴素浑圆的窣堵婆式塔作为最原始的佛塔,又称“印度塔”,原是埋葬高僧火化后留下的舍利,外形像一座圆冢,体现了印度早期佛塔的独特风貌,与现今佛塔刹造型颇为相似。福州各个古寺中留下了许多墓塔,而这些墓塔大多采用窣堵婆式造型,但在外形上有所改造,把原先半圆形下半部分拉长,形成一种无缝、无棱、无层级的钟形建筑,俗称“无缝塔”。

雪峰寺海会灵塔建于清代,为窣堵婆式石塔,高4米,单层八角形须弥座,塔足为蝙蝠形圭角,束腰与上下枋皆素面无雕刻,转角施三段式竹节柱,塔身覆钟形,四向各嵌一拱形石碑,塔顶为小型五轮式塔,四角攒尖顶。其他如义存祖师塔、白岩寺海会塔、最胜幢三塔、仙踪寺舍利塔、宝林寺舍利塔、崇福寺三塔墓等,均为窣堵婆式石塔。

端正肃穆的宝箧印经式塔,其造型是由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为藏匿佛祖舍利所造佛塔以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墓碑、石棺演变而来的,又称“阿育王塔”。我国的宝箧印经塔造型模仿古印度阿育王塔,单层或多层须弥座,方形塔身,四角各有立一朵山花蕉叶,正中立相轮,须弥座、塔身或蕉叶上有各种浮雕。宝箧印经塔有大小塔之分,其中由铁、铜、银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小塔又被称作“金涂塔”, 一般放置在佛塔的地宫或天宫中,而用石材建造的大塔则立在地面上,又称“宝箧印经石塔”,其他还有极少量的木、漆、砖、土等材质的宝箧印经塔。

鼓山涌泉寺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为宝箧印经式铁塔,外表贴金,高4.2米。双层须弥座,一层须弥座束腰刻狮子、花卉等,二层须弥座上下枭刻仰覆莲花瓣,束腰为花卉图案。四方形塔身正面开两小孔,上方横刻楷书“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塔身最上方刻仰莲瓣。塔顶四角立四朵山花蕉叶,相轮式塔刹。其他如涌泉寺神晏国师塔、雪峰寺塔林石塔、连江钱弘俶铜塔等均为宝箧印经式塔。

笔直庄严的经幢式塔是融合了旌幡、塔、石柱等结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建筑样式,并成为佛教供养物之一,用作庄严宗教圣地,在许多寺庙中都能见到这种造型简洁、笔直硬挺的经幢塔。

罗源金粟寺经幢为平面八角经幢式石塔,高3.35米,三层六边形基座,双层幢身,两层幢之间及幢顶为八角塔檐,六角攒角顶,尖锥形塔刹,简洁古朴。其他如月公大师塔、慈公大师塔、七佛经幢塔、灵石山幻生文塔等均为经幢式塔。

小巧别致的五轮式塔又称“法界五轮塔”,整体形状以方、圆、三角、半月、团形石等五个轮叠置而成,与密宗有着一定联系,其塔上的宝珠、半月形、三角形、圆形、方形分别代表空、风、火、水、地。五轮塔基简单,塔身为圆球体,上方置塔檐与塔刹,外形凹凸有致,显得精巧别致,往往立于寺庙庭院中作为景观建筑小品。

闽侯超山寺塔为五轮式石塔,双层须弥座,圆鼓形塔身,高0.56米,下方置覆钵盆,仿木构八角挑檐。其他如无异来和尚塔、鼓山报亲塔、蕉石塔等均为五轮式石塔。

方方正正的亭阁式塔是窣堵婆式塔与我国传统亭阁相结合的产物,一般都为小型单层塔,又名“单层塔”。塔身有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和圆形等,外观犹如一座凉亭,往往有塔檐、门窗、柱子等构件,内部为实心或空心。隋唐时期建造的比较多,宋代以后逐渐衰落。由于亭阁建筑在我国古建筑中十分普遍,与工程较大的大型楼阁式塔相比,亭阁式塔结构简单,又省力省时,普通僧人力所能及,因此与窣堵婆式塔一样,经常被用作墓塔,有的还形成塔林。

连江林森藏骨塔为平面四角单层亭阁式石塔,高7.43米,塔身四转角立圆形磨光石柱,柱前圆雕骑象、笑狮、伏虎、降龙四罗汉,柱头为古罗马式,塔顶以四童子承托仰覆莲花瓣,宝葫芦式塔刹被四方火焰环绕,具有中西方建筑特征,体现福州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其他如鼓山海会塔、般若庵海会塔、鼓山罗汉台塔、妙真净明塔等均为亭阁式石塔。

雍容大度的喇嘛式塔属于藏传佛教建筑,与古印度窣堵婆式塔在形制上较为相近。喇嘛塔台基较为高大,塔肚为半圆形覆钵,辟有眼光门,上方竖立着刻有许多圆环的塔脖子,再安置华盖和仰月宝珠。

福清瑞岩寺塔为喇嘛式石塔,高4.5米,由须弥座、塔肚、塔脖子、塔檐、塔刹等五部分叠加而成,六边形单层须弥座,圆鼓形塔肚,分别辟六个券龛,圆形塔脖子显得比较粗短,六角形仿木构塔檐,覆钵式塔刹。这座福州唯一的喇嘛塔融入了南方楼阁式塔的部分特征。

福州古塔融汇了建筑、艺术、生活之美,它的发展轨迹体现了闽都文化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状况及其过程。

(作者为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

《福建日报》(2022年3月8日 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