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里的中国·立夏
立夏来了!万物的“青年节”
立夏说夏
立夏时节,风暖昼长,绿遍山原,蜂飞蝶舞,万物并秀。图为5月2日在罗源县碧里乡濂澳村拍摄的苍鹭。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我们迎来夏天第一个节气——立夏。
如果说春天是播种,夏天便是生长。在这个明媚的时节,草木和农作物都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时的绿,更为饱满、层次更为丰富,满目繁茂,万物并秀。
饯春·夏日才露尖尖角
立夏,一年中的第七个节气,与立春、立秋、立冬并称“四立”。“立”,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与过渡。虽然立夏从天文学上拉开了夏天的序幕,但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开始真正的夏天。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如果一个地方的滑动平均气温在连续5天都达到或超过22摄氏度,就判定该地入夏。立夏到来时,我国只有南方部分地区的气温达到这一标准,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摄氏度之间。
我国古代把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这一节气,可先听到蝼蛄在田间鸣叫,聒噪着夏日来临;接着躲藏在地下的蚯蚓也耐不住掘土而出;王瓜的藤蔓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广袤大地各类瓜果谢花结果,生机勃勃。
立夏之后,日照渐长,气温升高,雷雨增多。“五一”假期以来,西北、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回升明显,让大家感受到温暖的夏日气息。
迎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春争日,夏争时。节气里蕴含着传统的农时智慧,至今仍是我国农民安排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
立夏时节,“万物至此皆长大”,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水稻栽插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大忙季节。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祈愿丰收。而在现代,人们则用更加科学的田间管理应对时节变化。
吉林省近日天气转暖,稻农们也忙碌起来。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建国村大农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内,育苗大棚里满是绿油油的稻苗,几个稻农正把大棚两侧的棚膜打开通风。村头水田里,几台拖拉机正牵引着旋耕机进行整地作业。该合作社负责人李英斌说:“再有几天就可以插秧了。”
在广东省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胜利村,400多亩曾被撂荒的土地如今已被流转为玉米种植基地。立夏时节,今年4月初播下去的种子已长出二三十厘米高的玉米苗。正值作物生长旺盛期,田间地头,农户们正忙着施肥、除草。
由于气温回升、降水渐增,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多发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茶棚乡一处小麦种植基地,两台无人机在麦田上空匀速飞行,旋翼转动产生的强大气流推动药液呈雾状散开,均匀落在小麦叶面上……
农民在劳作的同时,也期待着辛勤耕耘的馈赠。
祈愿·向阳而生向未来
在民间,立夏有“斗蛋”“称人”等习俗。人们认为立夏时吃蛋可以增强体质和耐暑,孩子们之间还会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地进行斗蛋游戏。立夏当天,我国南方很多地方的人们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和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吃过“立夏饭”,人们会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凳,大家轮流坐上去。司秤人一面称人,一面讲着吉利话。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习俗,无不寄寓着美好祈愿——生命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能够绚烂绽放。
立夏前一天,恰逢五四青年节。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他们的人生旅途犹如行至立夏,绚烂的未来正徐徐展开。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必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循梦前行。
今天,“五一”假期刚过,各行各业工作者再度奔忙在各自岗位上。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一线……疫情当前,纵使困难重重,他们仍不惧挑战,向阳而生。
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在这万物的“青年节”,让我们向阳而生,共赴美好未来。
本专栏文图均据新华社5月5日电
立夏诗词赏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5月5日迎来立夏,此时节,春深迟暮,绿肥红瘦,南风习习,夏日初长。感知到立夏之美,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大量的古诗词,在他们的笔下,立夏如少女般动人,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充满了无限的柔情。
春有春花的烂漫,夏有夏花的明丽。立夏时节,春尽花败,也有例外。“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立夏一来,石榴花开,红红艳艳,热情似火,“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绿,生于春,却不是春的主题,立夏后,绿色,便成为人间的主调,放眼望去,树杈间满是丛丛绿叶,尤其是在雨水的冲刷下,格外光亮清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绿树蔽日,遍地浓荫,让人感觉到夏天的力量、大地的力量、自然的力量。
立夏的感觉是从风开始的,初夏的风最是动人,有一点微醺,“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有一点温热,“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有一点不羁,“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立夏时节,并不炎热,一阵雨来,一阵风过,带着惬意的舒朗。这样的天气,最适宜万物生长。“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如果说初夏有味道,少不了酸酸甜甜的梅子,“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如果说初夏有颜色,短不了晶莹剔透的樱桃,“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大自然的景物宣告:春,留不住,那潋滟动人的春光,正在远去,初夏即将登场。“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初夏时节,虽然没有春天的缤纷绚丽,但自有它的悠悠风情,“夏浅胜春最可人”。是时候跟夏天说声“你好”了,它会推门而入,与你我撞个满怀。
立夏养生谈
立夏时处春夏交替之际,公众该如何养生保健?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结合养生保健专家建议指出,一定要顺应环境变化,科学养生。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立夏养生的关键是养心——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这是因为心主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温养心阳,可使体液新陈代谢正常,心脉无阻,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进入立夏,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食欲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此时饮食也应当遵照“春夏养阳”的原则,以清淡、易于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减少油腻厚味和辛辣食物的摄入。可适量增加蛋、奶、豆制品、瘦肉以及蔬菜、水果、粗粮的用量,保障优质蛋白与纤维素的供给,以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
春夏交替,昼长夜短,气温升高,气候干燥,中老年人往往会出现心脑血液供给不足,烦躁不安,酸懒倦怠等症状。应晚睡早起、增加午休、适度锻炼,有意识地接受天地清明之气,进行精神调养,确保个人精力饱满,体力充沛,以平和愉悦的心情,喜迎夏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