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女研究生考取国际裁判员资格证
宿蔓菲:我在北京冬奥会当裁判
宿蔓菲也擅长滑水等运动。
2月,宿蔓菲在延庆赛区负责雪橇项目的裁判工作。
昨日傍晚,记者打通宿蔓菲的电话时,她刚结束在北京14天的隔离,携带众多行李搭车前往机场准备返回福州。
就读于福建师大传播学院电视新闻专业的2021级研究生宿蔓菲,今年23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年龄最小的一批裁判员之一。
“能够成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雪橇项目的裁判员,我感到十分荣幸。其他裁判员基本上是我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辈,经验都很丰富,不少人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宿蔓菲说。
国际级雪橇裁判国内不足50人
“这么说吧,我是个运动细胞挺丰富的人。”宿蔓菲说,她从小就喜欢跑步,跑步成绩非常突出。同时,不管是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还是滑雪游泳攀岩冲浪滑冰赛车马术射箭,都玩得动。“作为长在北方的姑娘,我比较喜欢雪上冰上的项目,虽然之前并没有接触过雪橇这个项目,但是滑雪滑冰之类我都非常擅长。”
在成长道路上,她没有去走专业体育道路,原因是“爷爷奶奶认为女孩子从事体育太苦太累了”。
所学专业和裁判知识相差较远,宿蔓菲为此付出了加倍努力。经过3年的努力准备,她报名参加了国际雪橇联合会的裁判员测试。在一轮轮的培训与选拔后,她考取了国际裁判员资格证书,并顺利通过国际雪橇联合会的考试,成为北京冬奥会裁判员。
国际级雪橇裁判员在国内不足50人,宿蔓菲拿到证书后备感自豪。
新人裁判去年7月便开启冬奥之旅
宿蔓菲早在去年7月就已前往冬奥会场馆进行了第一次的场地实践。2021年11月,宿蔓菲前往首都北京参与了2021-2022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世界杯赛的执裁工作。
作为一名新人裁判,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对宿蔓菲进行了一系列培训,从比赛规则等理论知识,到起点区工作、终点区工作等实操内容……大家都在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
“参赛选手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我们每天5点就出发,8点之前到岗,准备赛前的官方训练,每个比赛都会有4轮官方训练。”宿蔓菲说,鉴于时差的考量,她执裁的项目比赛大部分在晚上举行。
宿蔓菲说,在白天训练、晚上比赛的安排中,“整条赛道,从山顶到山脚,仅手动测试切光计时系统这个动作,我们就测试了五六次。”
宿蔓菲还举例说,团体接力赛前,国际技术官员会安排人员熟悉赛道的所有机关操作。大家严谨细致、精诚团结,全力保障安全、公平、有序的竞赛环境。
休息时间,宿蔓菲和其他中国裁判员在独立办公楼办公,与国外裁判员进行线上交流。
当问及工作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时,宿蔓菲笑答:“困难肯定是有的。但在前辈的帮助与大家的团结努力下,我们总能顺利渡过难关。”
她告诉记者,回到福州后,估计开展雪橇运动有难度,“因为那需要专门的场地,但我不会停下运动的脚步”。
非常热爱广播电视专业的她,未来想当一名独立纪录片制作人,也许某一天,雪橇运动会出现在她制作的纪录片中。
记者 安梓
《福州晚报》(2022年2月27日 A01版 要闻·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