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缅怀黄花岗起义牺牲烈士 林素园“黄花岗中学碑”见证爱国情怀
2022-06-1709-20-58来源:福州晚报

  □闽都文化-“榕博探秘·镇馆之宝”系列之(14)

缅怀黄花岗起义牺牲烈士

林素园“黄花岗中学碑”见证爱国情怀

1655429063526400.png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外景。

  于山风景区内有个大士殿,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大士殿由真龙庵、大士殿、护国寺三座并排的古建筑群组成,在真龙庵中厅前往后厅石阶的右边,矗立着一块“黄花岗中学碑”。这是长乐人林素园(1890-1967年)于1946年7月7日立的,借以缅怀黄花岗起义牺牲的烈士。现在这个碑是以“黄花岗”命名留存下来的唯一实物资料,见证了林素园的爱国情怀和拳拳赤子之心。

  福州人与辛亥革命

  1655429140826007.png

黄花岗中学碑。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130余名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衙门,不料事泄,起义失败。清政府将死难烈士的遗骸陈列在空地上,烈士家属未敢前往认领遗体,革命党人潘达微以《平民报》记者的身份,冒死收敛了72具烈士遗体,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后经查,除了72名烈士之外,尚有14名烈士牺牲于广州起义,这86名烈士中有福州籍烈士林文、方声洞、林觉民、林尹民等23人。

  广州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此时的福州已是对外通商口岸,各种新式学堂、革命团体、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建,如蒙学堂、益闻学堂、开智学堂、观我小学等。同时,福州也出现了20多个革命团体,如励志社、益闻社、文明社、警醒社、桥南公益社、连江光复会等。

  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胜利使清朝走向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受武昌起义鼓舞,同盟会福建支委联合学界、商界、政界、军界等,建立了广泛的革命大联盟。福建革命军以于山为总攻阵地,在大士殿设前敌总指挥部,由同盟会员许崇智任总指挥,1911年11月9日拂晓向清军驻地发起攻击,打响了福州光复的第一炮。当天,革命军还在福州城内各处与八旗兵展开激烈巷战,重创清军。

  “黄花岗中学碑”的发现

  “黄花岗中学碑”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福州进行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的,原收集在于山戚公祠内。2007年10月福州市博物馆在进行《辛亥革命在福州》陈列更新时,经考证该碑的内容可充实到《辛亥革命在福州》陈列内涵,于是将该碑移至于山大士殿内。

  《黄花岗中学碑》碑文为:“广州黄花岗为先烈死难葬地也。自此死难,国人始知革命。革命始告成功,国府崇节推功,既专祠诚享矣。然格于岁时囿于士夫,非所以持久常感众庶也。余办此校,盖寓顾名思义,随地立教之意。校始于桂林,继南宁,继柳州、衡阳而吾州,则由南屿迁至白泉庵迄三年。卒业若干人佥曰不可无碑,乃伐石系辞,表余之尚。且使行人矜式焉。长乐林素园记。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七日立。”

  此碑道出了林素园希望把黄花岗烈士的英勇事迹,转化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碑文还反映出林素园作为一名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知识分子,在那风雨飘摇、政权瞬变的岁月里,将自己的救国理想寄予“开展教育救国”上。他辗转各地办学,创办多所中小学均以“黄花岗”命名,激励鞭策年轻人为寻求真理、拯救中国而努力学习。在林素园心中,黄花岗革命的精神,是他一生中永不忘怀的信念。在创办黄花岗中学后,他还撰写过《黄花岗中学校歌》,创办过《黄花岗》校刊,并在创刊号上题词作序。

  林素园其人其事

  林素园,无党派民主人士,辛亥革命老人(同盟会会员),爱国主义人士和民主主义教育家,1953年受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年轻时领导过长乐十三乡抗暴起义,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解放后两次给毛泽东主席上书,坦陈政见,请命派其前往台湾促进统一。

  林素园出生在长乐甘墩(金峰镇)联开村一书香门第,曾祖父辈三兄弟皆为秀才。林素园年轻时在榕学习期间,受革命党人影响,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福建支委。他虽没参加广州起义,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福州籍烈士不少是他的同志与师友。

  1912年,林素园回乡担任吴航小学训育主任,第二年就任胪峰小学校长。当时时局动荡,身处僻壤从事教育的他觉得郁闷,1916年离家赴日留学,1920年在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林素园与沈钧儒等人合作,在北京创办过《自治周刊》。他曾在吴佩孚阵营中充当过幕僚,曾上书劝谏过吴佩孚而受到吴的亲信排挤。他与中共领导人李大钊有过较密切的交往,1926年被教育部聘为北京女子学院师范大学部学长(通称校长)。

  1931年秋天,林素园返乡省亲,看到当局借征缴水费之机鱼肉乡里,遂义无反顾地参与长乐县莲柄港十三乡农民起义,发动农民占据县城。此举最后以失败告终。抗日战争期间,他赴广西,投奔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门下,担任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随军驻守徐州,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1940年春,林素园在桂林创办黄花岗纪念学校,后来在南宁、柳州、衡阳等地创办过三所学校,均以黄花岗纪念学校冠名。他还曾将老家长乐县联开村的30多亩“书田”(旧时宗族间为培养读书人设置的田产)全部捐出,供本村儿童免费入学。

  1941年,林素园在闽侯南屿镇集资办起私立黄花岗中学,聘请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施秉政等人任教。由于1944年8月福州第二次沦陷,该校迁至永泰县方广葛岭乡廨院寺;抗战胜利后,又迁校到福州白泉庵,1955年并入福州市立初级中学。

  抗日胜利后,林素园定居福州,在苍霞购置一座三层的青砖楼房。中共地下党员曾以此地为联络点,利用他的社会关系掩护战友。

  林素园工诗词、擅书法、精通文史,晚年致力于“红学”和爱国诗人杜甫、辛弃疾、屈原等学术研究,著有《摘星集》诗稿四卷和《台湾纪要》《中菲交通简史》《屈原年谱及大事记》等,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1655429158427474.png

部分碑文。

  □专家品宝

  透碑见人 透碑见情

  ■特邀专家: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副研究馆员 陈萍

  林素园先生一生饱读诗书,铁骨仁心,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四处危机、动荡不安的年代,他担负起匹夫之责,用志士热血投身教育救国事业中去,谱写出壮丽的生命乐章。

  林素园为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立志办学,立教救国,所创办的学校均以“黄花岗”冠名。他亲自撰写黄花岗中学校歌、创办黄花岗中学校刊。他把“黄花岗”三个字,镌刻在自己的心里,铭记在自己的脑里,根植在自己的骨子里,以毕生之力矢志不渝、踔厉笃行、躬身践行自己的神圣誓言,一声承诺、一生坚守。

  黄花岗中学碑的发现,是林素园将“立教救国”作为自己一生座右铭的真实写照和缩影。透碑见人,透碑见情,透碑见精神。

  (记者 顾伟 张旭阳)

  《福州晚报》(2022年6月17日 A09版 榕博探秘 镇馆之宝)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