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厚威 梁凌星
坐落于鼓楼前公园的“隆武帝赐姓郑成功纪念碑”。潘丽春 摄
近日,有作者撰文说:“郑成功曾在西门大街获赐名。”根据考证,笔者有另外的看法。
隆武帝赐姓旧址在鼓屏路
据福建著名文史界老前辈陈遵统(1878-1969)等编纂的《福建编年史》中册记载:南明弘光元年(1645),也就是清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日,南明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黄道周、南安伯郑芝龙,奉唐王朱聿键监国于福州。此日入城,以郑芝龙的南安伯府为行在。同月二十七日,监国朱聿键即皇帝位于福州南郊,诏以本年七月以后为隆武元年,以福州为福京,又改福州为天兴府,位于今鼓屏路中南段一带的明代福建布政使司署被定为行殿(该署之前身,为五代十国时闽王王审知及其子孙的故宫,以及南宋端宗赵昰的故宫。清代时虽恢复为福建布政使司署,但已降为是闽浙总督署和福建巡抚署的下属衙门,此为后话),悬“行在大明门”匾额于鼓楼门之上。是日五鼓时,驾自督府(即郑芝龙所居)移入布政司署,灯烛辉煌,军容壮观,各官顺次而入,观者如堵。郑芝龙戎装骑马行于驾前,其弟郑鸿逵率禁军作后殿。到布政司署后,即入行宫,百官鹄立。寅时,朱聿键用衮冕玄服,升殿受朝贺。初行五拜二叩头礼,后又行二十四拜,于是登极礼成,这也算是海滨的一个大观。其立妃曾氏为皇后。进郑芝龙爵为平夷侯、郑鸿逵爵为定清侯(二郑皆于弘光时封伯)。设六部、九卿,以黄道周、何楷、曹学佺、张肯堂、周应期、郑煊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黄道周兼武英殿大学士。
南明隆武元年(1645),也就是清顺治二年,八月十四日,隆武皇帝朱聿键在今鼓屏路中南段的布司埕前身故宫内,赐平夷侯郑芝龙长子郑森姓朱名成功。先是,定清侯郑鸿逵引其子郑肇基去见朱聿键,聿键赐肇基国姓(明代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就有赐国姓的先例)。郑芝龙获悉后,也引郑森入见朱聿键。聿键看郑森状貌非常,本已惊异,到了接谈之后,心中大喜,就抚着他的背上说:“恨朕无女妻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志也!”不但赐他国姓,而且赐他名为成功,任命他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驸马都尉,并兼宗人府宗正(此职务是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首领,说明朱聿键已起用他作为宗室中极为信赖的皇家要人)。自此中外人士,都称他为郑国姓,而称肇基为小国姓。
郑成功(1624-1662)的“国姓爷”身份源自福州鼓屏路(见图。此碑立于2017年8月27日,位于鼓楼前公园之内。立碑之前,经过我省文史界领军人物卢美松、时为我市文物界领军人物黄启权的实地考察与认可),才有了郑成功后来以明朝宗室的身份收复台湾(今年恰为其收复台湾360周年)。他在台湾理所当然地尊奉南明的年号为正朔,并把已收复的赤嵌地方(今台南市)改为东都明京,可见其随时准备迎接最高统帅——南明皇帝的到来。
今年6月14日,在郑成功故里福建泉州南安市举行以“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为主题的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大会。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通过视频直抒胸臆:“郑成功信仰在两岸民众之间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对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为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西门大街历史确需再深究
福州鼓楼区鼓西路在清代时期,“自定远桥(原桥址,今北为卧湖路、南为元帅路)西至于西门,皆称为西门大街”(见清人林枫于咸丰年间成书的《榕城考古略》卷中“坊巷第二”)。至于西门的规制,据明人王应山于万历年间成书的《闽都记》卷之九“郡城西北隅(侯官县)”记载:数堞巍峨,甲于七门。匾:“海滨邹鲁”已彰显出西门城楼、瓮城等构建之不凡。但西门大街还有更为精采的历史等待众人去挖掘和进一步探讨。
从明代的古地图来看,西门大街上有共学书院、定远桥。清代地图上,则增加了万寿宫(俗称“皇帝殿”)。文革前,福州常有人提及这个地方,但又不知具体在何处。之后,就鲜有人再提及此宫殿了。据《榕城考古略》载:“万寿宫:本旧怀安学地。乾隆二年(1737)建,为朝正祝釐之所。”清代,各省省城均设有万寿宫,亦为每年文武百官的“朝贺祝釐之所”。
1963年,笔者和生于清末的老邻居刘世忠先生,同行至通湖路与鼓西路交会处之东北方,刘世忠说:“这里就是皇帝殿旧址!”可是,那时看到的只有一口水井,其东边为一高墙,別无其它古迹。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三十年后,笔者独自从东往西途经鼓西路(靠北),将逐步迈向皇帝殿旧址(相距至少尚有数十米)时,惊见正在拆除中的南明六部九卿衙门,包括郑芝龙的南安伯府。虽然其建筑物的上半部分均已拆光,但是暂时尚存的建筑物基座,已令我叹为观止!上述衙门、府邸等建筑物,除了共学书院和万寿宫之外,当时仅有口碑,没有出现在古地图与古籍的记载中。
在民国早期地图上,是找不到通湖路的。在1945年的地图中,能看到通湖路很短,自西湖公园大门往南,止于鼓西路。这说明一个问题:至迟到1945年,万寿宫已经不存在了。此前,没有通湖路,其左右两旁的房屋是连成一片的。我们再来看《榕城考古略》关于共学书院的记载:“旧怀安县学也。(明)洪武十二年(1379)徙县治入郡城,因建学于此,宋丞相余深宅址也。始建讲堂。正统二年(1437),布政使周颐始市民居,建大成殿于讲堂之西南。四年(1439),布政使万政拓而新之。县寻省。万历二十二年(1594),都御史许孚远即学宫改为共学书院。国朝(即清朝)于其西南建万寿宫。书院门改从北向。今其前祀朱子,中为道南翼统祠,后为文昌阁。旧有怀德祠,祀怀安教谕冯光浙,旧在府学射圃,万历三十九年(1611)改建于此,翁宗伯正春为记,今废。”
到了清代,万寿宫建于共学书院的西南。那么,面积颇广的共学书院,在南明时期,就有可能即是六部九卿衙门和郑芝龙的府邸。因为囿于彼时的财力与时间,不可能不去充分利用现有的较为像样的建筑群。
福州是郑成功“国姓爷”的发源地,但目前福州还没有郑成功的纪念馆。我们盼望着:有一天,省会福州也能开辟一处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纪念馆!
《福州晚报》(2022年7月3日 A07版 闽海神州)